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殷家桥位于桃源西北山区的牛车河乡殷家桥村桥头组莫炳初屋旁,此桥为民国时修建,一条溪水从桥下流过,当地称风雨桥,平常可做交通通道至河对面,也是遮风挡雨,休息歇凉的好去处,桥长3.9米,宽1.2米,高4.1米离水面5.5米,此桥保存完整,独具特色。……[详细] |
![]() | 圆通寺禁闭石室位于桃源县架桥镇栖枫山圆通寺旁东北80米处,为圆通寺附属物,用青石条砌成。入口为0.7米正方口。垂直深约3米,下为长方形石室。长3米,宽1.5米。为历代禁闭犯戒僧人而设。圆通寺始建于唐武6年(公元623年),香火鼎盛时期,佛寺绵延数十里,被誉为禅宗丛林。 后历经兵灾,屡废屡兴,现仅存石室一间。……[详细] |
![]() | 月形山古墓群位于桃源县西南91公里的西安镇大水田村同心组月形山海拔432米的山岗。在面积约100平方米的范围内分布大小古墓几十座。皆为陈氏家族墓地。部分墓葬树桃源石石碑,雕刻精湛,工艺考究。其中“清例赠修职郎”陈今奇夫妻合葬墓规模宏大,墓碑为四封三间式,四周由一块块青石雕刻合围砌成墓园,石板浅浮雕龙、凤凰、麒麟、鹿等图……[详细] |
![]() | 真龙桥位于牛车河乡真龙桥村,始建于明末清初,距今约500年。真龙桥历史悠久,意义深远。1930年,贺龙、肖克率部队途经此地休整,招募兵力,然后上慈利与朱疤子战于棉花山。据传从前有一条劣龙在此兴风作浪,常常山洪瀑发,泛滥成灾,两位神童与之搏斗被山洪冲走,为纪念这两位神童,老百姓将这条溪命名为文童溪,招集能工巧匠,在文童溪……[详细] |
![]() | 周家岗遗址位于剪市镇白鳞洲村周家岗台地上。距县城西南15公里,与桃花源水府阁隔河相望。白鳞洲四面环水,浮现江中,俨然-颗翡翠明珠镶嵌沅水之中。潇湘八景之“渔村夕照”即指此处。昔人曾用“日有千人拱手;夜有万灯照明”描绘渔民捕鱼景象。遗址座落在白鳞洲周家岗台地上。1985年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发现,属新石器时代大溪文化遗址,……[详细] |
![]() | 翦八士墓位于桃源县枫树维回乡民族团结示范园清真古寺内。翦八士原名哈勒八十,原籍新疆回部哈密人。为朱元璋麾下一名得力干将,屡建奇功。后又征剿云、贵等处叛寇。由于在征战中,开疆扩土,功勋突出,朱元璋赐姓“翦”。翦八士是湖南常德一带维吾尔族始祖,其墓在枫树穆斯林心目中占有崇高的地位,2011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详细] |
![]() | 白马湖抗战碉堡属常德会战碉堡群,位于武陵区三岔路办事处长家山社区,现湖南文理学院体育馆西侧。 白马湖抗战碉堡是1943年中日常德会战国民党陆军74军57师保卫常德,防守西郊白马湖通往桃源,临澧一线的外围重要防御。碉堡系采用当时同盟国援助的高标号水泥掺以碎石浇注而成,受弹面厚度为50—80厘米,该碉堡及周围的防御调入为5……[详细] |
![]() | 白马湖北抗战碉堡属常德会战碉堡群,位于武陵区南坪乡白马湖村七组。白马湖北抗战碉堡是1943年中日常德会战期间国军74军修建的城区周边防护部工亊之一,这里位于常德城区白马湖北侧,其南侧还有一座碉堡,是防护部从两侧突破57师于河洑山和黄土山等外国防护部据点主体的重要支撑据点。碉堡的主体为水泥碎石块浇筑而成,射孔向北,射孔的……[详细] |
![]() | 热市镇平桥村一组原菖蒲乡老政府旁的棠梨岗是一处抗日纪念地,山腰有一座当年抗日烈士公墓,这里长眠着七十多位抗日烈士。一九四三年古历十月十九日、十月二十三日,日军先后两批从石门、慈利方向窜至热水坑,驻扎在热水坑洗澡堂边的一条街上,同时抢占了澡堂两边高山,云盘山和梳背岭修筑工事作为据点,用以堵击我从慈利方向来救援常德的部队。……[详细] |
![]() | 常德水星楼,历史悠久,始建于明代,是常德古城区标志性建筑之一。清朝以前,在原武陵府衙门头有座谯楼,其作用是“以此承流宣化之地,用以达声教,其寓意甚深远矣”。后移建到一街之隔的南城城墙上。后遭兵燹之祸,楼毁无存,楼内“钟鼓更器同随散亡”。清康熙年间(1668~1672)胡向华任武陵知府后,认为常德“乃首善之地”,没有谯楼……[详细] |
![]() | 每当夕阳西下,沐浴在彩霞余辉中的常德城“满城尽带黄金甲”,唯独抗战时期幸存的几座水泥碉堡呈现血染的风采。它镌刻有中国军人与常德民众浴血奋战,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血色印记。它是无字的丰碑,因而特别令人瞩目。高山街口碉堡它位于现在的人民路清真第一春宾馆的东侧。解放前这里是同华金号,解放初是汽车货运站。高山街口的碉堡比较隐蔽,高……[详细] |
