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旅游

连云港市红色旅游景点

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
  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成立于1987年6月,原址位于新浦民主中路23号(原陇海公寓),系二十世纪20年代初建造的高级公寓。1938年3月,中共中央长江局特派员张文海奉命到新海地区驻军东北军第五十七军第一一二师建立中共地下工作委员会时就寓居于此。工委建立后,3月11日,由张文海和工委委员刘曼生(谷牧)介绍,发展第一一二师第六六七团团长、抗日名将万毅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特别党员,入党宣誓就在陇海公寓。万毅同志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曾任中顾委委员、总后勤部顾问等职。为纪念这一有意义的地方,中共连云港市委、连云港市人民政府于1987年6月6日决定,将这里辟为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1995年被中共连云港市委、市人民政府命名为“连云港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被省政府命名为……[详细]
灌云县烈士陵园
  灌云县烈士陵园建于1958年,占地30余亩,是西山公园的一部分。陵园坐落于大伊山西麓,南、北、西三面为山峰环抱,东面则鸟瞰县城。依山势建成两个坡段,用花墙隔为两院。前面正中耸立着气势恢宏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上镌原国家内务部长、中国革命“五老之一”谢觉哉同志的亲笔题词:“与日月同光”。碑前草坪如茵,是人们悼念先烈的-场地。碑侧的高大龙柏四季常青,犹如忠实守灵的卫兵。前院两侧建有陈列厅。北厅存放着37位烈士的业迹和遗物,南厅存放着悼念烈士的挽联、帧幅等。后院为烈士墓地,先后安葬14穴、20位先烈,其中有老红军王荣江、县大队副郝光胜、伊山区委副书记任树云、民主人士吴辟初等知名烈士,还有玉蟾山战斗无名英雄七烈士等。整个陵园松柏叠翠,庄严肃穆,是一方饱浸人民深情的革命纪念地。 该园1995年被县委、……[详细]
灌南人民革命纪念馆
  灌南人民革命纪念馆建成于二〇〇六年四月,为两层仿古建筑,总投资500万元,占地面积1500余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860平方米,布展面积2800平方米,纪念馆设9个展厅,陈列着各种珍贵图片资料582张、实物220件,一楼集中展示1928年至1949年期间灌南人民革命斗争的壮丽画卷。二楼突出展示灌南人民的杰出代表惠浴宇、周惠等老一辈的革命生涯和光辉业绩。灌南是革命老区,共有革命烈士1208名。2009年按照省民政厅和市民政局的要求,我县启动实施“慰烈工程”,把全县散葬多年的烈士墓集中安葬到县烈士陵园。分布在我县各乡镇的散葬烈士墓共有531座,整个工程共建成烈士墓514座,搬迁散葬烈士579名。其中有名烈士墓504座(含红军墓),安葬504名;无名烈士墓10座,安葬75名。和烈士后代(亲属)签订搬……[详细]
抗日山烈士陵园
  抗日山原名马鞍山,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西部苏鲁两省交界处,主峰海拔173米。1941—1944年间,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二旅,以及滨海军区的广大军民曾四次兴工为死难烈士树碑建塔,抗日山由此而得名。是我国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以抗日命名的山,素有“中国抗日第一山”之美誉。抗日山风景区,主题景观抗日山烈士陵园是在抗日山战争时期,在纷飞的战火中兴建的。由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二旅、山东军区、滨海军区军民于1941年春兴建,至1944年,先后四次为抗战牺牲的先烈建塔树碑,是我国唯一一座以抗日命名的抗日烈士陵园。抗日烈士纪念塔高14米,塔顶是一尊铁铸的八路军战士塑像,显示着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慨。陵园中长眠着750余位烈士的忠骨,铭刻着3500多位烈士的英名。每年清明前来凭吊的人络绎不绝,往往道路……[详细]
