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县文物古迹介绍
从沭阳县老城区出发,经迎宾大道,仅用8分钟的车程,便至闻名遐迩的苏北大型开放型市民公园———虞姬生态园。穿过景区高大的门楼,我们踏入园门,迎面吹来一阵清风,夹杂着青草的香味和泥土的芬芳,让人顿感心旷神怡。鹅卵石、青砖铺成的小路曲折蜿蜒,漫步在小路上,路旁的花朵和小草随风舞动,仿佛在欢迎我们的到来,煞是可爱。虞姬生态园于2006年5月向世人揭开了神秘的面纱:1500万元的投入,312亩的景区,在设计上突出“以绿为骨,以水为媒,以人为本”的理念,景点布置上追求“源于自然,高于自然”。设计模拟自然界中的洲、屿、堤、河、山等现象,并形成了以植物造景为主的生态、园林景观。在植物配置上,我们明显地可以感受到,这里注重植物多样性的应用,苗木品种繁多,既有沭阳乡土树种,如杏树、椿树、榆树、槐树、茶树等;又有……
[详细] 新沂河横穿沭阳县中部,由颜集入境,流经灌云、灌南两县,东注人海。为改变沂沭洪水漫流局面,于1949年l0月开始导沂整沭工程,至1950年4月竣工。之后沿河各地又开始了规模宏大的兴建闸群、筑路建桥工程。新沂河大桥是在新沂河上建桥最早,当时在我国最长的一座双曲拱公路桥。新沂河大桥建成之前,只有沂河床上的泥结砂礓简易路面接连淮阴与新沂交通,但历年汛期沂河涨水期间,国道淮沭新公路南北交通受到季节性断阻,车辆绕道行驶,整个新沂河段只能依靠船渡连通两岸。为了更好地发挥公路为国民经济和巩固国防服务的重要作用,确保国道淮沭新公路畅通无阻,国家交通部于1967年批准投资兴建新沂河大桥。新沂河大桥位于沭阳城区西北,紧靠沭阳县城,因凌驾于新沂河上,故定名为新沂河大桥。该桥于1967年5月始建,1969年6月竣工,……
[详细] 万北遗址位于沭阳县城北15公里,东距老沭河约2公里,现属淮阴市沭阳县万匹乡万北村。1987年春南京博物院和淮阴市博物馆在沭阳考古普查中发现。遗址范围高出四周地表约2米,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1987年至1988年南京博物院、淮阴市博物馆曾对该遗址进行过试掘和两期正式发掘,揭露面积500平方米。遗址文化堆积较厚,一般达3.5米左右,遗址包括有墓葬和灰坑。按时间阶段的变化,该遗址文化堆积自下而上为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存、青莲岗文化、大汶口文化和岳石文化遗存,还有商代晚期墓葬。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的年代,为距今6540年左右。陶系以桔红色的泥质陶为主,夹砂陶次之,主要出土器物为泥质陶钵和夹砂陶罐,以釜、罐为主要炊器,以手制为主,生产工具中石器少见,而渔猎用的骨器特别丰富,并有……
[详细] 沭阳闸,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沭城镇城南居委会西南淮沭河上。新中国成立后,导沂整沭工程从1949年10月21日动工,至1951年初步竣工。沭阳闸自1958年8月16日动工兴建,1959年10月竣工。它的构造为双层交叉式。上层为调节淮沂水位服务于灌溉、航行、供水等功能的节制闸,下层为解决淮沭新河以西大片土地排涝问题的并列式的地下涵洞。这种灌、排、航、供相结合的多功能的特殊形式的大型水利建筑,当时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上层节制闸共25孔,每孔净宽10米,总长288.15米,最西边一孔为通航孔,可通1000吨船队。闸底板高程5米,底板13块,胸墙底高程12.5米,闸顶高程15米,闸孔净高7.5米。上层闸顶设公路桥,桥面高程15米,净宽6米。工作桥桥面高程24米,宽2.5米。沭宿、沭泗公路即经该闸闸顶……
