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白崖台乡 | 隶属:灵丘县 |
区划代码:140224208 | 代码前6位:140224 |
行政区域:山西省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行政级别:乡 | 车牌代码:晋B |
长途区号:0352 | 邮政编码:037000 |
人口数量:约2300人 | |
下辖地区:10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白崖台村 | ~200 | 乡中心区 | 在宋末时代,在今白崖台村南一公里处的刘家沟有一户姓曹人家居住,并养一头白牛,常在今白崖台放牧,后来迁来居民在此建村,取名白牛台。后来人们将白牛台讹传为…[详细] |
东长城村 | ~201 | 村庄 | 因该村靠近古长城建村,故名。1949年属于冉庄区,1958年属于冉庄公社,1961年属于冉庄公社,1984年政社分社后属于白崖台乡,设立东长城村民委员…[详细] |
冉庄村 | ~202 | 村庄 | 现冉庄羊山上有冉灯古佛寺院,因而叫冉庄。…[详细] |
关沟村 | ~203 | 村庄 | 关沟位于古长城平型关的东北,是出入此关必由之沟,故称关沟,后由洪洞县大槐树下迁来姓李居住形成村子。…[详细] |
跑池村 | ~206 | 村庄 | 原在该村上方有罗姓建村,取名罗村,后被水冲毁其村迁现址,和西跑池连为一村,属繁峙县所辖,因村中缺水,而取名泡池,猴儿川味泡池,1945年将该村化为东西…[详细] |
南张庄村 | ~209 | 村庄 | 明朝太宗年间,在本县沙嘴居住一家财主,名叫张永,所生四子,现张庄地均属于他,先是租于佃户,为其庄子,因位于灵丘城南,取名南张庄,后分家其子张业迁来,该…[详细] |
来湾村 | ~211 | 村庄 | 因该村居民从洪洞县大槐树下迁来雷姓,位于山湾,取名雷湾,后将雷湾讹传为来湾。…[详细] |
长沟村 | ~212 | 村庄 | 该村坐落在一沟里,因沟长而取名“长沟”。…[详细] |
王巨村 | ~213 | 村庄 | 原是从洪洞县大槐树下迁来王姓,所以取名王村,解放后,因收税和史庄公社王村经常差错,因而改名王巨村。…[详细] |
斗方石村 | ~215 | 村庄 | 清朝乾隆元年从东河南迁来一户叫邓开元,当时正逢杏花开放,取名杏花村。邓定居后,出了功名“生员”,其邓观看地形,他家和对面山头有一块“斗方”形巨石对正,…[详细] |
地名由来:
白崖台,原名白牛台,据传宋末时,在今白崖台村南一里处的刘家沟,有一户曹姓人家居住,并养一头白牛,常在今白崖台放牧,后迁来居民在此建村取名白牛台,后人将白牛台讹传称白崖台。
基本介绍:
白崖台乡位于灵丘的西南山区,距县城35公里,是抗战初斯著名的平型关大捷所在地,东北与东河南镇接壤,南与独峪乡为邻,西与繁峙县横涧乡为邻。全乡共有16个行政村,29个自然村,1575户,6639人2300个劳力。版土于积31.4万亩,其中耕地12438亩,退耕还林地3000亩,宜林地11万亩、牧坡11万亩。全乡北高南低,海拔高度为910-1500米,年平均气温7.5摄氏度,无霜期130-150,年平均降雨520mm左右。
境内群山林区。沟壑纵横,气候温和。水源较之足,冉庄河由北向南贯穿全境,以三楼河流入大青河汇入渤海。主要农作物有玉米、谷子、山药、豆类等。全乡草地资源相对丰富,发展畜牧业有看得
文化旅游:
平型关大捷纪念馆位于乔沟南侧约一公里的山坡阶地上,坐东面西,为建筑面积825平方米的两层建筑,由杨成武老将军题写馆名。1986年8月10日,聂荣臻元帅为纪念平型关大捷赋诗一首。并次日,致信山
历史沿革:
1958年由冉庄、长城两个乡联合组成人民公社,1984年成立白崖台乡,沿用至今。
区划: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白崖台乡 |
鍏充簬鎴戜滑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鎴戣渚涚ǹ |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264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