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文物古迹介绍
在仙女镇桃店村水库和当阳县交界之处有一高大山岗,极其广阔雄伟。人站其顶往北极目望去,当阳玉泉寺之覆船山依稀可见,向西可以望见安福寺九龙观上的那棵古松,南望则可以看见如练之长江和马家店城。山岗顶上原有一梵宫,寺额曰“高峰寺”。其寺甚古,乡人耆老俱不知其修造年代。高岗上多古树大木,俱需四五人联手方能合抱。该寺约拆毁于文革前后,砖石古碑都拿去修了桃店水库,铁菩萨也抬去化成了钢水。周围之古树名木也砍伐殆尽。寺中原有比丘两位,为师徒二人,师傅法号”仁金堂“,徒弟俗姓林,闾人称之”林小和尚“。解放后都-下山还俗,想已作古。(何年华)游高峰寺遗址有感千山万壑赴南来,势压五岳起天台。大德发下十万愿,高峰结庐菩提栽。持杖托钵远近游,化得青蚨伽蓝盖。诸天法雨润三界,善男信女得自在。供养三宝千百年,雨顺风调方土爱……
[详细] 杨家河兵寨群。(1)李家寨(宜昌市夷陵区黄花镇杨家河村四组)。保护范围:东至东寨门前20米,西至西寨门前50米,南至山寨悬崖边,北至寨子围墙边。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向外延伸,东至东寨门前山脚与马家寨交汇处,西向外100米,南、北至寨下山脚。(2)白马寨(夷陵区黄花镇杨家河村六组)。保护范围:以白马寨中心为基点,南、北两面各向外延伸120米,东、西两面各向外延伸50米。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向外延伸,北起灰色塞山沟,东、西、南面以白马塞自然山沟为界。(3)大寨(夷陵区黄花镇杨家河村六组)。保护范围:以寨门为基点,向北延伸至与白马寨入0-汇处,向东、西延伸至大寨悬崖脚,向南延伸80米至大垭包山顶。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向外延伸,东、西各延伸50米,向南延伸至大垭包山脚,向北延伸至山脚农田……
[详细] 凤凰山古建筑群位于秭归县茅坪镇。因兴建三峡大坝,1990年将屈原祠等古建筑迁建于茅坪凤凰山。凤凰山古建筑群占地2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1000平方米,分三大区域布局,屈原祠区、古民居、庙祠区及古桥梁、石刻、城门区。屈原祠,位于凤凰山古建筑群西南部的屈原纪念景区。原名清烈公祠。建筑面积2870平方米。唐元和十五年(820年)始建、元、明、清历次维修。1976年7月因兴建葛洲坝水利工程迁址并更名为“屈原祠”。中轴对称布局,保存有山门、配房、大殿、屈原铜像、东西碑廊、屈原纪念馆及屈原墓等建筑。屈原故里牌坊,位于凤凰山古建筑西南部的屈原纪念景区。清代建筑,四柱三间三楼歇山顶木构牌坊。高约7米,面阔5.2米,明间2.7米,次间1.25米。花岗岩基石,明间方柱,边长0.32米,次间圆柱,径0.28……
[详细] 百宝寨岩屋位于当阳市西北方向、远安县与当阳市交界处的沮水两岸,距市区20千米。岩屋的最早开凿年代目前无法考证,至迟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已有记载。清嘉庆、道光、咸丰三朝(1796~1862年)还曾重建过岩屋。百宝寨岩屋由付家岩屋、李家岩屋、官冲岩屋、金鼎观、磨盘岩屋、青龙土地庙、兵寨、偏岩屋、毛家岩屋、象0山岩屋、绿水岩屋、杨林岩屋、乔家湖岩屋、绿水土地庙、七孔岩、钟家岩屋、百家洞、龙观庙、折船山岩屋、五土庙、孙家湾洞、庙岗岩屋、黄鹄滩岩屋及一些零散岩屋组成,数量23处250间左右,合称为百宝寨岩屋群。岩屋功能有居住、宗教、屯兵、躲避兵火等。百宝寨岩屋群对于研究沮河流域早期族群历史变迁以及该族群文化习俗具有重大的价值,也有助于认识古代在岩屋开凿工程技术方面所达到的成就,为研究沮……
[详细] 青林寺位于省宜都市高坝洲境内,清江高坝洲库区北岸、紧靠318国道、离宜昌城区仅40分钟车程。在青林寺,村民们制谜、猜谜,痴谜成风,几乎人人能说谜语,全村上下,不论男女老幼,随时随地都能相互比试自己的得意之作。掌握谜语30至100则的占人口的15%,100则以上的占人口的5%。青林寺谜语村落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近年来受到了全国众多学者、专家的广泛关注。专家一致认为:青林寺谜语乡土气息浓郁,地方特色鲜明,集娱乐性、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对研究我国民间文学、民俗学、方志学等均有独到的参考价值。2002年7月,湖北省文联在组织专家、学者反复论证后,将青林寺村命名为“湖北省青林寺谜语村”,2002年被湖北省文化厅命名为“湖北省民间艺术之乡”;2003年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谜语村”;2006年,青林寺……
