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文物古迹介绍
资丘七十七烈士纪念碑位于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资丘镇资丘村5组。1929年5月至7月,在湘鄂西前委书记贺龙指示下,李勋、陈寿山、陈泽南、李步云等带领长阳各族人民组建武装,攻占县城,举行西湾起义,创建了工农革命军第6军。红6军建立以后,在长阳全境开展了打击土豪劣绅开仓济贫,改造旧政权建立苏维埃政府的革命武装斗争。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为之震惊,急令宜昌驻军张发奎部的旅长黄镇球、团长陈凤诏出重兵“围剿”。7月底,红6军为避敌锋芒,军部决定移师桑植,与湘鄂西前委领导的红4军会师。8月5日,红6军开到长阳县资丘镇时,遭遇敌陈凤诏团三路包围。红6军三面受敌,一面临水,经过激战,红6军牺牲惨重。参谋长李子骏率百余名勇士浴血奋战,掩护主力部队突围时壮烈牺牲。前敌指挥兼军法处长陈泽南、师长向泉山等80余人终因寡……
[详细] 贺学文烈士墓位于松木坪镇江家湾村一组。该墓地现为宜都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圆形墓冢,9层条石砌冢壁,递减至尾端呈两排,正后部以水泥浆砌单圆形,冢北、西面以水泥浆砌石块以为围栏,冢径6米,高2.1米,围栏径7.9米。冢壁正前下端立一正方形香炉,小条石档门,内铺细沙以插香之用。冢正前1米处立碑两通,仿门楼式单檐结构,正脊鸱吻,中火炬状宝刹,正视面饰浮雕画龙凤图案,檐部四面水,四角飞檐,整石雕刻筒瓦状,碑一为贺学文烈士墓,两侧阴刻孝子贤孙名录,两侧墙内饰浅浮雕盘龙纹,外侧饰花卉纹,碑前档板饰菱形内卷云纹。一通为向母晏孺人墓,顶饰浮雕状人物图案,侧墙内卫浮雕龙纹,外饰花卉纹,碑前为青条石砌为拜台,拜台前踏步一级,拜台长7.86米,宽2.6米,踏步前栽种棕树三棵,外栏以青石质材砌为围栏,围栏内小块青石板……
[详细] 长阳人遗址位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大堰乡钟家湾村,距长阳龙舟坪县城45公里,距今19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就出土于这里,“长阳人”的发现,证明在远古时期,长阳境内就已有人类生存活动。遗址为一海拔约1300米的洞穴。洞口高约2米,阔约6米,平面呈不规则状。化石洞呈两边分布之势,一左一右,一个倾斜,一个稍平直。1956年以来先后在这里发现了人类上颌骨和牙齿及共存的古脊椎动物等化石,其中“长阳人”化石是在较倾斜的洞中发现的。知识链接:“长阳人”是我国长江以南最早发现的远古人类之一。贾兰坡教授在《长阳人化石及共生的哺乳动物群》一文中说:“‘长阳人’的发现,不仅给江南动物群增加了新的种属,并为地层的划分提出了新的证据,同时给人类本身的分布与演化提供了新的资料”。“长阳人”的问世,说明了长江流域以南的广阔地带……
[详细] 法泉寺位于湖北省宜都市宋山森林公园山顶,是三峡地区的一大名刹。 寺院简介 有资料载,早在东汉时期,佛教就传入了宋山,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唐代,宋山称为嵩山,有“临济宗”僧人在此建庙传经,现尚存有“传临济正宗四十二世比丘僧情源号洪海”碑刻为证。明嘉靖年间,因宋山香火日盛,僧人月堂筹资修建了三重大殿,将寺庙更名为法泉寺。来自湖南、湖北的香客络绎不绝,烧香许愿,祈福祈寿者大有人在。宋太祖赵匡胤为宋山寺庙赐“圣”字匾,使宋山声名大振,不仅圣气“灵”人,更有皇恩浩荡。 寺院历史 清乾隆时,法泉寺更名为龙泉寺。直到一九四八年,历经战乱的法泉寺,仍保持完好风光,当时还有僧众四百四十九人,其中方丈十一人。解放后,第四十八世和尚“果云”、“果祥”,第四十九世“祖善”相继还俗。文革时期,寺庙被毁。……
