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温州市 > 鹿城区旅游

鹿城区旅游景点介绍

  英国驻温州领事馆旧址年代:1894位于江心屿。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增辟温州为通商口岸。次年4月,英国领事进驻温州。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建一幢三层西式楼房为领事馆。占地面积1309平方米,为三层砖木结构。面宽14米,进深11米,中间入口小厅设主梯,两边各六间,立面采用券柱式外廊,清水墙面,窗子砖砌拱券。1……[详细]
  程让平祖居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临江镇平山村。建于清晚期。坐西朝东,由门台、厢房、正屋组成二进合院式建筑。门台为砖砌仿木构门台,单开间,悬山顶。屋面铺小筒瓦,带勾头滴水,脊上灰塑卷草纹。立面抹灰。围墙与门台相连,呈内“八”字型,下部为块石垒砌,上部为砖砌抹灰。前院南侧厢房为三间两层木构楼房,板瓦灰脊,二层重檐。底层带前……[详细]
  温州科技馆是温州市公益性科普教育基地之一,整个展厅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共有展品展项231多件套,具有温州特色的标志性科普教育基地。温州科技馆,北展厅以少年儿童为主要参观对象,单独设置娱乐性较强的少儿科技天地展区。南展厅分为三层,展示主题以“3F”布置, FIELD- FRONTIER- FUTURE(科学大地、科学开拓、……[详细]
  夏鼐故居位于鹿城区五马街道仓桥社区仓桥街102号,为我国考古学奠基者夏鼐祖居,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原南靠仓桥街部分为二层七间的木构排屋,用作店面,北部为居住的四组院落。东小院为前后屋排列的长条状院落,均为单层硬山式建筑。以两侧的院墙做为山墙,檩条直接搁于山墙上。正中院落为由门屋、厢房、正屋及后门台组成四合院式。门屋面阔五……[详细]
  天地孕灵,日月精华,滋润孤屿,瑞霭福地。水心道观(水心殿)座落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南郊横渎南首十字河心水心屿上,殿宇几经沧桑,1990年温州市道教协会申报国务院批注,组建水心道观。横渎水心屿四周环水,波光粼粼,烟波渺渺,云蒸霞蔚,独具风韵。东依大球山,南眺大罗山,山水一色,景致秀丽。东晋明帝任郭璞为永嘉(温州)大守建白……[详细]
  1927年2月,北伐军进抵浙江后,温州各界人民为纪念民主革命伟人、民国缔造者——孙中山先生,发起在华盖山、积谷山之间建造中山公园,于1930年10月建成,占地面积5.46万平方米。1932年11月,中山纪念堂落成。 自建成以来,中山纪念堂曾多次开辟展览。1952年改为中苏友谊馆,“文革时期”改为温州市少年活动室。因年久……[详细]
  田塘头村是民主革命时期我党在浙南的主要活动地区之一。这里山林苍翠、交通偏僻,是开展革命活动的好地方,曾是永嘉县委机关驻地之一。1928年,中共永嘉县委在田塘头村建立了革命根据地,组建红军游击队。田塘头及周边村先后有80多人入党、90多人参加红军游击队。这些游击队员后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第一团三营八连,1930年参……[详细]
  浙南(温州)是一块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土地。早在五四运动时期,温州人民就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的爱国-。1924年,中共温州地方党组织建立,领导广大民众开展国民革命运动。大革命失败后不久,浙南农民武装-此起彼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浙南大地燃起了熊熊的革命烈火。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入浙后,会合当地革命力量,……[详细]
  王希天(1896~1923),吉林省长春市人。1915年留学日本时,他在目睹温(州)处(州)两地5000余旅日劳工艰难困厄之状后,毅然决定以扶华工权益为己任,于1922年9月在东京大岛町发起成立“侨日中华劳动同胞共济会”(简称“共济会”),会员发展到400多人,并被推为会长。共济会为温处侨日华工排难解纷扶贫济困奔走交涉……[详细]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是我国新民主革命时期著名诗人、散文家和爱国学者。 1923年2月,由浙江省立第十中学(今温州中学)研究部部长兼图书馆馆主任、著名教育家金嵘轩提议,朱自清被聘请到该校任教。是年,朱自清携家小来温,先在离十中较近的大士门租房住,后因大士门失……[详细]
