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岞岖镇 | 隶属:内乡县 |
区划代码:411325110 | 代码前6位:411325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豫R |
长途区号:0377 | 邮政编码:473000 |
辖区面积:约128.3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7万人 |
人口密度:约132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6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红庙村 | ~200 | 镇中心区 | 清末赵姓从本地赵家分居于此立村,地处红庙岗头得名岗头,因重名而更为红庙。…[详细] |
岞岖村 | ~201 | 村庄 | 岞岖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陈家营村 | ~202 | 村庄 | 陈姓居民建村,故名。1948年属岞𪨰区岞𪨰乡。1956年属岞𪨰中心乡岞𪨰高级社。195…[详细] |
庙湾村 | ~203 | 村庄 | 明末杜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因村旁河湾清代建有牛王庙,故名庙湾。…[详细] |
青泉村 | ~204 | 村庄 | 村内有一古泉,泉水清澈见底,方圆闻名,故名。…[详细] |
王井村 | ~205 | 村庄 | 清末王姓从本地画眉铺村分居于此,因村旁有一水井,故名王井。…[详细] |
孙岗村 | ~206 | 村庄 | 清初孙姓从今邓州市庵上村迁此,居住寺山西侧岗坡上,故名孙岗。…[详细] |
双堰村 | ~207 | 村庄 | 内古时筑有两道堰坝,故名。民国期间属师岗区魏营保。1948年属师岗区张集乡。1956年属岞𪨰中心乡黄楝树洼高级社。1958年成立双堰大…[详细] |
魏营村 | ~208 | 村庄 | 明末魏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在瓦、岞公路与旧内、公路相交处建村,故名魏营。…[详细] |
南庄村 | ~209 | 村庄 | 清代中期胡姓从本乡胡楼村分居于此,地处胡楼村南,民国期间是胡楼大地主的庄田,故名南庄。…[详细] |
白杨村 | ~210 | 村庄 | 原名邢家,主居邢姓,清代中期从今淅川县邢沟村迁此立村。因地处公路西侧小河东岸,旧时村旁有几棵大白杨树,更名为白杨树。…[详细] |
上庄村 | ~211 | 村庄 | 主居张姓,民国初期从本地干沟村迁此,相对下庄(已消失),故名上庄。…[详细] |
店坊村 | ~212 | 村庄 | 主居石姓,清末从今瓦亭镇石营村分居于此,因临旧内淅公路,民国年间开设有店铺、饭馆、酒坊,方圆数十里享有盛名,故名店坊。…[详细] |
彭营村 | ~213 | 村庄 | 据明末彭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彭营。…[详细] |
水沟村 | ~214 | 村庄 | 据明末彭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地处大山寨和大前山之间山沟内,雨季山沟里水流不断,故名水沟。…[详细] |
吴庄村 | ~215 | 村庄 | 清末吴姓从吴岗村分居于此建庄,故名吴家庄。…[详细] |
地名由来:
明代时,该地地势低注,易涝,且柞林遍野,居民为治水患,在村东边开一绕岗大渠,故名“柞渠”。明末,靳姓从外乡迁居该地。据记载靳姓有一员外靳丰所,此人见该地四面皆山,且路多为羊肠小道,曲曲弯弯,遂将“柞渠”二字更名为“岞岖”。
基本介绍:
岞岖镇位于内乡县西南部,距内乡县城17公里,地处东经111°36′-111°37′,北纬32°52′-33°06′之间,东与湍东镇接壤,西与淅川县马蹬镇紧邻,南与瓦亭、师岗镇毗邻,北与桃溪镇、赵店乡相邻。全乡辖王井村、清泉村、孙岗村、庙湾村、陈营村、红庙村、岞曲村、吴庄村、水沟村、彭营村、店坊村、上庄村、白杨村、南庄村、魏营村、双堰村等16个行政村,216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28.35平方公里,耕地3.6万亩,7390户,3.05万人,有汉、蒙、满三个民族。乡境皆为浅山环列,丘壑纵横,地形变化趋势为北部高,南部低。境内的白马山、苗家山、葫芦山、老君山、纱帽山、永青山、济渡山、石堂山等山海拔均在
荣誉排行:
2022年3月,岞岖镇被命名为2021年度河南省卫生乡镇。
2016年12月,2016年河南省省级生态乡镇名单公布,岞岖镇榜上有名。
历史沿革: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建岞岖区。
1962年7月,改为岞岖公社。
1983年5月,由岞岖公社改为岞岖乡。
[1]2015年,由岞岖乡改为岞岖镇。
区划: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岞岖镇 |
闁稿繐鍘栫花顒勫箣閹存粍绮� 闁艰鲸姊婚柈鎾棘閻熸壆纭€ 闁稿繐绉烽惌妤佺珶閻楀牊顫� 缂傚啯鍨归悵顖炲触閸粎绋� 闁瑰瓨鍨奸々锔界瑹濞戞锟� |
闁艰鲸姊婚柈鎾箣閹存粍绮﹂柨娑虫嫹 QQ闁挎冻鎷�264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