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县旅游景点介绍
 | 西坑八都岭古道位于文成县西坑镇塘垟村洪桥自然村桥头至南田镇横山村横山底,南北走向,明代古建筑,全程约3.6公里,平均路宽0.9米,路面以毛石铺就为主,台阶用条石。古道南上通往南田镇,北下可达西坑镇,是旧时南田镇与西坑镇的交通要道。沿途有古枫香树38株,大松树8株,其中有腰围0.7米的大松树,人文景观有官锺桥(水泥铺面,…… [详细] |
 | 武阳岭根岭古道位于南田镇武阳村至青田岭根滩坑水库埠头,南北走向,原为山间小道,明洪武年间刘基之子刘仲璟与侄仕端集资造岭,民国二十二年,刘耀东等集资重修,为旧时南田出山之岭,全程10.1公里。路面早期大多由毛石铺就,平均路宽1.2米,途中有古枫香树86株和明刘仲璟造岭时种植的古松数十株。此岭也是明时刘基到青田石门洞读书的…… [详细] |
 | 五十都岭古道位于玉壶镇龙一村龙坑自然村至二源镇岭头村,东南过往西北,明清古建筑,全程约3公里,平均路宽1.10米,路面前期以毛石铺就为主,中、后期条石修缮。古道东南上通往二源镇、南田镇,西北下可达玉壶镇、周壤镇。沿途人文景观有增福桥、安定桥、五十都岭石板桥、岭头村观音殿、岭头路亭、茶垟坑路亭、坳门亭、天然瀑布两处,还有…… [详细] |
 | 樟坑岭古道位于文成县大峃镇龙川社区樟坑村店基坑自然村至龙马村,东西走向,为明、清古道。全程约2.7公里,路面由单块或多块不规整块石铺砌,局部路段山土铺就,路陡且多拐,宽约0.3米—1米不等。沿途伴有84株枫香树、数棵榅树、杉树,竹林、农田基地等,途经路亭三个,碇步一条,还有建于民国三年(1915)的崇福桥一座,景观丰富…… [详细] |
 | 龙川五十二岭古道位于文成县大峃镇上马村至龙溪村丘口亭,东南、西北走向,明清古道,全程约3.5公里。古时上通百丈漈镇、南田镇,下达黄坦镇、大峃镇,路面早期用不规整毛石,晚期用条石铺就而成。古道两侧遍布枫香、松树等,沿途有五十二岭上、中、下三座单孔石梁桥,有板栗、梨子、葡萄、桃子、柚子、李子等园地,还有供人们假日休闲、吃喝…… [详细] |
 | 大峃吴垟岭古道位于大峃镇吴岭村靛青山电厂至里阳余山村下余自然村,西南过往东北,始建于明代,全程约2.5公里,总共36拐。古道路面主要以花岗岩条石铺就。两旁植被茂盛,名木古树众多,以古枫树为主。沿途有杨府殿、拐路亭、靛青山路亭、靛青山亭、瀑布崖石拱桥等人文景观,还有自然景观瀑布崖和“望夫石”。2009年1月,列入第六批县…… [详细] |
 | 大峃松龙岭古道位于文成县大峃镇下沙垟社区至里阳垟外村猫狸塘,南北走向,始建于明代,全程约2.4公里。古道路面主要以花岗岩条石铺就,多拐。古道两旁遍布多种名木古树,以枫香为主。沿途有竹林、农家乐、高山民居、徐三公庙、龙儿头路亭、金畔相公殿等人文景观,环境优美,景色宜人,途中香枫旁设有水井,有条石做成的坐凳,供路人休息。2…… [详细] |
 | 猫狸擂岭古道位于文成县大峃镇屿根社区三叉路口至垟丼村,明清时建造,海拔约为400米。全程从岭脚到垟丼岭头约3590米。路面即有用长1.3米-1.4米不等,宽0.35米-0.36米不等的青石板铺设,又有宽约1米左右的乱石铺设。2009年1月,列入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
 | 岩庵岭古道位于文成县大峃镇珊门社区,南北走向,明、清古道,全程约2公里。旧时古道路面主要以不规整块石为主,后期维修时部分路段用花岗岩条石铺砌,多拐。古道上人文景观众多。2009年1月,列入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
 | 白云庵位于文成县大峃镇珊门社区岩庵岭古道上,又称“岩庵”。始建于唐代,明永乐十五年(1417)重建后又历经数次重修,1984年列为文成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
 | 武威将军祠又名刘氏宗祠,位于文成县珊溪镇井市村井市自然村,坐北朝南偏东,始建于明永乐八年(1410),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光绪二十五年(1899)重修。现建筑由门台、戏台、厢楼、正厅组成合院式木构建筑。五显爷殿位于文成县珊溪镇井市村井市自然村,坐南朝北偏西,始建于明永乐八年(1410),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 [详细] |
