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益阳市旅游

益阳市旅游景点介绍

东坪大木桥
  大木桥,又名镇东桥,因为它镇守在安化县城东边的柳溪河上。还曾改名东风桥,意思是东风吹,战鼓擂,安化山城要腾。早在40年代,群众还曾把木桥称之为红军桥,因为肖克将军率领的红军二、六军团,1935年长征路过安化,对百姓秋毫无犯,部队夜晚就睡躺在木桥上,第二早就清除残匪,继续长征。念红军胜利通过安化,夜宿东坪木桥,故把镇东桥改称红军桥,寄托安化山民对红军的怀念。东坪大木桥,建于清代光绪5年,即公园1897年,桥临资江,横跨柳溪,全长96米,桥面宽3.2米,桥高11.5米,桥分上下两个部分,桥上为木结构,桥墩为花冈岩结构。整个木桥为一长形阁廊,用巨木构架做梁,桥面用厚木板铺就,桥面两边,各分成31个大小相等的亭间,白天供小商贩摆摊设点,夜晚供县城居民分间歇凉。长桥不用一钉一铁,而是用1000立方米木……[详细]
322、樟抱腊
樟抱腊
  在四面环水的赤山岛上,有一棵奇特的樟抱腊树。古老樟树的枝体上,长着一棵青翠的腊树,两棵树早已连成一体,相亲相爱的拥抱在一起,挺立在南咀镇的芭蕉村头。腊,树高19米,胸围9.9 米,要6个人才能合围,树冠宽15米。抱在怀中的腊树,单高10米,胸围1.26米。腊树之所以长在樟树上,据科学分析,是小鸟啄食腊树籽,遗落在有腐植层的树桠窝里,后来种子发芽生根,日久天长,腊树根穿过腐蚀 的树洞,扎入地下吸取营养,年复一年,小腊树便在樟树怀中成了大树,根据林业专家的检测,古樟树龄已过千树已过千岁,小腊树芳龄也有400多岁。腊生,这在绿色的自然界实属罕见。它们屹立在洞庭湖中的赤山岛上,饱受世间风雨,几经火烧雷霹,虽然烧坏劈掉了三、四个枝桠,但它们始终挺拔向上,生机勃勃,像一把绿色巨伞,撑立在赤山岛上,像一对……[详细]
洞庭渔村
  到南洞庭旅游观光的人,都想亲眼看看渔村风貌,领略渔民风情,不深入洞庭渔村走访,怎么能说是到过洞庭湖呢?地处南洞庭的万子湖乡,是沅江市一个纯粹的渔业乡。全乡7个渔业村,一万多人口,散居在万子湖的30多个小岛上,常年在湖上,以捕鱼为业,水退洲上住,水涨船为家。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如今渔民已集中定居在几个大点的湖岛上。万子湖渔业乡人口虽不多,但管辖的范围很大,东西南北,方园百多里,过去乡村联络靠对讲机,如今上下联系靠“大哥大”。渔民生活过去主要靠外湖捕鱼,天养人捕。台今随着科技进步,渔民已迫不及捕养并举,以养为主,岛上鱼池精养,网箱养名贵鱼,加快了渔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洞庭渔村的景色,大都秀丽迷人,如东洞庭湖中的明朗山,景色壮美,可水路太远。处在万子湖中的莲花坳渔村路程不远,坐快艇业个小时可到……[详细]
团山桔园
