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旅游

浙江省旅游景点介绍

陈华周家祠堂
  陈华周家祠堂位于北仑区霞浦街道陈华村周家祠45号。坐东北朝西南,占地1490平方米,四合院式,硬山顶。共有正屋前后两进、左右厢房各一进、左右侧屋各一进。门厅、正厅为平房,面阔各五间。正厅明间梁架五柱七檩,抬梁穿斗并用。左右厢房为单檐楼房,面阔各三间一弄。左右侧屋为平房,面阔各九间。据《民国镇海县志》记载:“清嘉庆年间族人建正厅五间,门厅五间”。左右厢房和左右偏房为族人在咸丰年间增建。祠堂内现存有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周氏茶会碑一通,记载陈华旧时在村内中河边报恩亭内,设茶摊供过路人休息、免费喝茶之事。周家祠堂格局规整,保存较好,木构件雕刻精美,具有很高的文物保护价值。2010年12月6日被核定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点。……[详细]
抗日战争时期定海县政府旧址
  抗战期间定海县政府旧址位于大榭开发区东岙村。旧址为坐西朝东的三合院建筑,正门朝北。由正屋、左右两厢房及后屋所构成。正屋面宽五间二弄,进深六开间,穿斗式平房,硬山顶,内有阁楼。正屋和北厢房保存完好,南厢房及后屋已改建。建筑原为戴氏住处,今仍为戴氏后代居住。据戴氏后人介绍,1939年6月23日,定海县(今舟山市)县政府因避日寇,搬迁至此。数月后,又迁往柴桥。该处建筑保存较为完好,曾是定海县政府旧址,是抗日战争历史的见证地之一。……[详细]
  邵家大屋年代为清,位于宁波高新区梅墟街道。……[详细]
甲岙吕氏宗祠
  位于裘村镇的甲岙吕氏宗祠始建于嘉庆年间(公元1817年),坐北朝南,整座祠堂由正殿、两厢和门厅组成,门厅顶部耸起似牌楼,筑扇面墙,颇有气势。四合院式,地面均为石板铺设,一步梁挑头雕刻如意云头纹,门厅牛腿雕刻花卉。整个建筑气势雄伟,有较高的艺术和欣赏价值。……[详细]
冷西宋氏宗祠
  位于尚田街道的冷西宋氏宗祠占地面积766平方米,格局为四合院式,前后二进,左右设厢房,整体呈现清晚期建筑风格。八角形的圆拱廊门掩藏在绿荫之下,伴着斑驳的日光,折射出特有的风情。……[详细]
朱家渡桥
  朱家渡桥俗称“五眼桥”,位于北仑区小港街道姚张村姚家斗自然村东北侧。南北向横跨小浃江,占地104平方米,为五孔石梁桥。全长49.2米,其中引桥长18.7米,正桥长30.5米,桥墩为木桩基础,条石叠砌,东西两头设分水尖,墩顶为二层伸臂石梁。朱家渡桥桥面由3块石板梁并列铺砌,两旁设条石栏板,望柱同栏板齐平,用榫卯结合,通体不施雕饰,简朴而厚重。据民国《镇海县志》记载,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始建,现存石桥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重建。2002年11月,1块石板梁和2块条石栏板被拖拉机撞入河中,进行过一次维修。朱家渡桥整体保存较完整,在北仑区清代建造的梁式石桥中有一定代表性,2000年被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办公室核定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点。……[详细]
147、保真寺
  保真寺 位于浦坝港镇下道头村北部后门山。据南宋嘉定《赤城志》记载:“保真院,在县(临海)东一百三十里,梁乾化中(911—915年)建,国朝治平三年(1066年)赐额,今废。”清康熙九年(1670年),僧慈敬复业。……[详细]
148、法云院
  法云院 在浦坝港镇石笋山东南麓。据南宋嘉定《赤城志》记载:“法云院,在县(临海)东一百三十里,旧名仙岩,晋开运四年(947年)建,国朝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改今额。”今废,遗址尚存。……[详细]
149、鸿祐院
鸿祐院
  鸿祐院 在浦坝港镇金家岙村。据南宋嘉定《赤城志》记载:“鸿祐院,在县(临海)东一百六十里,旧名资福,晋天福八年建,国朝治平三年改今额。”始建于五代晋天福八年(943),初名“资福”。宋治平三年(1066)改额。清顺治间(1644—1661年)毁,康熙十六年(1677年)僧通表重兴。……[详细]
