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佛山祖庙AAAA ![]() ![]() 佛山祖庙建筑群位于祖庙路二十一号佛山市博物馆内,由祖庙、孔庙、碑廊、陈列馆和园林组成,占地18600平方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东省文明旅游区示范点、佛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祖庙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历经20多次重建和扩建,现存以万福台、灵应牌坊、锦香池、钟鼓楼、三门、前殿、正殿、庆真楼等明清建筑为主,具有典型的岭南建筑风格万福台建于清初顺治十五年(1685年)。建筑以歇山顶、不用斗拱、面宽三开间、进深二开间。分前后台,前台三门敞开,是专供演戏用的戏台。灵应牌楼是明景泰二年(1451年)将祖庙“敕封”为灵应祠时所建。牌楼设计严格,结构精密。为三楼三层式,第一层为歇山顶,……[详细] |
![]() | 顺德清晖园AAAA ![]() ![]() 清晖园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镇华盖里,为我国南方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素有岭南四大名园之一的盛誉,已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布局既能吸取苏州园林艺术精华,又能因地制宜,环境以清幽自然、秀丽典雅见称。著名作家朱千华先生在园林文化随笔集《雨打芭蕉落闲庭·岭南画舫录》中,对顺德“清晖园”有详尽描述。清晖园,位于广东省顺德区大良镇清晖路,地处市中心,故址原为明末状元黄士俊所建的黄氏花园,现存建筑主要建于清嘉庆年间。园取名“清晖”,意为和煦普照之日光,喻父母之恩德。园林经龙氏数代龙应时、龙廷槐、龙元任、龙景灿、龙渚惠等五代人多次修建,逐渐形成了格局完整而又富有特色的岭南园林。清晖园与佛山梁园、番禺余荫……[详细] |
![]() | 顺德区博物馆成立于1980年,是一所综合性博物馆,于2018年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一直以来,顺德区博物馆坚持开放接待观众,开展文物普查、征集工作,负责收集、整理、收藏、研究顺德区历史文化资料和具有科研价值的文物、标本等。截至2018年12月,顺德区博物馆馆藏共9421件(套),包括国家二级文物86件(套),三级文物2010件(套)。2013年12月,位于顺德新城区的顺德区博物馆新馆向市民免费开放,总建筑面积约27000㎡,陈列展示区域面积约9484㎡。馆内设有“顺德人顺德事”基本陈列和顺德祠堂历史陈列,还有“顺德美食”、“文物”、“书画”、“李小龙”、“粤剧曲艺”等专题展厅,以及育婴保健……[详细] |
![]() | 梁园是佛山梁氏宅园的总称,主要由“十二石斋”、“群星草堂”、“汾江草庐”、“寒香馆”等不同地点的多个群体组成,规模宏大,主体位于松风路先锋古道。梁园由当地诗书画名家梁蔼如、梁九章、梁九华及梁九图叔侄四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陆续建成,历时四十余年。梁园是清代岭南文人园林的典型代表之一,其布局精妙,宅第、祠堂与园林浑然一体,岭南式的“庭园”空间变化迭出,格调高雅;造园组景不拘一格,追求雅淡自然,如诗如画的田园风韵;富于地方特色的园林建筑式式俱全、轻盈通透;园内果木成荫、繁花似锦,加上曲水回环、松堤柳岸,形成特有的岭南水乡韵味;尤以大小奇石之千姿百态、设置组合之巧妙脱俗而独树一……[详细] |
![]() | 康有为故居座落于南海区丹灶镇苏村,原名“延香老屋”,为清代三间两廊硬山顶建筑,建筑面积约81平方米。1858年3月19日,康有为诞生于此,至康有为出生时康氏家族已在此居住了五代人,康有为称之为“百年旧宅”。原建筑部分毁于抗战时期,1983年南海县人民政府拨款按原貌修复。1994年12月,康有为故居、纪念馆被公布为佛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康有为故居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康有为的堂侄女陈康静瑜女士将耗资400余万元重建的澹如楼、九曲桥、康氏宗祠、松轩等仿古建筑捐赠给南海区人民政府。康有为故居又名“延香古屋”,建于1858年,康有为诞生于古屋。故居为一间一厅两房两廊的青……[详细] |