青龙山革命烈士陵园
  青龙山烈士陵园由纪念碑、烈士墓园、纪念广场三个主体构成,整体气氛庄严肃穆。纪念碑于2011年春率先完工并向社会开放;烈士墓园位于纪念碑后,所有烈士墓采用草坪葬设计,卧式的黑色墓碑周遭以草丛鲜花装点,截至目前,墓园内已有30位烈士英灵长眠其中,他们牺牲于不同年代,既有革命战争时期为国捐躯的烈士,也有新时期为祖国的建设事业鞠躬尽瘁的英魂,更有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献出生命的忠骨。……[详细]
东海县安峰山烈士陵园
  安峰山烈士陵园坐落在东海县城西南约16公里处的安峰山上。为纪念“安峰山事件”中死难的烈士而建。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犯我解放区,10月间国民党军第七十四师和第二十八师侵占涟水、沭阳等地,我军作了战略转移。淮海区宿北、沭阳、东海、灌云等县级机关和地专机关干部和家属三四千人北撤山东。1947年2月,根据华东局要求,北撤的干部要南返淮海区原地坚持斗争。由于“淮海区驻鲁前方办事处”对南返路线情况不明,组织松散,当干部队到达安峰山麓时,遭到国民党军第二十八师的包围,干部队员虽奋力突围,仍被俘、失踪、伤亡近千人,是为“安峰山事件”。“安峰山事件”是苏北解放战争中我军损失最大的一次。为缅怀先烈,激烈后人,中共东海县委、县政府决定兴建安峰山烈士陵园。1994年2月动工兴建,1998年基本完成,同年……[详细]
灌南县烈士陵园
  灌南县烈士陵园始建于一九五九年,位于县城中心,一九七二年由人民东路路南搬至路北。陵园总占地约86亩,57600平方米(东西宽180米,南北320米)园内主要纪念建筑物:陵园南部英雄广场正中矗立着雄伟壮观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塔北建有碧瓦琉璃六角亭,亭后解放新安镇烈士冢庄严肃穆,冢两侧分立着我县著名的吴书、汤曙红两位烈士纪念亭。北部有曲桥纵穿观赏鱼塘,通达灌南人民革命纪念馆,东侧为烈士墓区。整个园区青松翠柏,郁郁葱葱。灌南县烈士陵园的修建目的:主要是为纪念一九四七年十月十六日为解放我县新安镇而英雄牺牲的烈士。一九四七年十月十六日我华中野战军十一纵队三十一旅九十一、九十二团对盘踞在我县新安镇的国民党四十四师一五〇旅四四八团一营及还乡团千余人实施包围。九十三团围歼五漳河据点之敌并负责打援,十七日战斗打……[详细]
白虎山中共东海特支成立纪念亭
  海州南门外有座大山,因山体灰白,形似虎踞而名日“白虎山”。1927年,中共江苏省委把位于黄海之滨的东海、灌云、赣榆、沭阳四县划为“东海区”。1928年秋,省委调中共邳县特别支部干事会书记李振华(即李超时)到海州重新建立党的组织。李振华、小叶、惠美琬(即惠浴宇)在一个星期天,约定以游山为名,到白虎山翘石下开会,成立了中共东海特别支部干事会,李振华任书记,小叶任组织干事,惠美琬任宣传干事。特支干事会建立后,抓紧发展党员、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到10月共发展党员48名,建立4个支部。此后海属地区的党组织发动工人农民运动、妇女运动、-,给予国民党反动派以狠狠打击。 1997年,中共海州区委号召全体党员缴纳一次“特殊党费”,在白虎山的山顶建了一座纪念亭,以纪念“东海特别支部”的诞生。白虎山东海特支成立……[详细]
渡江第一船
  “渡江第一船”原为上海沈记船厂建造,为钢质蒸汽机动船,1925年建成下水,总长23.1米,宽4.25米,总吨位49吨。在1949年渡江战役中,冒着枪林弹雨,第一个将100多名解放军战士送到南岸。尔后又数次往返,先后将邓小平、陈毅、谭启龙、姬鹏飞等1400余名指战军送过长江。为打倒蒋家王朝,解放全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解放后一直在南京下关电厂服役。1978年调拔灌南服务水运,27年间创运输产值1800万元。1983年,此船经国家文物局和南京市渡江战役纪念馆考证,为“渡江第一船”。1986年“第一船”被灌南县列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连云港市定为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基地,2005年被命名为连云港市青少年校外活动示范基地,2006年该船事迹被制作成《京电号的故事》电视记录片在全国播出。作为重大……[详细]