[详细] 万里茶道五峰段。(1)五峰精制茶厂(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渔洋关镇钟岭路3号)。保护范围:自五峰精制茶厂文物本体墙基向外延伸,北抵钟岭路公路,东抵古潭路,南抵原渔洋关镇小学,西抵王青俊民居墙脚。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向北延伸20米,向东延伸20米,向西延伸10米,向南延伸至下街街道。(2)汉阳桥(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渔洋关镇曹家坪村八组)。保护范围:自桥墩基向北河道上30米,向东南河道下30米,西距桥头20米,东距桥头10米。建设控制地带:北南上下河道自保护范围向外各延伸100米,桥头东自保护范围向外延伸50米,桥头西自保护范围向外延伸50米。(3)汉阳桥段古茶道(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渔洋关镇曹家坪村八组)。保护范围:自桥头西70米处起,向西4000米至茶店子,古茶道两边各向外20米。……
[详细] 南安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宜昌市远安县茅坪场镇白云村黄茶院。1932~1933年间南安县苏维埃政府设于此。旧址原为曾积寨老屋,始建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坐西南朝东北,砖土木结构,占地面积295平方米,建筑面积282.99平方米。1932年7月,红三军独立师一部由政委卢冬生率领进入远安黄茶院一带驻扎。同年10月,师党委决定以原荆当远独立团活动地区为基础,实行跨地区联合,在南(漳)(远)安边界的黄茶院组建“中共南安县委”和“南安县苏维埃工农政府”及其相应的群团组织,县政府机关设在黄茶院的曾积寨老屋中。在红三军独立师的支持下,县政府领导苏区人民进行反“围剿”斗争,在南漳、远安、当阳边界纵横出击,打击了反动势力和土豪劣绅,形成了总面积150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2万的革命根据地,为湘鄂西革命根……
[详细] 李来亨抗清遗址主要分布于兴山县黄粮镇、南阳镇、古夫镇、峡口镇一带。李来亨部在此驻军屯田与清军对抗,留下的遗迹遗物主要有17个城寨(黑虎观、棋盘垭、寨岭、张家湾、观尖山、燕子寨、杨家寨、界牌垭寨、胡家湾寨、长坪凤凰寨、老寨子、杨家岭寨、将军寨、城墙包、百城遗址的一道城、二道城和新城)和7个洞寨(寨子洞、仙龙洞、青龙寨、干龙洞、滴水岩、深渡河洞、昆元山洞),以及百羊寨战壕、落步河壕沟、七步半古道遗址、炸子岭桥、百羊桥、百城张家湾桥、圣帝行宫遗址、圣帝行宫之碑、炮台、瞭望台、点灯台、茅麓山井、茅麓山堰窝池、石碓窝等遗址。顺治二年(1645年),李自成战死后,李来亨跟随李过、高一功等大顺军主将联明抗清,李、高殉难后,李来亨率数万部众入川、鄂边缘,与郝摇旗、刘体纯会师,组成了夔东十三家,于顺治八年(1……
[详细] 东周古城址。位于湖北省沮漳河流域西侧,宜昌、当阳、枝江、荆州交界处的冲击平原地带。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10�56′,北纬30�41′。面积约2200平方米。是东周时期楚文化及鄂西地区原始文化发展的重要城址。1973年以后,季家湖西岸相继出土一批重要铜器,1979年,北京大学等单位在此试掘。季家湖城址以季家湖古城垣和杨家山子遗址、鲁家坟墓群为中心,周围分布众多的台基和古墓葬。城址南北长约1600米,东西宽约1400米,呈不规则长方形,叠压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之上。现存夯土南城垣长约86米,底宽约13.4米,残高约1.4米。南城垣外有护城河遗迹,宽约9.8米,深约1米,底部较平缓,有四层较明显的淤土堆积。城内北部一号台基,曾出土“秦王卑命竟坪王之定救秦戎”铜钟和大型青……