![]() | 佛山市三水区博物馆于1989年由当时的三水县政府批准成立,1995年10月搬进森林公园的纪元塔建筑群内办公。博物馆位于森林公园西南面入口的左侧,占地面积75900平方米,其中博物馆馆舍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是目前省内县级博物馆最大的馆舍之一。馆内共有藏品2765件。三水区博物馆是三水唯一的文博事业单位,是继承和弘扬三水文化的中坚力量,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文化强区的建设,全力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创新发展现代文化,在1996年获得了“佛山市文明窗口单位”的殊荣,于1997年被三水政府评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水区博物馆分设六个展厅。常设的展厅有《三-洲贝丘遗址发掘成果展览》、《世界货币展》、……[详细] |
![]() | 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粤中地区人民革命武装队伍。其前身是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粤中区位于广东省的中南部,背山临海,毗邻香港澳门,辖当时的新会、高明、高要(南部)、鹤山、台山、赤溪、开平、恩平、阳江、阳春、新兴、云浮、罗定、郁南等14个县。面积大约27000平方公里,人口约468万。粤中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大革命时期,这里较早建立中国共产党地方支部,工农运动轰轰烈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领导的工农-激荡悲壮,地方党组织曾一度遭到严重破坏。抗日战争爆发后,粤中党组织得以重建,并推动全区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发展,壮大了人民革命力量。1945年1月,党在粤中区建立了广……[详细] |
![]() | 大沥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南海区大沥镇大沥公园内,碑高9米,平台长为4.5米,宽为5.5米,四周用水泥六角形阶砖铺砌,并设有栏杆,是南海人民为纪念和缅怀革命先烈,在当年掩埋先烈的地方兴建的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由原广东省副省长,1929年任中共南海县委书记的林锵云同志题写。1958年8月由南海县人民政府树立。1927年春夏间,适值反帝、反封建、反军阀之北阀战争发展到紧要关头,蒋介石在帝国主义指使下,4月12日于上海举行-政变。随之广东的国民党反动派亦相继进行所谓“四.一五”清党运动,实施残酷野蛮的-政策,其时中共南海县委陈道周、周侠生等同志领导下蓬勃开展的工农运动至此遂遭受挫折,李羽吉、黄苏等二……[详细] |
![]() | 陈心陶纪念碑位于佛山市三水区南山镇九龙山,是佛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佛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陈心陶1925年在福建协和大学生物系毕业后,在广州岭南大学任教。1928年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攻读寄生虫学,1929年取得了硕士学位。尔后,又在美国著名的哈佛大学医学院进修“比较病理学”,193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学成以后,他拒绝了学校的极力挽留,回到岭南大学任教,担任生物系主任、理科研究所所长。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对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视,毛泽东主席提出了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1950年,陈心陶积极响应号召,来到广东三水、新会血吸虫疫区工作,是我国最早从事血防工作最有成就的血防科……[详细] |
![]() | 中共南三花工委旧址位于南海区里水镇北沙沈村,建筑面积为200平方米。1993年,由沈村村民筹资,在沈文玉私塾旧址上重建;1995年由市政府拨款维修。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南海组织受到破坏,一度停止活动。中共党员沈少刚受中共广州市工委委派回家乡沈村办学,利用教师身份作掩护,在此开展革命活动。1946年2月,杜路受中共广州市工委委派到南海任特派员,负责恢复中共南海组织,以沈村为中心,经过几年的努力,中共南海组织迅速恢复并发展壮大。1948年5月,为适应斗争发展需要,中共珠江地委决定成立中共南(海)三(水)花(县)工作委员会,领导南海、三水、花县(部分地区)党组织。由杜路任书记、陈启锐任副书……[详细] |
