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镇江市 > 丹徒区旅游

丹徒区旅游景点介绍

  东岳庙戏台原是东岳庙的一部分,谏壁镇回龙山东岳庙兴建时间无考。清咸丰年间一半被毁。东岳庙(谏壁镇)光绪《丹徒县志》记载:“咸丰年间(1851-1861年)寇毁过半,同治壬申(1872年)里人王竹溪叔侄朱兆友同侄云瑞捐修正殿”。同治年间里人王竹溪叔侄、朱兆友同侄云瑞捐修正殿。光绪时东街王锡五捐建大殿和门楼、万年台。该庙坐……[详细]
  位于姚桥镇爵家村二元庄,为古建筑的宅第民居,年代是近现代,使用人为个人。由前清进士之后代1912年修建,前后三进,五间开,中为厅堂(怀德堂),后为楼房,依正房西另有9间包厢,每进之间有暗室,且有厢房相连,天井相隔,厅堂方砖铺地,天井青石铺面,门窗皆有雕刻,粉砖黛瓦,是江南典型的徽派建筑。房屋整体结构完整,格栅屏门基本不……[详细]
  张氏宗祠传为汉留侯张良后裔21世孙张衡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现存三进,占地面积1210平方米。门前一对石狮,荷池一方,宅门为6扇六抹隔扇门,第一进七开间,第二进五开间,名敦睦堂,为享堂,楠木梁柱,厅前墙嵌额“垂裕后昆”。第三进五开间楼房,明间供祖宗牌位。祠堂保存完整,2007年进行了重新修缮。……[详细]
  高资成家民居位于高资镇行政村高资自然村北,该民居是一座民国时期的建筑,四周皆为民居。建筑保存较为完整。民居为砖木结构,一进三间两厢,中为天井,年久失修,具有一定的保存价值。……[详细]
  位于姚桥镇兴隆村,为古建筑的坛庙祠堂,年代是明代。传为汉留侯张良后裔21世孙张衡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现存三进,占地面积1210平方米。门前一对石狮,荷池一方。第一进七开间,第二进五开间,名敦睦堂,楠木梁柱,厅前墙嵌额“垂裕后昆”。第三进五开间楼房,明间供祖宗牌位。……[详细]
  1938年6月,陈毅率新四军一支队挺进江南茅山地区,司令部设于此。该屋原为祠堂,三间平方,面阔4米,进深9米。1988年拨款维修。部分屋面漏雨,保存完好。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新四军抗敌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于1999年被镇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市级文保单位。……[详细]
  太平桥位于宝堰镇宝堰行政村宝堰自然村东老通济河上,又名三圈桥。始建于清咸丰二年(1852年),横跨老通济河,南面为宝堰古街,桥东100米南岸为怡和酒行,现怡和酒行已改建为新四军四县抗敌总会纪念馆,桥的北面皆为民居。桥成南北走向,为三孔石桥,整座桥由麻石建成,桥面是青石铺成,该桥全长39米,净跨29.5米,桥宽5.65米……[详细]
  位于丁岗镇葛村中段。据地方志载,葛村解氏南宋初年由族人解寿辉带领,随宋高宗赵构(1127-1130年)由山东滋阳县葛村南渡,避乱来江南卜居。此地原名润东蓝野,又名马家岗,为表示不忘故土, 故将其改作“葛村”。根据祠内现存清朝乾隆十六年碑文记载可推算出该宗祠始建于明代中前期,约景泰年间,距今550年以上。占地面积2350……[详细]
  镇江县立师范学校旧址位于辛丰镇黄墟小学内,南为教学楼,西为殷氏宗祠,建于1928年,后经冷御秋建议改迁黄墟。1937年停办。瓦平房,木质地板,上有天花,现有十间,通面阔38米,进深9米,保存完好。现被黄墟小学作为食堂使用。……[详细]