[详细] 周仓庙位于湖北省当阳市两河镇境内,距当阳市城区20公里。周仓坟原为一荒冢,坐北朝南,底径7米,高2米,面积70平方米,经勘探为一砖室墓。据《山西通志》记载,“周仓将军,平陆人,初为张宝将,后遇关羽于卧牛山,遂相从,于樊城之役,生擒庞德,后守麦城,死之。”《解梁关帝志》载,明神宗封武烈侯。乾隆二十年(公元1758年),当地农民耕田时发现一块石碑,-“周将军……”数字,其名号年月不可辨,县令苗肇岱闻讯前往考定为周仓墓碑,遂即培封加土,并勒石为“汉将军周仓之墓”,树之墓前,后毁。现存之墓碑正面阴刻“汉武烈侯周将军讳仓之墓”为抗日战争时期重立,通高1.5米,宽0.72米,厚0.22米,碑后面有“同治”字样,应为故碑新刻。1979年,开始修复周仓庙;1998年,台湾省宜兰县协天庙捐资60万元人民币对周……
[详细] 作坊位于宜都市王家畈乡。现已基本废弃不用,其动力装置由先前的水车动力改变为现存的电机传动。整个传动过程为水车(电机)—车头轴(直径 0.46米,叶长长 0.17米)—碾盘(直径 4.3米,高 0.56米)—石碾(直径 1.88米)—石碾底(直径 1.72米)碾压已浸泡好的原料竹子。碾盘由吊梁(长 5.6米)、天平(长 3.97米)、吊柱(长 1.2米)、碾框(长 3.4米)、碾桩(高 1.7米)等部分组成。土纸制作的整个工艺流程为:先将竹子锤打至破损后,进入麻垱,用生石灰水浸泡八个月,然后在石碾底碾后进入槽缸淘洗干净(槽缸长 2.5米,宽 1.4米,高 0.9米)后用竹帘捞起成一张一张的薄片叠压至 1米高度毛柸,再然后用地牯牛压干,阴晒至70%干燥后一张一张分开,最后进入阴低楼晾干至成纸。年……
[详细] 香炉石遗址,位于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渔峡口镇东南0.5公里的清江北岸,东距长阳县城97公里,地处清江中游,1983年发现。经调查,遗址东西长300米,南北宽100余米,总面积约3万余平方米,但暴露遗物较多的中心地区则在一部分种有庄稼的崖阴沟槽之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呈斜坡状,西南面临清江,下距清江河面约30余米,地理环境比较独特,属典型的河旁山塞型文化遗址。遗址中心区的东南和西北两面紧靠陡峭山岩,东面矗立一座几乎呈垂直状的山石,因形似香炉而名曰“香炉石”。为配合清江隔河岩大型水电工程建设,湖北省文化厅从省、市、州、县文博部门抽调考古人员组成湖北省清江隔河岩考古队,于1988、1989和1995年先后三次在该遗址的中心地区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挖掘467平方米和两处墓地,出土各种遗物多达万余件。……
[详细] 杨守敬故居位于宜都市陆城邻苏巷30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道光20年(1840年),同治二年(1863年)续修,1986年根据0宜部、湖北省委宣传部意见,经湖北省文化厅批准,宜都市人民政府将故居维修后在故居内举办纪念陈列并对外开放。杨守敬故居占地3121平方米,建筑面积1633.3平方米,木结构建筑,大门面对清江,中轴线对称布局,二进八开间,三天井将前后二进分开,前一幢一层,有客厅、厢房,后一栋二层,有卧室、书房、藏书楼。外围风格为白色斗墙和青灰色小瓦,与四邻相接处均为高大的风火墙,整个建筑掩映在绿树丛中,古朴、庄重、典雅,是本地区土汉民族杂居地带仅存的典型建筑。故居内保存有杨守敬生活原状并设有陈列展览。1992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宜昌市人民政府将……
[详细] 新改荒路记摩崖石刻位于宜昌市五峰湾潭镇茅庄村五组,石刻为清康熙癸酉年(1693)田舜年撰文刊刻。通高3.8米,宽2.4米,碑文方形外框为1.5*1.5米,石刻主题为“新改荒路记”。该石刻记载新改荒路的艰辛过程,并藉此阐述容阳(容美)肇宗起源及田舜年承绪以来擒叛、营建、料理、著说等业绩,系由容美司大小官员九十余人同立,1800余字。刻文所记对于研究容美土司历史具有文献史料价值。石刻方框凸陷明显,右侧落款中的“康熙”二字难于辨认,“新改荒路记”主题字迹清晰,其它记事小字较为漫漶。保护范围:新改荒路记摩崖石刻及周围一定范围。以石刻主体边缘为基准,向南延伸5米,向东、西、北各延伸3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基准,向南延伸10米,向东、西、北各延伸5米。……