  沅江团山,是洞庭湖畔有名的南桔之乡,全乡一万四千多亩面积,桔园面积就在万亩以上,是个名符基实的江南桔乡。团山农民种桔历史悠久,桔种独具一格,是灯笼型的南桔,表皮光滑,色泽红艳,甜度大,味道好。尤其是在秋天,桔果成熟皮变红,桔园景色格外迷人。远看,万绿丛中点点红,近看,棵棵树上挂红灯,十里桔园十里景,处处景色都醉人。因此,秋天的团山桔园,是南洞庭湖边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住在桔园中的团山农民,家家房前屋后都是桔园,四季常青,空气新鲜。尤其是在春天,春风吹得桔花香,每棵桔树枝条上,千万朵白色花蕾含苞待放,微风吹起,花香四溢,此时此刻,如果游人漫步在桔园小道上,桔得扑鼻,沁人心脾,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从桔园归来,一身都沾上了花香哩。南桔一身是宝,桔果可鲜吃,或加工成桔子汁、桔片罐头,还可加工成干……[详细]
梅城孔庙
  梅城,原是安化的县城,是梅山文化的发源地。孔夫子是国人崇拜的至圣先师,古代每个县城都要为孔子立庙祭祀,所以安化的文庙建在梅城。 梅城孔庙,位于伊水紫云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即公元1822年),原名崇圣祠,又称文庙,距今已有180年的历史。梅城孔梅,建筑模式既有一般孔庙的风格,又有安化山乡的特色,布局严谨,建筑精巧、外表宏伟壮观,庙内幽静庄重,总面积为3111平方米,外围高墙,庙分三进。前院有棂星门,院前有半月形泮池,人称月光塘,塘边有梧桐数株,枝繁叶茂,挺技向上。中院门分三道,中间为大成门,门形高大,左为金声门,右为玉振门,门形稍小。进门抬头一望,大成殿便座落在高台之上。大成殿为孔庙的主体建筑,檐角高翘,龙凤绕梁,上盖黄色琉璃瓦,庄重古朴气派。因宋代皇帝尊孔子为“集古圣先贤之大成”,故把孔庙……[详细]
326、永锡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锡桥
  永锡桥位于安化县江南镇锡潭村一、二组之间的麻溪河上,跨南北横卧在麻溪上;南面距江南通往洞市的公路约300米,北端靠近山脚是二组村民的住房。永锡桥为悬山重檐、悬臂挑梁式结构,条石墩与木构桥亭结合的鹊桥,棱形分水,两端建桥亭和石阶梯。全长83米、宽4米、高12.8米,中间为过道,两侧为歇亭,共34间,歇亭上架木板,东面的正中处的歇亭为小型店铺,内置茶水,供来往行人休息饮茶;大桥第三至三十间正中木梁上墨书有吉祥语及建桥的工匠名,正中二梁上记载“大清光绪四年戊寅岁,孟夏仲瀚谷旦修建”。石礅上垫有纵横交错的鹊木六层,鹊木上六根大木架于两墩之间。大桥北端的碑亭兼守桥亭内保存有石碑58块,其中有记事及序碑三块,其余均为捐款铭文碑,青石刻成,文字工整,刻式精细;守桥亭内有专人居住,负责桥的安全、卫生和烧茶水……[详细]
柘溪风景区
  柘溪风景区紧靠县城,以中低山为主,山水相间,呈湖泊型。加上周边的一些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及地质遗迹,组成一个综合性的旅游胜地。自然景点有平湖丽色、双溪对口、烈马回头、阳光岛、飞月岛、白鹤瀑布、圣帝山云雾、相思岩、-涛声等40多处。沿资江逆流而上,或顺水而下,饱览湖光山色,领略和风丽日,可见青山似染、层峦叠嶂,云推雾拥、雨过云迁。水面开阔处,浩浩淼淼,可比洞庭;狭窄处,水天一线,胜过西湖。人文景点有大溶民俗村、桔园揽胜、茶山艳色、圣帝楼、白鹤殿、灵猴岛、祥龙山庄、水上乐园、渡假山庄、梦园山庄等20多处。大溶民俗村在耕作制造、衣食住行、婚丧喜庆、社会交际、信仰禁忌等方面存在着民俗事象,显得纯洁而古朴。古色古香的香粉棚、木板墙、杉皮瓦和水车,勾勒出原始风情。境内冰碛岩,连绵三个山头,有700多米长、……[详细]
328、熊耳山
