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赵堡镇 | 隶属:温县 |
区划代码:410825106 | 代码前6位:410825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豫H |
长途区号:0391 | 邮政编码:454100 |
辖区面积:约5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33万人 |
人口密度:约60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2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赵堡村 | ~201 | 镇中心区 | 传春秋时,晋国武将赵洁,奉献公之命,带领人马来此建堡,镇守黄河渡口。赵洁在此,深得民心,后群众在此定居,便取名“赵堡”。…[详细] |
西水运村 | ~202 | 村庄 | 传三国时,此地原名高庄,由于人口发展形成东、西两个高庄。后来黄河的一条汊从两村南绕过,使两村逐渐形成黄河北岸的一个水陆码头,水上运输繁荣,久后,便把两…[详细] |
南孟丰村 | ~203 | 镇乡结合区 | 据传明代前,因孟家有一老婆婆奶皇姑有功而受朝封,并在村北路边立“居官立马碑”,取村名“古孟封”。后因位于“居官下马碑”南,更名为“南孟封”。…[详细] |
北孟丰村 | ~204 | 镇乡结合区 | 传明代时,孟家从南孟封分居到此立村,因位“居官下马碑”北,取村名“北孟封”。…[详细] |
南保丰村 | ~205 | 村庄 | 传有二,一说:宋金时期,因洪水泛滥,冲毁原保封镇,村民向四周搬迁,形成东、西、南、北保封村。此地位南,称名“南保封”;二说:明天启年间,因洪水淹没原保…[详细] |
郑老庄村 | ~206 | 村庄 | 传明天启以前,此地称“保封镇”。明天启年间,因沁河开口淹没村庄,村民多数搬到村北、西南,另立村庄。而村中郑家居住的地势较高,水退后,部分人仍住原村,故…[详细] |
大黄庄村 | ~207 | 村庄 | 村据村中“樊哙庙”《碑文》记载,明代前,此地称“黄家庄”,为黄家居此得名。后来,兄弟二人分居俩村,兄长住的村称名“大黄庄”。…[详细] |
小黄庄村 | ~208 | 村庄 | 村中“樊哙庙”《碑文》记载,明代前,此地称“黄家庄”,为黄家居此得名。后来,兄弟分居两村,弟住的村称“小黄庄”。…[详细] |
东辛庄村 | ~209 | 村庄 | 传此地原名“保全庄”,只住着祁、杨二户人家。清康熙年间,祁、杨二家无他,郭建、周顺由南张羌迁此,李京从北孟封搬来,形成新村,取名“新庄”。后分为两个新…[详细] |
西辛庄村 | ~210 | 镇乡结合区 | 传此地原名“保全庄”,只住着祁、杨二户人家。清康熙年间,祁、杨二家无他,郭建、周顺由南张羌迁此,李京从北孟封搬来,形成新村,取名“新庄”。后分为两个新…[详细] |
陈沟村 | ~211 | 镇乡结合区 | 陈沟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
刘圪当村 | ~212 | 镇乡结合区 | 传有二:一说刘圪垱在陈家沟西沟西岭上,自古有零散人家居住,因刘姓人家首先居此称名,在明代时称名刘圪垱;二说元代时,刘以恭一家从山西迁来定居,此处地势较…[详细] |
陈辛庄村 | ~213 | 镇乡结合区 | 此地原为陈家沟的耕地,清道光年间,陈家部分迁此建庄,故称“陈新庄”。…[详细] |
辛堂村 | ~214 | 镇乡结合区 | 传明洪武十二年(1379),辛姓从山西迁此,居住坡下“三官堂”里,形成村庄,取名“辛堂”。清道光十二年(1832),黄河涨水,搬到坡上定居,村名仍称“…[详细] |
西马村 | ~215 | 镇乡结合区 | 传有二:一说元代战争时,红巾军北上,骑兵军队在黄河北岸安营扎寨,因而得名“马村”。再后发展成两个村,位于西边故称西马村。二说自商代祖乙建邢都后,此地是…[详细] |
中马村 | ~216 | 镇乡结合区 | 传有二:一说明代前,因阎家居此得名“阎圪垱”。明初,张、刘两家迁来,发展成村,因位于东、西马村中间,故取名“中马村”。二说自商代祖乙建邢都后,此地是历…[详细] |
东马村 | ~217 | 镇乡结合区 | 传有二:一说元明战争时,红巾军北上,骑兵马队在黄河北岸安营扎营,因得名“马村”。之后发展成两个村,位于东的称东马村。二说自商代祖乙建邢都后,此地是历代…[详细] |
北平皋村 | ~218 | 村庄 | 原为邢邱邑。汉置平皋县,因其在河之皋(河边高地),处势平夷得名平皋。清同治十一年(1872)将平皋西南派生村称南平皋,原村庄为北平皋。…[详细] |