[详细] 三线航天066-基地旧址总占地面积13131亩,总建筑面积90.2万平方米,1980年5月27日,中央第八机械工业部组织验收并正式投产,至1985年,累计完成基建投资3.7亿元。该厂除生产军用品外,先后开发生产的民用轻型客车系列产品和机电产品等。1993年4月10日,以066基地为主组建的中国三江航天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九研究院)在武汉市成立。按照国家调迁计划,自1994年开始,三江集团部分企业陆续外迁至孝感市。至此,形成总部在武汉市,主体集中在孝感市,后方基地在远安县的格局。依托原先生产战术-的技术,这里研发出了可以像-一样灵活发射的固体运载火箭,投入到最新的商业航天发射中。2006年,为充分发挥三江航天集团整体调迁后移交的闲置资产,远安县在三线航天066-基地旧址上兴建……
[详细] 古夫甘氏老屋位于兴山县古夫镇平水村三组板舍。该建筑当地称为“星屋”,位于大岭山脚下,周围良田环绕,坐北朝南,该建筑面阔三间12.8米,进深三间,16.3米,占地面积220平方米,中为天井。砖木结构,屋面为小青瓦,两侧檐上有鸱吻,主体外墙为小青砖,内为板壁穿架梁。该建筑为自然条石、方石砌成的基础,正面石基高1.6米,大门上有檐,两侧为格字窗,窗上也有白灰制作的檐,大门上檐下有两方孔,孔中用砖制有“大吉”二字,窗门檐及老屋正檐及脊缘均绘有花草,且整个建筑用白灰粉刷。有七级打制条石垒砌的台阶进入大门,大门及两边门礅用石打制石礅,上有鱼、马、仙庙纹饰。大门正上有“旧学泽长”四字。穿过前厅进入天井,天井两侧厢房用板壁,木柱隔开,有五步打制条石台阶进入后堂,后堂大门为木门,门两侧有格字窗,大门上有大匾,……
[详细] 宜都红茶厂是宜都市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宜都市陆城街道办事处东风社区滨江大道47号,地处长江南岸。本体建筑由生产车间1栋、仓库3栋、桥河码头集散仓库2栋构成。总占地面积343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385平方米。生产车间及3栋仓库建于1951年,均为红(青)砖砌筑机瓦覆顶。1950年,中国茶叶公司在宜红茶区设立“宜红区收购处”,征用桥河巷9号、11号为毛红茶码头集散仓库。1951年,“中国茶叶公司宜都红茶厂”成立,由国家贸易部基建处中南分处主持设计,建设生产车间及仓库,并继续征用桥河码头集散仓库。宜都红茶厂生产车间内到目前还保留着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宜红茶精制设备生产线,形制完整,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鄂西地区的重要茶叶工业遗存,宜都红茶厂现存厂房、设备、档案都保存完好,是研究茶叶工业生……
[详细] 赫家洼遗址地处长江南岸,位于枝江县百里洲乡白马寺村北的长江边上,系百里洲枝江县故城,老百姓叫“丹阳城”。因此处防洪大堤向垸内弯曲的幅度特别大,住户又多为姓赫的人家,故俗称此地为“赫家洼子”,遗址也因此而得名。据清康熙九年《枝江县志》记载:“东晋太元年间(376—396),因秦人苻坚南侵,县治移至百里洲首。”从东晋到宋末,枝江县治所在此800多年。该遗址面积为2平方公里,文化堆积厚达2米多,石器、陶器、瓷器标本露于此表,遍地皆是。1984年,湖北省博物馆的考古工作者们对其进行过试掘,出土了不少文物。有属于新石器时代大溪文化类型的石斧、石锛、石杵、陶器有罐、盘、釜等;有属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牛肩夹卜骨、青铜礼器、兵器等;有自秦汉以来各朝代各窑口瓷器。这些出土文物,可以清楚地看出枝江故城从原始社……
[详细] 距三峡大坝几公里处,位于庙南宽谷中黄牛峡南岸的黄牛山脚下,临江耸立着一座红墙黄瓦和金碧辉煌的古建筑,这就是三峡中年代最久远的古建筑黄陵庙。黄陵庙,原名黄牛祠、黄牛庙。相传此庙是春秋时代为了纪念神女助禹开峡的功绩而修建。宋朝文学家欧阳修任夷陵(今宜昌)县令时,只信禹王开山之功,认为神牛助禹开峡的传说纯属无稽之谈,故将黄牛庙改名为黄陵庙。黄陵庙初建时,气势十分的宏伟。庙前游客拜且舞,击鼓吹笙屠白羊。香火极旺,后因屡遭战争毁坏,几经重建,虽不如初建,却仍然是三峡中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现仅存明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重修的禹王殿、武候祠等。禹王殿富丽堂皇,斗拱飞檐,陶瓦兽脊,由36根大楠木立柱支撑,殿前高悬着两块木匾。其中有清慈禧太后所书的砥定江澜和署名惠王所书玄功万古。殿外立有《黄牛庙记》石碑、相……