熊耳山
  熊耳浮青,是安化历史十景之一。熊耳山,在乐安镇浮青铺,与新化县大熊山毗邻,海拔885米,“山崔嵬延袤,远望苍然若浮。”宋代吏部侍郎毕田游此,诗曰:“山色有无青欲浮。”明嘉靖《安化县志》卷五载:“封禅记:黄帝南伐楚王于邵陵,登熊耳即此山也。”山顶有崇教寺(后更名石龙寺)。寺后有一石脉,有鳞有爪,活像一条石龙,栩栩如生。明代学录方清诗曰:“鼎龙南战血成湫,驻节熊山击楚侯,只恐大声惊又碎,至今两耳半天浮。……[详细]
329、青龙洞
青龙洞
  长达35公里、被称为我国溶洞长度之最的安化县马路镇“青龙洞”距安化县城东坪28公里,目前已部分开发。安化县马路镇高山林立,山体多为石灰石,经过上亿年的分化溶解,形成了一个个溶洞。1998年9月,该镇7位农民自带干粮,手电等物品,从高约百余米,宽约80余米的洞口进入,实施洞中探险,他们走了两天两晚,终于探完全程。他们发现,这里的钟乳石奇形怪状粉嫩雪白,十分漂亮,溶洞最宽处的广场可容纳数千人。位于古楼圾村的一个支洞口,围径1米多粗的古藤倒悬,掩住洞口,堪称一绝。据中国地质大学教授考察后认定,这里是一个罕见的溶洞群,其中“青龙洞”是我国已发现的最长的溶洞。……[详细]
思游风景区
  思游风景区位于县境东南部,距梅城约10公里。由于特殊的石灰岩地质结构,形成独特的风景。幽潭、溶洞明暗相通,石林、堰清影相映,被誉为思游“四奇”。奇石,有的似城垣,似屋宇,有的似飞禽、似走兽,有的似少女、似罗汉,有的独生平地,有的耸立山头,处处奇石如林;奇洞,大小奇洞遍布思游,可供旅游开发的有:鼓神洞、葡萄洞、燕子洞、响水洞等。纵横蜿蜒,洞中藏洞,宽如地下皇宫,窄似门廊走道,石笋竖立,钟乳悬空;奇塘,即堰塘,柘树塘纵横百余亩,深不可测,其水呈碧蓝色,牛羊不喝其水,连鸭子也不下塘,当地村民称为怪塘。最大的张家堰塘,周围石林环抱,美丽如画,是天造的游览之地。还有木瓜塘,陈公塘,这些堰塘奇在连绵暴雨或久晴天旱时,其水均不涨不落不浊;奇潭,较为壮观的有燕子潭、青龙潭、猫公潭等。燕子潭,自平地凹下近百米……[详细]
梅城风景区
  梅城风景区包括梅城、乐安等乡镇所辖范围及主要景观所在地。其主体是“梅山文化”发源地。梅城八景为梅城景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指:伊水拖蓝、双塔对峙、回龙抱水、笔架凌霄等八处景观。人文景观有文庙、武庙、联元塔、北宝塔、扶王纪念堂、培英堂、毛泽东题词纪念碑。……[详细]
清塘风景区
  清塘风景区位于安化县东南部,距涟源市湄江风景区15公里。以自然风景秀丽、壮美和奇特著称,分为漳江、云雾、洞天、久泽等四个景区。漳江两岸,林木花草,葱茏飘香,漳谷阡陌,清幽静秀,云雾炊烟,涉茫隐约。开阔的廖家坪水库碧波荡漾,静以致远。远观河流细而长、美而艳,近观植被披绿,色彩亮丽。高大的蚂蝗山、雄浑的云雾山、庞大的溶洞群、大气的岩石群体、飞流的瀑布,尽显壮美之态,无不充满磅礴的气势。岩石断裂纵横,曲直圆方,如笔、如笋、如林、如印,或似人、似鸟、似禽、似兽、遍布于山脊、峰顶、陡崖,构成一系列奇石景观,而溶洞群内景物造型独特,藏奇纳奥。清塘风景区集险山、奇石、奥洞、茂林、秀水、飞瀑于一体,有望建成武陵源风景区的新生代。……[详细]
谌家大院古民居