[详细] 沭阳县,由于历史上在商贸流通方面与国家西部数省联系密切,自古便有一部分回民落户定居。但在封建时代,回民不受重视,沭阳并无弘扬伊斯兰教教义和回民族风俗的公共场所。清末民初,沭城一位张姓绅士,感于回民恪守清真教义的德行,主动献出家中部分房屋,并加以修整,成为清真寺,供伊斯兰教徒和回民礼拜、斋戒之用。该寺位于沭阳县城马巷北首(现沭城马巷43号),占地120平方米。古树掩映,地处幽静。坐西面东,院门北向,砖木结构,灰瓦盖顶,明清式建筑。匾额上 书-“清真寺”三个行书大字,清秀飘逸,观之不俗。三间大殿,四间廊房,整个院落设计古朴典雅,具有东方古老民族庭院式样之美。首任阿訇马振才,后,其子马文山继任。1950年,泗阳籍回民沙雨亭,从青海伊斯兰学校毕业,来沭主持清真寺,弘扬伊斯兰教义。1952年,沙雨亭调……
[详细] 万北井,宋代,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万匹乡万匹村十二组的村庄中心,村民候红侠和李树华家西侧,同时也在万北遗址范围内。井栏为整石雕琢而成,砂岩质地,唇口,外壁微狐,壁厚0.1米,口径0.53米,底外径0.95米,高0.6米,有一处裂纹。井壁为平砖圈砌,腹内径1.2米,因淤积深度不详,据说很深,可测深度仅2米。为防止小孩子掉入井内,村民用一废弃石磨槽盖住井口加以保护。由于以前村民在井栏上磨刀导致不同程度受损。值得一提的是:距井口1.8米以下的井壁每隔两层砖就有一层砖角向内平铺砌筑,推测主要作用一是为淘井上下方便;二是既装饰美观又便于渗水。该地区目前仅见到唯一一例形制非同的古井,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详细] 吴苓生,字松仙,曾用名吴丽石。沭阳县颜集镇人。生于1899年。1920年在北京汇文大学读书,曾参加“五四”运动。1923年2月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就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担任过哈尔滨特委书记、中共北满地委书记、中共东北三省特派员、中共满州党委组织部长、山东省委书记等职。1930年由于叛徒出卖,在济南被捕。1931年4月5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济南。1962年,沭阳县委将烈士迁入县烈士陵园,并立碑以作纪念。吴苓生烈士墓为圆形,水泥构造,墓台四方形,四周有短墙围护,墓前树碑石一块,高4米,宽1.3米,正面镌刻着“吴苓生烈士墓”,背面为碑文。……
[详细] 逍遥厅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沭城镇虞姬公园(原城北公园)内,是一座民国时期的仿古建筑。整个建筑为砖木结构,坐北朝南,一进三开间。抬梁式架构和歇山顶构造古色古香。前后有廊,匾上“逍遥厅”三字为当时县书法高手司志奇所写,为颜体书法,遒劲古朴,可惜毁于“文革”,2001年由薛伯愚重新题写,柳体书法,大雅庄重。逍遥厅自外部测厅长11.5米,宽5.9米,厅前后廊各3.6米,长14.55.米,至檐高6米,厅下地面基石高0.74米,前阶长4.58米,宽1.22米,后阶长4米,宽0.99米,墙壁厚0.46米。逍遥厅是沭阳现存不多的民国建筑之一。……
[详细] 曙红桥,现代桥梁建筑,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沭城镇虞姬公园(原城北公园)内。汤曙红,男,汉族,江苏灌南人,中共党员。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被任命为团长。7月5日,他率领3团战士,在盐河、涵养河的交汇处五里槐,伏击日本侵略军,歼敌多人,击沉击翻日军汽艇、木船多艘,打响了东灌沭地区民众抗日第一枪。1939年7月17日,他为谋求团结抗日,只身前往汤沟乡公所谈判时,被国民党沭阳县长谋杀,时年24岁。沭阳人民为了纪念汤曙红烈士,特把虞姬公园内一座拱桥命名为“曙红桥”,以作纪念。……
[详细] 虞姬,项羽的宠姬,名虞。项羽困于垓下,曾作诗曰:“虞兮虞兮奈若何!”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 有美色,善剑舞。公元前209年,项羽助项梁杀会稽太守,于吴中起义。虞姬爱慕项羽的勇猛,嫁与项羽为妾,经常随项羽出征。项梁死,项羽为次将,施升上将军,虞姬与项羽形影不离. 这里是楚汉名人虞姬的故里,境内有虞姬河、虞姬庙、霸王桥、九龙口项家宅等名胜古迹与景点。 ……
