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徐伯龙祠位于文成县南田镇张坳村。原名忠勇公祠,由门台、正厅、两厢构成四合院式木构建筑,通面阔25米,进深29.6米。正厅面阔七间,歇山顶,明间对面建有木构戏台,造型别致。祠内至今保留大刀一把,重90公斤,祠外设有嘉庆年间(1796-1820)旗杆石二对。徐伯龙(1334-1355),当地富豪。元至正十四年(1354),……[详细] |
![]() | 百步岩摩崖题记位于文成县珊溪镇项竹垟村峭壁上(因珊溪水利枢纽工程淹没此处,现切割搬迁至县文物馆库房)。百步岩原名狗爬岩,悬崖陡壁,道路被阻,故前人捐资开凿通道,直趋泰顺境内。通道长88米,宽0.8-2米。路边峭壁上刻凿题记,从南宋至明共13处,其中一处多达200字,面积1.2米×0.6米。内容记载捐资凿路、积德求子、游……[详细] |
![]() | 稽垟古樟树位于文成县黄坦镇稽垟村。古樟生长茂盛,生意盎然,树高30米,树干基围12.8米,高1.5米处腰围9米,冠幅1068平方米。耸立村口,为一方胜景,群众珍为“风水树”。相传北宋初年种植,曾遭雷击火烧,仍能转危为安。1984年4月,列入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吴成七古寨址位于文成县黄坦镇后垟村和金炉乡金山村交界处。即洞尖山总寨,海拔750多米,四面陡峭绝壁,仅二小道可通,远处为连绵起伏的山峦。寨基分上、中、下三级,现残留城墙一段,石砌,约高一米。坡道关卡处尚有大堆擂石,寨基草皮下留有大量炭化火烧米(或谷)和当时瓷、陶、瓦等残片。吴成七(?-1357),原青田县八都(今文成县……[详细] |
![]() | 龟背山遗址位于文成县巨屿镇潘岙村龟背山。遗址分布在山背,面积约5000平方米,发现遗物主要有石锛和石斧两种,系砾石稍加打制而成。根据出土器物及印纹陶片分析,该遗址年代应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详细] |
![]() | 湾里岗头遗址位于文成县巨屿镇垟地边村。分布面积3000平方米,出土遗物仅为石制工具。器形有石凿、石斧、石环、石锛等,系打击后粗磨而成。1983年确定遗址并采集标本。根据出土器物分析,该遗址年代应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详细] |
![]() | 鲤鱼山遗址位于文成县珊溪镇车站后山。鲤鱼山三面临水,孤卧飞云江边,状似鲤鱼栖滩,唯南向跟罗山形成低平地带。顶平坡缓,遗址分布在山顶,海拔约30余米,分布面积6000平方米。文物普查时,陆续发现石斧、石锛、石簇、石刀、石凿等石器多件。虽经磨制,但显得粗糙,质地均呈青黑色。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详细] |
![]() | 官山革命烈士墓位于文成县大峃镇珊门村官山。1954年初建,1985年重建。占地面积11854.8平方米,由墓穴、纪念碑及绿地组成。纪念碑为三叶式,花岗岩砌成,高15米,正面摹刻毛泽东题词“为国牺牲,永垂不朽”。墓穴岩石结构,埋有北伐战争阵亡烈士1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牺牲烈士82名,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烈士115名,解放战争……[详细] |
![]() | 依仁石拱桥位于文成县黄坦镇依仁村口,南北向横跨依仁溪上。原为提梁式,清嘉庆十六年(1811)在桥上扩建马氏天仙宫,改砌单孔石拱桥,采用横联砌置,合缝紧密。桥总长12米,总宽27.43米,矢高5米,净跨7米。基脚为溪上天然岩层,取材全用坚硬花岗岩石。桥面西侧留有2.7米宽以供通道,其余建造两进回廊宫殿,含头门、戏台、正殿……[详细] |
![]() | 白云庵位于文成县大峃镇珊门村云峰山,又称岩庵。唐代始建,明永乐十五年(1417)重建,现存主体建筑,建于清代。大雄宝殿坐北朝南,依悬崖洞壁而筑,半露脊檐,悬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明间塑三宝佛,左右为僧房,墙壁绘有壁画。大殿前为阔深各4.5米、0-式歇山造韦驮殿;西首简建山门;东向过石梯步附建地藏殿、观音阁;另距20……[详细] |
![]() | 栖真寺位于文成县黄坦镇严土本村。始建于唐元和七年(812),北宋治平四年(1067)扩建,元、明、清几经修建,后毁,仅存山门和僧房。1990年当地人集资重建,中轴线上建有山门、金刚殿、大雄宝殿、三圣殿,占地面积3060平方米,建筑面积969平方米。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抬梁式梁架结构,重檐歇山造。大雄宝殿前东西两……[详细] |