[详细] 长阳观音阁位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座落于县城东区、清江北岸,距三峡宜昌40多公里。寺院简介长阳观音阁寺庙始建于明代,为长阳重要的佛教圣地之一。新编《长阳县志》载:“观音阁,位于龙舟坪镇东白鹤岩下。明末由长阳人、南京户部主事李爵创建。其地高岩壁......寺院格局长阳观音阁位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座落于县城东区、清江北岸,距三峡宜昌40多公里。长阳观音阁寺庙始建于明代,为长阳重要的佛教圣地之一。新编《长阳县志》载:“观音阁,位于龙舟坪镇东白鹤岩下。明末由长阳人、南京户部主事李爵创建。其地高岩壁立,俯临江表,为县东一大风景胜地。”数百年来,观音阁香火旺盛,连绵不断。自抗日战争以后,长阳观音阁屡遭战火、-的破坏。……
[详细] 镇江宫位于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渔洋关镇桥河居委会正街的中码头下50米处。始建于清代宣统元年(1909年),占地面积约129.70平方米。镇江宫平面呈长方形,面阔三间,南带一偏房,进深三间,砖木结构,斗砌砖墙,硬山顶,小青瓦屋面,明间大门前设石台阶四步。镇江宫原是一处供奉水神、祈福行船的庙宇。由于中码头近在咫尺,过往船只停靠后必上岸进庙烧香拜佛。庙址中原供奉四尊龙王菩萨,后被“--”捣毁。民国时期,湖北省银行曾在镇江宫设立办事机构,为茶商汇兑银票。2017年进行了全面修缮。镇江宫是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清代时期保存下来的文物建筑,位于渔洋河畔,见证了万里茶道——五峰茶叶集散地的繁荣与地位,对于研究万里茶道的茶源地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保护范围:镇江宫本体及周围一定范围。西至广场台阶,北至张全文民居,……
[详细] 五峰红二军团总指挥部旧址位于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五峰镇正街 39 号。旧址坐东朝西,砖木结构,穿斗式梁架,内设天井、回廊连通,为悬山顶穿斗结构木质板装瓦房。占地面积 150.27 平方米,建筑面积171.72 平方米。为了扩大革命根据地,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红六军决定收复渔洋关、资丘以及长阳县城。2 月 10 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总指挥部与红六军主力从湾谭进驻五峰县城。军团总指挥部和军团政治部设在五峰镇街杜笑-,贺龙、柳克明随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总指挥部同住,汤慕禹和红六军军部住对面汤家面馆。红军第二军团总指挥部旧址是见证我军历史重要的实体记录载体,保护好该旧址对于研究我党党史、军史、组织史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详细] 青山墓群分布于枝江市问安镇东北部,北距当阳市半月镇5千米。墓群分布在问安镇所辖的大竹园、革新、英雄、龚家坪、新建等5个自然村,总面积达15平方千米。该墓群分为四大墓区:第一墓区以袁码头冢子(M1)为中心,7冢;第二墓区以大竹园谢家冢子(M8)为中心,3冢;第三墓区以大高庙冢子(M16)为中心,11冢(M23)为中心,3冢。每墓区均分布有不同数量的陪葬墓、陪葬坑。墓群封土均为白粘土夯筑。早年普出土过战国时期铜礼器、兵器、车马器。青山墓群经调查证实,系楚国贵族陵寝。墓葬特点是:数量多、类型丰富、延续时间长、保存好,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是研究楚国历史访华的重要佐证2006年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南襄城遗址位于远安县洋坪镇南襄城村四组百担丘大片农田中,时代为战国至汉代,城址为不规则的长方形,南北长900米、东西宽300米、面积27万平方米。城址现残存北城墙和东城墙,长213米,墙宽21米,高1.9米,为夯筑而成,城内有大量的战国至汉代的瓦块及陶片,陶质以泥质灰陶为主,泥质红陶次之,器形有鬲、豆、盂、罐、纺轮等,出土有青铜剑40余把,最长的一把达62厘米。在残城墙东南500米处发现一口深10米的古陶井,城北有金坝岭东周古墓群,城南有墓岭岗东汉古墓群。南襄城遗址所在位置是楚人活动的中心区域,城址内遗存丰富,对于研究楚国历史文化具有较重要价值。……
