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 > 十堰市旅游

十堰市旅游景点介绍

武当山玄帝殿
  武当山玄帝殿位于南岩宫景区内,过了南天门,即达南岩胜境 ,过了碑亭就到玄帝殿!景色还是非常不错的,参拜祈祷,过玄帝殿之后就可以上飞升岩,下梳妆台,还可以去看龙头香。张纪中版《倚天屠龙记》有一幕就是在这里取景。景点位置湖北武当山……[详细]
武当山二天门
  从朝天宫上金顶要经过三道门,便是武当山上著名的一、二、三天门。所见的三座天门,朱墙翠瓦、飞檐彩壁、基座精雕,掩映在翠流彩云之中,屹立于天险之上,琦玮壮丽、蔚为壮观。进入一天门,有文昌祠遗址。祠旁有一石拱桥,名叫摘星桥,又名会仙桥,为明朝所建,桥长13.7米,宽4.7米,方石砌筑,饰以石雕望柱石栏。沿石阶直上,登完号称“三百六十步”的“天梯”,二天门便在眼前。进入二天门,山峰更奇,景色更佳。时常白云飘飘,伸手可揽;各种奇兽出没,珍禽闹林。门内有巨石,裂纹如剑迹,相传为真武试剑处,人称“试剑石”。从二天门到三天门,距离虽短,磴道却陡险碰鼻,景致更为神奇。进入三天门,香风爽心、彩霞拂面,忽觉天低地深,似乎进入清虚仙境,有“欲唱一曲歌,恐惊星斗落”之感。地址:十堰丹江口市武当旅游经济开发特区永乐路1……[详细]
143、复真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复真观
  复真观,这座在武当山狮子峰60度陡坡上的古代建筑,被当今建筑学家赞誉为:利用陡坡开展建复真观,这座在武当山狮子峰60度陡坡上的古代建筑,被当今建筑学家赞誉为:利用陡坡开展建筑的经典之作。复真观背依狮子山,右有天池飞瀑,左接十八盘栈道,远眺似出水芙蓉,近看犹如富丽城池。古代建筑大师们,巧妙地利用山形地势,不仅创造出1.6万平方米的占地面积,而且建造殿宇200余间,结构出“一里四道门”、“九曲黄河墙”、“一柱十二梁”、“十里桂花香”等著名景观。复真观大殿,又名祖师殿、玄帝殿,是复真观神灵区的主体建筑,也是整个建筑群的高潮部位。通过九曲黄河墙、照壁、龙虎殿等建筑物的铺垫渲染,在第二重院落突起一高台,高台上就是复真观大殿,富丽堂皇的大殿使人感到威武、庄严、肃穆,顿生虔诚之感。复真观大殿敕建于明永乐十……[详细]
武当山南天门
  •进入南岩宫的必经之路,利用地形巧妙布局,是皇家建筑的门面标志。景点介绍南天门是武当山古建筑巧妙运用空间环境的杰作之一。它是单檐歇山顶式建筑,饰以红墙绿瓦,建于明永乐十一年,是进入南岩宫的必经之路,同时连接着祈雨台、泰常观和雷神洞等庙宇。传说中南天门是进入天宫的第一重大门,所以人们一提到南天门,马上就能联想到天宫仙境。武当山南天门利用地形巧妙布局,虽说小巧别致,但充分体现了皇家建筑的规格。紧连山门的是巨大的御碑亭,御碑亭是武当山明代建筑特有的,象征宫殿等级的标志。亭中巨龟驮负御碑,不仅有长久保存之意,而且展示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只有巨龟才有资格向天下传达重要命令的做法。地址:十堰市丹江口市武当山风景区内类型:古迹游玩时间: 建议30-60分钟开放时间:周一-周日 7:30-17:0……[详细]
武当山一天门
  武当山的景点之一,一天门是从古神道徒步上山的山门。在攀登武当山金顶的古神道上,建有三座天门,额书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三座天门均为明永乐十年在元代旧址上敕建,砖石结构,歇山顶式,下层为石雕须弥座,石雕的水盘檐为仿木结构。三座天门气势恢宏,依次屹立在数千级饰栏石阶之间,古人赞美曰:“云梯万级,挂悬空之霁虹,逼霄汉于咫尺”。天门是通往天宫神阙的要道,其高大稳固烘托渲染着天界的神圣庄严,使朝拜者一步步加重心灵上的敬仰肃穆之情。同时,攀登金顶的神道虽有石阶护栏,仍陡峭崎岖,攀行艰辛。朝拜者在艰难行进中,猛然发现眼前屹立的高大天门,会从心底迸发出热情,力量倍增。这种体验是审美情趣的升华。史书记载,过去朝山进香的信士香客,每走近天门,则欢呼雀跃,万山回应,经久不息。景点位置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详细]