150、安圣寺
  安圣寺 在浦坝港镇山场村。据南宋嘉定《赤城志》记载:“安圣院在县(临海)东一百七十里,旧名‘新安’。晋天福四年(939年)建,国朝治平三年(1066年)改今额。” 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毁,康熙年间(1662-1722年)僧真缘重建,到了清末逐渐衰败,至解放后坍毁,后来在遗址旁边建起了山场小学。……[详细]
151、明因寺
  明因寺 在横渡镇小横渡村。据南宋嘉定《赤城志》记载:“明因院,在县(宁海)东南一百三十里,晋会同中建,国朝治平三年赐额。”清光绪《宁海县志》记载:“明因寺,在南九十里横渡,晋会同中建。”已圮。……[详细]
  慈源寺 位于横渡镇大横渡村上路廊北侧约200米处。据南宋嘉定《赤城志》记载:“慈源院,在县(宁海)东南一百五十里,旧名龙泉,晋天福七年建,国朝治平三年赐额。”后毁于回禄,遗址尚存。……[详细]
153、安住寺
安住寺
  安住寺 在健跳镇浮门村。南朝陈霸先之后因避祸而迁居于此,在五峰山下修建陈皇家庙,供奉先帝遗像。唐大顺年间(890—891年)更名为安住寺。明末清初被火所毁。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重建,更名为浮门寺。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建东西两月洞门,东门为钟鼓楼,西门内设学馆。山门前建“永镇”“万兴”二石梁桥,俗称“三桥连山门,门前着衣亭”。清咸丰十年(1860年)安住寺不慎失火烧了半个寺院,至民国寺院因长期失修,僧众四散,日渐冷落。1969年浮门村拆除上下大殿及东厢房,安住寺被夷为平地。20世纪90年代重建。清光绪《宁海县志》记载:“安住寺,在南一百二十里,唐大顺中建。”2004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丹邱讲寺
  丹邱讲寺位于亭旁镇灵凤山南麓。原为三国高道葛玄(164—224年)炼丹之所。南朝宋元嘉二年(425年)建,北宋开宝年间(968—976年)改为丹邱院,北宋祥符中(1008-1016年)赐额丹邱寺,1958年拆毁后荡然无存。2012年6月丹邱讲寺在原址重建。……[详细]
155、湫水寺
  湫水寺 位于亭旁镇潘家自然村东湫水山西麓。唐元和五年(810年)始建湫水院及龙王殿,塑龙王像,招僧住持。五代梁时改名玉溪寺,后毁。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赐额,重建又毁。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僧如受又重建,后又毁。清顺治六年(1649年)僧照心建法堂,改置龙王殿。清康熙九年(1670年)僧晓堂复兴。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邵、任氏捐金中兴。清同治元年(1862年)僧英慧重兴殿宇。1957年12月建湫水水库,庙宇拆毁,在山腰移址重建。……[详细]
156、大龙寺
  大龙寺 位于亭旁镇大龙山东麓,上鲍村西北1公里。宋天禧初(1017年左右)僧如拱建,旧名兴国,后毁于水。明隆庆二年(1568年)重建,改名兴教寺。治平三年改今额。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亭旁县丞丁维庚会同宁海县令王耀斌在兴教寺兴建义塾,名为兴教义塾,并以寺田50余亩充修脯费,聘请名师,村中凡有志于诗书者方有书可读。据南宋嘉定《赤城志》记载:“兴教院,在县(宁海)西南一百里大龙山,旧名兴国,治平三年改今额。”……[详细]
三门围垦纪念馆
