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旅游

驻马店市文物古迹介绍

21、李斯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斯墓
  李斯墓位于上蔡县城西南6公里处,李斯楼村东南,上驻公路东侧约1.5公里处,高为57米。李斯墓呈圆形封冢,东西宽22.5米、南北长27米,封冢为层层夯筑,夯窝较大。墓前立有碑石,栽种绿化树木,为防止封冢水土流失,近几年对封冢周围设置保护墙,前面修建数层水泥台阶。《史记·李斯列传》记载:“李斯者,楚上蔡人也。”(上蔡即今上蔡县,古时属楚。)秦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后人誉为“千古一相”。他“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成后西入秦国,被秦王嬴政先任为长史容卿,后任为廷慰,成为“用事大臣”(《史记·秦始皇本纪》)。在军事上,李斯辅助秦王嬴政灭韩、赵,并燕、魏,吞楚、齐,以十年时间而统一天下,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群雄争霸的战国时代,开辟了一个新的历史纪元。在政治上,全国统一以后,秦始皇任用李斯为……[详细]
上蔡光武台遗址
  光武台遗址位于上蔡县城东北35公里的东岸乡杨庄村,海拔高度为59米。光武台遗址为一长方体土台,南北长70.3米,东西宽52.2米,总面积为3669.66平方米,高5.5米。现在土台上方为杨庄村小学校。经过多次文物勘查及钻探发现,该处为一古文化遗址,其文化层较厚。第一层为近现代扰土层,呈灰黄色,质地较硬。其包含物多为近现代遗物,如塑料、玻璃、砂砾、草木灰痕、建筑废墟类砖瓦残块(片)等,层厚0.15米~0.30米。第二层呈深灰色,质地松软,普遍存在有炭化粮食颗粒(块),种类分别为小麦、大麦、荞麦、大豆、绿豆、谷子、高粱等。分布规律为:杂粮多集中在台的南部,小麦多集中在台的北部,在台顶的断层中发现有砖瓦等建筑残件及木炭痕迹,厚度为0.43米~1.10米,几乎分布整个土台,分析为一处粮仓遗址。根据大……[详细]
江国城遗址
  江国城遗址在正阳县东南大林镇涂店村。遗址范围:东至涂家大坟,西至涂楼,北至冯庄,南至涂店集南沿。东西长2公里,南北长1.2公里,总面积2.4平方公里。地面已无城垣痕迹。距城南1公里是滔滔淮水。城东有涂堰环绕,东南与信阳息县接壤。城西南不远处有“卧牛堆遗址”,实为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突起平畴,横亘冲衢,宛如关隘;堆下寇堰东南流,约1公里入淮,是处居高背水,可攻可守;城东涂堰入淮处,两岸高起,形势险拔,俨如大鸟展翅,腾空搏击,古称“凤凰台”,群众呼曰“烽火台”。江国,赢姓,夏(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伯益的后裔有江氏部族,生息于河南正阳县(《中国史稿》)。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伐纣,徐夷、淮夷(江属淮夷)也随武王出兵,商灭,武王封江氏部族为江国,在今河南正阳县,东邻息国(今信阳息县)……[详细]
辛亥革命烈士祠
  辛亥革命纪念祠为纪念辛亥革命烈士而建的专祠,原为辛亥革命同盟会会员闫子固和刘粹轩(同盟会河南支部长)二烈士所建,誉为二英祠,后来得知同盟会会员单希古也壮烈牺牲,故又称三英祠,接着查出新蔡牺牲的还有许多辛亥革命烈士,因此,又更名为“烈士祠”。烈士祠,座北朝南,面阔五间,单檐硬山式重梁小瓦砖木结构,高台基建筑,前有月台,面阔五间,当心间阔3.65米,梢间3.9米,尽间3.9米,通进深7.20米,梁柱12根,柱围1.15米,青石素面柱础。祠全长21.4米,宽9.3米,墙厚0.68米,檐深0.68米,高12米,面积为203.67m2。室内陈设着烈士灵牌,门两旁有任芝铭手书对联:上联:崇功报德告慰忠魂幸为余生偿宿愿下联:-图存贵在双肩未敢死后而初心门首竖匾上镌:烈士祠该祠创建一波三折。北伐大革命后,经……[详细]
