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沙金乡 | 隶属:礼县 |
区划代码:621226224 | 代码前6位:621226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行政级别:乡 | 车牌代码:甘K |
长途区号:0939 | 邮政编码:746000 |
辖区面积:约201.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5491人 |
人口密度:约27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3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小关村 | ~200 | 村庄 | 解放初期,这里曾是一个关口,人们用这个关口来抵御土匪的抢劫,接放后人们为了生产生活方便,从山上搬迁至关口附近,后来人们叫这个地方小关村。…[详细] |
革新村 | ~201 | 村庄 | 上世纪80年代,由于本村位于山坡地带,交通很不发达,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极大不便,加之所处地理位置偏僻,群众生活艰苦,民风闭塞落后,有外出之人见旁处发…[详细] |
牛尾村 | ~202 | 村庄 | 相传有一个名叫牛仪的守备而得名,叫牛仪关因仪和尾读音相近又名牛尾关解放后更名牛尾村。…[详细] |
红专村 | ~203 | 村庄 | 红专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联丰村 | ~204 | 乡中心区 | 60年代初期,人们居住在未子山,谈家山,关坝山三个山上,这三个山相连,有形成一条直线,因此命名为联丰。…[详细] |
徐门村 | ~205 | 村庄 | 这里是放牧的好地方,有不少牧民为了生活迁至此地放牧,最初有姓徐的牧民在此地放牧,便定居于此,后来有大量牧民来此地放牧,徐姓人对他们非常照顾,后人为了纪…[详细] |
庄科村 | ~206 | 村庄 | 30年代初期,人们为了生活,有牧民迁至此地,为了放牧方便,就定居于此地,有一处能居住人的地方,被划为庄窠,后改名为庄科。…[详细] |
桥头村 | ~207 | 村庄 | 桥头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三联村 | ~208 | 村庄 | 由于牙儿山,月阳山,阳山三个山相连,大部分村名居住在这三个山上,因此人们叫做三联。…[详细] |
张家村 | ~209 | 村庄 | 1980年三座山居民为了生产生活方便搬迁至坝里,由于搬迁户大多姓张,叫张庄,后改名为张家村。…[详细] |
教场村 | ~210 | 村庄 | 这里地势比较平坦,由于这里离申家公社较近,在生产队里,这里有许多打麦的场,土地划到户后,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叫这里为教场。…[详细] |
申家村 | ~211 | 村庄 | 申家公社曾一分为二,一个叫见各梁,另一个因姓申的人较多,因此命名为申家村。…[详细] |
见各梁村 | ~212 | 村庄 | 1954年属于申家村见各梁组,1961年属于申家大队见各梁组,申家公社撤销后于1983年成立见各梁村。…[详细] |
地名由来:
沙金乡因该地雨后天晴时,地表出现发光似金的云母,因而得名。
基本介绍:
礼县辖乡。1952年设沙金乡,1958并入白河公社,1961年改沙金公社,1983年复设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65公里。面积201.6平方公里,人口0.8万。有简易公路接礼(县)马(街)公路。辖见各梁、庄窠山、革新、联丰、教场、红砖、徐门、三联、牛尾、申家、桥头、张家庄、小关13个村委会。境内山大沟深。农业主产蚕豆、马铃薯。
历史沿革:
1953年7月,始置沙金乡。
1956年8月,划归白河区。
1958年9月,划归白河公社。
1961年8月,设为沙金公社。
1983年3月,沙金公社改为沙金乡。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
联系我们: QQ:264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