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罗坝镇 | 隶属:礼县 |
区划代码:621226110 | 代码前6位:621226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甘K |
长途区号:0939 | 邮政编码:746000 |
辖区面积:约177.8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1.18万人 |
人口密度:66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5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郭家村 | ~200 | 村庄 | 因为本村居民以郭氏姓居多,故取名郭家村。…[详细] |
田河村 | ~201 | 村庄 | 以前全庄人居住在山河两边,且以田氏姓居多,经过全村人商讨后取名田河村。…[详细] |
梁坪村 | ~202 | 村庄 | 梁坪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崖湾村 | ~203 | 村庄 | 崖湾村村民委员会位于罗坝乡辖区内,负责辖区内崖湾村的村务工作,故取名崖湾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
中川村 | ~204 | 村庄 | 中川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柯才村 | ~205 | 村庄 | 柯才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楼底村 | ~206 | 村庄 | 在很久以前,因为该地有一个木质二层小楼,故取名楼底村。…[详细] |
孙王村 | ~207 | 镇中心区 | 由于早前居住的人数较少,且以孙氏姓和王氏姓居多,故取名孙王村。…[详细] |
苗河村 | ~208 | 村庄 | 由于很早以前村内居民以苗氏姓居多,且村庄前面有燕子河,故取名苗河村。…[详细] |
杜沟村 | ~209 | 村庄 | 由于早前居住的人以杜氏姓居多,故取名杜沟村。…[详细] |
王寺村 | ~210 | 村庄 | 很早以前此处居住的村民多数为王氏姓,居住点前面有一条河床,故取名王河村,后改名王寺村。…[详细] |
焦赵村 | ~211 | 村庄 | 焦赵村村民委员会位于罗坝乡辖区内,负责辖区内焦赵村的村务工作,故取名焦赵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
李坝村 | ~212 | 村庄 | 根据古年代,老人的传说,一代一代留传故名李坝村。…[详细] |
巩河村 | ~213 | 村庄 | 以前该村只有巩姓一家何姓一家,故名。1941年以前属于罗坝乡,1941年到1958年为罗坝人民公社李坝大队,1983年成立罗坝乡人民政府后命名为巩河村…[详细] |
老沟村 | ~214 | 村庄 | 因位于老沟,故而得名老沟村。1941年以前属于罗坝乡,1941年到1958年为罗坝人民公社关键大队老沟生产队,1983年3月成立罗坝乡人民政府后命名为…[详细] |
酒店村 | ~215 | 村庄 | 因为以前有个卖酒的部子,故取名酒店。1941年以前属于罗坝乡,1941年到1958年为罗坝人民公社酒店大队,1983年3月成立罗坝乡人民政府后命名为酒…[详细] |
关键村 | ~216 | 村庄 | 因村委会驻地关门村,该村因以前修过一村上的村门,故名。…[详细] |
董家村 | ~217 | 村庄 | 董家村村民委员会位于罗坝乡辖区内,负责辖区内董家村的村务工作,故取名董家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
三人村 | ~218 | 村庄 | 因为最早以前村内居住着三个姓氏的居民,故取名三人村。…[详细] |
姜坪村 | ~219 | 村庄 | 由于历史流有姜氏姓居住在该地,故取名姜坪山。…[详细] |
双渠村 | ~220 | 村庄 | 因为村民是分上渠和下渠居住,故取名双渠。…[详细] |
磨子村 | ~221 | 村庄 | 磨子坝有户人有一座水石立轮磨,全村人都在那里磨面,故取名磨子村。…[详细] |
吊草村 | ~222 | 村庄 | 吊草村村民委员会位于罗坝乡辖区内,负责辖区内吊草村的村务工作,故取名吊草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
长草村 | ~223 | 村庄 | 因水草茂盛而得名。1941年以前属于罗坝乡,1941年到1958年为罗坝人民公社长草大队,1983年3月成立罗坝乡人民政府后命名为长草村民委员会。…[详细] |
花坪村 | ~224 | 村庄 | 花坪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地名由来:
清趄中期罗坝称罗家坝,其后邓氏家族发展壮大,更名为邓家堡,后来邓家衰败,恢复罗家坝名称,简称罗坝。
荣誉排行:
2023年3月,罗坝镇被授予甘肃省第十六批省级文明村镇称号。
2023年2月,甘肃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罗坝镇为2022年度甘肃省卫生乡镇(街道)。
2021年3月,2020年度陇南市卫生乡镇名单出炉,罗坝镇上榜。
基本介绍:
罗坝乡位于县北部,总面积177.80平方公里,耕地2.85万亩,总人口11801人,有行政村25个,乡政府驻地桥头(北纬34°19′,东经105°03′),距县城25公里。
1941年始置罗坝乡,解放前夕为中共地下党活动地区。1958年改建为罗坝人民公社,1983年恢复罗坝乡建制。
境内山峰峻拔,沟深谷窄,植被良好,属半阴湿山区。湫山河横穿中部。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洋芋、洋麦为主,大豆、蚕豆、荞麦等次之。1990年粮食年总产2300吨,工业产值161.7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人201.22元,还出产菜籽、胡麻、当归等经济作物。
有中学1所、小学14所,在校师生1700多人。乡
历史沿革:
民国三十年(1941年)12月,始置罗坝乡。
1958年9月,改建罗坝公社。
1983年3月,复为罗坝乡。
2015年,罗坝乡撤乡设镇,升格为罗坝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