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盐城市旅游

盐城市旅游景点介绍

  钱乾(1882—1994),字少白,东台市安丰镇人,16岁时,被保送至南京两江法政学堂读书,后考入北京政法学堂,毕业后任大理院见习推事。后任江西省高等法院院长。民国初年,钱乾辞职返乡,开始了兴学重教。出任安丰高等小学校长,创办私立德馨女子国民学校,首开东台女子教育先河。新四军东进时,带头捐献药品和棉被,陈毅称赞钱乾是共产党人的挚友。钱乾故居位于杜家巷七号,清代建筑,现存四进14间,保存完好。……[详细]
142、丁公馆
  丁公馆位于地藏巷头,为清代建筑,民国时期安丰镇长丁小梅居住,故称丁公馆。该民居门楼临街,饰以砖雕,宽大气派精美,中间建有两座高大风火墙,保存完好。……[详细]
  吴氏民宅,位于安丰镇下灶居委会吴家巷,以其建筑风格判其为明代建筑。该建筑采用宋代建筑风格,琴型梁,梭式柱,立柱披麻捉灰,下有木柱础,隔间屏风板,门面全槅扇,饰以暗八仙和四季花草木雕图案。……[详细]
  始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始为帮船码头。光绪三十年(1904)南通大达轮船公司东台办事处重建下坝码头,开辟南通—东台—盐城客轮航线和泰州—东台—盐城客货兼运航线,该码头一直使用至20世纪70年代。1940年11月,中原局书记刘少奇一行在黄克诚陪同下,曾莅临此码头。……[详细]
  东台天主教堂,位于台城老坝万家垛,系1920年由法国神父蓬士逯、晁德礼等到台城传教时购地所建,教堂建筑规模在当时为盐城地区之首。现存的大圣堂俗称“洋房”,面阔五间,长为18.5米,宽9.4米,高约5米,边存过道,杉木地板,底层设通风口,落地窗。……[详细]
146、金钗井
  又名双钗井,双井隔河相生。据《旧府志》记载:七仙女与董永告别时,取头上金钗两只,掷于桥之南北做为纪念,后人于其处分别凿井祝福西溪百姓。金钗井南井位于西溪风景泰山居委会境内,金钗井北井在晏溪河居委会境内,现古井四周也都是居民住宅。……[详细]
  据《淮南中十场志》和清嘉庆《东台县志》记载,明代东台境内的海盐生产进入黄金期。明洪武元年(1368),在西溪设泰州盐运分司,辖各盐场盐课司。武宗正德十五年(1520)盐运分司署从西溪迁驻东台场。西溪设巡检司衙门,在西溪晏溪河旁犁木街中部,明代建筑,现存20多间,现为草庵堂。……[详细]
  范公讲书楼又名读书亭,为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在西溪担任盐官时所建,后被拆除。遗址在东台镇泰山居委会境内,当时范仲淹在西溪西南一处四面环水地方筑亭一座,并在亭前上方亲书“仰止亭”三字,亭旁翠竹环绕,流水潺潺,风景宜人,环境优美,范仲淹在亭内经常与西溪读书人一起聚会讲学,谈报国之愿。……[详细]
  晏溪书院,原名西溪书院,是北宋著名政治家、词人、时任西溪盐官的晏殊创建。晏殊(991—1055),字同叔,江西抚州人,后被委派西溪担任盐官,在此期间他体察民情秉公办事,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后人为崇敬他,将书院改名为晏溪书院。书院设在西溪镇上的南风亭对面,遗址今属东台镇泰山寺居委会。是古扬州辖区内最早创建的书院。……[详细]
  晏溪河原名南仓河,是一条千年的古河道。位于东台镇西溪古镇,东西走向,中段与雄河相接,呈丁字型。晏溪河为西汉建镇时所挖,北宋年间著名政治家、词人晏殊被朝廷委派西溪担任盐官,晏殊在西溪体察民情秉公办事,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后晏殊如朝拜相,百姓思念公德,将南仓河改为晏溪河。……[详细]
151、登云墓
  翟登云(1815-1897),曾任东台西溪书院院长。1988年清理墓时发现墓为长方形砖室墓,长2.4、宽1.2米,木棺已朽。出土石墓志,长0.68、宽0.66、厚0.14米,碑文19行,满行30字,计558字,楷书。内容为记述墓主生平事迹,落款为翰林院修撰通州张謇撰书。墓碑现存在市博物馆内。……[详细]
  栈道西起犁木街东端,东近老海道桥,全长1600多米,路面宽约2米,为青砖铺设。这条古海口栈道是东台境内第一条公路,是东台海盐生产史的重要见证。到了清乾隆三十三年东台建县时,路身已似马脊形,路面已统一青砖铺就。……[详细]
  向东船闸位于东台镇同心村,1970年11月所建,在梁垛河西首,是梁垛河的重要配套工程。该闸全长110米,宽11米,门宽7米,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东台第一座船闸,是20世纪70年代东台水利交通方面的代表性建筑,船闸一次可通过1000吨位的船队,年均每年有3万多条船只出入。运行37年来,在排涝、通航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自今整个船闸完好。……[详细]
  东海王墓,在蒋营镇收城村,1968年以来,村民在庄北“小海”附近平田,先后出土3座券顶墓,因早年被盗,随葬器物有鸡首壶、铜镜、陶碗等。墓砖顶端和一侧,刻铸“东海王”“仪熙”三年字样,隶书。据考,为东晋东海王司马彦璋之墓。……[详细]
  碑园占地180平方米,塔高12米,四周饰花环浮雕,正面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碑顶部冠以红色琉璃瓦三垂檐。碑下安葬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对越自卫还击战中英勇牺牲的83位烈士。……[详细]
156、延寿寺
  原只有一座建筑,经过该寺庙和尚多方化缘,多个本地百姓在上海发展的企业家赞助,在2009年新建了大雄宝殿、延寿塔等建筑。……[详细]
  始建于民国时期,原只有庙堂一座,在2008年底新建了大雄宝殿、廊亭等,别有苏州园林风格。……[详细]
  这里原为一座谢姓祠堂,始建于清道光年间,1943年成为谢庄小学,1944年-1946年成为原新四军苏中二分区人民日报社印刷所,现在旧址中仍保存当年新四军苏中二分区印刷所留下的印刷机和印刷的《人民日报》等实物。……[详细]
159、泰山寺
  经过几年的时间,目前规模比较大,寺庙周围修建了堤坝,每年在农历三月初三老百姓都会云集于此,为当地香火最旺的寺。……[详细]
160、南林寺
  有大雄宝殿一座、僧人住所等。该寺庙在原有基础上翻建。据当地老百姓传说陆秀夫曾凿该寺庙的墙,借助寺庙的灯光读书。……[详细]

缁棷CP婢讹拷13001937閸欙拷 缁倕鍙曠純鎴濈暔婢讹拷 44010602000422閸欙拷

閸忓厖绨幋鎴滄粦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閸忓秷鐭楁竟鐗堟 缂冩垹鐝崥鍫滅稊 閹存垼顩︽笟娑毲�
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閿涳拷 QQ閿涳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