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宿迁市 > 宿豫区旅游

宿豫区旅游景点介绍

宿豫区宿北大战烈士陵园
  宿豫区宿北大战烈士陵园位于宿豫区来龙镇陵园村,年代为1946年。为宿迁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宿北大战烈士陵园,原名小蔡集烈士陵园。陵园位于老宿沭公路北侧,地处宿豫区来龙镇政府西约6公里处白鹿湖社区(原陵园村),距宿迁城区15公里。陵园占地面积68亩。宿北大战是解放战争战略防御阶段的首次大规模运动歼灭战,开创了全歼国民党一个整编师的辉煌战绩。该战役胜利后,参战部队2191名将士遗体安葬于现宿北大战烈士陵园。1950年原宿迁县政府为纪念1946年12月在宿北大战中牺牲的烈士而建,1962年—1964年陵园进行了扩建。因其临近原宿北大战主战场的小蔡集附近而命名为小蔡集烈士陵园。2019年,宿豫区人民政府对小蔡集烈士陵园再次进行扩建和整体提升改造,新的陵园占地扩大至230亩。南区(一期工程)于2……[详细]
  顺河顺堤石桥,明代,2009年宿豫区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新发现,位于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顺河集西侧金沙江路边。该桥约建于1690年,为平板桥,桥体由8块条型石板铺设而成,条型石板厚约0.34米,宽约0.2米,最长2.2米,通长2.2米,宽3.6米,桥墩高约1米。该桥现已荒废,仅作居民便道使用,沟宽约2米,沟内渠水干枯。部分条石因损坏更换过,石板规格参差不齐。……[详细]
  老张圩墓群,位于宿迁市湖滨新区黄墩镇闫集村宿邳路东北侧,东侧为农田,南侧为鱼塘、农田,西侧为宿邳公路,公路西侧为农田和村庄,北侧为农田。老张圩墓群为明代、宋代墓群,2010年宿豫区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新发现,为了更好地保护老张圩墓群,同年,经宿豫区人民政府批准将其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树立保护标志碑。该墓群整体呈长方形,南北宽约100米,东西长约250米,面积2万多平方米。2010年5月因当地村民取土挖掘鱼塘,发现两口木棺,为土坑墓,并有少量板瓦,文化层距地表约4米,出土文物有陶罐、瓷器、铜镜、铁器。目前墓群作农作物用地。……[详细]
  韩余娟烈士墓,位于宿迁市湖滨新区井头乡安圩村韩庄组西侧约200米。该陵园东侧为村庄,南侧为田地,西侧有南北走向水泥路一条,北侧为水塘,水塘北侧为村庄。韩玉娟烈士墓占地面积约6764平方米,南侧为10多米高的英雄纪念碑,北侧为韩余娟烈士墓,周围松柏林立,四周设有铁栏杆,有专人守护,保存情况较好。韩余娟生前是原宿豫县塘湖中心小学三年级学生,少先队员。1971年9月,出生在塘湖村一个农民家庭。1983年夏季,因连续多日暴雨,傅奶奶家房子倒塌了,韩余娟陪伴老人住进生产队的大仓库里。由于雨水浸泡,仓库的水泥檩条断裂,整个房顶下塌。韩余娟为救老人而牺牲,年仅十二岁。韩余娟牺牲后,为了表彰她的英雄事迹,1984年,宿迁县人民政府决定建造了“韩余娟烈士陵园 ,共青团宿迁县委、县教育局、共青团淮阴市委相继授予……[详细]
  三台山阻击战遗址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湖滨新区三台山内。三台山为马陵山余脉之一部,由三个并列的土台组成。每个土台高约10米,总占地约300000平方米。遗址上未见实物遗存。水土流失、种植树木等原因舍得遗址地势地貌逐渐改变。1946年12月,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发起宿北战役,全歼国民党整编六十九师三个半旅和第一师一部,计21000余人,开创了解放战争初期全歼国民党正规军整编师的先例。而发生在三台山的阻击战则是宿北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一个连的兵力,凭借三台山的有利地形,阻击敌一个整编师的5次疯狂进攻,保证了宿北战役的顺利进行。在阻击中歼敌近千人,成为我军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其英雄史迹已载人我军军史。该遗址虽不见实物遗存,但作为一次可歌可泣的重要战斗的发生地,具有重要纪念意义。……[详细]
