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黄沙铺镇 | 隶属:通山县 |
区划代码:421224102 | 代码前6位:421224 |
行政区域:湖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鄂L |
长途区号:0715 | 邮政编码:437000 |
辖区面积:约27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4.2万人 |
人口密度:152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8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黄沙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南宋时,有阮姓迁居黄沙河北岸,后开设店铺以利商贾,故名。…[详细] |
晨光村 | ~200 | 镇乡结合区 | 晨光:早晨的阳光,取“旭日东升,欣欣向荣”之意。…[详细] |
新屋村 | ~201 | 村庄 | 新屋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烽火村 | ~202 | 村庄 | 烽火:山名,其峰尖耸,状如火焰。明、清属兴国州吉口里;民国属阳新南乡;1950年划归通山县后,属黄沙区毛坪乡,分设烽火、丁家二村;1954年调整行政区…[详细] |
中通村 | ~203 | 村庄 | 明、清属兴国州吉口里;民国属阳新南乡;1950年划归通山县后,属黄沙区中通乡,分设大孟、中通、阮家墩三村;1954年调整行政区划,属黄沙区黄沙乡;19…[详细] |
孟垅村 | ~204 | 村庄 | 明、清属兴国州吉口里;民国属阳新南乡;1950年划归通山县后,属黄沙区孟垅乡,分设孟垅、四门、九折、梅窝四村;1954年调整行政区划,属黄沙区黄沙乡;…[详细] |
源头村 | ~205 | 村庄 | 元朝属兴国州;明、清属兴国州吉口里;民国属阳新南乡;1950年划归通山县后,属黄沙区源头乡,分设源头、泉坑、大幕、孟林四村;1954年调整行政区划,属…[详细] |
柏树村 | ~206 | 村庄 | 明、清属兴国州吉口里;民国属阳新南乡;1950年划归通山县后,属黄沙区柏树乡,分设柏树、里池二村;1954年调整行政区划,属黄沙区黄沙乡;1958年人…[详细] |
毛扬村 | ~207 | 村庄 | 毛扬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梅田村 | ~208 | 村庄 | 明、清属兴国州永福里;民国属阳新南乡;1950年划归通山县后,属黄沙区梅田乡,分设梅田、保桥杨、丁乐汪三村;1954年调整行政区划,属黄沙区黄沙乡;1…[详细] |
泉塘村 | ~209 | 村庄 | 明、清属兴国州吉口里;民国属阳新南乡;1950年划归通山县后,属黄沙区黄沙乡,分设泉塘、石兰桥二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黄沙人民公社黄沙管理区,…[详细] |
下陈村 | ~210 | 村庄 | 明、清属兴国州吉口里;民国属阳新南乡;1950年划归通山县后,属黄沙区黄沙乡,分设下陈、楂林坪、坳下三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黄沙人民公社黄沙管…[详细] |
高槎坪村 | ~211 | 村庄 | 明、清属兴国州吉口里;民国属阳新南乡;1950年划归通山县后,属城关区高槎坪乡,分设高槎坪、大茶园二村;1954年调整行政区划,属城关区万家乡;195…[详细] |
上坳村 | ~212 | 村庄 | 明、清属兴国州吉口里;民国属阳新南乡;1950年划归通山县后,属城关区宋家桥乡,分设上坳、岭背二村;1954年调整行政区划,属城关区万家乡;1958年…[详细] |
大地村 | ~213 | 村庄 | 明、清属兴国州吉口里;民国属阳新南乡;1950年划归通山县后,属城关区柘坑乡,分设大地、沉水、泥湖三村;1954年调整行政区划,属城关区万家乡;195…[详细] |
西庄村 | ~214 | 村庄 | 明、清属兴国州吉口里;民国属阳新南乡;1950年划归通山县后,属城关区柘坑乡,分设西庄、石屋坑二村;1954年调整行政区划,属城关区万家乡;1958年…[详细] |
兰田村 | ~215 | 村庄 | 明、清属兴国州吉口里;民国属阳新南乡;1950年划归通山县后,属城关区柘坑乡,分设兰田、白果坪二村;1954年调整行政区划,属城关区万家乡;1958年…[详细] |
新民村 | ~216 | 村庄 | 宋朝属兴国军;元朝属兴国州;明、清属兴国州吉口里;民国属阳新南乡;1950年划归通山县后,属黄沙区黄沙乡,分设新民、北山、夏里屋三村;1958年人民公…[详细] |
大幕山村 | ~217 | 村庄 | 大幕山:山名,其山山体雄伟,横跨于鄂东南丘陵之中,蜿蜒起伏数十公里,如一道天然屏幕。…[详细] |
地名由来:
因辖区遍布黄色沙土,后来人口聚居于此,开铺立市得名。
基本介绍:
【黄沙铺镇】 素有“将军乡”之称的黄沙铺镇,位于通山县北部,居通山、阳新、咸宁三县(区)交界地带。下辖17个村,1个社区,16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2万。国土面积276平方公里,山林面积31.8万亩,耕地面积2687亩,其中水田15275亩,是一个林粮并举的农业镇。
2004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08亿元,财政收入136.13万元,农民人平收入1650元。一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具规模。先后建有春秋两季万亩苦荞基地,1.5万亩春玉米基地,6000亩油菜基地,4000亩花生基地,2000亩柿子基地,1000亩水果基地,500亩苗木基地。早中晚稻种植面积1.9万亩,全镇生猪
历史沿革:
宋代时期,属永兴军(今阳新县)吉口里。
民国十五年(1926年)9月,属阳新县阳辛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属阳新县永兴乡。
1950年3月,划归通山县。
1975年,撤区,恢复黄沙人民公社。
1984年,撤社建区。
1985年,撤区建镇。
1992年2月,梅田从黄沙划出建乡。
1999年8月,合梅田、万家、黄沙三乡一镇为黄沙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