大晟庵箭楼
  大晟庵箭楼位于丹江口市土关垭镇银洞山村,清代建筑。由箭楼与左右厢房组成,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箭楼共四层,青砖砌筑,小布瓦顶,墙厚0.7米,墙面上,不规则分布着八个窗户和数十个箭孔;箭楼顶部中心梁上有“大明正德元年立”、“大清乾隆九年重修”等墨书铭文,以及红黑相间的太极图案。东西厢房为抬梁式木架结构,两侧硬山及前檐下均绘有图案。该建筑为研究武当山道教文化对周边建筑文化的渗透和影响以及防御性建筑的地域关系提供了依据。……[详细]
上庸古建筑
  上庸古建筑位于竹山县上庸镇集镇西区。清代建筑,包括三盛院及黄州会馆。原位于竹山县田家镇两河村,2009年9月,为配合潘口电站建设,迁至现址。三盛院,坐西向东,占地面积约813平方米,抬梁与穿斗混合木结构,二进两天井,由前厅、中堂、后堂、厢房组成,硬山式,前后封檐墙,封檐板砖砌灰塑;墙体为青砖斗砌,清水墙;门窗上雕饰多种花纹。黄州会馆,又称黄州庙,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平面呈长方形布局,面阔三间,通面阔15.4米,通进深32米,建筑面积492.8平方米,由前殿、天井厢房、后殿三部分组成;前厅、后殿明间两侧均为抬梁式结构,次间两侧为穿斗式梁架,两侧厢房为双坡屋面,前坡长后坡短,小青瓦覆盖;硬山顶,清水墙,部分砖块上刻有“黄州”字样;门窗装饰精美。该建筑对研究古代堵河流域传统建筑、建筑礼制等有重要的……[详细]
148、敖宗祠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敖宗祠
  敖宗祠位于竹溪县蒋家堰镇黄石头村,清代建筑。占地面积约384平方米,二进一天井院式布局。前厅、后堂(仅存基址)均面阔三间,砖木结构,抬梁式构架,单檐硬山顶,小灰瓦屋面。前厅大门有贴面式砖砌门楼,四柱三间。天井青石板铺成,四周有排水设施。该宗祠的嵴饰及半圆形山墙,很有地方特点,正立面装饰使用了大量的青花瓷镶贴及浮雕艺术,都起到了很好的装饰效果。该宗祠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详细]
下河庙汪氏宗祠
  汪氏宗祠位于郧西县马安镇下河庙村,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坐北朝南,平面基本呈正方形,一进带厢房天井院式。通宽14.5米,总长18米,建筑面积261平方米。单檐硬山顶,砖木结构,梁架穿斗式,人字坡屋面,布小青瓦,屋嵴青瓦干摆,天井用青石板铺墁。前厅及后堂面阔均三间,天井两侧厢房面阔一间。前厅、后堂之间围墙正中各开有一个券顶小门。山墙均为人字封火山墙,用有“汪氏宗祠”铭文的薄砖清水斗砌。该宗祠是极具地方特色,也是我省现存祠堂类建筑不可多得的一个实例,是研究古代公共建筑形式的实物资料。……[详细]
刘家老屋
  刘家老屋位于郧西县涧池乡军家河村,清代建筑。坐北朝南,平面矩形,对称布局,二进二天井带厢房,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灰砖斗砌清水墙体,单檐硬山顶,木结构架梁,屋面布小青瓦,屋嵴青瓦干摆,室内青砖铺地,天井青石板铺墁。正房面阔五间,后天井两侧厢房面阔二间。前厅大门平面为内凹八字式,次间设有石质花窗;中厅大门内凹,设石质门框,次间、稍间均安装石质花窗。后厅门、窗均为木质,雕饰人物故事及花鸟图。该建筑格局严谨,运用了较多的木雕、石刻技艺,是郧西县清代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详细]