秀公戒师和尚塔
  秀公戒师和尚塔,又名普照寺塔,系金代高僧秀公戒师和尚的墓塔。该塔位于平舆县李屯镇普照寺村北。秀公戒师和尚,扶沟县人,俗称张氏,七岁出家,到许昌郾城县彼岸寺百法院受业,三十余岁主持普照寺。金明昌四年(公元1193年),秀公戒师和尚归寂后,其弟子广全、广竖、广尔、善超、善惠建造此塔。大金明昌五年岁次甲(公元1194年)八月四日告竣,历时九个月。普照寺中除秀公戒师和尚塔外,还有大佛殿、中佛殿、天王殿、关帝殿、毗庐殿及僧舍数十间,元末悉毁于站火。普照寺在清代咸丰年间,被起义捻军拆迁一空,现仅存秀公戒师和尚之墓塔。该塔为六角七屋楼阁式砖塔,通高15.31米,石质塔刹。下部为塔基,高1.86米,用三十一层砖垒砌而成,塔基边长2.6米。每层塔顶部用砖砌出普柏坊,上置斗拱,承托各层塔檐。塔顶用七层砖反垒砌而……[详细]
驻马店古城
  驻马店市驿城区古城乡的古城,相传就是三国时期关公用计斩蔡阳的故地。关云长被困土山,带着两家皇嫂在曹营挂印封金一十二载。虽然在曹营他为曹操立下了赫赫战功,但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兄长刘备。最后终于辞别曹操保着二位皇嫂过五关斩六将寻找兄长刘备。后来听说刘备已去汝南豫州,关公就带着二位皇嫂一路向汝南寻来。这一天关公来到古城,就是现在驿城区古城乡的古城,正好张飞在古城驻守。关公走得人困马乏,见到三弟张飞心里十分高兴。正待进城,被张飞拦住。因为兄弟已分别12年,又是在对头曹操营中,张飞信不过关公。关公百般辩解,张飞仍然不信。此时曹操的大将蔡阳,为了给被关公杀死的外甥蔡琪报仇,带领15万人马追到了古城。蔡阳的到来,更使粗中有细的张飞起了疑心,立即关上城门不放关公进城,并告诉关公,要是他在城上三通鼓罢,关公……[详细]
临淮城遗址
  临淮城遗址位于正阳县皮店乡朱店。南距淮河1000米,西距今夏小庄约700米,东距朱小寨500米,北距姚庄100米。古城东西长1000米,南北长800米,面积80万平方米。四周护城河还可见到,现存西门,城河宽90米,南西两面存有部分城垣土基,高出地面近3米。这两处城门还可辨别,西门土基厚25米,南城垣外东西二莲花湖还在。东湖南北宽约100米,东西长约350米,面积约35000平方米;西湖宽约80米,长约500米,面积约40000平方米。湖底铺有方砖,两湖之间建有高约1米的暗渠,水可互通。至今夏秋两季,两湖碧荷满池,犹为壮观。临淮城始建及其沿革,还没有考证清楚。据《通鉴》载,汉光武帝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春正月,封子衡为临淮公。食邑即今正阳朱店的古临淮城。衡爱莲花,城河皆种莲,时称莲花太子。城……[详细]
郭楼遗址
  郭楼遗址位于驿城区西南4公里郭楼自然村西北300米处,东临练江河南支流,北傍练江河北支流。该遗址南北长250米,东西宽200米,面积约5万平方米,高出地面2米左右。1985年1月,被驻马店市文物普查工作队发现。该遗址因距郭楼自然村较近,故名郭楼遗址。遗址文化层最深1.5米,最浅0.5米。地面暴露大量陶片、红烧土以及木炭。从采集的标本鉴定,该遗址包含有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晚期文化、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商周文化等时期的遗存。1985年5月31日,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11月2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裴李岗晚期遗存:陶器以红陶为主,有泥质和夹砂两种。质地松软酥脆,陶片出土后用手略捻即碎,皆手制,器表素面多,未见彩陶。器形简单,能识器形有红顶……[详细]