![]() | 为缅怀早期共产党人和杰出工人运动领袖邓培,中共三水区(县)委、区(县)政府拨出专款19万元,于1990年9月建成邓培铜像,以兹纪念。铜像为立式,像身高3.2米,背景为齐腰高的残墙,寓意为“废圩下的思索”。像的基座为方体,用花岗石砌成,塔状,分三层。面层正面宽2.14米,侧面宽1.24米,正、侧面高2.7米。正面镌刻了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彭真题写的“邓培烈士”四个镶金大字。背面镌刻镶金“邓培事略”。中层正面宽3.14米,侧面宽2.24米,高0.2米,底层正面宽4.14米,侧面宽3.24米,高0.2米。基石外围是9米长,7米宽的花圃,四周铁栏栅。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详细] |
![]() | 大岗山窑址(唐代龙窑遗址)位于交通便利、环境幽雅的游览景点“西江画廊”灵龟公园内(荷城街道沿江路283号)。区内每一趟公交车都可到达灵龟公园站。窑址逢周一闭馆,其余时间免费对外开放,开放时间上午9:00—12:00;下午2:30—5:30。联系电话:0757—88883320。窑址于1957年文物普查时发现。当时《南方日报》曾以题为“广东发现的古窑址,高明县算最先”进行报道。1986年,在省博物馆的指导下开挖清理了1号窑,窑的前后段因修路和挖土已遭破坏,窑顶塌落,残存的窑长9.55米,前宽2.64米,后宽2.8米,倚山倾斜25°。窑床上可见经高温形成的一个个圆窝,窝内残存当年的陶器近百只,在窑……[详细] |
![]() | “三谭”纪念馆坐落在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明城镇沧江河畔、文昌塔侧。是高明人民为缅怀中国革命史上杰出人物、明城籍的民主革命家谭平山、谭植棠和谭天度而兴建的。展览馆于1997年筹备兴建,1998年7月1日建成对外开放。“三谭”纪念馆是一座仿古建筑,分两层,它下面有回廊,廊柱铺设精致瓷片,檐顶以玻璃瓦镶嵌,外观典雅大方。展馆首层正中央摆放着谭平山、谭天度、谭植棠的半身玻璃钢雕塑像,正气凛然。左边是接待室,右边展挂国家和省领导人以及史学家的题词,装裱讲究,内蕴深刻。二层是70多平方米的展厅,由100多幅珍贵的历史图片和几十幅颇具代表性的文字资料组成,中央设有10多平方米的展台,摆放“三谭”文物和研究书刊……[详细] |
![]() | 佛山市图书馆是一座现代化的地(市)级图书馆,位于佛山市中心,与闻名中外的佛山祖庙相毗邻。图书馆建筑面积近18000平方米,现有藏书67万册,中外文期刊3000多种,以及相当数量的电子资源,是珠江三角洲最具规模的文献信息中心之一。除通常的图书、报刊阅览室外,佛山市图书馆还开设了各具特色的网络资讯中心、数字资源检索中心、语言语音室、学龄前儿童阅览室、法律文献中心等,共拥有1200个读者座位。此外,馆内还设置了展览厅、报告厅、培训中心及速印中心,使图书馆成为一个多功能、高层次、综合性的文化活动场所。佛山市图书馆作为1994年佛山市第一批命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直致力于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积……[详细] |
![]() | 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白色家电产品制造企业之一,创立于1984年,总部位于广东顺德,主要生产冰箱、空调、冷柜和洗衣机等系列产品。海信科龙拥有科龙、容声两个“中国驰名商标”,拥有科龙空调、容声冰箱两个“中国名牌产品”,生产基地分布于顺德、青岛、北京、成都、南京、湖州、扬州、芜湖、营口等省市,形成了布局均衡、配套完善的产业格局。继1996年在香港成功上市后,1999年科龙又成功在深圳发行A股,同年被“世界经济论坛组织”推举为全球新兴市场100家最佳企业之一。1992年1月29日,邓小平同志在南巡中亲自视察了科龙的前身珠江冰箱厂。在听到厂长潘宁汇报冰箱厂7年产量翻了16倍,排名全国第一……[详细] |