冻青古建筑
  冻青古建筑位于郧县胡家营镇冻青沟村,清代建筑,包括庆畅园、娘娘庙及杨泗庙。庆畅园为硬山、灰砖青瓦木架结构二进式,由前房、天井、后堂组成;娘娘庙为硬山、重檐,分上、下两层,上层为主要建筑,并列三间,墙壁上残留卷云神仙图案,下层为人行通道,类似过街楼形式;杨汜庙结构构造与民居相同,只是没有两侧的厢房,庙内保存两通道光时期功德碑。该建筑为研究清代聚落和建筑特点提供了实物资料。……[详细]
徐大章老屋
  徐大章老屋位于郧县五峰乡上塔村,清代建筑。坐东朝西,占地面积约528平方米,二进三重合院式,均面阔五间。砖木结构,穿斗式梁架,单檐硬山屋顶,小青瓦覆顶。石质花窗及格扇门、栏板、斜撑等装饰精美,雕饰有夔龙、蝙蝠及花卉卷草等。徐大章曾任陕西耀州州官。该老屋是一处保存较好的清代州官旧居,富有地域特色,为研究我省传统居住建筑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例证。……[详细]
彭家祠堂
  彭家祠堂位于房县门鼓寺镇彭家湾村。建于清光绪年间,为当地望族彭氏的家祠。坐东朝西,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合院式布局,由前厅、正堂,左右配屋等组成。前厅也为其祠堂的门厅,大门有贴面式牌楼,四柱三间三楼,牌楼高出前厅檐口,门额嵌石匾,阴刻楷书“圣宗祠”。正堂与前厅形制基本相同,均为砖木结构,面阔三间,硬山灰布瓦顶,抬梁、穿斗式混合构架。前厅嵴檩彩绘有八卦、如意、蝙蝠图案,墨书题。天井院中间用鹅卵石铺成“人”字形地幔,地域特征明显。该祠堂保存较好,木结构形式与屋面嵴饰都很有特点,在鄂西北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是湖北省内保存较完整清代祠堂之一,具有较高的文物保护价值。……[详细]
黄龙古建筑群
  黄龙古建筑群位于十堰市张湾区黄龙镇,清代建筑。由山陕会馆、黄州会馆、江西会馆、武昌会馆、64号传统民居、64号附2号传统民居、理发店民居、王启华民居等组成。占地面积27640平方米,大部分建筑坐北朝南,少部分建筑为东西向布局。多为硬山形式,梁架结构有抬梁和穿斗及混合式,建筑材料砖、木、石并用,皆为小青瓦屋面。石门、石窗形式多样。墀头形式与檐线装饰丰富。山墙有五花山墙及猫拱背式或如意式等式样。墙体做法有斗砌、青砖错逢顺砌、纵砌等多种做法。厢房、楼阁装修形式多样,各不相同。黄龙镇古建筑群是鄂西北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交流融合的产物,规模较大、布局集中、结构合理,是清代十堰地区建筑文化的代表性遗存,对于研究汉江流域古民居建筑有着较为重要的价值。……[详细]
北泰山庙墓群
  北泰山庙墓群位于丹江口市均县镇关门岩村,东周时期墓群。由吉家院墓地、秦家坡墓地、龙脖墓地、傅家院墓地、水牛坡墓地、王家垭墓地、三座山墓地等组成,面积200多万平方米。主要有长方形竖穴土坑墓、“甲”字形竖穴土坑墓、砖室墓及车马坑等。1987~2011年进行多次发掘,清理墓葬580余座、车马坑1座,出土大量陶器、铜器、玉器,主要有陶鼎、敦、壶、缶、豆、盘、铜鼎、戈、剑、矛、削刀、镞、车构件、盖弓帽、玉璧、璜及金箔、骨料珠等。该墓群分布范围广,出土遗物数量多,具有较重要的学术价值。……[详细]
均州古城
