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青海省 > 海东市 > 互助县 > 塘川镇

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塘川镇

[移动版]
地名:塘川镇隶属互助县
区划代码:632126105代码前6位:632126
行政区域:青海省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青
长途区号:0972 邮政编码:810000
人口数量:约3.45万人
下辖地区:1个社区、28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塘川社区~001镇中心区
据《互助县志》记载“沙塘川”是沙陀国的音译得名。…[详细]
雷家堡村~200镇乡结合区
村庄内因雷姓人居多,且雷姓最早迁至并有叫完整的古城堡,故明清时期即有本村庄名。…[详细]
甘一村~201镇乡结合区
据调查了解,元末明初甘鞑子部(蒙古族)充军发配西北至甘肃境内,随以“甘”为姓,后至现址定居称甘家堡。因人口众多,1956年甘家堡分为甘一、甘二大队,1…[详细]
甘二村~202镇乡结合区
据调查了解,元末明初甘鞑子(蒙古族)部充军发配西北行至甘肃境内,以甘为姓,后定居现址,定名甘家堡,因人口众多,1956年甘家堡分为甘一、甘二大队。19…[详细]
后山村~203村庄
于1955年建村,因地处塘川镇东南的后山得名。…[详细]
刘家村~204村庄
明清时期因雷姓人居多,曾称雷家庄,后因雷姓人丁不旺,刘氏居多,故改为刘家庄,故名。…[详细]
三其村~205村庄
明朝初年(1368年),当地驻军为防守元朝末年残兵的袭击将第三旗分到此地驻扎,故称三旗村,“三旗”习惯称“三其”,始成今名。…[详细]
上山城村~206村庄
明朝初年(公元1368年),当地驻军为防守元末残兵袭扰,东西面山下修筑防守城堡一座,本村坐落在城堡附近,故得名山城。…[详细]
水湾村~207镇乡结合区
清光绪年间五其村王姓族人因不堪渡河耕作之难,将族内十八户迁至沙塘川河对岸居住,当时,沙塘川河在此绕弯而流,故取名水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五其村分出…[详细]
陶家寨村~208镇乡结合区
地名来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明朝初年(约公元1368年),有陶姓人在此修建村寨并居住,称陶家寨;一说,本村北部有一块地名叫塘家坟,故村民取谐音为陶家寨。…[详细]
汪家村~209村庄
因村中汪姓较多,故称汪家村,故名。1983年政社分设时改名为汪家村村民委员会并沿用至今。…[详细]
五上村~210村庄
据本村大户任氏家谱记载,明成祖时期(公元1413年-1415年)任氏从陕西凤翔府岐山随西征军到西宁地区驻防,将第五旗分驻到此地,后称五旗。中华人民共和…[详细]
五下村~211村庄
据本村大户任氏家谱记载,明成祖时期(公元1413年-1415年)任氏从陕西凤翔府岐山随西征军到西宁地区驻防,将第五旗分驻到此地,后称五旗,故名。…[详细]
下山城村~212镇乡结合区
明朝初年(公元1368年),当地驻军为防守元朝残兵侵袭,在西面山下修筑防守城堡一座,本村庄坐落在城堡附近,故得名山城村。…[详细]
总寨村~213村庄
明朝初年(1368年),当地驻军为防守元朝末年残兵的侵袭,在此寨设立驻军总部,后一直称为总寨,故名。…[详细]
双树村~214村庄
本村有两棵大榆树得名双树乡。公元1875年因两棵大榆树而定名为双树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仍设双树行政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改名为双树大队,1983…[详细]
大沟村~215村庄
此村坐落在一条宽阔山沟内,故为大沟村,故名。…[详细]
大通苑村~216村庄
互助县塘川镇大通苑村地处塘川镇北部,与威远镇相连,全村343户,全村有1447人(男780人,女667人),耕地面积1974亩,人均1.36亩,全村以…[详细]
大庄村~217村庄
意为住户多的村,故名。1983年设立并沿用至今。…[详细]
董家村~218村庄
据调查了解,明朝年间建村,当时有几户董姓人家居住,故命名为董家村。…[详细]
高羌村~219村庄
一说,汉神爵元年(公元61年),羌人在此予以放牧,为抵御外敌入侵,修建一城堡。因城堡高耸,故称高羌堡;一说,明清时期本村有高、乾、卜三姓,故名高乾卜。…[详细]
黄家湾村~220村庄
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原居民黄氏信奉佛教,修建小寺院一座,称黄家寺。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黄氏举家迁出,寺院损毁。后在此居住的村民,根据…[详细]
吉家沟村~221村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建村时村中大部分村民为吉姓,故定村名吉家庄,因地处山沟地带改名为吉家沟村。…[详细]
坪地村~222村庄
1979年从包家口村分出,称坪地村,故名。…[详细]
什字村~223村庄
据查,公元1820年-1886年,先后有10户马姓人从外地迁入,因从小,与邻村黄家湾村同一名称,叫黄家湾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定名为什字村。…[详细]
包家口村~224村庄
因当地以包姓人口居多,故称之为包家口,故名。…[详细]
新元村~225村庄
新元原名破寨地,明朝时期此地有大片杏园,后因土匪叛乱,将杏园破毁,后重修庄园,习惯称新元。…[详细]
周家村~226村庄
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75年),居民从外乡迁入,因多为姓周,故取名周家庄,后该为周家村。…[详细]
朱家口村~227村庄
据查,大清年间朱姓人从红哈川哈拉直沟迁至现址,随住地起名朱家口村。…[详细]