[详细] 惜红亭,现代建筑,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沭城镇虞姬公园(原城北公园)内,北临城后路、南临无锡路,东临上海路,西距北京北路。是为纪念新四军的三位女战士而建造。该亭占地面积约80平方米,高约9米,亭为六角,亭墙宽为3.56米。亭下有水泥底座,底座亦为六角,宽为4.5米。保存情况较好,是该县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详细] 史洼古井,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周集乡史洼村大周庄中心处一池塘边,为一口清代生活用井。上边井台外径2.1米,内径0.54米,可见内部为砖结构,井盘整体呈玉璧形,壁厚0.22米,深度不详,内有水,村民自开始使用手压井后开始停用,现已废弃,周边有树木及杂草,保存状况一般。……
[详细] 丰收井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悦来镇澎湖村丰收组,在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被发现,原名为明泉井,是一座唐代生活用井。井台为整石雕琢而成,外径1.7米,内径0.45米,高0.4米,井深45米左右。保存状况:井保存完整,已废弃。……
[详细] 马陵公园位于宿迁市区的马陵山脚下,占地9万平方米(其中花园2万平方米)。公园内曾有中国9大道观之一的玉虚观(真武庙)和杨公亭、同方阁、图书馆、东西望河楼、三清殿、五皇阁、文昌殿等古典园林建筑,现有宿北战役纪念塔、纪念馆、纪念碑等20余处纪念设施及餐秀亭、映月桥、九曲溪、一勺湖、龙爪枣、义泉等景点,尤以马陵秋月为佳(名列宿迁八景之一),明诗人李翼臣题泳“马陵秋月”诗云;白露秋空净碧天,月华如水照初筵。北来山势连城举,东去涛声绕寺悬。放浪衣冠虚岁月,寂寥宫殿引神仙。清晖到处堪观赏,何必年年映井圆。宿北大战马陵山革命烈士纪念塔位于市区宿城镇马陵公园内马陵山顶。1963年省、县拨款4万元建造,塔高13.13米,宽4米,厚4米。碑底座高3米,宽6米,厚6米。塔的东、西、南三面为陈毅题词:“宿北大战马陵……
[详细] 桑墟烈士墓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桑墟镇条河村八组。1959年沭阳县人民政府将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遗骸,迁到桑墟安葬,共二十六座,计42名烈士,其中一墓共安放了十七位烈士。整个墓地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2008年当地人民政府在原烈士碑的西侧又重修了一座烈士碑,碑高5米。是桑墟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墓地杂草丛生,道路不畅,缺乏管理。烈士墓北侧为现代墓地,很不协调,建议搬出。……
[详细] 马厂遗址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耿圩镇郭圩村马厂庄,是一处新石器、西周的聚落遗址。遗址呈馒头状,中心部位高出地表2.5米。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150米,面积约3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米左右。第二次文物普查采集有新石器时代的夹砂红褐陶、泥质红陶鼎、陶豆、陶鬲残片以及大量的鹿角兽骨,主要属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及青莲岗文化遗存。少数为西周石器的泥质灰、红陶鬶、甗、豆等残片。此次调查发现少量泥质、夹砂灰陶,泥质红陶片,遗址保存状况较差。……
