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丁集镇 | 隶属:项城市 |
区划代码:411681108 | 代码前6位:411681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豫P |
长途区号:0394 | 邮政编码:466000 |
辖区面积:约63.71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5.9万人 |
人口密度:926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0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东街村 | ~200 | 镇中心区 | 丁集原名丁村集,集在今址西小李庄以东处。古时候,那里有个村叫丁村,村头有集,名丁集。2019年丁集分为三个村,位于丁集十字街以东,故名丁集东街。…[详细] |
西街村 | ~201 | 镇中心区 | 丁集原名丁村集,集在今址西小李庄以东处。古时候,那里有个村叫丁村,村头有集,名丁集。2019年丁集分为三个村,位于丁集十字街以西,故名丁集西街。…[详细] |
南街村 | ~202 | 镇乡结合区 | 丁集原名丁村集,集在今址西小李庄以南处。古时候,那里有个村叫丁村,村头有集,名丁集。2019年丁集分为三个村,位于丁集十字街以南,为郊区,故名丁集南郊…[详细] |
北街村 | ~203 | 镇中心区 | 丁集原名丁村集,集在今址西小李庄以东处。古时候,那里有个村叫丁村,村头有集,名丁集。2019年丁集分为三个村,位于丁集十字街以北,故名丁集北街。…[详细] |
沈庄村 | ~204 | 镇乡结合区 | 由七姓九家组成。明初,沈、周、王、黄、刘、陈、李七姓,由山西洪洞移民至此,共建此,以沈姓为主,故名。…[详细] |
田下楼村 | ~205 | 村庄 | 明初,夏氏从山西洪洞迁此,后建楼,取名夏楼。清初,田姓从田土屯移此,人兴财旺,更今名。…[详细] |
桥口村 | ~206 | 村庄 | 明代,张氏来祖由山西洪洞移民来此建庄,村头有桥,为南北交通要道口,故名。…[详细] |
关庄村 | ~207 | 村庄 | 明初,系关姓所建,故名关庄。明末,徐姓从山西洪洞迁居。后徐姓绝迹,又有阎、闻、孙、田诸姓迁入,村名沿用。…[详细] |
田寨村 | ~208 | 村庄 | 清乾隆年间,田姓从田周营移此建庄,名田庄。清道光末年从白塔寺(南顿南)迁来袁姓,广置田产,并于1930年建寨,改今名。…[详细] |
任楼村 | ~209 | 村庄 | 任姓迁此建村,盖有楼,故名任楼。1949年属项城县第三区。1958年为丁集公社任楼生产大队。1983年为丁集乡任楼村民委员会。1988年为丁集镇任楼村…[详细] |
徐营村 | ~210 | 村庄 | 明永乐年间,徐氏来祖由山西洪洞移民来此卜营安家。徐氏绝迹,冯姓迁入,村名沿用。…[详细] |
王李桥村 | ~211 | 村庄 | 原系李姓居住。清乾隆年间,王、李二姓在村西谷河上共架木桥,名王李桥。村以桥命名。…[详细] |
闫庄村 | ~212 | 村庄 | 阎姓系明代山西洪洞移民,始居阎楼(秣陵镇)再迁黄庄(秣陵镇),后从黄庄迁此建庄,故名阎庄,2019年更名为闫庄。…[详细] |
河北村 | ~213 | 镇乡结合区 | 因民委员会位于谷河北岸,故名。1949年属项城县第三区。1958年成立东分村生产大队,属丁集公社。1983年改为东分村民委员会,属丁集乡。1988年属…[详细] |
李庄村 | ~214 | 村庄 | 李姓系明代山西洪洞移民,明崇祯年间来此建庄,名李庄。清康熙年间,村民多从事木业,制作木锨出名,曾名木锨李庄。后来木工手艺失复名李庄。1958年因重名更…[详细] |
索庄村 | ~215 | 镇乡结合区 | 明代,索姓来祖自山西洪洞移民来此建庄,故名。…[详细] |
龙王庙村 | ~216 | 村庄 | 清雍正年间,此处建有龙王庙,村以庙定名。1958年改名“红旗”。1983年复今名。…[详细] |