  谌家大院古民居地址:安化县东坪镇烟竹村时代:清代类型:古建筑保护范围:以围墙墙基为起点,东、西各至10米处;南、北各至20米处。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外四向各延伸10米公布日期:安政发﹝2011﹞22号2011年7月……[详细]
六步溪自然保护区
  六步溪自然保护区位于安化县苍场乡,总面积2494亩。六步溪原始次森林是湖南雪峰山北部唯一一块保存完好的原始次森林,属于省级自然保护区。六步溪自然保护区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物种资源,已查明共有木本植物103科330属1022种,特别是国家级保护植物榉木、刺楸在区内成群落分布,南方红豆杉、银杏、伯栎、香果树、杜仲、楠木、红椿、香榧等20多种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散生其间;金钱豹、云豹、穿山甲、果子狸、豺、毛冠鹿、锦鸡、水獭等19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和刺猬、五步蛇、啄木鸟等21种国家三级保护动物在此栖息繁衍。在此景区发现一种叶子貌似张开双翼的红蝴蝶树,每年9月籽熟后随风飞去,恰如蝴蝶翩翩起舞。据专家考证,这种树属珍稀树种,此前全国仅有96株,而六步溪就有12株。走进六步溪原始次森林,可进行森林远足、探……[详细]
雪峰湖地质公园
  2003年4月22日由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并授牌的雪峰湖地质公园,是安化山水生态旅游的主打品牌。雪峰湖地质公园位于雪峰山脉中段,区域面积68378平方公里,地跨安化10个乡镇,著名的柘溪水库正处于公园中心地带。公园内山青水秀,风景如画,经省、市有关部门审核,已建立了柘溪风景区、柘溪省级森林公园、马路风景区、六步溪自然保护区等4个风景旅游区。雪峰湖地质公园境内森林覆盖率达85%,受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39种,为世人所罕见的“金镶碧玉竹”在境内分布有1平方公里。公园出露的地层齐全,自中元古代至晚生代地层均有分布,震旦纪南沱组冰碛砾泥岩遍布全区。是一个以蓝天、碧水、翠峦、奇洞、幽岩为特色,以“梅山文化”为底蕴,具有古、幽、奇、绝、秀、雄等特色。集自然保护、旅游观光、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度假休闲、保健……[详细]
336、羞女山
羞女山
  羞女山,位于资江北岸的修山镇,距桃江县城15公里。临江一面,大小有七个山头,主峰高375米,山形活像一位浴后出水的美女,仰卧在江边小憩。她一丝不挂的玉体,线条优美而分明,高高翘起的下颌,软软飘垂的秀发,舒展的双臂,匀称的长腿,隆起的小腹,迷人的乳峰,-是雕塑在桃江大地上的一尊“维纳斯”。湖南省社科院副院长符鸿基经过8年研究,论证羞山即《史记》所载“黄帝南巡登熊湘山”的湘山。美丽的羞女山,有着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羞女是位住在江边的漂亮村姑,她和一位勤劳的后生悄悄相爱,正准备洞房花烛,可异族入侵中原,后生毅然应征上了前线。临别前,两人山盟海誓,相约凯旋归来再结良缘。后生从军后,村姑十分想念,经常站在村口桃树下了望,希望情人早日凯旋归来。一天,贪色的县官路过此地,见有如此美貌的女子,逐上前调戏,村……[详细]