地名由来:

沙塘川是沙陀国的音译得名。2006年互助土族自治县撤销双树乡,沙塘川乡合并设立并命名为塘川镇。

基本介绍:

塘川镇位于互助土族自治县西部、海东地区北部,北与互助县政府所在地威远镇相接,东北与东山乡毗邻,东南与平安县接壤,西靠西山乡,蔡家堡,西南与省会西宁市相接。

塘川镇是2006年8月互助土族自治县撤销双树乡、沙塘川乡合并设立的乡镇。

塘川镇位于互助土族自治县西部、海东地区北部,北与互助县政府所在地威远镇相接,东北与东山乡毗邻,东南与平安县接壤,西靠西山乡,蔡家堡,西南与省会西宁市相接。全区东西越3千米,南北长35千米。总面积208.6平方千米。总人口3.7万人(2004年)。以汉族为主,还有土族,藏族,回族等。

-乡镇划分新设立的塘川镇辖28个村(牧)委会,既雷家堡、甘一、甘二、总

+查看详细塘川镇概况>>

荣誉排行:

2023年8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发布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名单,塘川镇(叶菜)榜上有名。

2020年5月,塘川镇被确定为2020年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

2012年11月,农业部认定塘川镇为第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金塘川蔬菜)。

文化旅游:

总寨遗址

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沙塘川乡总寨村北湟水支流沙塘川东岸。20世纪80年代青海省考古研究所进行发掘,发现一批齐家文化、马厂类型、辛店文化墓葬,出土不同时期的各类文物。

总寨墓群

总寨墓群位于互助县塘川镇总寨村。面积较大,但墓葬排列不清,只在地面见有残墓砖,断崖处暴露有残砖室墓。1979年,青海省文物考古队配合农田基本建设发掘墓葬20余座,有土坑墓和砖室墓两种,出土陶

历史沿革:

1949年,沿旧制设五其乡。

1954年,设沙塘川区。

1958年,与甘雷、双树魏家沟等乡合并成立沙塘川公社。

1983年,改设沙塘川乡。

2006年8月,撤销双树乡、沙塘川乡,合并设立塘川镇。




缂備緡鍣Λ绋婵犮垼顔愰幏锟�13001937闂佸憡鐟遍幏锟� 缂備緡鍠撻崐鏇㈠矗閺囩姷纾鹃柟瀛樼箘閺嗘柨顭跨拋瑙勫 44010602000422闂佸憡鐟遍幏锟�

闂佺ǹ绻愰崢鏍姳椤掑嫬绠i柟瀛樼矋缁拷 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妫橀柣鐔稿绾偓 闂佺ǹ绻愮粔鐑芥儗濡や胶鐝堕柣妤€鐗婇~锟� 缂傚倸鍟崹褰掓偟椤栫偛瑙﹂柛顐g矌缁嬶拷 闂佺懓鐡ㄩ崹濂搞€呴敂鐣岀懝婵炴垶顕ч敓锟�
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绠i柟瀛樼矋缁箓鏌ㄥ☉铏 QQ闂佹寧鍐婚幏锟�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