[详细] 旧县岩屋群位于远安县境内沮河流域两岸丹霞地貌的悬崖峭壁上,上游北起南襄城,下游南止石头店,绵延63公里的陆相红层陡壁上散布着众多规模宏大的人工开凿洞穴和岩屋,主要由远安县旧县镇观东岩屋、泥水岩屋、洪家岩屋、董家岩屋、鹿苑寺岩屋、红岩村岩屋、鸣凤镇九子溪岩屋、花林寺镇片石山岩屋、三孔村三孔岩屋等9处岩屋群和一些零散岩屋共同组成,已探明188间。合称为旧县岩屋群。该岩屋群始凿于明末清初,为先民避难栖身和疏财屯粮之所。清嘉庆、道光、咸丰年间,为避白莲教滋扰,曾扩建增修达今规模。岩屋外壁现存1通“咸丰四年修”碑刻,4处岩刻铭文和内壁2处“咸丰二年”、“光绪买据”白灰题记等铭文题记为研究岩屋历史沿革、功能用途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佐证。该岩屋群开凿在临沮河两岸悬崖峭壁山腰,其惊险陡峻为世罕见,空间布局1~4……
[详细] 位于当阳市子龙路28号东门小学。(原为当阳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新中国成立后改为城关小学、城关镇第一小学,1988年3月改为实验小学。2000年实验小学迁走,玉阳办事处东门小学迁入。)当阳人民在中国0的直接领导下闹革命,是从1924年开始的,最早在当阳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是李超然(1924年在武汉经-介绍加入0),罗国玺(1924年在省立第二师范经萧楚女介绍加入0)、李万英(1924年在武昌共进中学由校长-介绍加入0)等人。1924年秋,-亲自到当阳与李超然、罗国玺、李万英等分析当阳政治形势,确定以乡俗改良会为基础组织民众、开展革命运动、发展党员、创建当阳地方组织。至1925年夏,王怀之、金仙樵、皮元良,李炼青、萧立卿等先后入党。当阳0员增至8人,具备建立0组织的条件,于是这8名0员于1925年……
[详细] 玉泉寺铁塔位于湖北省当阳县城西15公里的覆船山东麓玉泉寺门前,全称“如来舍利宝塔”,又称当阳铁塔。始建于北宋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由玉泉寺僧务本禅师领工铸建,它是我国目前最高(七丈十三层)、最重(十万六千六百斤)和保存最完整的铁塔。工艺精湛,造型挺秀典雅。铁塔建在砖石基台上。八角、十三层,仿木构楼阁式,总高17.9米。做法是基座、塔身、檐部和平坐等部位分段用生铁浇铸,依次叠放而成的。铁塔基座满镌海波纹,上为须弥座,各角有金刚力士一尊,体态矫健。铁塔每层每边铸有“八仙过海”、“二龙戏珠”和海山、海藻、水波等文饰,线条清晰、流畅,台座八面,各铸托塔力士一尊,全身甲胄,脚踏仙山,头顶塔座,体态刚健,状极威猛;塔角飞檐,凌空龙头,悬挂风铎;逐层迭装,不加焊接,稳健玲珑;日照塔身,紫气金棱,交相……
[详细] 杨家湾老屋位于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镇东岳庙村一组,三峡坝区内。杨家湾老屋始建于清干隆五十二年(1787年),道光年间(1820~1850年)扩建。老屋为砖木结构,长方形平面布局。纵深两进,横连十一屋,共有七个天井。明间及主要厅堂为穿斗式木构架,其它房屋则为硬山搁檩式。青瓦屋面,屋面组合错落有致,封火墙及前后檐风格独特。明间大门上有披檐,门框为青石打磨拼接而成,门柱饰浅浮雕鹿鹤逢春图案,进大门依次为木隔墙、左右两门、前厅、天井、正堂、后屋,左右次间、稍间的天井间隔布置,天井周边有回廊,两旁用青砖浆砌坎墙,上为槅扇槛窗,雕刻精细。建筑具有良好的排水、防潮及采光等功能。1939~1945年,抗战时期这里曾作为三十军江防总指挥部。杨家湾老屋空间布置讲究,屋面、封火墙错落有致,大小天井有序设置,装修部分……