[详细] 兴山抗战碉堡群由蔡家垭抗日碉堡及战壕、石板坡抗战碉堡及战壕、黑松林抗战碉堡及战壕、工作包抗战碉堡、泥耳垭抗战碉堡等组成,保存较好。1940年6月宜昌沦陷后,国民党军队为堵截日军进军川东而修筑了大量碉堡、战壕等军事设施,部分被毁,现存的设施主要分布在昭君镇青华村、金乐村、陈家湾村香溪河两岸地势险要的山上,扼守着日军由兴山进入四川的通道。为1943年至1944年期间国民政府第二十六军工兵营为防御日本军进攻重庆陪都而修建的防御工事。这固若金汤的军事设施虽然没有经历战火的洗礼,隐没于荆棘丛中大半个世纪,但可以让人们记住那段民族危亡的历史,见证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的重要实物,有极高的保护和利用价值。保护范围:(1)蔡家垭抗战碉堡及战壕。以碉堡及战壕建筑边缘为基准向外延伸10米。(2)工作包抗战碉……
[详细] 三游洞摩崖位于宜昌市焉北效区夜明珠路,地处长江西陵峡峡口北岸与下牢溪交汇处。唐元和十四年(819年),著名诗人、文学家白居易、白行简、元稹三人始游洞中,由白居易作《三游洞序》书于石壁,三游洞由此得名以来,历代名家雅士、迁客骚人纷至沓来、控踪寻幽,争相记诗赋文。洞中现存宋至民国题刻43方,其中宋代题刻12方、明代2方、其他3方,其中有著名文学家欧阳修、黄庭坚、苏轼诗碑刻、明历六年(1578年),夷陵知府匡铎重刻白居易《三游洞序》以及冯玉祥石刻“是谁杀了我们同胞的父母和兄弟”。三游洞摩崖留下了大量丰富珍贵的历史资料手迹,是研究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2006年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宜昌市西陵区南津关西陵山,443002类型:古迹……
[详细] 位于当阳市境内,规划面积9667公顷,是一个以森林景观为基础、佛教文物为主体、三国遗迹为依托,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也是国家AAA级旅游区。景区以名山、名寺、名水、名塔而闻名遐迩。园内的玉泉山素有“三楚名山”的盛誉,是一座佛教名山;玉泉寺始建于东汉末年,是我国历代著名的佛教寺院;公园内的珍珠泉是我国三大珍珠泉之一;公园内的棱金铁塔,是我国现存最高、最重和保存最完好的铁塔。此外,公园内的历史文物古迹随处可见,如大雄宝殿、隋代铁镬、唐代吴道子石刻观音像等都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文物。武圣关公的故事可谓是妇孺皆知,在玉泉寺内就保存着全国最早的关庙显烈祠,景区内还有关云长显圣之地等三国遗址。……
[详细] 石牌要塞抗战遗址(位于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镇石牌村)1943年4月,日军发动江南歼灭战(中国方面称鄂西会战),向长江南岸中国军队第六战区防御阵地和江防军大举进攻,企图夺取石牌要塞,继而威逼陪都重庆。5月28日,日军第3、13、39等部以水、陆、空三军向石牌阵地连续发起攻击。中国军队在石牌西南前沿阵地抗击日军,守卫天台观的一排战士在敌机疯狂轰炸和陆军轮番攻击中顽强抗击,直至全部壮烈殉国。在曹家畈附近,第11师官兵与敌展开肉搏战达3小时之久。5月31日,在石牌之战的最后时刻,中国空军和美国盟军飞机配合地面部队联合作战,同日军飞机展开激烈的空战,击落敌机6架。石牌要塞的海军官兵,不断向江面布放漂雷,阻止日军舰船溯江西上与陆军协同作战,日军久攻石牌不下,死伤官兵达7000人。以石牌要塞保卫战为核心的鄂……
[详细] 长乐城墙位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五峰镇香东村,清代城墙。长乐城址坐东南朝西北,面积10万平方米。据《长乐县志》载:“长乐自雍正十三年改土后,乾隆元年设县,二年始凭山涧相势与筑期竣工。周围六百一十二丈,设三里四分,高一丈五尺八寸。平地二百八丈,山上四百四丈,高九尺八寸。城门有四。东曰曦和,南曰薰风,西曰昭化,北曰镇安。”城墙及城门均用-青砖和打制青石条砌筑而成。现存西北山岭城墙和曦和门城台。城墙残长200余米,残高0.5米至2米,宽1.2米至1.5米。羲和门城台高5米,拱跨3.25米,宽5.64米,内高3.5米。该城墙对研究鄂西地区土司制度和改土归流、民族融合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详细]
闂備胶枪缁诲牓宕濈仦鐭懓螖閸涱厽宓嶉梺鍝勵槹鐎笛囧磹閹惰姤鐓欓柛蹇氬亹閻矂鏌涘畝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