  三台山遗址位于湖滨新三台山森林公园内,为马陵山余脉嶂山的一部分,由三座并联的、高10米左右的小土坡组成。三台山遗址和北面的锅框山遗址、鏊子山遗址呈群聚之态势。山体三面较陡,唯南坡地势和缓,山麓则遍布冲沟。由于种植树木、雨水冲刷、景区开发等原因,目前三台山遗址的其中一处山头被开发成景点“起楼峰”。三台山遗址为一处东周至汉代的聚落遗址,四面山坡皆有陶片散布,其中遗址主要分布于山体南面的缓坡上。遗址东西长约220米,南北宽约180米,占地面积约40000平方米,文化层厚度0.6-1.4米。遗址所在地土壤为黄褐色粘土,土质坚硬,夹杂较多砂石,地表陶片丰富,多为泥质、夹砂灰陶,偶见泥质黄褐陶,纹饰以细绳纹、粗绳纹--纹为主,可辨器形有壶、瓿、罐、盆等,另有大量板瓦、筒瓦残片和云纹瓦当等。遗址东南部的冲……[详细]
  锅框山遗址位于湖滨新区三台山森林公园中部锅框山东南侧的缓坡上,迤东至鏊子山南侧,为马陵山余脉嶂山上的一处小山头,高约7米,直径约200米,因形似锅框而得名。该遗址为一处东周至汉代的聚落遗址。遗址面积约100000平方米,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200米,文化层厚0.2-0.7米。土壤为夹杂大量砂石的黄褐、红褐色粘土,地表植被茂密,地表散布大量陶片,主要是夹砂、泥质灰陶和泥质黄褐陶,纹饰以绳纹、弦纹为主,可辨器形有板瓦、筒瓦、豆、罐等。该遗址对研究东周至汉代嶂山地区的经济社会状况具有一定意义。对于该遗址,民间流传此山为薛仁贵东征时埋锅造饭之处。……[详细]
  鏊子山遗址位于湖滨新区三台山森林公园鏊子山东南的缓坡上,为马陵山余脉嶂山上的一处小山头,高约5米,直径约180米,因形似烙煎饼的鏊子而得名。雨水冲刷等原因使得遗址文化层不断变薄。该遗址为一处汉代聚落遗址,面积约6500平方米,南北长约120米,东西宽约55米,文化层厚0.1-0.5米。遗址所在地土壤为夹杂大量砂石的黄褐、红褐色粘土,地表植被茂密,地表散布有大量陶片、瓦片,陶质有夹砂、泥质灰陶、泥质黄褐陶等,纹饰以绳纹、弦纹为主。遗址自中部被景区道路破为两半,文化层因水土流失变得极薄,地势较低处可能已是倒装的次生堆积。该遗址对研究东周至汉代嶂山地区的社会状况有一定意义。对于该遗址,民间流传薛仁贵东征时在此做饭的传说。……[详细]
  嶂山汉墓,亦名“罗蛛墩”,位于湖滨新区三台山森林公园东北部竹林内,嶂山汉墓之西不远处即有鏊子山、锅框山、三台山等东周至汉代遗址,它们之间似有较为密切的联系。所在三台山森林公园为国家级森林保护区,墓所在地土壤为黄褐色粘土,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文革破“四旧”对该墓葬的地上部分造成严重破坏,雨水冲刷等其他原因亦有一定影响。目前,墓葬封土保存完好,墓前石人石马已遭破坏。嶂山汉墓为一处汉代墓葬。墓封土呈圆形,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直径约15米,中心顶部高约5米。据当地老人回忆,文革前地表还有石人、石马雕像,现地表遗物稀少。此墓葬与公园内的同期遗址存在一定联系,使其更具历史价值。……[详细]
  山东河地下涵洞位于宿豫区祥和社区光前居委会塘坊组,北临南化路,南为农田,距牛光前墓约20米。由于生产生活、水灾等原因,该建筑闸体混凝土自然老化,现已废弃。山东河地下涵洞是一处修建于文革早期的水利灌溉工程。始建于公元1967年7月,由涵洞和水闸两部分组成。涵洞系为导引山东河河水穿过拦山河而建,其顶部略高过拦山河河床,东西长约85米,南北宽约7.6米。水闸东西宽约2米,南北长约4.3米。闸体西墙刻“山东河地下涵洞、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万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东墙刻毛泽东语录“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们也应予以极大的注意”,南墙刻林彪语录“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山东河地下涵洞作为一处文革早期修建的水利工程,包含了较多的文革因素,时代特征鲜明,历史价值突出。……[详细]
