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徐州市旅游

徐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介绍

碾庄圩战斗纪念馆
  淮海战役碾庄圩战斗纪念馆位于江苏省邳州市碾庄镇镇区G311国道南侧,占地116亩,1958年6月奠基兴建,1960年2月竣工,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江苏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景区正中耸立着18.5米高的纪念碑。碑的正面有刘少奇题写的“浩气长存”四个馏金大字;左面是刘伯承同志的题词“淮海战役先烈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右面是陈毅同志的题词“淮海战役牺牲将士永垂不朽”;背面是中共邳县县委撰写的碑文。碑体上方各镶一枚红色五角星,“支前”、“战斗”、“冲锋”、“胜利”四座大理石浮雕围绕四面。从1948年的11月6日开始,围绕着军事重镇徐州,国共两党展开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大血战。双方投入兵力空前,共产党60万对国民党80万。关于这场大战,国民党的历史教材上称为“徐蚌会战”,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教科书……[详细]
邳州王杰纪念馆
  王杰纪念馆位于邳州市运河镇张楼,主要景点有展览室、王杰像、王杰牺牲处、王杰墓、王杰牺牲纪念亭、题词碑墙等,是江苏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国家3A级旅游景区。1965年11月开始修建陵园。纪念亭建于王杰牺牲处,为飞檐崭角式,双层6角琉璃瓦形,青松环绕;亭南为纪念室,陈列王杰同志遗物及各种纪念品;纪念室南为烈士墓,墓体系水泥圆拱形建筑,墓正面及两侧墙壁上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董必武的题词及烈士诗抄王杰纪念馆景区始建于1966年,经多次改建、扩建及景观提升,占地达到59亩。主要纪念设施有:王杰烈士墓、王杰烈士事迹陈列馆、王杰广场、王杰牺牲地纪念亭等。王杰烈士纪念馆1987年被省政府批准为江苏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9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已逐步发展为淮……[详细]
丰县县委旧址
  丰县县委旧址建筑为民国时期所建,位于徐州市丰县首羡镇张后屯村村委会西北处240米,是解放战争初期县委办公地。张后屯村西邻山东的肖云镇,北接张老家村,土地多为沙质,以种植小麦、大蒜、洋葱、玉米、棉花和杂粮为主。位于丰县最西北部,苏鲁两省四县交界,平原坡地,西高东低。周围有四条河环绕,河沟渠密布,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方便,主要种植麦、棉、玉米、大蒜、洋葱、大豆等农作物。镇内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能资源丰富,热量资源充裕,四季分明,气候资源较为优越。1930年初建立了丰县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尹小楼党支部,1930年至1934年原县委书记张启功和其他领导同志在此办公,后因叛徒出卖,停止工作。《中共丰县地方史》记载:“1940年6月,中共丰县县委在丰县北部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和根据……[详细]
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郝家大院)
  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位于汉王镇北望村,该址由三座古民居组成,又称“郝家大院”。总占地面积九百多平方米,共有清代建筑一百余间,房屋现存60多间,旧址主体建筑保存完好,被古建筑学家确认为徐州地区乡间现存面积最大的古建筑群。1949年2、3月间,-、-、陈毅、粟裕、谭震林、曾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运筹帷幄,研究和制定渡江战役方案,并留下珍贵的合影照片。北望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是徐州市重要的红色旅游资源。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华东野战军总部由肖县南蔡洼村移驻铜山北望村,按照-1949年1月12日“关于华野、中野休整两个半月并要完成渡江战役准备工作”的命令,华野于2月9日改编为第三野战军,之后成立了华东军区,调整了0中央华东局。0中央华东局及华东军区于2月12日到达北望,2月……[详细]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即徐州市淮海战役纪念塔。淮海战役纪念塔位于徐州市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园林南侧,是全国著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红色旅游景区,入选了全国一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列。景区新建的淮海战役纪念馆是世界上最大的陆战博物馆,凭借其现代化的展示手段、丰富的藏品、宏大的规模,成为徐州红色旅游一大亮点。淮海战役纪念塔位于江苏省徐州市东南郊的凤凰山东麓,纪念塔高38.15米,塔的上端雕刻着由五角星、-和松籽绸带组成的塔徽。塔身正面镶嵌着毛主席当年题写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镏金大字。塔座正面镌刻着镏金碑文,记述着淮海战役的历史经过以及烈士们前仆后继、广大群众奋勇支援前线的英雄事迹。上端雕刻着由五角星照耀下相交的两支-和松籽绸带组成的塔徽。塔座正面镌刻着碑文,两侧为大型浮雕,右侧是人民解放军一往无……[详细]
阎窝惨案纪念馆
  阎窝惨案纪念馆是徐州市首批青少年爱国教育基地。这里记载着1938年5月20日日寇在铜山县阎窝惨无人道-我乡亲670余人的滔天罪行。为激励后人勿忘国耻,大力弘扬民族精神,铜山县于1971年8月建成这个阎窝惨案纪念馆,作为百万市民和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来此凭吊的群众络绎不绝。但由于种种原因,再加上多年没有及时修缮,致使纪念馆墙倒屋塌,茅草丛生,近年逐渐出现“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局面。为了让人们牢记历史,揭露日军侵略罪行,铜山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张集镇政府和阎窝村共同于今年初组织修缮这个纪念馆,都市晨报也不惜版面在报纸上多次呼吁支持。经过社会各界努力和捐助,阎窝惨案纪念馆一期工程已于日前修缮完毕,并定于“十一”国庆节期间免费对外开放。昨天上午,记者走进纪念馆进行了现场采访。占地10余亩的纪……[详细]
中共睢宁县支部成立旧址
  1925年9月,中共徐州特别支部派遣在省立徐州第三女子师范学校毕业的中共党员苏同仁(女)来睢宁创建党组织。苏同仁化名李慧应聘到睢城女子小学,以教书为职业掩护,开展党的活动。她同先期由徐州回睢宁的中共党员王侠民(又名王采芹)一起发展吴季讷入党。同年冬,在睢城女子完全小学建立了睢宁县第一个党组织——中共睢宁支部,王侠民任支部书记。第一次支部会作出扩大宣传马列主义、大力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等决议。至第二年上半年,党员已发展到十余人。按照徐州党组织(中共徐州特支、独支)的部署,睢宁党组织发动党员在睢城中小学校和高楼、张圩、马浅、古邳等地宣传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剥削和北洋军阀统治,开展学生运动和农民运动。2006年当地政府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主题,在旧址上建了纪念碑和纪念亭。……[详细]
  吕集烈士陵园位于古邳镇东南10公里,吕集街北首。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碾庄战斗开始,碾庄战斗是淮海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及军区部队在江苏省徐州以东地区对国民党军的一次大规模围歼战。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位于徐州以东新安镇地区的国民党军黄百韬兵团。距离碾庄圩仅30公里的吕集村,华野某部在此设立了第三战地伤员转运站。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107位伤员在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中有营长1人,排长2人,年龄最大的不足30岁,最小的刚18岁,有位烈士刚结婚2天就参加战斗。战后有25位烈士遗体,由其家人运回家乡,尚有82位烈士长眠于此。1949 年后建陵园,占地面积8000 平方米,坐东面西,园中立纪念碑一座,塔基呈长方形,分2层,碑高12.8 米,宽1.8 米,砖混结构。碑阳……[详细]

绮CP澶�13001937鍙� 绮ゅ叕缃戝畨澶� 44010602000422鍙�

鍏充簬鎴戜滑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鎴戣渚涚ǹ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