![]() | 七甲寺遗址位于文成县大峃镇垟树村玉泉山,坐西朝东偏北。始建于唐元和十五年(820),唐末遭兵乱烧毁。后多次重建,“文革”间被毁。1984年当地人与华侨集资,按原建筑规模,中轴线西至东依次为西方殿(1982年建)、大雄宝殿(1987年建)、地藏殿(1995年建)、大悲殿(1995年建)、天王殿(1991年建)、玉泉塔(七……[详细] |
![]() | 圣泉洞位于文成县大峃镇龙溪村樟山自然村,主体建筑含圣泉洞、观音洞。圣泉洞坐落在狮首形的摩崖上,洞口坐北朝南,属天然奇洞,高3米,面阔10米,进深8米,顶面平整,北壁神座,亦属平整摩崖。东西两角各有清泉长流,故名“圣泉洞”,洞口正上方摩崖上有阴刻篆书体“圣泉洞”三个大字。元至正壬午年(1342)修建。观音洞距圣泉洞右上方……[详细] |
![]() | 碗岗山窑址位于文成县珊溪镇坦岐村后山。分布范围1200平方米。堆积层厚1-3米。产品主要有碗、洗、盘、盆、壶、碟,胎质细腻、坚硬。釉色以青绿、青黄为主,釉质润厚,晶莹透亮。产品以素面为主,部分刻画篦纹、弦纹、莲瓣纹和双鱼纹。另外有少量黑褐瓷,器形仅见罐、壶两类。窑具有圆筒形匣钵和矮足喇叭形垫具两式,外表明显保留窑汗。烧……[详细] |
![]() | 樟山摩崖造像位于文成县大峃镇龙溪村樟山自然村,原56省道公路旁。元泰定三年(1326)石刻,坐北朝南,似不规则球形状,单一花岗岩巨石。南面石刻造像浅浮雕,上刻屋檐,下刻三尊全身赤脚行走像,前为男性,目注右手经卷,左手执朝笏,高1.31米;中似女性,右手擎燃灯小锛,左手置胸前作膜拜状,高1.35米,后为短衣袒怀侍童,双手……[详细] |
![]() | 灵隐寺位于文成县富岙乡石竹寮村。元至正三年(1343)始建,清康熙(1662-1722)间被山洪冲毁。当地人嫌址狭溪窄,劈溪并砌石拱桥10座,通阔32米,净跨8米,添作基面重建。从西而东,以巨墙隔成两纵轴式:南为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歇山顶式。正面建有戏台,并由两廊衔接形成合院式。北系护国高妙侯徐三相公神庙,建……[详细] |
![]() | 辞岭亭位于文成县南田镇南田村。明崇祯元年(1628)始建,民国十一年(1922)族人集资重修。亭面阔三间,木构筑,重檐歇山顶。坐北朝南,东西两侧檐柱外用块石垒砌山墙,北面后墙明间开拱券式门,天耳山山道从亭中穿过。明建文四年(1402),燕王朱棣以清君侧登上皇位,刘基次子刘璟不服,弃官归隐华阳,强诏不仕,被逮入京,与乡人……[详细] |
![]() | 降龙庵位于文成县南田镇水垟村,又名下龙庵。坐西朝东偏南,始建时间失考,明万历年间(1573-1619)重建。主体建筑大雄宝殿于清乾隆(1736-1795)时重建,面阔五间,进深六间。明间藻井及天花板绘有山水与人物故事彩图,单檐歇山顶。殿前两侧附建轩楼各三间,总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庵内保留乾隆廿五年(1760)“参龙……[详细] |
![]() | 庆云寺位于文成县双桂乡双垟包村。始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清乾隆、光绪间曾两次重建。除部分石柱础和两口大铁锅属明代原物外,现存建筑基本保持晚清风格。寺由金刚殿和大雄宝殿组成合院。金刚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五间,均系木构重檐歇山顶式建筑。总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金刚殿明间为戏台。平面呈方形,边长4……[详细] |
![]() | 刘琏祠位于文成县南田镇九都村旧宅底自然村,始建于明嘉靖四年(1525),重建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坐东北朝西南,由门台、仪门、南北厢廊、正厅组成合院式砖木结构。门台砖砌筑,双落翼式硬山顶。仪门面阔五开间,双落翼悬山顶,明间进深四柱七檩,五架梁带前后单步梁。南北厢廊均三开间,抬梁式梁架。正厅为重檐歇山顶,面阔五开间……[详细] |
闂傚倷鑳舵灙缂佺粯鍔欏畷銏ゅ冀椤愩儱小濡炪倖甯掔€氼剛绮婚敐澶嬬厵閻庢稒岣块惌瀣磼椤曞棙瀚� 闂傚倷娴囨竟鍫熴仈缁嬫娼栧┑鐘崇閻掗箖鏌熺紒銏犳灈婵☆偅锕㈤弻锝夋偄缁嬫妫嗙紒缁㈠幐閸嬶拷 闂傚倷鑳舵灙缂佺粯鍔楃划鏃堟倻閼恒儱鍓瑰┑掳鍊撻懗鍫曟偟閸洘鐓熸俊銈傚亾闁绘锕敐鐐烘晸閿燂拷 缂傚倸鍊搁崐鎼佸疮椤栫偛鍨傜憸鐗堝笚閸嬬喐銇勯弽顐粶閻熸瑱绠撻弻娑㈩敃閿濆洨鐓傜紓浣割儜閹凤拷 闂傚倷鑳堕幊鎾绘偤閵娾晛鍨傚┑鍌涙偠閳ь剙鎳橀弫鍌炴偩瀹€鈧幊婵嗏攽閻愭潙鐏︽い鏇嗗洦鏅搁柨鐕傛嫹 |
闂傚倷娴囨竟鍫熴仈缁嬫娼栧┑鐘崇閻掗箖鏌熺紒銏犳灈缂佺媴缍侀弻鐔衡偓娑欋缚閻绱掗鍡欑暤闁哄被鍔岄埥澶愭惞椤愩埄浼� QQ闂傚倷鐒︾€笛囧礃婵犳艾绠柨鐕傛嫹264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