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牙城镇 | 隶属:霞浦县 |
区划代码:350921102 | 代码前6位:350921 |
行政区域:福建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闽J |
长途区号:0593 | 邮政编码:352000 |
辖区面积:约108.9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56万人 |
人口密度:约23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个社区、25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牙城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因明朝修建城堡,周山之横而簇出有如齿牙者三,而名“牙城”。别称“凤城”。…[详细] |
凤兴社区 | ~002 | 镇中心区 | 凤兴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牙城村 | ~201 | 镇中心区 | 因村有东西南三面石城,旧时开辟发现山后有状似牙形的石,故名。…[详细] |
前街村 | ~202 | 镇中心区 | 因位于牙城村边上,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前街生产大队。198…[详细] |
西门村 | ~203 | 镇乡结合区 | 因处于城区的西边,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西门生产大队。198…[详细] |
洪山村 | ~204 | 村庄 | 因姓洪人家居住,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洪山生产大队。1984…[详细] |
雉溪村 | ~205 | 村庄 | 因村前有条溪,原名池溪。后谐音得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雉溪生产…[详细] |
凤门村 | ~206 | 村庄 | 因原名斗门头,重名取凤图、斗门头各一字,故名。…[详细] |
渡头村 | ~207 | 村庄 | 因村前有个渡口,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渡头生产大队。1984…[详细] |
杨家溪村 | ~208 | 村庄 | 因传说宋时杨家将曾住此地,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杨家溪生产大…[详细] |
茶坑村 | ~209 | 村庄 | 因山上种有大量茶树,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茶坑生产大队。19…[详细] |
凤阳村 | ~210 | 村庄 | 以下辖自然村“凤图”与“田头洋”各取一字,谐音衍为凤阳得名。…[详细] |
凤江村 | ~211 | 村庄 | 原属凤阳乡,建队时取凤阳,沙江首字合为凤江,因村委会位于凤江,故名。…[详细] |
斗门村 | ~212 | 村庄 | 因的形状像斗,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斗门生产大队。1984年…[详细] |
梅花村 | ~213 | 村庄 | 因村下辖有上梅花、下梅花,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梅花生产大队…[详细] |
一层村 | ~214 | 村庄 | 因位于高山顶,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一层生产大队。1984年…[详细] |
文洋村 | ~215 | 村庄 | 早前文洋生产大队撤离,因此命名文洋,故名。…[详细] |
后洋村 | ~216 | 村庄 | 原驻地在后洋村,于1979年搬迁卓家岩、但仍以后洋为名。…[详细] |
敖岭村 | ~217 | 村庄 | 因村中有奇峰,状似鳌鱼。后来敖姓人居住,故名。…[详细] |
后山村 | ~218 | 村庄 | 因位于横头山后,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后山生产大队。1984…[详细] |
箩伍村 | ~219 | 村庄 | 因村曾有一箩五斗田,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箩伍生产大队。19…[详细] |
枣岭村 | ~220 | 村庄 | 因原种枣树多,村前有一条岭,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枣岭生产大…[详细] |
前楼村 | ~221 | 村庄 | 因由钱大王、田楼两村各取一字为村委会名。“前”是“钱”的谐音,故名。…[详细] |
田家心村 | ~222 | 村庄 | 因四周都是田,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田家心生产大队。1984…[详细] |
东街头村 | ~223 | 村庄 | 原为郑姓人家居住,原名郑街头,后谐音命名。…[详细] |
龙亭村 | ~224 | 村庄 | 因古时有人进京赶考,在此亭乘凉。称凉亭,谐音故名。…[详细] |
凤楼村 | ~225 | 村庄 | 原凤阳建队时取凤阳、下楼各一字为凤楼,因村委会位于凤楼,故名。…[详细] |
地名由来:
因明朝修建城堡,周山之横而簇出有如齿牙者三,而名“牙城”。别称“凤城”。
基本介绍:
牙城镇位于霞浦县东北部,西与本县水门畲族乡为邻,南与“对台门户”三沙镇毗连,东与福鼎市嵛山岛隔海相望,东北、正北和西北分别与福鼎市硖门畲族乡、秦屿镇、磻溪镇交界,总面积108.9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5公里,全镇辖26个村(居),195个自然村,其中沿海11个村(居),山区15个村。全镇2002年末总人口3.4万人 ,其中集镇1.3万人,少数民族3412人,占10.4%(畲族全镇3048人占9.3%,回族364人占1.1%);非农业人口2458人,占7.5%。2002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4.833亿元,其中工业企业3.3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38元。
牙城镇的特点和优势主要体现在:
荣誉排行: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命名牙城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14年7月,牙城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历史沿革:
唐宋时期,境域属劝儒乡擢秀里。
元至清光绪年间,境域分属福宁州(府)四都、五六都、七都。
清宣统元年至民国中期,大部境域属上东(西洋)区,局部地区属中东(青皓)区。
1936年,隶属第二区。
1940年,设凤城镇。
1943年,凤城镇并入三沙镇。
1945年,划原凤城镇、武平乡大部地区成立凤平乡。
1949年底隶属第四区。
1956年2月,改称牙城区。
1958年,撤销牙城区,成立牙城人民公社。
1961年5月,牙城
区划: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牙城镇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
联系我们: QQ:264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