![]() | 秀峰书院,又名忠烈祠,天门书院之前身,自创建迄今已有235年。位于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1984年5月,石门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6月,常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史沿革秀峰书院为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知县潘曙与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知县鲍启泌兴办。书院草创期间,仅有……[详细] |
![]() | 郑洞国墓1991年1月27日,病逝于北京,享年88岁。骨灰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2006年清明时节,根据郑老将军生前遗愿,郑氏亲属将其骨灰由北京八宝山迁回原籍石门,安葬于夹山南麓。4月5日,在风景秀丽的夹山国家森林公园,举行了隆重的郑洞国骨灰安葬仪式。墓地位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湘西北考古工作站后山,占地近1亩,墓室用汉……[详细] |
![]() | 帅孟奇故居坐落在湖南省汉寿县坡头镇陈家湾村,始建于光绪21年(1895年),“文革”期间,该故居做了生产队队屋。“文革”结束,散队后该房屋分给了帅又来,一直保存至今。2009年至2010年,汉寿县文物管理所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曾二次对故居进行了修复。故居呈“凹”字形,坐南朝北,三间正屋为四柱五棋,两头横屋为三柱四棋,……[详细] |
![]() | 文山书院位于常德澧州(今属澧县),相传为唐邑人李群玉读书处,亦是常德境内最早的书院。李群玉(807—858)生活于晚唐之时,字文山,其人“清才旷逸,不乐仕进,专以吟咏自适。诗笔囚禁,文体丰妍”,曾经在澧州城外的仙眠洲上,垒土削竹,茨茅为庐,建起了一座号为“水竹居”的读书台书斋,从此,“居住沅湘,宗师屈宋,枫江兰浦,荡思……[详细] |
![]() | 在常德城区有四大古井:崔婆井,葵花井,四眼井,丝瓜井,崔婆井就是四大古井之一了。崔婆井位于河洑山南麓的沅水堤边,井边立一高八尺的石碑,上刻“崔婆仙井”四字。2011年崔婆井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传为宋代所凿。井口呈圆形,长条石砌筑,直径1.5米,深约8米,水质清凉,四季不涸。河洑崔婆井是“武陵八景”之一,是常德的一张……[详细] |
![]() | 古城常德多古井,著名的有四眼井、丝瓜井、葵花井。丝瓜井位于常德畔池街文条巷与丝瓜井交汇处,因其留下许多故事和传说,充满神奇和灵气,使其闻名遐尔。临井而观,井口直径五尺余,深约三丈多,上口小,下腹大,似缸倒置,井水清冽,冬暖夏凉,久旱不竭。丝瓜井历史悠久,具体建于哪个时代,无从考证,史书亦无记载,不过从出土的文物看,应该……[详细] |
![]() | 四眼井是湖南常德现存最古老的井,位于市中心最繁华的步行城内。从常德城最热闹的街头拐进小巷,从最时尚的前沿阵地穿行进入四眼井社区,古井静卧路旁,仿佛在守望。古井无言,“四眼古井、西汉开凿、张飞重建、泽润桑梓、饮水思源”五幅浮雕作品便是它的全部介绍。撑着被太阳晒暖的石砌围栏朝井里望去,四眼井仿佛也睁大着眼睛,打量着外面的世……[详细] |
![]() | 葵花井,系明代荣王府邸唯一原址遗存,在常德市一中内某个角落。葵花井,相传井中常现葵花,舀入瓢中则瓢中有葵,注入桶中则桶中带花。明弘治四年(1491年),朱佑枢被明孝宗封为荣庄王,封地为常德府。同年8月,常德武陵奉命兴建荣王府,但朱佑枢并未奉旨就封常德府,而是仍滞留京城,留在政治中枢。正德三年(1508年),朱佑枢在朝廷……[详细] |
![]() | 常德城区古井群(含四眼井、丝瓜井、葵花井、白龙井、崔婆井)省保常德城区古井群之一,葵花井,系明代荣王府邸唯一原址遗存,在常德市一中内某个角落。葵花井,相传井中常现葵花,舀入瓢中则瓢中有葵,注入桶中则桶中带花。明弘治四年(1491年),朱佑枢被明孝宗封为荣庄王,封地为常德府。同年8月,常德武陵奉命兴建荣王府,但朱佑枢并未……[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