南平皋村 | ~219 | 镇乡结合区 | 原为邢邱邑。汉置平皋县,因其在河之皋(河边高地),处势平夷得名平皋。清同治十一年(1872)将平皋西南派生村称南平皋,原村庄为北平皋。…[详细] |
军地滩村 | ~220 | 村庄 | 传明代朱元璋灭元后,此地实施军屯制,后来部分士兵在此河滩落户,得名“军地滩”。…[详细] |
东平滩村 | ~221 | 村庄 | 传此地因位于平皋村南黄河滩,取名“平皋滩”,1946年更名为“东平滩”。…[详细] |
汜水滩村 | ~222 | 村庄 | 此地由温县、汜水、武陟三县交界组成。原址现汜水滩村西南一千米处,称“四滩庄”。1946年,解放军工作组胡凤岐同志因此庄居住汜水县人多,更名为“汜水滩”…[详细] |
地名由来:
春秋时晋相赵氏家族曾采邑于温,晋将赵洁在临近邢邑城北集散地建筑堡垒,以驻守该地保护要塞。由于占地面积和人口流动较大,后形成集镇,称为赵堡。
基本介绍:
赵堡镇位于温县东大门,距城区8公里,南滨黄河与荥阳县相望,东接武陟县,北依沁水,与武德镇相邻。总面积5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万亩,黄河滩可耕地1.9万亩,辖22个行政村,154个村民小组,4.3万人。该镇人杰地灵,区位优越。这里有公元前1525年商代帝祖乙的定都遗址,古名邢邱。清末名宦李棠阶,其故里系该镇南保丰村,曾任大理寺卿、军机大臣、礼部尚书等职。名扬中外的太极拳发源于该镇陈家沟。南水北调、西气东输、新洛公路、旅游达到贯穿全境。
【项目建设】2005年,镇政府在搞好与6个新上项目跟踪服务的同时,对洽谈的陈家沟综合培训基地和旅游综合服务项目加快了实施步伐,投资300万元的陈家沟旅
荣誉排行:
2025年3月,被命名为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
2019年11月,赵堡镇被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为2019年河南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
2016年10月,赵堡镇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认定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
2015年8月,河南省政府选择赵堡镇河南省第一批重点示范镇。
2014年7月,赵堡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文化旅游:
陈家沟村传统民居位于温县赵堡镇陈家沟村。年代为清。 陈家沟村传统民居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陈家沟村位于温县城东5公里处清风岭中段,南临黄河,与伏羲画卦台、河洛汇流处隔河相望,南水北调工
北平皋遗址(新石器时代、商、周)位于温县城东南10公里处的赵堡镇北平皋村,村四周皆为古文化遗址。遗址内涵丰富,延续时间长,经过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汉代等历史时期。遗
北平皋原氏祠堂位于温县赵堡镇北平皋村西部。创建于清光绪年间,坐北朝南,三进院落,全部混砖墙壁。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为:山门、正殿、上房、后院、两侧有耳房,后院两侧有厢房各三间,布局严谨。
北平皋王磊旧宅位于赵堡镇北平皋村,年代为清。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北平皋王磊旧宅被公布为温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徐沟玉皇庙大钟位于赵堡镇徐沟村,年代为明。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徐沟玉皇庙大钟被公布为温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明弘治十五年(1502),属太平乡六里。
清康熙十二年(1673),属太平乡一里。
1936年属二区。
1945年属赵堡三区。
1950年属三区。
1952年属三区。
1955年设赵堡中心乡。
1956年撤中心乡,设赵堡乡。
1958年南张羌乡并入,同年10月改设赵堡人民公社。
1962年析设南张羌公社。
1983年更名为赵堡乡。
1993年撤销赵堡乡,设立赵堡镇。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
联系我们: QQ:264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