东汉黄叔度墓
  黄叔度墓位于正阳县城西北隅,县教体局院内。墓冢高2米、周长26.3米、东西长8米、南北长8米。墓南向,前有古墓碑两快,东侧为唐碑,西侧为清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立碑。现墓基一圈砌有高0.5米的护墓墙,墓地有翠柏7棵。明清之际,祠墓多次维修,现祠祀渐废。唐碑,素面,高2.4米、宽0.76米、厚0.17米。碑阳面正中题镌“汉黄叔度墓”五个大字,每字大0.4米见方;碑左下侧题刻“颜真卿书”四字,每字大0.10米见方。均系“颜体”楷书,浑厚雄健,刚劲笃实,历千百年而笔锋峻厉,墨韵犹存,实为不可多得的颜体题镌之大字碑。碑帽早失,碑座长方形,无纹饰。现在碑阴及两侧砌有护壁。清碑,立墓前西侧,系清乾隆十七年碑刻,高2.5米、宽0.76米、厚0.17米。碑阳面无纹饰,正中题镌“汉黄征君墓”五个大字,左……[详细]
梁祝之墓
  梁祝之墓  千古爱情传奇—梁祝故事  西晋时,汝南郡南30公里梁庄有一青年叫梁山伯,遵父母之命到红罗山书院求  学,路过一个叫曹桥的地方,就在路边的亭子里休息。离梁庄东十八里有个祝庄,庄上朱员外家有一女儿叫祝英台,十分聪明,一心求学,说服了父母,女扮男装,化名祝九弟,也前往红罗山书院求学。二人相遇在曹桥亭,互问了家乡、年庚,结拜 为弟兄,同赴红罗山书院求学。  红罗山学校四面环水,景色宜人,一次,梁山伯、祝英台和同学们一块玩耍,用石头砸水中嬉戏的鸳鸯。祝英台在扔石头的时候腰闪了一下,同学叫道:“祝九弟象女人一样”。祝英台顿时满脸飞红。  师娘心细,发现了英台的女儿身,就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床中间立了块界牌。梁山伯生性憨厚,不知其意,同窗三载也没想到祝九弟是个女的。  英台回家看母,山伯相送十八……[详细]
泌阳秦墓
  一九七八年冬,泌阳地方铁路施工中,在县城东北一点五公里处的关庄北岗,发掘清理了四座墓葬,出土了很多文物。据省博物馆和地县文化部门分析鉴定,认为是秦代墓葬。这四座墓葬一座保存较好,三座均遭破坏。保存较好的一座,尸骨皆无残留,根据出土的漆园盒和圈足内烙印文字“‖(二)小妃”三字判断,可能是座夫妻合葬墓。这座葬墓共出土随葬器物四十二件。其中铜器二十件,包括壁盘二件,壶二件,蒜头壶三件,园奁一件,勺二件,漆器十七件,这些漆器全是木胎,造型精巧美观,敦厚坚实,而且大都有彩绘,刻写有文字符号。玉器五件,包括壁四件,带钩一件;带钩系白玉、璃形,钩头、尾首均为龙头蛇嘴形,口、鼻、眼、耳刻工细腻,造形生动,浑身饰钩连雷纹,身长十九厘米,分十节,中串一条金属扁柱,每条都可以活动,节长1—4厘米,实为稀世珍宝。在……[详细]
马台寺遗址
  马台寺遗址位于驻马店市驿城区诸市镇境内,距驻马店市14公里。原为马台寺学校校址,学校迁出后改为马台寺村卫生室。北至汝河2700米,东距小庄500米,西临马台寺河,东西长120米,南北宽190米,面积约22800平方米,遗址高出地面7米,四周有1935年修筑的寨墙,高度1米~4米不等。马台寺原为兴台寺,辛亥革命后,兴台寺周围几个村庄姓马的人口众多、势力较大,遂将兴台寺改为马台寺。寺院始建年代不详,据当地村民传说,始建于唐代,寨墙外还建有一座宝塔,1933年修寨时被平毁。过去马台寺(兴台寺)石碑林立、香火缭绕、钟声隆隆,寺庙内僧人数余人。每到初一、十五前来祈愿的香客络绎不绝。该遗址于1980年1月、1987年12月和1983年10月先后组织专业人员分三次对其进行了调查勘探。经考古钻探,该遗址文化……[详细]