  1927年2月,北伐军进入杭州,震动上海,上海-司令李宝章秉承孙传芳的旨意,派出大刀队日夜巡逻,-无辜百姓,激起上海各界人民强烈反抗。时在于上海大厦大学(今华东师大)学习的温州籍中共党员陈亮、陈骏等更是义愤填膺,2月19日早晨6时,陈亮、陈骏等组织宣传队、市民救护队,在上海曹家渡一带进行宣传活动,被李宝章的大刀队抓住,……[详细]
  西坑交通站由西坑和藤桥的石垟、双潮的东坑、利八坑、小旦汪坑,岙底的白脚坳师菇寮基、田塘头,临江的金岙坳头和上戍的营上等10多个交通联络点组成,是浙南游击根据地重要的交通站之一,为浙南党的工作联络,传递邮件,转运生活用品和军需物资等,作出了较大贡献。 1928年,西坑村就成立了党支部,同年建立了西坑交通站,徐昌桃为负责人……[详细]
  1937年8月21日,徐贤议、孙绍奎、胡景瑊等发起,在温州城区九山河畔籀园图书馆成立了永嘉战时青年服务团(简称永嘉战青团),其主要领导成员都是温州-的骨干。永嘉战青团设立干事会,民主选举干事11人(10月扩充为23人),总干事先后为徐贤议和胡今虚,内设组织、宣传、作战、总务4个部门。直到1938年底被国民党温台-司令部……[详细]
  1938年3月,中共浙江省委领导人刘英随同中共东南分局负责人曾山在金华与国民党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竑就巩固和扩大国共两党合作以及共同抗日事项进行会谈,提出在温州、平阳、丽水等处设立新四军办事机构,并达成协议。同月,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驻温办事处改为新四军驻温州通讯处,主任周饮冰。通讯处建立后,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宣传我党的……[详细]
  1942年2月,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刘英在温州被捕,温州交通站大都遭破坏。党组织确定中共党员江钊(又名江光钊、江云华)家百里坊64号(今百里东路134号)为地下交通站,江钊为负责人。1943年10月,原中共永嘉县委书记范亦宸叛变后,陈能孝等7位地下党员惨遭杀害。从此,百里坊64号成为温州地区党组织与永嘉县委、浙南特委联系的……[详细]
  程森泰邮政代办所,为进步人士程增兴所设,是解放战争时期永嘉县委和浙南地委与上海、南京、杭州、温州等地秘密联络点。 程增兴(1901—1970),鹿城区双潮乡双溪村人,为人诚恳,不善言辞,在双溪码道边开设程森泰商店,经营南北货、水产及日用百货,还设立邮政代办所。1946年初,程增兴经永嘉县县委委员兼泽临区委负责人冯增荣教……[详细]
  1942年7月温州第二次沦陷于日军之手,日军在南塘抓捕了潘瑞明等18位男青年,囚禁在砻糠桥(今龙方桥)边的空房里。第二天一早,日军把他们押到河边,用竹杆打他们,逼他们下水。幸好他们熟识水性,就拼命向对岸游去。日军见他们个个会游泳,就端起枪胁迫他们泅回来,他们泅回来爬上岸后,日军就用绳索把他们五花大绑绑在石板上“晒人干”……[详细]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三次侵占温州鹿城,时间长达330余天之久。他们在鹿城制造了各种惨案,翠薇山日军活埋温州人就是其中一个实例。 1944年9月(温州鹿城第三次沦陷期间)的某一天夜里,住在温州翠微山附近的林银余、徐源弟、陈永权、郑进升、林茂源等人看见日军把被俘的国民政府军十七八人押到翠微山白云庵(现名白云观)北首山脚的番薯……[详细]
  温州第三次沦陷期间,日军强抓民工挖成一个南北走向的军用山洞,洞口宽1.5米,高2米,长约80米,洞中间部分较宽敞,可容纳数十人,是日军侵占温州的一处军事设施。当年朝西南的洞口放着三只装满泥土的竹篓作为掩体,机枪就架在竹篓上。从北洞口至西南口是一个叫源龙(音)的坟墓,经白云庵向南由一条战壕连接,并在坟墓和白云庵处各设机枪……[详细]
  为了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遗志,更好地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市政府决定在鹿城西隅翠微山巅,兴建革命烈士公墓,于1952年,建成了占地950平方米,建筑面积551平方米的墓、碑、亭等。尔后经多次改建,分别于1962年拆除纪念碑周围的二层墓,改设青石栏杆。1974年和1990年,先后进行整修、扩建,新增两层梯形墓12……[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