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盐城市 > 建湖县旅游

建湖县旅游景点介绍

  1986年村民建房,距地表0.86米处,发现土窖,出土北宋铜钱约150公斤,内有少量汉、唐钱。……[详细]
  1989年发现灰陶罐,内积唐代“开元通宝”铜钱约8公斤,其中晚唐开元铜钱占70%。……[详细]
  1979年春,冈北河垢发现地下2米左右,埋有一条长约10米长的古鲸鱼骨架。出土地点东距宋代范公堤约100米。经省专家鉴定当为全新世海侵时期的长须鲸类遗骸。……[详细]
  1960年出土,距地表约5米,发现鲸鱼脊椎骨化石一块,直径0.29米,厚0.12米,骨刺长0.36米,两刺相距0.68米。……[详细]
  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在临泽、三垛、西射阳等战斗中牺牲的新四军400多名指战员而建。墓前塔高8米,占地面积180平方米。……[详细]
  1941年夏,新四军军部转移至县境,在刘少奇、陈毅关怀下,于芦沟寺内举办盐城县中学生夏令营,有1000多名青年学生入营集训,著名经济学家薛暮桥、华中鲁艺分院教授贺绿汀、许晴等到营讲学,德国友人希普夫妇参加开学典礼。原定集训一月,后因日伪军扫荡,开学半个多月即结束。该寺庙后改为农业中学。……[详细]
  建阳县委县政府地址,长白滩在今高作镇长北村,民主建政初期,刘少奇、陈毅及稍后的苏北区党委、盐阜地委的李一氓、曹荻秋等都曾在该地活动过。1941年9月18日,建阳县在长白滩附近的季陆墩举行建县大会,这里成为当时的政治中心。原建筑已毁。……[详细]
  1941年7月,日伪军2万余人,发动对苏北第一次大扫荡,新四军军部撤离盐城。刘少奇、陈毅等率华中局及军部机关,转移至湖垛镇北乡北左庄指挥战斗。军司令部、住在左氏家祠内,刘少奇、陈毅等分居于农民家中,居此10余天。旧址今尚存屋三间,昔日庄民草房已改建成砖瓦房。……[详细]
  马玉仁(1875-1940),世居高作马家滩,年青时随父贩私盐谋生。民国期间曾任淮扬镇守使,抗战爆发后,任苏北沿海第一路游击司令,1940年于阜宁县境阻击日军战斗中殉国。墓水泥结构,高0.7米,占地面积120平方米,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南昌造百花亭,勒石纪念百名抗日殉国将领,马亦名列其上。……[详细]
  祁以德(1868-1928),建阳镇顾庄人,清光绪十四年(1888)武举,次年考中进士,授御前花翎侍卫,官至安义镇总兵,墓存高1.5米,占地面积40多平方米。……[详细]
  马为瑗(1859-1915),近湖镇马厂人。由禀贡生纳资为京师兵马司指挥,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攻人北京,清帝出走,马独不走,维持地方治安有政绩,署东安、三河、宝坻诸县。时教民相仇,李鸿章赔外国领事银十万两,马据理力争,减至二万两。升任滦州、遵化、蓟州知府。该墓残高1米,占地面积约60平方米。……[详细]
  青石质,高1.39米,宽0.64米,厚0.12米,文13行,行49字,共约600余字,隶书。为时任江北民政司季龙图撰。钟裴仲,民国初任新兴盐场场长,热心地方公益事业,捐资办学,开河治水,兴办实业等,颇有政绩,镇上士坤各界为其立碑--。……[详细]
  赵敬之(1907-1947),建湖草堰口人,在上海劳动大学时入党,后在武汉等地从事地下工作,抗战后回乡曾任区长、海南中学校长等职,1947年牺牲。原有二进,东西厢房,天井,占地面积180平方米。现存主屋三间,面阔9米,硬山顶。……[详细]
  该堂属礼教组织,规劝人戒除鸦片烟、戒,-的场所。建于清同治年间。每年做会时,与会者在此聚会盟誓,以示与--、,-博决裂。仅存四合院式二层楼,面阔九间,20余米。占地约500平方米。……[详细]
  该碑原立于收城庄北小海附近,青石质,高1.29米,宽0.35米,厚0.10米,上楷书大字“奉宪禁止樵牧”,光绪三十年(1904)四月收成庄公立。……[详细]
  碑青石质,方形,长、宽各1米,厚0.2米,上刻题首“为心存报本,永垂久远,晓喻勒石事”,全文约200字,落款为“特授盐城县正常升用府衔,补用同知项华”。是盐城县令发给高姓的田产执照。……[详细]
  该碑原立于上冈镇新兴场盐课司署门旁。青石质,高1.37米,宽0.6米,厚0.15米,全文801字,清同治四年(1865)十二月初三日示。碑首题“钦命三品顶戴,总理两淮,江广、河南等处转盐运使司,盐运使兵备衔,兼管下河水利加十级记录十次丁”。按丁为丁日昌,丁曾参与曾国藩戎幕入仕。碑文内容述整顿场规,划定地方与场方职权等。……[详细]
  该所位于建湖镇老街中心,为四合院式瓦房12间。清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攻克南京、镇江等地商民为避战乱迁至湖垛镇经营有30多家。他们集资建京江公所作为同乡人聚会议事之处,后改为人民银行营业部职工宿舍。……[详细]
  乾隆年间(1736-1795)始设上冈巡检司署。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房屋20余间,硬山顶,今仅存6间,后改为上冈中学学生宿舍。……[详细]
  为旧时慈善机构。内设义学、免费教授贫寒子弟,冬季施粥、施棉衣以及施药、施棺木救济困难居民。该堂始建于乾隆年间(1736--1795),坐北朝南,原有二进,现存后楼,二层,面阔四间约12米,进深6米许,硬山顶。现为民居。……[详细]

绮CP澶�13001937鍙� 绮ゅ叕缃戝畨澶� 44010602000422鍙�

鍏充簬鎴戜滑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鎴戣渚涚ǹ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