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柏洋乡 | 隶属:霞浦县 |
区划代码:350921203 | 代码前6位:350921 |
行政区域:福建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行政级别:乡 | 车牌代码:闽J |
长途区号:0593 | 邮政编码:352000 |
辖区面积:约174.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3.1万人 |
人口密度:17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9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柏洋村 | ~201 | 乡中心区 | 因村中种植柏树多,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柏洋生产大队。198…[详细] |
长岩村 | ~202 | 村庄 | 因山岩较长得名,原名长乾,后改长岩,故名。…[详细] |
林洋村 | ~203 | 村庄 | 因村前有片洋居住着姓林人,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林洋生产大队…[详细] |
车下村 | ~204 | 村庄 | 因旧时溪上设有水车,村建其下,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车下生产…[详细] |
郑家山村 | ~205 | 村庄 | 因此村山最早为郑家使用,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郑家山生产大队…[详细] |
陈墩村 | ~206 | 村庄 | 因陈姓人家居住,村座落于山墩旁边,故名。…[详细] |
谢墩村 | ~207 | 村庄 | 因姓谢的人居住,村在山墩旁,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谢墩生产大…[详细] |
董墩村 | ~208 | 村庄 | 因董姓人居住,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车下生产大队。1984年…[详细] |
洋中村 | ~209 | 村庄 | 因洋位于田坪上,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洋中生产大队。1984…[详细] |
柘头村 | ~210 | 村庄 | 因村头有柘树,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柘头生产大队。1984年…[详细] |
南山后村 | ~211 | 村庄 | 因位于双冠峰的南侧,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南山后生产大队。1…[详细] |
凤洋村 | ~212 | 村庄 | 因村落构造如一只展翅飞翔的凤,取凤洋二字为村委会名。…[详细] |
禅洋村 | ~213 | 村庄 | 因曾名岙头里,此地多蝉得名,蝉衍为禅,故名。…[详细] |
戴家山村 | ~214 | 村庄 | 因过去戴姓人居住,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戴家山生产大队。19…[详细] |
黄土丘村 | ~215 | 村庄 | 因此地原是一个黄土坡,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黄土丘生产大队。…[详细] |
塔后村 | ~216 | 村庄 | 因有座“三佛塔”,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塔后生产大队。198…[详细] |
西坑村 | ~217 | 村庄 | 因位于位于一处山坑内,且地处乡镇西面,故名。…[详细] |
大岭村 | ~218 | 村庄 | 因村建在又高又长的山岭上,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大岭生产大队…[详细] |
阮洋村 | ~219 | 村庄 | 因姓阮的人居住,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阮洋生产大队。1984…[详细] |
坑口村 | ~220 | 村庄 | 村位于三县路口旁有个坑,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坑口生产大队。…[详细] |
周厝坑村 | ~221 | 村庄 | 因姓周人迁居此,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周厝坑生产大队。198…[详细] |
吴洋村 | ~222 | 村庄 | 因村委驻地居民都姓吴而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吴洋生产大队。19…[详细] |
横江村 | ~223 | 村庄 | 因建村时前面有条横坑,原名横坑,后改横口,故名。…[详细] |
坂头村 | ~224 | 村庄 | 因村建在山的斜坡上,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坂头生产大队。19…[详细] |
前宅村 | ~225 | 村庄 | 因村前有座老宅子,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前宅生产大队。198…[详细] |
西宅村 | ~226 | 村庄 | 因原名新家宅,以村座位于西边改名西宅,故名。…[详细] |
后垅村 | ~227 | 村庄 | 因村后有条山垄,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后垄生产大队。1984…[详细] |
洋里村 | ~228 | 村庄 | 因村里有一片田洋,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洋里生产大队。198…[详细] |
院边村 | ~229 | 村庄 | 相传宋少帝昺曾在此地驻跸,原名驻跸乡,后因该地有块大岩壁,方位居北,因名北壁,故名。…[详细] |
地名由来:
因四周原植松柏甚多,驻地村前一片田洋而得名。故名。
荣誉排行:
2022年12月,福建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柏洋乡为2022年福建省卫生乡镇。
2022年10月,福建省农业农村厅认定柏洋乡定为第二批福建省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2014年9月,环境保护部授予柏洋乡2012年—2013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基本介绍:
霞浦县辖乡。1958年设柏洋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22.9公里。面积174.6平方公里,人口3.1万。辖柏洋、长岩、林洋、车下、郑家山、陈墩、谢墩、董墩、洋中、大岭、阮洋、坑口、周厝坑、吴洋、横江、坂头、前宅、西宅、柘头、南山后、凤洋、禅洋、黄土丘、塔后、西坑、后垄、洋里、戴家山28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薯类、黄豆。兼产茶叶、油桐、竹木。
文化旅游:
金源祠位于霞浦县柏洋乡董墩村,年代为明。简介:建于明嘉靖十四年(1535),坐北朝南,由山门、大殿组成,占地面积62平方米。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三柱,抬梁、穿斗式梁架,歇山顶,殿中藻井以斗拱装
历史沿革:
宋代,境域属灵霍乡柘阳里。
元至清光绪年间,境域分属柘洋下里二十八都、二十九都和柘洋上里三十三都。
清宣统元年至民国中期,地属下西(崇儒)区。
民国25年(1936年),隶属第一区。
1949年10月,隶属第五区。
1952年,从第五区分出第八区,区公所驻柏洋。
1958年,撤销区建制,成立柏洋人民公社,下辖11个大队。
1961年5月,柏洋公社改为柏洋区,下辖5个公社、35个大队。
1962年,增设陈墩、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