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曲靖市 > 富源县旅游

富源文庙

[移动版] [查看地图]
富源文庙
富源文庙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富源文庙位于富源县人民政府大楼东北50米处太和街中段北侧。建筑坐北向南,由太和元气坊、棂星门、庠池、大成门、东西厢房、大成殿、魁星阁组成合院式建筑群,占地面积6000余平方米。

太和元气坊,临街而建,重檐歇山顶抬梁式木结构。原建筑3开间,通面阔14.6米、进深4.8米、通高10.1米。坊置3踩斗拱。坊始建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为平夷县冯元科中探花而建。20世纪60年代“文革-”时期被拆毁。现存牌坊为2002年在原址上按原样设计重建。由于坊两侧有部分土地被居民房屋侵占。现存建筑为3开间,通面阔9.63米、进深5.83米、通高8米,规模、尺寸略小于原建筑。

庠池,位于太和元气坊北面两级台阶处,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按古代学宫形制建成半月形。直径9.4米、半径4米。池上建有石质状元桥1座,为拱券纵联砌置。长6.3米、宽1.9米,桥两侧置长方形青石寻杖栏杆,高0.84米。

大成门,位于庠池北面,建在高约1.5米的石砌台基上,重檐庑殿顶穿斗与抬梁式混合土木结构建筑,二楼一底。5开间,通面阔27.3米、进深12.7米。底层明间为通道,前檐明间地平向南延伸出1方形月台,月台东西两侧均为7踩台阶,由台阶上月台进入大成门;后檐出檐成廊。二楼四檐出檐成回廊,并与两厢相连,构成走马串角楼形式;回廊均装有木质寻杖栏杆,栏杆高0.9米。三楼前后出檐成廊。

魁星阁,位于大成门东侧,三重檐抬梁式攒尖顶八角形楼阁建筑。共3层,通高17.6米,底层直径10.06米。檐口施飞椽,挂坊下设吞口如意;门为六合同春形制,涤环板刻卷草纹;四周墙体下部为砖砌。最高层供奉魁星神像。阁建于清嘉庆十八年(1813)。

东西厢房,均为单檐硬山顶穿斗式与抬梁式木结构,一楼一底。5开间,通面阔19米、进深7.5米。格扇门均为六合同春式形制,前檐出檐为廊,二楼走廊与大成门二楼走廊连通。

大成殿,建在高约2.2米的石砌台基之上,单檐歇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5开间,通面阔20米、进深13米、通高7.86米。殿堂正面出檐成廊,屋顶置青灰筒瓦、琉璃筒瓦卷边。明间前地平延伸出方形祭祀台。2003年,富源县政府出资将祭台周围安置青石裙板护栏。祭台东西两侧设有6踩条石台阶,上台阶可进入大成殿。

大成门、大成殿、东西厢房组成封闭式四合院。各建筑始建年代各不相同,后因战乱、火灾等,多次损毁,多次重建和重修。据清光绪《平彝县志》载:大成殿、大成门各3间,东西厢房10间,始建于明正德九年(1514),位置在平彝卫治所右。明万历六年(1578)重修。明天启二年(1622),沾益州彝族女土司设科起事,被毁坏。明崇祯八年(1635),又在原址复建。清康熙七年(1668),云贵总督卞三元迁建于平彝卫治所左。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绥远将军蔡毓荣重修。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平彝知县任中宜重修,开办儒学,增建启圣宫3间、照壁、棂星门、道德门、明伦堂3间、厅房3间、围墙等建筑。清嘉庆元年(1796),教谕邹有俊重修。清同治十三年(1874),知县陈谥重修,工程历时3年。

20世纪50年代前后,启圣宫、照壁、棂星门、道德门、明伦堂、厅房、围墙等建筑先后拆毁。1998年至今,省、市、县三级政府曾3次拨款对文庙进行过保护维修。

1998年11月,富源文庙同中山礼堂共同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下南屯石拱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