  均州古城位于丹江口市均县镇,明代城址。据史料记载,东汉筑土城,明洪武五年(1372)“续以修筑”,明天启二年(1622)修竣砖石建筑。城内有静乐宫、城隍庙等建筑。20世纪60年代因丹江口水库一期建设而淹没于水下。2011至2012年经水下考古探摸,形状大体呈长方形,东城墙长940米,南城墙750米,西城墙长838米,北城墙长740米,城墙高2~4米。该城址保存较好,具有较重要的学术价值。……[详细]
庞湾窑址
  庞湾窑址位于丹江口市习家店镇青塘河村,明代窑址。面积约2000平方米,有窑炉六座,已发掘三座,发现淘泥池、炼泥池、储泥台等作坊遗迹。出土大量遗物,主要为瓦当、滴水、板瓦、筒瓦、勾头等琉璃构件和匣钵、支钉、垫砖等窑具。出土的“和记”铭文琉璃瓦件尺寸、胎质、釉色都与武当山五龙宫、玉虚宫现存的瓦件标本相符,故该窑址应为明代专供武当山琉璃建材的窑场,且为皇家琉璃窑场。该窑址证实了武当山古建筑群大部分材料均在丹江口市及武当山周边制作、加工和取材,这对研究武当山古建筑群建造史具有重要的价值。……[详细]
均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均县苏维埃政府旧址旧址位于丹江口市官山镇吕家河村。1931年,第一届均县、官山区、吕家河乡三级苏维埃政府设于此。旧址外墙保留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大跃进时期的标语。旧址原为泰山庙,建于清道光年间,四合院布局,两进三开间,占地面积130平方米,砖木结构。该旧址对研究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湖北省三级革命政权发展史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第五批)……[详细]
均郧房县委县政府旧址
  均郧房县委县政府旧址位于十堰市茅箭区茅塔乡东沟村。1946年6月,均郧房县委、县政府设此,朱正传任县委书记,胡恪恭任县长。同时,鄂西北第三军分区司令部亦设此。旧址原为周家老屋,建于清咸丰年间,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25平方米,砖木结构。该旧址是中原突围的重要实物见证。(第五批)……[详细]
160、宝堂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宝堂寺
  宝堂寺位于房县尹吉甫镇渔河村万峰山。寺院后岩壁上原有一古代雕琢的“日月品字型”石窟,被称为尹吉甫宗庙。在魏晋南北朝时,儒释道三教合流,宗庙中有三官神像、三教神像等神像。明代,在尹吉甫宗庙石窟前兴建了宝堂寺,现存有碑、石窟等。1987年,被称为尹吉甫宗庙的宝堂寺被房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榔口乡万峰山,只见尹吉甫宗庙镶嵌在一座岩壁上,分上下两殿:下殿凿有一石窟大石殿,宽10米,深5米,前后石壁高3.5米,屋脊高5米,洞内四壁钻了上百个大小不同的小方孔,孔内插石楔,石楔托石盘,石盘坐神像。石窟大殿外沿崖边凿石梯,石梯外有石护栏。由南向北蹬11步阶梯,再由北向南蹬19级,然后由东向西蹬6级至上殿;上殿品字型,正面凿石殿3米见方,天台左右各凿一个小石殿,2米见方,正殿四壁也凿有近60个……[详细]

缁棷CP婢讹拷13001937閸欙拷 缁倕鍙曠純鎴濈暔婢讹拷 44010602000422閸欙拷

閸忓厖绨幋鎴滄粦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閸忓秷鐭楁竟鐗堟 缂冩垹鐝崥鍫滅稊 閹存垼顩︽笟娑毲�
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閿涳拷 QQ閿涳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