 | 云居寺位于文成县巨屿镇方前村金岙,坐北朝南偏东,始建于宋景德二年(1005),其后多次重建。现建筑中轴线北至南分三圣殿(又称伽兰殿)、大雄宝殿、四大天王殿。主建筑大雄宝殿面阔五间,重檐歇山顶,穿斗式结构,进深五柱十五檩。1997年9月,列入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
 | 渡渎口粮仓旧址位于峃口镇渡渎村渡渎口自然村,建于1960年,坐北朝南,由粮仓、粮管所组成。粮仓高6米,内直径6.4米,外直径7.1米,呈圆锥形,由青砖砌成,小青瓦攒尖顶,顶端立一铁质五角星,檐口砖砌层层外挑,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斜风细雨,仓上方设二小窗户,底层设门。粮管所四大间均为块石垒砌而成,总长29米。粮仓与粮管所之…… [详细] |
 | 祠堂场叶氏宗祠位于文成县公阳乡公阳村祠堂场,坐西北朝东南,始建于明中期,清乾隆十四年(1749)重修,为四合院式建筑。正厅面阔三开间带两套间,明间进深五柱十一檩,前廊设卷棚顶。明、次间后壁设神龛。厢房左右各三间。门厅面阔同正厅,双落翼式,明间后设戏台,用四柱,施七环八角藻井。宗祠正前方24米处另置一门台,单间,悬山顶,…… [详细] |
 | 刘廌墓位于文成县百丈漈镇镇头村大坟前,坐东南朝西北,为刘廌与夫人合葬墓,因墓前设有七级石阶,当地俗称“七步坟”。全墓由乱石堆土,呈扶椅式,总占地面积146平方米,墓穴由块石封穴,上条石压边。拜坛设一级,长约8米、深约6米,泥土地面,略呈长方形。拜坛前设有多级踏步,花岗岩质,宽约1米。墓室外圈中间立民国二十三年(1934…… [详细] |
 | 蒋介石、张学良题词墓位于文成县百丈漈镇石庄村取基自然村,坐北朝南,建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呈椅子形,由碑亭、上、下拜坛与墓室组成,以花岗岩石为主要材料。墓门前安置三块石碑,中间墓碑上 书-八字:“富公松亭/府君之墓”,左碑为著名爱国将领、时任国民革命副总司令的张学良篆书题词:“利其嗣人”,右碑为蒋介石(蒋中正)行…… [详细] |
 | 林氏宗祠位于百丈漈镇上石庄村庙后,民国二十年(1931)建造,坐北朝南,由门厅、两侧厢房、正厅组成。门厅与正厅结构相同,悬山顶,面阔三开间带两披,明间进深四柱九檩,五架梁上立短柱承托檩条,带前后双步廊。门厅前后各用双条檐檩,明间设棋盘式大门,前廊用木板壁隔断,前檐圆柱下设扁鼓形青石础。两侧厢房均三开间。四周台基及中间甬…… [详细] |
 | 赵氏宗祠位于百丈漈镇石庄村下石庄大塘后,始建于清嘉庆十一年(1806),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重建,坐东北朝西南,由头门、戏台、正厅及两厢房组成,周亘石墙。正厅面阔三开间带两披,悬山顶,平脊叠瓦,明间进深五柱十檩,五架抬梁带后双前双再带后单廊。两侧厢房对称二层各三开间,中为块石铺设的天井。头门面阔五开间,明间影壁后…… [详细] |
 | 林公书院建于清光绪壬辰年(1892),位于百丈漈镇石庄村上石庄后楼,坐东北朝西南,由台门、门厅、两侧看楼、正厅组成。贴壁式台门,下部分用花岗岩质规整块石垒砌,台门两侧接院墙,院墙为块石砌筑。门厅三开间,四架长短坡,左右带有耳房,明间二柱四架抬梁,双单后双步。两侧看楼二层各三间,抹角方柱下设青石质柱础。正厅三开间,屋面平…… [详细] |
 | 知青房旧址位于文成县铜铃山镇叶胜林场胜坑自然村,坐北朝南,1958年建造,由知青房、厨房及农具房组成二层石木结构,外墙为不规整块石砌筑,内为木结构。底层办公,明间为通道,设楼梯,大门宽2米,高3米,设花岗岩质门槛,楼上用木板隔开十几个房间为知青们的住房。现底层明间还留有大量的毛主席语录和标语。正屋右面二间为厨房,左面一…… [详细] |
闂傚倸鍊搁崐鐑芥嚄閼哥數浠氱紓鍌欐祰椤曆囨偋閹惧磭鏆︽繝闈涚墔濞岊亪鏌i褍浜為柟铏崄閻忓啴姊洪崨濠佺繁闁告ǹ妫勯悾闈涱吋婢跺鎷洪梺鍛婄箓鐎氬嘲危瑜版帗鍊电紒妤佺☉濞层倗澹曡ぐ鎺撶厵闁诡垱婢樿闂佺粯鎸婚悷鈺呭蓟濞戞粎鐤€婵﹩鍏涘Ч妤呮⒑濞茶骞栭柣顓炲€垮璇测槈濡吋娈曢柣搴秵閸嬪嫰顢旈敓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