邵庄村 | ~217 | 村庄 | 原名马堂,系马姓所建。明初,来祖邵康节由山西洪洞迁此,财旺人旺,马姓绝迹,更今名。…[详细] |
李楼村 | ~218 | 村庄 | 李楼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土屯村 | ~219 | 村庄 | 明代以前就有此,刘姓居住,村内大坑中有一土墩,上面盖有土房两间,村名刘土墩。明代,田姓来祖由山西洪洞移民官会,后从官会分居田老家和田庙。清乾隆年间,由…[详细] |
大田营村 | ~220 | 村庄 | 明初,田姓祖由山东历城移民来项城。明嘉靖年间,兄弟十八人分家,其中三人来此定居,人口增多,家大业兴,故名。…[详细] |
田庙村 | ~221 | 村庄 | 来祖田姓于明末从山东历城移民来此建庄,因村南有祖师庙,故名。1949年前,村民多以烧盆为业,别名“盆窑”。1958年时改名“先锋”,1980年复名田庙…[详细] |
王官桥村 | ~222 | 村庄 | 村名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清乾隆年间,来祖王大官、王二官兄弟二人,分往港河两岸,为来往方便,在港河上建桥,人称王官桥。二、李自成起义失败后,投奔东怀景寺…[详细] |
石楼村 | ~223 | 村庄 | 石姓来祖系明代山西洪洞移民,清康熙年间,兄弟二人从年湾(秣陵镇)移此,在刘楼后建庄,后刘姓绝迹,易今名。…[详细] |
刘堂村 | ~224 | 村庄 | 清乾隆年间,刘姓从刘路口(秣陵镇)移此,择高地向阳处建庄。取名刘堂。…[详细] |
陈营村 | ~225 | 村庄 | 陈姓最早居此。明末,田、吕二姓移入,曾改村名文庙,因群众不习惯,仍称陈营。…[详细] |
鸽子楼村 | ~226 | 村庄 | 明永乐年间,张姓六世祖从张老家析此定居,盖有楼房,喂鸽子成群,远近闻名,因此得名。…[详细] |
王楼村 | ~227 | 村庄 | 王姓祖于明初由山西洪洞移民来项,始居郑郭王楼,再迁丁集南孟坑。清道光年间,王之俭和其弟王敬俭从孟坑迁出,兄居港河上游置地建楼,故名。…[详细] |
戴桥村 | ~228 | 村庄 | 港河南岸原有一小庄,名戴庄,后在戴庄东侧港河上建木桥,名戴桥。项政文﹝2019﹞49号更今名。…[详细] |
霍庄村 | ~229 | 村庄 | 霍姓系明代山西洪洞移民,始居槐坊店(今槐店)北霍营,后从霍营迁此建庄。…[详细] |
地名由来:
丁集,原该地有个丁村(今丁集西),村头有集,名丁村集。后,集东(马村)谷河上架桥,马村成为南北交通要道,集随之迁至马村,丁村住户也随集迁移。清同治元年(1862)修寨,称丁集寨。后寨废改称丁集。
荣誉排行:
2023年9月,丁集镇被确定为河南省第一批乡村建设示范乡镇。
2023年8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发布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名单,丁集镇(蔬菜)榜上有名。
基本介绍:
丁集镇位于市境北中部,东与王明口镇壤;南至曹河与高寺镇相连;西与永丰乡交界;北至人民沟与城郊乡毗邻。面积63.71平方公里,耕地61275亩。辖30个行政村,116个自然村,人口5.9万人,是回族居住较多的一个镇,镇政府驻地丁集。
据传:古时候,那里有个村叫丁村,村头有集,名丁村集。后来选在集东谷河上建桥,丁村集随之迁移,后来,做生意和逃避匪患的人迁居丁集者越来越多,丁集便逐渐发展起来。
1958年建立丁集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丁集乡,1988年撤乡设镇。水新公路纵贯南北,为该镇主要交通干线,有公交车通往市区。
丁集镇被河南省命名为“中州名镇”,素有“中原皮都”
历史沿革:
清末,置项城县丁村集牌。
1931年置第十区丁集。
1941年置丁集乡。
1949年置项城县第三区。
1951年置项城县第八区。
1958年建丁集公社。
1983年改称丁集乡。
1988年撤乡建镇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