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贵州省 > 贵阳市 > 云岩区旅游

林青就义处

[移动版] [查看地图]
林青就义处为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民国24年(1935年)9月11日,被誉为贵州高原山鹰、年仅24岁的共产党员林青同志(时任中共贵州省工作委员会书记)遭到国民党反动当局的毒手,在从国民党贵阳警备司令部押到六广门(刑场)的途中,经历无数次严刑拷打的林青仍勇敢的高呼“打倒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并高唱《国际歌》,惊恐的敌人竟惨无人道的用短刀横卡到他的嘴里,直到城北江西坡岩脚下(今贵阳市环城北路166号)林青同志被杀害。几天后,林青同志的遗体被地下党的其他同志秘密安葬在江西坡的乱坟岗上(今瑞金北路江西村小学后门处)。1983年9月此处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贵阳市政府还在此拨款兴建了“林青就义处”, 列为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以后又被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解放后,江西坡的乱坟集中地建成了居民点,“林青墓”已无从查找。“林青就义处”大门靠环城北路,坐西北朝东南,占地约300平方米,种有各种花草树木,背靠岩壁,四周有围墙保护,围墙外1米处为民居。从大门进入场地中央有一块高2米、宽4米的黑色大理石相拼,上刻“革命先烈永垂不朽”的石碑,前后配有花池,显得庄重。后数米处有一高1.7米,宽3米,由已故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秦天真书写刻成的“林青同志就义处”黑色大理石碑,四周用望柱、铁链围住。此碑西面4米岩壁上镶嵌有高1米、宽0.5米“林青同志生平碑记”一块,是贵阳市委、市政府1985年撰立。

林青(1911年—1935年),原名李远方,又名李肃如、茅戈,化名刘应生(敌人杀害他时报上写的是刘应生)。出生在贵州毕节县城的一个贫民家庭。13岁,他开始在一家商号当学徒,后不堪忍受剥削与压迫,随贵州的挑夫逃到重庆。

在北伐战争捷报频传之时,林青参加了一个话剧团,并积极投身革命洪流。而震惊中外的“三·三一惨案”让年仅十六岁的林青看到军阀的暴行,也使得他心灵深处反抗的种子发芽。民国26年(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林青所在的剧团也因上演进步话剧而被迫解散。于是林青更名李肃如,考入重庆美术专科学校。民国28年(1929)年林青在学校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从此走上了自觉革命道路,积极从事学生运动。

民国29年(1930年)林青赴上海,在一家锁厂当学徒,接上团组织关系后,在沪东区委工作。“九﹒一八”事变后,他联系了在上海的贵州人金孝远、乐石麓等同志,组织了由工人、学生组成的“朝阳音乐社”,以文艺为武器,推动抗日救亡群众运动的发展。民国20 年(1931年),林青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取名林青在党内使用,那年,他才20岁。民国21年(1932年)因人告密,林青被英租界巡捕房逮捕,判刑两年。

出狱后因找不到组织关系,林青和情况一样的同乡同学缪正元于民国22年(1933年)冬天回到家乡毕节,继续投身到革命浪潮中。他发展了在毕节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的秦天真同志入党。他们团结进步力量,成立了宣传革命的群众团体“草原艺术研究社”,用文艺形式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民国23年(1934年)1月,林青、缪正元、秦天真在毕节建立了党支部,林青担任党支部书记(这是我党在贵州建立的第一个支部)。同年夏,因毕节反动军阀的注意和仇恨,林青等人被迫离开毕节,来到贵阳和安顺继续革命。

民国24年(1935年)1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遵义,中央地方工作部长李维汉(罗迈)代表中央承认了贵州地下党的活动,并批准林青、秦天真邓止戈组成了贵州省工作委员会,林青任书记兼遵义县委书记。回到贵阳的他不仅配合了中央红军迂回黔北,配合红二、六军团转战黔西作出贡献,还将战报秘密传阅,利用妇女刊物《惊蛰》主持了一期文章,在贵阳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打中了敌人要害,鼓舞了人民斗志。同年4月,中统特务机关在贵州成立了中统贵州特务室,不久发现地下党机关。7月19日,林青和省工委委员刘茂隆不幸被捕,在生与死的面前,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同志,使刘茂隆越狱成功。9月11日林青同志壮烈牺牲。

延伸阅读:

·贵阳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