罗溪瀑布
  罗溪瀑布距桃江县城35公里,瀑布落差103米,宽50米,常年飞瀑直下,撒玉抛珠,银帘落地。瀑布周围绿树、桃红、修竹,是桃花江景区的一大奇观。……[详细]
338、浮邱山
浮邱山
  浮邱山,在桃江县城西南12公里处,主峰海拔752米,方圆约48平方公里,区内山岭起伏,峰峦突起。古为楚南名山,人称“小南岳”,今为益阳市的佛教圣地。浮邱山有48面峰,常年云遮雾绕,远望若浮,近看似邱,故称之为浮邱山。另一种说法是南北朝时潘子良,在此炼丹修仙,他自号浮邱子,浮邱山便因浮邱子而得名。浮邱山顶,有一座道佛两教同居一处的浮邱古寺。古寺有三进四宅,前宅为玉皇殿,为僧人诵经打座之处。第二宅为福寿殿,为清道光年间,兵部尚书陶澍二夫人贺氏捐资修建。第三宅为祖师殿,原供道教玄武祖师之塑像。最后一宅为观音殿,室内壁上嵌有一块花岗石板,上刻“印心石屋”四个大字,是清道光皇帝赐给陶澍的御笔。寺庙几经风雨,大都损毁,今已部分修复,供游人香客景仰。 如今在浮邱山上,尚存有几处古迹。山顶有一座“飞来石屋”……[详细]
339、桃花江竹海 AAAA
桃花江竹海
  桃花江竹海,距离桃江县城约3公里,它是竹乡桃江一颗闪光发亮的绿宝石。独具竹乡特色的景观,已纳入全省和全国“竹乡之旅”旅游线。5万多亩翠绿挺拔的楠竹,组成了竹涛滚滚的海洋。山山青竹翠,坡坡涌绿波,是一幅绣在桃江大地上的水彩画。桃花江竹海,以观竹楼为中心,登临竹楼,极目所至,竹浪翻涌,一片翠绿,令人心旷神怡。山上建有屈子祠,观音阁、八角楼、竹艺博览馆,吊脚竹楼情人村,避暑休闲度假楼,还有一个小型的珍稀动物园。竹海餐馆各具特色,有的以经营山珍称著,有的以炒制全笋席为先,还有的以桃江山乡家常风味菜引人。尤其是在红楼的第二楼,有一个以卖桃花江擂茶为主的茶楼,可以让游人一边品尝桃江擂茶,一边观赏桃花江美女打擂茶,并可亲自参与打擂茶。20世纪六十年代初,时任0中央中南局-的陶铸曾登桃花江竹海观赏。近年,党……[详细]
天问遗址
  天问台位居桃江县城凤凰山顶,座落在桃花江汇入资江的入口处。一山独峙,两江相拥,山势雄伟,古树参天,是一处壮丽的自然景观。相传楚国左徒、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因遭受楚怀王和顷襄王的-,曾怀着满腔悲愤被流放到此。凤凰山是屈原作《天问》的地方,故名“天问台”。如今,凤凰山还留着几处与屈原相关的古迹。当年居住在此地的屈原,向天提出170多问,以抒胸臆,写下了一首举世最长的问答诗《天问》名篇。后人在山上曾建有一座雕龙画凤的天问阁,后来阁毁于火,只留下了一块“古天问阁遗址”的石碑。凤凰山峭壁上今人题有“天问台”三字。在天问台下的资江岸边,有一块形如飞鸟的盘石伸向江中,盘石上倚峭壁,下临深潭,传说处在流放中的屈原,常来石上垂钓,借钓消愁,所以后人称之为“屈子钓台”;这里还有“天问石”之说,流传忧国忧民的屈大……[详细]

缂侇噮妫稢P濠㈣鎷�13001937闁告瑱鎷� 缂侇喓鍊曢崣鏇犵磾閹存繄鏆斿璁规嫹 44010602000422闁告瑱鎷�

闁稿繐鍘栫花顒勫箣閹存粍绮� 闁艰鲸姊婚柈鎾棘閻熸壆纭€ 闁稿繐绉烽惌妤佺珶閻楀牊顫� 缂傚啯鍨归悵顖炲触閸粎绋� 闁瑰瓨鍨奸々锔界瑹濞戞锟�
闁艰鲸姊婚柈鎾箣閹存粍绮﹂柨娑虫嫹 QQ闁挎冻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