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石道乡 | 隶属:登封市 |
区划代码:410185204 | 代码前6位:410185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乡 | 车牌代码:豫A |
长途区号:0371 | 邮政编码:450000 |
辖区面积:约10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6万人 |
人口密度:约353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24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石道社区 | ~001 | 乡中心区 | 宋代该地石姓较多,且居住于大道旁,得名石道。…[详细] |
西窑村 | ~202 | 村庄 | 西窑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赵庄村 | ~203 | 乡中心区 |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赵姓人迁此辟村而得名。…[详细] |
崔楼村 | ~204 | 乡中心区 | 元代末年崔姓居此,并建有小楼房,故名。明属石道保;清属石道里。1912年,沿清建制,后县设八个区属第七区。1936年前后,县划为三个区署,属第三区。1…[详细] |
老庄沟村 | ~205 | 村庄 | 明代建村,村北曾有古老庄宅,故名。明属石道保;清属石道里。1912年,沿清建制,后县设八个区属第七区。1936年前后,县划为三个区署,属第三区。194…[详细] |
陈村村 | ~206 | 村庄 | 陈村取其陈姓为村名。明属石道保。清属石道里。1912年,沿清建制,后县设八个区属第七区。1936年前后,县划为三个区署,属第三区。1948年登封县解放…[详细] |
阮村村 | ~207 | 村庄 | 早年阮姓聚居此地,故名。明属石道保;清属石道里。1912年,沿清建制,后县设八个区属第七区。1936年前后,县划为三个区署,属第三区。1948年登封县…[详细] |
上窝村 | ~208 | 村庄 | 唐代建村,居颍河上游,因有龙王庙,称龙窝,沿河三村,居上,故名。…[详细] |
游王庄村 | ~209 | 村庄 | 村民相由一个王姓老人四处游走,落住于此而得名。…[详细] |
张沟村 | ~210 | 村庄 | 明代,张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沟内定居,故名。…[详细] |
苗庄村 | ~211 | 村庄 | 明代苗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辟村,故名。明属石道保。清属石道里。1912年,沿清建制,后县设八个区属第七区。1936年前后,县划为三个区署,属第三区。19…[详细] |
郭沟村 | ~212 | 村庄 | 该地郭姓人口居多,沿沟居住,称郭沟。后人口增多新设新村,称郭沟新村。…[详细] |
郝沟村 | ~213 | 村庄 | 明代,郝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沟内建村,故名。…[详细] |
范窑村 | ~214 | 村庄 | 范窑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王楼村 | ~215 | 乡中心区 | 明代时期,王氏家祖在村庄西边建造两座看家护院的高楼,由此而得名。…[详细] |
李窑村 | ~216 | 村庄 | 李姓聚居此地,早年居住窑洞,故名。明属石道保。清属石道里;1912年,沿清建制,后县设八个区属第七区。1936年前后,县划为三个区署,属第三区。194…[详细] |
术村村 | ~217 | 村庄 | 明洪武年间,术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故名。…[详细] |
许韩村 | ~218 | 村庄 | 明代,许、韩二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辟两村,该名为两村总称。…[详细] |
邵窑村 | ~219 | 村庄 | 邵窑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范庄村 | ~220 | 村庄 | 明代,范姓居住此地,故得名范家庄。明属石道保。清属石道里。1912年,沿清建制,后县设八个区属第七区。1936年前后,县划为三个区署,属第三区。194…[详细] |
闫坡村 | ~221 | 村庄 | 阎姓聚居此地,三面环坡,故名闫坡。明属石道保。清属石道里。1912年,沿清建制,后县设八个区属第七区。1936年前后,县划为三个区署,属第三区。194…[详细] |
后河村 | ~222 | 村庄 | 后河自然村三面环水而得名。明属石道保;清属石道里。1912年,沿清建制,后县设八个区属第七区。1936年前后,县划为三个区署,属第三区。1948年登封…[详细] |
冠子岭村 | ~223 | 村庄 | 明代已聚居成村,地处岗岭,村取岭名。明属石道保。清属石道里。1912年,沿清建制,后县设八个区属第七区。1936年前后,县划为三个区署,属第三区。19…[详细] |
陈家门村 | ~224 | 村庄 |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陈姓到此居住,称陈家门。…[详细] |
侯沟村 | ~225 | 村庄 | 侯沟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地名由来:
宋代该地石姓较多,且居住于大道旁,得名石道。
基本介绍:
石道乡位于登封市区西南25公里处,地处嵩山南麓,北与偃师接壤,南与汝洲相邻,总面积102平方公里,辖25个行政村,127个自然村,176个村民组,总户数8865户,总人口36173人,总耕地面积38583亩。
石道境内山多水多,地形复杂,北有当阳山、香炉山,南有陵嶝山、火焰山、马陵山。颍河左源的一个源头和右、中源头均发源在此。
石道境内矿藏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铝钒土、石英石、重晶石、钾长石、叶腊石,各种各样的花岗岩石等。其中煤的储量达14600万吨,铝钒土达4500万吨,硅石、白云石均在一亿吨以上,这些矿产品品位高、储量大、易开采;中部有符合国家GB8537—1995饮用
文化旅游:
李家门中岳行宫位于登封市石道乡李家门村西南台地上,建于何时无考,明、清曾重修。该宫坐北朝南,现存完整的院落一座,现存大门一座,正殿一座,东西顺山房各一座等。大门:面阔三间,进深五间,出前檐,
当阳桥位于登封市石道乡后河村东,北约3公里为当阳山,东约300米为罗坡村,南为闫坡村,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当阳桥坐北面南,横跨于颍河支流后河上,为砖石结构拱券桥。当阳桥建成于
王楼村护村碉楼位于登封市区东南约20公里的石道乡王楼村(老村)西,创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村名由该楼而来。北望挡阳山,西邻颍河,东邻王楼村民王宝宇宅院。护村碉楼坐南面北,西邻颍河,北为山坡丘岭,
石道粮库位于登封市石道乡,年代为1970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23年10月,石道粮库被公布为第三批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春秋时属郑国纶氏。
秦属颍阳县。
明为石道保。
清为石道里。
1912年沿清建制,后为第七区。
1936年为第三区。
1948年为第七区。
1958年为石道公社。
1961年为第二区。
1962年复为石道公社。
1983年改设石道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