  三门围垦纪念馆,其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展厅面积为950平方米。上个世纪70年代,三千筑塘大军,负行囊,擎红旗,扎营蛇蟠,向海要田,演绎了一场感天动地的创业史,在台州三门历史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辉印记。为铭记这段历史,在三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及县委组织部的牵头下,蛇蟠围垦精神初心教育基地(三门围垦纪念馆)于2019年12月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蛇蟠围垦精神初心教育基地由围垦主题雕塑广场、蛇蟠围垦精神红色长廊、三门围垦纪念馆等三部分组成,记录了三门湾开发史、历代三门围海造田奋斗史。三门围垦纪念馆,以历史的时间为主线,重点讲述蛇蟠围垦史、抗台史、勤劳史和未来畅想,穿插“9711”号台风后三门人民奋发图强开展灾后自救,掀起建设高标准海塘坝高潮的壮举与成就等经典故事。馆内按序厅、海退地出三门围垦史、……[详细]
三门湾民俗博物馆
  三门湾民俗博物馆以旧时三门人出生到婚嫁,而后成家立业为线索,展现了三门独有的生儿育女习俗和从说媒、办嫁妆到拜堂入洞房及回门的完整婚礼习俗,同时也展示了三门人家的生活劳作习俗。让青山白水之间,世代生息的古老村落独特的民俗内涵得以彰显。本博物馆的设计理念以情景体验,视觉引发兴趣为核心,将朴素还原到最真,将民俗文化提升为艺术,将参观改变为融入,即元素在传统元素里采集,以现代的手法展现,休闲互动的设计贯穿始终,营造不经意的感动。三门湾民俗博物馆展馆建筑面积1563.3平方米,展厅面积为1548.3平方米。其中东面展厅为主展厅——主要展示三门早年婚姻习俗,面积约774.2平方米;西面展厅为临时展厅,展示民间生活物品,面积约774.1平方米;二楼要3个讲座室,主要用于馆内举办各类学习、培训、研学等活动。……[详细]
三门畲族纪念馆
  涛头村畲族纪念馆建在涛头村文化礼堂,其中,展厅在二楼,会议室和活动区在一楼。是由原来的文化礼堂展厅改建而成,由于展厅的门洞比较多,内容比较杂乱,经过梳理,我们以中国畲族发展史为主线,将三门“海上畲乡”放在中国畲族发展的大历史背景中,通过由入山“出世”,进入山区,封闭式的社会形态,到出山“入世”,向海洋求生存、求发展,来丰富整个畲族的发展变迁,以此来突出“海上畲乡”的人文特色。五个门洞代表畲族发展的五个阶段,以历史介绍、文化特色、节庆礼仪、风俗风貌、海上畲乡为内容,实物部分,从畲族纹样、服饰特色、生活用品、耕海牧渔工具等,将海洋与畲族结合起来。展现“海上畲乡”独特的人文历史和特点。300年前,雷氏畲人跋山涉水来到三门湾西部的小岛——涛头山下,开启了耕海牧渔的生活。时至今日,涛头村已成为台州市内……[详细]
包定故居
  包定故居位于被誉为“浙江红旗第一飘”、台州市红色旅游景点、革命老区——三门县亭旁镇,是革命烈士、亭旁起义领导人包定同志的故居。包定故居于2011年7月27日由三门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点。2018年5月,为迎接亭旁起义九十周年,亭旁镇重修改造包定故居并对外开放。现故居内主要展陈包定烈士的生平、革命历史与文学成就。包定故居为二层砖木结构四合院,共有房间8间,建筑面积900平方米,展厅面积为720平方米,库房面积15平方米。设展厅5个,其中东面展厅为主展厅——主要介绍包定生平,面积约60平方米;西面展厅为第二展厅,展示起义期间留下的革命文物,面积约60平方米;东西两个主展厅挨着2个此展厅,主要放置字画作品。……[详细]

缂傚倸鍊风欢锟犲闯椤斿槈娑氱矙椤㈣泛鈹戦悩顔肩伇妞ゆ梹鍔欓獮蹇涙晸閿燂拷13001937闂傚倷绀侀幉锟犳偡闁秴绠柨鐕傛嫹 缂傚倸鍊风欢锟犲窗閹捐纾归柡鍥ュ灩閻鏌¢崶鈺佇ョ痪楣冪畺閺岀喓鈧稒岣跨粻姗€鏌¢崱妯荤叆妞ゎ叀娉曢幏瀣喆閸曨偒浼� 44010602000422闂傚倷绀侀幉锟犳偡闁秴绠柨鐕傛嫹

闂傚倷鑳舵灙缂佺粯鍔欏畷銏ゅ冀椤愩儱小濡炪倖甯掔€氼剛绮婚敐澶嬬厵閻庢稒岣块惌瀣磼椤曞棙瀚� 闂傚倷娴囨竟鍫熴仈缁嬫娼栧┑鐘崇閻掗箖鏌熺紒銏犳灈婵☆偅锕㈤弻锝夋偄缁嬫妫嗙紒缁㈠幐閸嬶拷 闂傚倷鑳舵灙缂佺粯鍔楃划鏃堟倻閼恒儱鍓瑰┑掳鍊撻懗鍫曟偟閸洘鐓熸俊銈傚亾闁绘锕敐鐐烘晸閿燂拷 缂傚倸鍊搁崐鎼佸疮椤栫偛鍨傜憸鐗堝笚閸嬬喐銇勯弽顐粶閻熸瑱绠撻弻娑㈩敃閿濆洨鐓傜紓浣割儜閹凤拷 闂傚倷鑳堕幊鎾绘偤閵娾晛鍨傚┑鍌涙偠閳ь剙鎳橀弫鍌炴偩瀹€鈧幊婵嗏攽閻愭潙鐏︽い鏇嗗洦鏅搁柨鐕傛嫹
闂傚倷娴囨竟鍫熴仈缁嬫娼栧┑鐘崇閻掗箖鏌熺紒銏犳灈缂佺媴缍侀弻鐔衡偓娑欋缚閻绱掗鍡欑暤闁哄被鍔岄埥澶愭惞椤愩埄浼� QQ闂傚倷鐒︾€笛囧礃婵犳艾绠柨鐕傛嫹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