十八勇士纪念地
  1941年3月,日军在滨海地区推行第一次“治安强化运动”,将赣榆县伪军2000余人编成“剿共军”3个团,在青口、城里、海头等10多处安设了据点。八路军一一五师为粉碎敌人的“治安强化运动”,由教导二旅和山东纵队二旅配合发动了青口战役。战役于19日晚至25日分别向海头、张城、青口等各据点发动猛戟进攻。先后攻克了各据点,迫使伪军500余人投降,缴获军粮数万斤。3月26日拂晓,青口战役胜利结束,正在转移之际,掩护押送战利品的某部七班和未及撤出的二班共18名指战员被敌人包围在青口火叉巷的一个大院里。他们面对数百名的日伪军毫无惧色。激战数日,毙伤日伪50多人。最后弹尽无援的18名勇士先后有10人壮烈牺牲和自戕。活着的8人藏在老百姓家被汉奸出卖而被日军俘获。这8个人受尽了酷刑和折磨,最后只有孟兆阁1人生还……[详细]
刘少奇纪念室
  刘少奇同志旧居,位于赣榆县黑林镇大树村。1942年6月17日至7月初,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华东局书记、新四军政委的刘少奇曾在黑林镇大树村农民熊方朋家居住25天,指导抗日革命斗争。旧址现存当年刘少奇同志住过的草房5间,院落1座。在大树村期间,刘少奇同志主持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发动村里的贫雇农民开展减租减息运动,进而指导整个山东分局的“双减”工作;在少奇同志的宣传教育下,大树村的贫苦农民建立起第一个农民组织——职工会;大树小学至今仍保存有刘少奇同志修改过的《大树抗日小学校歌》。近年来,赣榆县委县政府对其进行了整修,新建了纪念广场,增设了刘少奇同志汉白玉雕像等建筑,如今的刘少奇纪念室正焕发出盎然的生机,向人们讲述着那段如火如荼的光辉历史,继往开来之情催人奋进。……[详细]
吕祥壁烈士陵园
  吕祥壁烈士陵园位于东海县白塔埠镇东首,占地面积约十亩左右。陵园南北长90米,南宽约40米,北宽约75米,四周青砖砌成围墙,总长约370米。烈士墓碑为花岗岩结构,高约6米,座落在陵园中间。碑面阴刻“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吕祥壁烈士永垂不朽”。落款为“东海县各界人民”。碑下烈士瓷质遗像镶嵌在一块四周黑漆的方形花岗岩中。碑座有两层蹭步,也由花岗岩块石砌成,周围青松环抱,碑后的展览室内陈列着烈士遗物、生前事迹图片和各种纪念品以及被救儿童的照片。在展室的东北角烈士牺牲处建吕祥壁烈士纪念亭。为双层四角形仿古建筑,内竖石碑,高2米,碑面阴刻“吕样壁烈士牺牲处”。陵园的南北各有一门。南门上方镌刻“吕样壁烈士陵园”,北门两侧题联是“舍己救人英雄豪气贯长空,碧血丹心烈士英名垂千古”。……[详细]
磨山抗日烈士纪念塔
  磨山抗日烈士纪念塔位于东海县石梁河乡磨山顶。1945年原山东省海陵县抗日人民政府为纪念1942年磨山战役中英勇牺牲的烈士而建。塔基海拔138.3米,面南偏东27度。塔由花岗岩片石砌成,分踏步、塔身、塔顶三部分,通高5.4米,塔身四面凹嵌,由石灰岩方形磨光片石拼成的碑面,高3.5米,宽0.65米,正面阴刻“磨山抗日烈士纪念塔”七个大字,字径50厘米,魏书。背刻“海陵县抗日烈士纪念塔序”文,字径4厘米,8行,款具“中华民国三十四年立”。东面刻150多位烈士英名,字径3.5厘米,序文和款均为楷书。磨山抗日烈士纪念塔是一份很有意义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材料,也是一份重要的党史实物资料。1993年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新海连特委原址
  新浦新市路31号大院,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为东亚大旅社。1938年3月,中共中央长江局特派员张吉吉人(张文海)和刘曼生(谷牧)根据长江局指示,会同山东来的中共地下党员伍志钢、李欣等在驻新海地区的五十七军一一二师中建立了中共地下工作委员会,书记伍志钢,委员刘曼生、李欣。他们经常在院北楼东头的楼底小屋里开会,研究工作。新海连地区解放后成为中共新海连特区委员会机关所在地。现为连云港市民俗博物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