蔡国制币炉遗址
  古代生产工作坊。春秋蔡平侯建造的制币作坊,所制货币是用金块、青铜铸郢爰、蚁鼻等。1982夏从制币炉遗址出土的郢爰(亦称爰金、金爰)金质,净重28克,厚0.4厘米,二连饼长3.1厘米,底宽1.8厘米,面宽1.4厘米,面铸横排篆“郢爰”二字,系战国时楚国通行货币,国家一级文物。《新蔡县志》载:“制币炉遗址,位于县城东门外北侧200米处,今名炉巷。暴雨过后,常有碎金块、片露于地面。系战国时期楚国制币炉遗址。”据传,随王朝末年(炀率大业七所即公元611年)多处暴发农民起义,程咬金等十八兄弟率义军上反皇帝,下反-,杀富济贫,深受民众欢迎。以军师徐茂功之计,在该地用蔡平侯的制币炉和金库中存放的黄金锻碎装制成“花筒”,在古城闹市区趁正月十五和古庙会等盛大节日夜晚,把碎金放出,喷撒四方几百米。程咬金意在永远……[详细]
冶炉城遗址
  冶炉城位于西平县城西南约37.5公里冶炉城村,为棠溪涧所环绕,面积约35万平方米。据《读史方舆纪要》载:“冶炉城,在西平县城西七十五里,战国韩铸剑处,晋於此置铁官,唐元和十二年,李塑遗将破吴元济于嵖岈山,进取冶炉城,又破西平是也。”《汝宁府志》载:“冶炉城,在西平县城西七十五里棠溪旁,晋置铁官于此,址犹存。”两千多年来,冶炉城虽历经沧桑,城址早已废弃,但故城轮廓仍在。通过勘探得知,城内文化层一般厚度2.7米,内含陶片、红烧土块灰粒、石块等,从上部裸露文化遗物陶片看,陶片陶质以泥质陶为主,陶色以灰陶为主,纹饰均为绳纹,可辨器型有瓮、盆等。城墙周长1340米,城墙上宽18.5米,基宽255米,残高7.4米,仅存北城门,城门呈方形,宽21米。从城墙的剖面观察,城墙系人工夯筑,夯层厚50厘米、30厘……[详细]
建安故城遗址
  位于正阳县南15公里的铜钟镇建安村一带。护城河四周遗址依然可见,南面及西南面城垣土基尚存,古城四边各长1000米,面积一百万平方米。遗址现大部为耕地,省道219公路从遗址上穿过。建安城始建于北魏,为其南疆军事重镇,南北争夺义阳(今信阳),建安曾屯重兵,以扼三关,隋统一天下,建安城废坠。清嘉庆十五年《重修建安铺前后殿宇并装塑神像碑记》上载:“真南40里许,有庙曰建安铺,其左有城曰建安城,城古而庙犹存……建安者汉献帝纪年之号也,庙以建安名,亦犹寺以显庆名,开元名耳。缅其时群雄竟起,魏与吴争锋尤甚。此地南达武昌、北通古许,想士卒往还,每练甲于此,故今大雨后,行人犹往往得金镞。父老相传:斯地旧设武职,以镇压正罗之邑……东望城郊,故路依然。”按《碑记》估计,城始建于东汉末。《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建安县……[详细]
泌阳楚长城
  泌阳楚长城大体呈南北走向,位于整个楚长城东段,也是修筑最早的一段长城。线路自方城县入境,绵延黄山口、象河、春水、下碑寺、付庄、铜山、马古田、盘古数乡镇。主线全长67公里,两条复线分别长30多公里,多在山区修筑,垒石为固,列城(俗称寨)满布。据《鄂君启金车节》记载及相关专家考证,其中象河(古称象禾)段应为当时楚国北进东出之通道,为天下九塞之一的“方城塞”,地位重于南阳方城的独树口,为楚长城正关。泌阳楚长城因多在山区,保存较好,其历史地位亦较高。史载:公元前301年,秦、齐、魏、韩四国共伐楚,“夹讹而军”,此役称“垂沙之战”,攻陷方成塞(象河关),楚国至此一蹶不振。现存主要有城墙、列城、烽燧、象河关遗址等。城墙在山区列城之间,大多以险峻地势相连,少处有隐约石梗相连,沿途多有散乱的条石、乱石散布其……[详细]
蜘蛛山造磨作坊遗址
