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海山古驿道由峰合村古道、泉丰古道、龙凤寺古道 3段组成。
峰合村古道,位于陆良县板桥镇白塔村东侧 800米陡石坎山上。古道依山势而筑,呈东西走向,东起陡石坎山脚,西抵陡石坎山顶。全长 1400米、道宽1.45~2.4米不等,石灰石块铺筑。由于长期商旅、马帮往返行走,古道石铺路面踩踏较为光滑,并遗留1~4厘米深浅不一的马蹄印迹。
泉丰古道,位于陆良县马街镇泉丰村截坡山和老尖山之间,距泉丰村10千米。古道呈东西走向,东起老尖山水库,西抵山顶。全长2500米、道宽1.1~2.1米,石灰石块铺就。现存路面马蹄印随处可见,最深达4厘米。
龙凤寺古道位于陆良县三岔河镇寺脚村龙海山与鹦鸽山之间。古道呈东北—西南走向,起点龙凤寺鹦鸽山脚,终点鹦鸽山顶。全长1870米、道宽1~1.9米之间,路面为石灰石块铺就。
龙海山古驿道,始建于大理国时期,属历史上邕州古道上的一段重要路段。据历史文献记载:邕州古道,也称“战马古道”,南宋绍兴三年(1133)春,南宋王朝在邕州(今广西南宁市)置提举司,购买大理马。“蛮马来,他货亦至,蛮之所携麝香、胡羊、长鸣鸡、披毡、云南刀及诸药物”。古道不仅由云南向外运去了大批战马,还运去了云南奇货。古道以云南大理为起点,途经中庆路(今昆明),折向东南,经宜良、天生关、赵夸(今陆良召夸)、师宗、罗平,经贵州兴义、郑屯,过南盘江至贵州安龙,过广西隆林、芭蕉关、上林、果化、隆安、大滩驿,最后到达南宁府。因此,古道又俗称南行古道。元朝统一云南后,战马贸易退出历史舞台,邕州古道也一度沉寂下来。明、清时期,邕州古道成为中央王朝经略云南的重要通道之一。明代土司余腾龙在贵州安笼所结点上开辟了过普渡河、经扁担关、穿普定、达平坝(今贵州安顺东北)全长300余里的“罗平路”。清代云贵总督鄂尔泰于古道上设置25个驿站,使邕州古道成为官道,是滇粤“铜盐互易”的主干线,云南每年所需一两百万斤粤盐和广西每年所需的四五十万斤滇铜均通过此官道完成交易与运输。随着时代的变迁,邕州古道称谓也不断变化,有战马古道、中庆至邕州道、南行古道、粤西道、百色大道等称谓,虽时代不一,称谓也不一,但均指邕州古道。今陆良县龙海山上残存的峰合村、泉丰、龙凤寺3段古道就是邕州古道的最好历史见证。
2013年10月,陆良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