[详细] 东周遗址。位于湖北省当阳市河溶镇前进村东200米,属鄂西山地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段,文化遗存集中分布在山岗和台地上。面积约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1.5米。是一处楚文化内涵非常丰富的重要遗址。1979年冬,为配合赵家湖水渠的修建,在沮漳河东岸进行文物调查时发现。1982年试掘。出土陶器以红陶为主,尤以下层红陶最多。红褐陶、灰褐陶、黑灰陶、橙黄陶四种陶系由早到晚逐渐增多。红陶和橙红陶多为鬲,红褐陶多为甗,灰褐陶多为甗和罐,灰白陶多为盂,黑皮陶多为盆和豆以及直领鼓腹罐。纹饰以粗绳纹为主,次为弦纹、圆窝纹、棱形暗划纹、三角镂孔。器形有鬲、甗、豆、盂、罐等。炊器以鬲、甗为代表,鬲有大口、小口之别,均为尖沿、尖唇,足内空圆锥状、裆部较平,是“楚式鬲”的初形;盂、盆为宽沿深腹;豆作折盘或浅盘,粗、细把共……
[详细] 乐园公社旧址位于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榔坪镇乐园村三组。该旧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覃祥官被誉为“中国农村合作医疗之父”。1966年,村医覃祥官依托集体经济的力量和毛泽东时代强大的合作文化氛围,积极响应毛泽东同志“把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率先在长阳乐园公社三大队实行合作医疗,《人民时报》头版报道,得到毛主席亲笔批示,“乐园经验”迅即在全国推广。此后,长阳坚持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合作医疗制度,从未间断。这种由农民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不仅是伟大的创举,而且对构筑农村卫生防御体系发挥保障作用,对于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价值。现存建筑为干打垒式两层土木结构,在解放初期民间房屋建设上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反映出村镇的历史原貌,作为留存较为完……
[详细] 麻池革命旧址位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都镇湾镇麻池村,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边根据地之一。1931年2月24日,中共长阳县委根据湘鄂西特委的指示,成立“长阳县苏维埃政府”,地点设麻池,主席李金畲。长阳县苏维埃政府下设军事、肃反、土地、财粮、经济等办事机构,现存中共长阳县委旧址、长阳县苏维埃政府旧址、长阳县军事委员会旧址、长阳县妇女协会旧址。中共长阳县委会旧址,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97.8平方米,为两层土木结构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四间,硬山顶。长阳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坐南朝北,砖木结构,占地面积366平方米,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硬山顶。长阳县军事委员会旧址,为两层土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楼房,面阔五间,进深一间,硬山顶。长阳县妇女协会旧址,坐北朝南,为两层土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13……
[详细]
闂備胶枪缁诲牓宕濈仦鐭懓螖閸涱厽宓嶉梺鍝勵槹鐎笛囧磹閹惰姤鐓欓柛蹇氬亹閻矂鏌涘畝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