![]() | 佛山市城市建设档案馆于1986年8月成立,是市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属市规划局领导,多次被授予全国城建档案工作先进集体、市文明窗口单位等荣誉称号。馆总面积7131平方米,其中本部2020平方米,城市规划建设展馆5111平方米(由于历史原因,本馆分处两地办公)。现有工作人员15名,馆内设有办公室、展馆管理科、业务指导科、技术科、信息管理科。市城建档案馆拥有档案研究员、计算机专业等人才,现有城建档案信息量达155万条,通过《佛山市城建档案管理系统》进行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在城市规划建设展馆运用《佛山市城市规划景观仿真及激光集成展示系统》、《佛山市规划信息智能展示系统》等技术手段展示城乡规划建设成……[详细] |
![]() | 禅城区图书馆,原名“石湾区图书馆”,又名“苏李秀英图书馆”,于1992年10月18日开馆,由原石湾区政府投资、香港苏李秀英女士捐赠一百万兴建而成,总面积近6000平方米。图书馆以读者为先,努力改善服务环境、完善服务设施,为禅城区文化事业的发展和两个文明的建设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自开馆以来,曾先后三次获得“国家一级图书馆”和“广东省文明图书馆”称号;并被佛山市委、市政府授予“佛山市文明窗口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单位”等称号。禅城区联合图书馆以其独特的办馆模式和服务理念,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了一些独创的经验,也是国家文化部、中国图书馆学会向全国推介的办馆模式之一……[详细] |
![]() | 位于西樵山中部,是一条上窄下宽的漏斗状的峡谷。清代画家黎简与何丹山曾常住翠岩写诗作画,石壁上原有他们的书画室和书舍,翠岩被尊为岭南画派的发源地。景区内主要景点有无叶井、翠岩、摩崖石刻、葫芦井、蟹眼泉、黎二樵书室遗址、碧云村、桂花园等。在碧云峰西,是一个呈漏斗状的狭长的谷,两面峭崖壁立,林荫覆盖,寒藤摇翠,满谷青葱。入口处称“捍门”,宽约二十米,谷内开阔,渐进渐狭,长约八十米。捍门后有古愚谷、半月泉、嶙峋壁、百花台和龙须瀑等。谷底一道急瀑下流成小潭,潭上复有两道小泉,一刚一柔,刚者喷射,柔者缓垂,称阴阳水。潭旁有蹬道可登内嵌于崖间的听瀑楼,楼侧有葫芦井,接贮石缝泄出的甘泉。崖侧有栈道可通玲珑径,……[详细] |
![]() | 吴勤革命烈士陵园座落在佛山市岭南大道北57号(原大福路南浦村)。一九五二年,为怀念抗日战争期间担任广州市区游击第二支队司令员、一九四二年农历三月廿三遭蒋匪帮伏击杀害的吴勤烈士,佛山市人民政府发动佛山市和南海县人民捐石献砖,义务劳动,兴建起了这座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陵园占地面积1750平方米,四周由铁栏环绕,栏高二米多。陵园正门为一座宏伟壮观的二层琉璃瓦牌坊,上层题有“万世流芳”的横匾。陵园中央耸立着近八米高的吴勤烈士纪念碑,碑的下方镌刻着吴勤烈士的生平事迹。纪念碑两侧各有一平方米大小的六角花池,花池前各有一座占地约9平方米的水磨石结构的尖顶凉亭,亭内设有石台和石凳。纪念碑背面相去五米处有三座土……[详细] |
![]() | 合水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高明区更合镇合水圩先烈路沙帽岗岗顶,建筑于1988年,座南向北,混凝土结构,呈菱形。高15米,首层为台基,约8米;二层为碑,约6米,三面都隽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三层为碑顶,约1米,呈笔尖形。纪念碑左、右两旁建有两座混凝土六角亭。更合镇是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镇各方志士投身革命,前赴后继,坚贞不屈,浴血奋战,为祖国的解放事业而献身。我镇人民为缅怀先烈,策励后人,特立丰碑以资纪念,纪念碑上刻着51名革命烈士的名字和先进事迹。该纪念碑为我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我镇乃至全区开展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有实质性的意义。联系电话:888……[详细] |
闂備胶枪缁绘劙宕㈤弽顐ュС妞ゆ帒瀚粻锝夋煙鐎涙ḿ鐭嬬紒顕嗘嫹 闂備浇澹堟ご绋款潖婵犳碍鐒鹃柟缁㈠枛濡﹢鏌i悢绋款棆缁绢厸鍋� 闂備胶枪缁绘劗绮旈悜鑺ュ剹婵°倓鑳堕悵鍫曟煟濡も偓閻楀﹪锝為敓锟� 缂傚倸鍊搁崯顖炲垂瑜版帗鍋熸い鏍仜鐟欙箓鏌涢锝囩煂缂佸鎷� 闂備胶鎳撻悺銊╁垂婵傛悶鈧懘鏁傞悾宀€鎳濆┑鐐村灦椤曆囨晸閿燂拷 |
闂備浇澹堟ご绋款潖婵犳碍鐒鹃柟缁㈠枛缁狅綁鏌熺€涙ḿ鐭嬬紒顕嗙畵閺屻劌鈽夐搹顐㈩伓 QQ闂備焦瀵ч崘濠氬箯閿燂拷264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