  蜘蛛山造磨作坊遗址位于西平县西南55公里处的蜘蛛山东北麓崖壁上,南为红石岭布0山,山北为公地沟、棠溪涧之源头。棠溪河向东流经洪河注入汝河,属淮河流域的三级水系,地处伏牛山余脉浅山区。造磨作坊遗址现存古人凿取磨石坯遗迹3处,其中明显一处在直径1.33米平石上,现存呈半圆形均匀分布凿槽9个,槽长12厘米、宽4厘米、深5厘米,槽距12厘米,并有两处自坡顶东南下方滑送石磨的滑道,滑道为全石。宽4~5米、长30~40米,呈60度斜坡,两滑道上下相距40多米。在磨场上方30米处,有一长10米、高3米、宽10米的石棚,石棚两壁上刻有三行共22字行书题记,题记自右(西北)向左(东南)竖书三行,文曰:太和元年董石感记,此山有好石,造磨亦能强,平下人安。首字距崖底2.3米,首行每字6~8厘米见方,行书洒脱,颇具……[详细]
苗塚遗址
  苗塚遗址,位于西平县环城乡李庄杜村东北1500米处,西距京广铁路2000米,北距淤泥河1100米,海拔高度为56米。从遗址上部地表所采集的文化遗物看,有新石器时期(龙山文化)、战国、汉代时期的生活器具残片和建筑材料残块。从采集到的文化遗物表明,苗塚遗址是一处上自新石器时期,下至汉代等不同时期的大型文化遗址。该遗址为文物调查时发现,仅对其进行了钻探,文化层叠压共分4层。第一层为耕土层,土色为灰褐色,土质疏松,内含红烧土粒、灰粒等,厚10厘米~15厘米;第二层土色为深灰色,土质较硬,厚37厘米~45厘米,含大量陶片、灰粒及烧土块;第三层土色为灰黑色,土质疏松,厚60厘米~75厘米,内含大量陶片;第四层土色为浅灰色,土质松软,厚60厘米~80厘米,内含有陶片、灰粒、烧土块等。从遗址上部地表采集到的……[详细]
新蔡宋氏祠堂
  祭祀场所。宋氏祠堂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后焚于兵。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重建,嘉庆十六年(1811年)重修。宋氏祠堂由大门、石旗杆、卧隐堂、南厢房、迎晖堂、含元楼等建筑组成,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祠堂座西朝东,主体建筑“迎辉堂”座西朝东,为宋氏祠堂祭祖之地。篛单檐硬山式、一斗三拱重梁砖木结构建筑,面阔五间,长18.5米,宽10米,高12米,走廊宽1.1米,墙厚0.45米,当心间3.96米,梢间3.05米,尽间3.55米;进深8米,格灵门窗20扇,柱16根,俱为青石素面柱础。“迎辉堂”前,南有“南厢房”,座南向北,面阔三间,北有“卧隐堂”,座北向南,面阔3间,建筑形式与“迎辉堂”相仿。前有大门5间,座西向东,面临北大街,院中立旗杆1根。后院建有“含元楼”,为三间三层楼房建筑,系宋祖半藏书……[详细]
西平县宝严寺塔
  宝严寺塔,俗称“东关塔”,位于河南省西平县县城东关。在原宝严寺外西侧,故名。宝严寺建于唐代,为佛教寺院,民国年间废。具体在西平大道与文化路交叉口处;原在宝岩寺外西侧,故名于此。宝岩寺塔始建于北宋时期,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古塔为仿木结构楼阁式七级砖塔,整体呈奶黄色,平面呈六角形,塔角雕饰龙首,塔身浮雕壁画,高28.80米;顶端有铁铸塔刹,呈莲花状,高2.16米。塔为仿木结构楼阁式七级砖塔,平面呈六角形,高28.8米。顶有铁铸塔刹,呈莲花状,高2.16米。宝岩寺塔共有七层,一、二层塔室为四角形拱顶室,设台阶式盘旋梯道;三至六层为六角形拱顶室,设井式梯道。登梯道可达六层,游人登梯道及竖井达第六层,以凭高眺望。从建筑风格看,当属北宋晚期建筑,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宝严寺塔曾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