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东莞市各街镇地名由来

东莞市各街镇地名由来

原名附城区(2000年改今名),处在市中心东部得名。

原名篁村街道,隶属广东省东莞市。南城位于东莞市中部偏西南,处城市中心区之南得名。

因东江碧水流经这片沃土,形成河港纵横的支流而得名。

自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以来已有1260多年历史,古称到涌,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始称东莞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成立前称莞城镇,2002年,改为莞城街道。

明代,村民加固堤围,在缺口处垒石防洪,后代以八景之一,有西流锁钥的含义,又暗指境内鸡公庙码头对出有特立的圆石,故名。

建镇于1950年称为石龙镇。此地原是河滩,有数石隆起,乡民依石筑堤防洪,取名石隆(大坝之意),后成石龙。

南朝梁武帝时,僧人建雁塔寺,后乡人沿山种茶,故名。

建镇于1951年称为石排大乡。清初形成石排圩,地表石脉成排,故名石排。

始祖乐亭公从谢岗到此捕鱼为生,年深日久,见此地山清水秀,便在此定居。村中池边有二奇异巨石,俗称奇石,方言企奇谐音,在此设镇,故名。

传闻有一条小河叫沥水,它从镇里横中穿过,故称横沥。

明朝年代,今桥头境内李屋乡有一小墟,是四乡村民集散之地,因在土桥东头(古时称李屋邓屋合称土桥),故称桥头。

宋末谢氏在山岗上建村,名谢岗。

原有东坑村,宋末形成东坑圩。

清中叶,屋厦村部分村民从商,择水运方便之荒滩建常平村,以祈和平竞争。

唐贞观年间村民在寒溪河上游结茅寮而居,以草织,竹器及打铁为业,明初形成商埠,称寮步圩,镇因圩名。

粤ICP备1300193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2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联系我们: QQ: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