  位于江苏省镇江新区姚桥镇华山村十六组,为古建筑的池塘井泉,年代是夏朝。传说大禹治水时,大禹手下大将张渤带了几千民工到华山治水。为解决吃水问题,张王发动民工开井,井开好后,他先尝了一下而中毒身亡。民工为了纪念他建了一个张王庙,后又换了地方开井。现井深约10米,至今华山村还有三分之一的村民在使用这个井的水。该井井栏保存完好……[详细]
  姚家桥位于姚桥镇姚镇村老姚桥港,原名“匡家桥。单孔石梁桥,三块石板拼成。总长16.1米,宽1.67米,高3.5米,桥上有石柱铁栏。因为姚镇村对文物的重视,这座桥保存的很好。……[详细]
  湾码头土墩墓位于荣炳镇曲阳行政村湾码头自然村北约400-450米,共有2座封土墩。俗称双墩。地处低丘岗脊,南北排列。墩高约3-3.5米,底径约20-25米。曾采集到夹砂红陶鬲足、泥质灰陶盘、罐及原始瓷豆的残片。……[详细]
  薛家祠堂位于辛丰镇星棋行政村薛家自然村北,距薛家村北约50米。建于清末,整体保存较完整,该祠堂现存三进九间,砖木结构,具有一定的保护和研究价值。……[详细]
  森林村古井位于荣炳镇胜利行政村森林自然村东南,井南边有一条村公路,北面为民居。另一座位于村中路边一民居屋前,四周皆为民居。建于清代。井栏呈八角形,高0.28米,直径0.53米,内径0.32米。石质为火山石,井内用青砖垒砌,井栏内壁由于村民常年吊水,形成多条深浅不一的凹槽,井水至今仍可使用。……[详细]
  绍隆寺塔林位于江苏省镇江新区大港街道韩桥村绍隆寺西北,为古建筑的寺观塔幢,年代是清代,使用单位是绍隆禅寺,现为宗教活动场所。据传,清康熙帝南巡,赐灵觉宝寺(绍隆寺)为金山江天寺下院后,许多金山寺高僧圆寂后在此建墓塔,天长日久,僧塔成林。绍隆禅寺塔林原有300余座,几经兴废,至今尚存90余座僧塔,仅次于嵩山少林寺塔林。多……[详细]
  山头上土墩墓群位于上党镇东沛行政村山头上自然村西,共有3座封土墩。村北一座距山头上村约10米,另一座距山头上村约20米,最西边一座距束家村东约30米。这三座墓分别在上黄公路两边。地处低丘岗坡,其中1座,位于村北,高约3米,底径20米;另一组2座,位于村西,呈南北排列。墩的规模较小,高约1.2-1.5米,底径约8-10米……[详细]
  位于姚桥镇华山第六村民小组,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原房屋为五进走马楼,建于清朝末年,当时华山最大最豪华的房屋,解放前曾开过当铺,新四军山北县委县政府曾在这里办公。解放后,后进和中进发生火灾烧掉,现保存前进和中间部分。……[详细]
  位于丁岗镇葛村东头,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名人故、旧居,建成于清代。解朝东1879年出生于葛村勤怡堂,幼年随父和辛亥革命先烈赵伯先一齐就读于“天香阁”,后进入江南陆师学堂学习,成年后留法学习五年,回国授少将军衔。袁世凯阴谋称帝时,七将军联名通电反对,他是其中之一。曾任武汉陆军第二预备学校校长。现该堂正厅基本保存……[详细]
  位于大港街道临江东路,为古遗址的军事设施遗址,年代是南宋。据清光绪《丹徒县志》载,南宋建炎三年(1129),韩世忠抗金时,曾扎营于此。现存遗址面积约400平方米,高1.5米,四周垒石而成,曾发现过韩瓶,其西面为韩世忠练兵场遗址。现在为港务总公司生产用地。……[详细]
  前开遗址为商周时期遗址,距前开村东约50米。北面为池塘,东北边距--约200米,东、南面为农田。遗址为长方形,南北长约50米,东西宽约80米,高约2.5米。地表有夹砂红陶,泥质灰陶,几何印纹陶片等,纹饰有回纹、菱形纹等,可辨器有鼎、豆、罐、钵,可能属湖熟文化遗产。……[详细]

粤ICP备1300193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2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联系我们: QQ: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