[详细] 举人圩墓群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新河镇沙河村举人圩组,该墓群北面是新堰路,南边是村落,上面遍植花木,是一处六朝至唐代的墓群。墓群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曾有部分小型砖室墓被破坏。平整土地时已将封土夷平,1985年调查时地面散见墓砖,采集有六朝时的青瓷片、隋“五铢”铜钱、唐三彩陶器片、四耳青釉罐。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未发现典型遗迹遗物,仅发现疑似墓砖两块。2017年10月调查时在附近村民厕所墙壁上发现大量“双圈纹”和“对三角纹”青砖,为六朝时期的墓砖,据了解当地村民得知,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村民在墓群上面取土或深耕时经常发现一些中小型砖室墓,墓里还有铁剑、铜镜、钱币等器物,后来有的村民将这些砖运回家垒砌厕所、猪圈。由于该地块作为花木基地,水土流失很大,加之地方政府文保工作不重视,文物安全受到严重……
[详细] 吕台遗址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桑墟镇三台村吕台组。2017年10月现场调查后认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对该遗址描述内容不全面,仅提到该遗址有古井一口,仅对该井进行了描述:井为砖质结构,为本县桑墟镇三台村村民蒋廷华在其住宅处发现的,用带花纹青砖砌成,初步认为该井为汉代古井,井口残缺,井口直径为1.93米,由于淤积严重,井深无法测量,井周围长满了植被。近年来,地方政府在井外侧分别筑一高约1.1米的六边形护栏和一高约2.5米的六边形围墙加以保护,均为水泥材质,门向朝东。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调查发现在古井的北面为一台地,高约1.5米,上住两户人家,一名叫蒋廷华的村民在东侧取土时采集到米格纹硬陶片、铜箭镞、陶纺轮、鹿角等标本,地表可见一些陶片,根据器物特征推测该遗址应为商周时期遗址。……
[详细] 南宅遗址俗称“小土墩”,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耿圩镇郭圩村,是一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遗址东西长140米,东西宽120米,面积约15000米。文化层厚度1.5米。第二次文物普查采集遗物有夹砂红陶钵、鼎、甑、泥质红陶钵、罐、盘、石斧、铲等残件,陶器纹饰有指甲纹、附加堆纹、斜方格纹等,并发现有大量的红烧土遗迹,属青莲岗文化遗存。保存现状较差。……
[详细] 吕洪砖井,该井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周集乡周楼村吕洪庄组村庄之中,井盘和井栏均为青石材质,井盘外径1.2米、内径0.6米、厚0.2米;井圈高0.8米。井壁为砖筑,深度不详。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农村开始使用手压井后砖井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因废弃停用,村民考虑安全现将井栏立于井口起到防护作用。该井南边紧临小水塘,周围为小树林,东边有一村公路。……
[详细]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閻戣姤鍤勯柤鍝ユ暩娴犳氨绱撻崒娆愮グ妞ゆ泦鍥ㄥ亱闁规儳纾弳锔界節闂堟稓澧旀繛宀婁邯閺岋綁顢樿娴滅偤鏌熼搹顐e磩闁诲繐鍟村娲川婵犱胶绻侀梺鍛娗瑰Λ鍕偩闂堟侗鍚嬪璺侯儌閹锋椽姊洪崨濠勭畵閻庢艾鍢插嵄鐟滅増甯楅崐鐢电磼濡や胶鈽夋繛灞傚€楁竟鏇°亹閹烘挾鍘甸梺璇″灡濠㈡ǹ顣块梻浣虹帛閹稿鎮烽埡鍛摕婵炴垶绮庨悿鈧┑顔斤供閸忔稑效濡ゅ懏鈷戞繛鑼额嚙楠炴牠鏌i鐐测偓鍨嚕鐠囨祴妲堟俊顖氬悑濞堟洟鏌f惔顖滅У闁稿瀚伴、鏃堟晸閿燂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