地名:潘集区 | 隶属:淮南市 |
区划代码:340406 | 代码前6位:340406 |
行政区域:安徽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行政级别:市辖区 | 车牌代码:皖D |
长途区号:0554 | 邮政编码:232000 |
辖区面积:约59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2.61万人 |
人口密度:约553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街道、9个镇、1个乡 |
![]() | 区划代码 | 面积 | 简介 |
田集街道 | 340406001 | 田集街道办事于2004年9月由田集乡和袁庄街道撤销合并而成,全街道辖4个行政村及18个社区,总人口8.2万人,土地总面积4655.39公顷,水资源丰富…[详细] | |
高皇镇 | 340406100 | 57.9km2 | 高皇镇位于潘集区东部,南与田家庵中心城区隔淮河相望,北靠泥河,东与怀远县毗邻,西同平圩镇接壤。1996年撤乡建镇,面积57.9平方公里,耕地3239.…[详细] |
平圩镇 | 340406101 | 49.21km2 | 平圩镇位于潘集区南大门,南临淮河,北接泥河,淮阜铁路和淮潘公路穿境而过,交通方便,地广物博。“单机甲中华”的平圩电厂和平圩第二发电公司坐落于境内。
…[详细] |
泥河镇 | 340406102 | 泥河镇位于潘集区东北部,东与夹沟乡毗邻,南与古沟回族乡隔河相望,西与潘集镇搭界,北与怀远县接壤, 225省道贯穿全境。全镇辖15个行政村,2个社区,6…[详细] | |
潘集镇 | 340406103 | 57.8km2 | 潘集镇地处潘集区政府所在地西北部,南望泥河,北靠茨淮新河,潘谢公路贯穿东西,国家大型煤炭生产基地潘三矿、潘北矿座落境内,潘一矿、潘东公司采煤塌陷区深入…[详细] |
芦集镇 | 340406104 | 69km2 | 芦集镇位于淮南市潘集区西部,与凤台县毗邻,境内有淮南矿业集团潘三矿、租赁公司、中煤特业公司淮南工程处等国家大中型企业,潘谢公路穿境而过,距凤台火车站1…[详细] |
架河镇 | 340406105 | 42.87km2 | 架河镇因境内的架河而得名,位于潘集区西南部,东邻祁集,南与淮南市区隔河相望,西与凤台县城北乡交界,北与芦集、田集接壤,辖11个村,46个自然庄,114…[详细] |
夹沟镇 | 340406106 | 56.44km2 | 夹沟镇南以泥河为界,北与怀远相邻,泥河、黑河、伊河自西向东横贯其境,幅员56.44平方公里,2.95万人口,辖15个村(含1个乡林场)。
夹沟镇…[详细] |
祁集镇 | 340406107 | 34km2 | 祁集镇位于潘集区东南部,东与平圩镇交界,西与架河乡接壤,南与淮南市区隔河相望,北与古沟回族乡毗邻,总面积34平方公里,辖八个行政村,39个自然庄,11…[详细] |
贺疃镇 | 340406108 | 66.94km2 | 贺疃镇位于潘集区西北部,北与蒙城、怀远县隔河相望,西与凤鈶县接壤,为三县一市交界地,俗称“鸡叫闻三县”。全乡总面积66.94平方公里,耕地57045亩…[详细] |
古沟回族乡 | 340406202 | 42.6km2 | 古沟回族乡位于淮南市潘集区中部,周边有潘一矿、潘三矿、潘东公司三座大型煤矿,与“单机甲天下”的平圩电厂相邻,淮潘公路过境我乡8个行政村9.1公里,陶古…[详细] |
地名由来:
因潘集矿区得名。
基本介绍:
潘集区位于淮南北部,西与凤台相邻,北与蒙城、怀远接壤,总面积590平方公里,是淮南市国土面积最大的区。潘集于1972年建区,辖9镇1乡1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45.9万。境内沃野平畴,物产丰富,俗有“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美誉,全区耕地45万亩,建立了优质粮、精细菜、养殖业、豆制品四大基地和农业科技园。潘集历史文化厚重,“凤台抗日民主政府纪念园”座落在潘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鼓灯艺术被誉为“东方芭蕾”,祁集镇祁圩村被誉为“中国豆腐文化第一村”。潘集是一个煤电大区,境内有7大煤矿、3大电厂和安徽(淮南)现代煤化工产业园、平圩经济开发区2个省级工业园区。
潘集区位于淮河中游,淮南市
荣誉排行:
2023年1月,潘集区被认定为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
2022年5月,潘集区入选首批安徽省“大托管”示范县名单。
2021年7月,水利部公布潘集区为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潘集区人口数量为32.61万人,位列淮南市各县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4位,位列安徽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73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名第1653位。
2020年4月,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确定潘集区为第四批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17年2月,潘集区上榜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历史沿革:
潘集区境,先秦时期,属州来国,后被楚国所灭。
秦代,置下蔡县,先后属泗水郡、九江郡。
汉朝,元狩元年(前122)淮南国废,下蔡县属沛郡。
隋代,仍置下蔡县,属淮南道。
唐朝,为下蔡县,属颖州。
宋初为寿州,属淮南西路;政和六年(1116)寿州升为寿春府,下蔡为府治。
元代,下蔡县隶属安丰路。
清代,初属凤阳府。
雍正十年(1732)置凤台县;同治四年(1865),移县治于下蔡,隶属凤阳府管辖。
1914年,属淮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