  牛光前墓位于湖滨新区祥和社区光前居委会塘坊组。墓东30米为燕山路,南35米为南化路,西为和友集团,距山东河地下涵洞约20米处。由于自然风化和无专人整理周边环境等原因,墓体材料的部分已模糊。墓冢封土直径约2.9米,高1.9米。墓碑在墓正前方2.5米处;碑宽0.7米,高1.48米,厚0.08米。墓碑东0.2米有“青少年德育基地”碑;碑宽0.8米,高1.75米,厚0.15米。墓冢、墓碑皆为水泥包砖。牛光前,1927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44年,牛光前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兵组织,先后就任郑庙乡乡长等职。1946年,在解放战争中牺牲。1976年2月,为纪念牛光前烈士,原晓店乡政府修建了牛光前墓。该墓是一处较有意义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详细]
  克先墓位于湖滨新区区祥和社区克先居委会克先小学东侧,南近村道,东临晓克路,路东为克先组、王庄组的村舍。墓占地面积约50平方米,墓四周为农田,植有稀疏的树木。墓、碑整体保存完好,但是由于自然风化、雨水等原因,墓冢水泥局部出现崩裂。朱克先墓是原塘湖乡人民为缅怀朱克先烈士而建。墓冢封土直径约3米,高1.9米。墓碑在墓正前方0.55米处;碑宽1.55米,高2.2米,厚0.3米。碑背面铭刻朱克先烈士的生平事迹。墓冢、墓碑皆为水泥包砖。朱克先于1928年10月出生于邵店区付湖乡陆元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18岁参加解放军,1946年年底在解放战争中牺牲。该墓是一处较有意义的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详细]
13、嶂山闸
  嶂山闸位于湖滨新区北端与新沂市交界处,紧邻骆马湖,1959年10月开工建设,1961年4月建成,是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骆马湖的主要排洪出口。嶂山闸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弧形斜支臂钢闸门,液压启闭机(原为卷扬启闭机),共36孔,没孔净宽10m,闸身总宽428.97m,闸孔净高7.5m,闸地板高程15.5m,闸门顶高程23.0m。嶂山闸为大型水闸,千年一遇设计:泄洪流量8000m3/s;万年一遇校核:泄洪流量10000m3/s。上游历史最高水位25.25m,最大泄量5760m3/s(1974年8月16日)。嶂山闸是沂沭洪水东调南下入海的主要控制口门,可调节骆马湖洪水下泄流量,错开沂河、沭河洪水入新沂河洪峰。骆马湖汛限水位22.5m,汛末蓄水位23m,设计洪水位25m,相应库容……[详细]
  峰山遗址位于湖滨新区晓店镇峰山居委会车管所考训场东侧,西邻井嶂公路,北亦为公路。该遗址为一处东周至汉代的聚落遗址,保存尚完整,文化层的上部因种植苗木遭翻动。遗址上的农业生产和雨水冲刷造成的水土流失是对遗址构成危害的主要因素。遗址地处丘陵,土壤为黄褐色粘土,地表种植苗木,植被茂密。峰山高约10米,直径约250米,为一座中部凹陷的土山,遗址即在其东南侧的漫坡上。遗址南北长约200米,东西宽约150米,文化层厚0.5-1.5米。地表散布泥质、夹砂灰陶、泥质黄褐陶陶片,纹饰以绳纹、弦纹为主,可辨器形有罐、瓿、板瓦等。该遗址对研究东周至汉代骆马湖东岸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详细]
  晓店镇李庄井位于湖滨新区周庄居委会李庄组。井东紧邻村路,北临湖滨大道,四周为村庄。据传,该村李姓祖先于清末自安徽大李集迁至此地后即建此井,该井长期作为附近诸村的共用水源。由于80年代洪水、村民生产生活、年久失修等原因,井长期无人使用,后因修路,水脉被断,成为一口枯井。目前,井壁保存完好,井栏被水泥井台覆盖,局部遭破坏。井壁由青砖错逢平置圈砌而成,下大上小,口部直径约1.2米,残深3.5米。井栏为整块紫红色砂岩雕琢而成,大致呈边长2米的方形,现被一圆形水泥井台覆盖。该井为李庄组及周边乡村历史记忆的重要部分,具备一定历史价值。……[详细]
  晓店镇周庄井位于湖滨新区周庄居委会周庄村,为一清代生活用井。井北面为村庄,距青墩西路约300米,东南距周庄泛水站约100米,四周是农田。井檐已损坏,仅剩三分之一。井壁为青砖错缝横置圈砌;井口直径为1.25米,井深7-8米。青砖长0.25米,宽0.11米,厚0.05米。井栏为整块紫红色砂岩石块雕琢而成,现已残;其外直径1.5米,内直径1米,厚0.2米。井内有水,水面距离井口约1.5米。该井曾是附近乡村重要的生活用水来源,80年代,由于农民个体井的普及、年久失修等原因,该井渐渐被废弃,现被当地村民用于灌溉田地。……[详细]
  嶂山民国电话线路遗存位于湖滨新区嶂山居委会二组和三组之间。嶂山民国电话线路遗存地处民国时期宿北县(今新沂市)和宿迁县的交界处,现嶂山老街西侧,周围是民房。该电话线路是民国时期宿北县(今新沂市)和宿迁县之间的重要通信渠道,在沂河以南则沿嶂山老街的西侧架设。由于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等原因,电话线路已然无存,现仅存木质电线杆两根,杆体斑驳,其上为附近居民架设的电线。北电线杆在王建章家和张运虎家之间,明显向东倾斜南电线杆在陆新才家之南。两根电线杆均为松木材质,经烘烤加工;外径约0.2米,高约8米。该遗存为民国时期苏北地区通信状况的实物见证。……[详细]
  峰山泵站及渡槽,俗称“空中渠”,位于湖滨新区晓店镇峰山居委会,是一处建于文革末期的水利灌溉工程,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该工程位于井嶂公路之东约100米,离村庄较远,周围是旱作农田和落叶树树林。整个工程由泵站和渡槽组成。渡槽为西北-东南走向,长约340米,现仅存两处混凝土柱础。泵站坐北朝南,由主塔和两侧的配房组成。整个建筑东西长14.6米,南北宽6.7米;主塔高约15米,配房高约6米。底部均为红石垒砌,上部为红砖平砌。主塔地下一层,地上四层;由两条抽水管道抽取地下水输送至顶层渡槽。由于附近居民拆墙取砖和长年无人维护等原因,峰山泵站及渡槽现已废弃。峰山泵站及渡槽遗存是峰山人民创造性地利用自然条件改造农田的见证,是“农业学大寨”这一历史事件的产物。……[详细]
  老营遗址,俗称老营口,位于湖滨新区林西居委会黄马组,西傍井嶂公路,东南距三台山森林公园约500米,是一处宋代军营遗址。地处城乡结合部,以农业为主,兼有少量工业。宋徽宗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至宋宁宗开喜二年(公元1206年)间,韩世忠等宋将数与金兵战于邳宿间,此为宋将屯兵处。遗址因山为垒,四面壁立,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300米,面积9万平方米。第二次文物普查时采集较多陶器及兵器残片,由于村民取土、雨水冲刷等原因导致遗址 “四面壁立”之地势已不明显,文化层遭到破坏。现遗址上为农田和树林。……[详细]
  张庄遗址位于湖滨新区晓店镇晓店居委会八组,为一处汉代聚落遗址。该遗址为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发现,当时存高约2米,东西长约150米,南北宽约200米,面积约3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米左右,出土泥质灰陶罐、瓿、壶等残片及箭镞、戈、铁刀等兵器,地表散布大量泥质灰陶陶片和少量泥质黄褐陶陶片,陶质较硬,多为素面,未发现金属器。1990年代,遗址附近窑厂在此取土直接破坏了遗址的大部分文化堆积遗址。目前,该遗址南侧大部分被达利园集团厂房覆盖,遗址西侧道路得到改善,遗址地貌特征已经改变,文化层主体已被破坏。……[详细]

缂備緡鍣Λ绋婵犮垼顔愰幏锟�13001937闂佸憡鐟遍幏锟� 缂備緡鍠撻崐鏇㈠矗閺囩姷纾鹃柟瀛樼箘閺嗘柨顭跨拋瑙勫 44010602000422闂佸憡鐟遍幏锟�

闂佺ǹ绻愰崢鏍姳椤掑嫬绠i柟瀛樼矋缁拷 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妫橀柣鐔稿绾偓 闂佺ǹ绻愮粔鐑芥儗濡や胶鐝堕柣妤€鐗婇~锟� 缂傚倸鍟崹褰掓偟椤栫偛瑙﹂柛顐g矌缁嬶拷 闂佺懓鐡ㄩ崹濂搞€呴敂鐣岀懝婵炴垶顕ч敓锟�
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绠i柟瀛樼矋缁箓鏌ㄥ☉铏 QQ闂佹寧鍐婚幏锟�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