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旅游

河池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介绍

  仫佬族博物馆位于成龙湖公园北面,与成龙湖公园的山光水色及亭台楼阁融为一体,与西面的于成龙廉政文化展示馆并列构成两大主题文化景观,是一座以展示罗城仫佬族繁衍生存、社会发展物证、文化遗珍等为主要任务的民族历史文化主题博物馆。仫佬族博物馆是在原馆的基础上,重新选址,并于2012年12月28日动工建设的一个新馆,2014年8月竣工,同年11月20日正式对外免费开放。是罗城仫佬族自治县30周年县庆重点项目之一,馆区占地面积4692平方米,建筑面积6490平方米,高22米,共有三层建筑,外观突出了仫佬族建筑文化风格,把仫佬族古建筑风格与现代博物馆功能相互结合,融于一体。馆内常设序厅、民俗文化展厅、民族文化……[详细]
  东兰烈士陵园位于东兰县城西更闹坡,原占地面积94.7亩,建筑面积29720.5平方米,园内设:大门亭廊、仿古排门、烈士纪念馆、烈士纪念塔、韦拔群烈士陵墓、解放东兰烈士纪念碑、英雄群雕、著名烈士石雕像、纪念亭、纪念活动广场等纪念建筑设施。其中烈士纪念馆内陈列版面展线长190米,陈列史料、文物600余件,展览内容有:《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剿匪》、《援越抗美和抗美援朝》、《对越自卫还击战》、《将军及红军老干部》、《悼念先烈活动》、《开创未来》等九个部分,共八个展厅,面积1420平方米。2009年是韦拔群诞辰115周年,为举行纪念活动,县委、县政府决定对烈……[详细]
  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原名北帝岩,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县武篆巴学村,分别距县城、武篆镇38公里和4公里,是个天然石洞,洞口宽64米,洞高43米,纵深137米,洞内宽敞明亮,干燥平坦,可容纳数千人。1922年3月,韦拔群在此组织革命同盟,发表《敬告同胞书》,1925年9月,韦拔群、陈伯民等在洞内开办东兰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 1930年2月,红七军军长张云逸来到武篆,认为韦拔群在北帝岩宣传了马列主义,提议改名为“列宁岩”。1962年6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定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称为“广西东兰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197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拨款修缮列宁岩,依照1925年的原貌进行修……[详细]
  东兰县韦拔群纪念馆位于河池市东兰县城西北更闹山麓。纪念馆主要由拔群广场和纪念馆两部分组成,建成于2009年10月,占地120亩,建筑面积7200平方米。纪念馆高三层,28米,长129米,宽71米,馆内陈列布展7个展厅和设置各种多功能室。展览面积3500平方米,共陈列布展1000多件文物史料。馆内一楼设有序厅、影视厅和三个展厅。序厅立有韦拔群半身汉白玉雕像,基座刻有中央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给予韦拔群的历名评价。序厅四周设影视厅、临时展厅和第一、第二、第三个展厅,三个展厅分别介绍韦拔群忧国忧民,探索真理;领导农运,武装斗争;参与领导百色起义,组织创建右江苏区。目前,临时展厅主要展示百名将军题词纪念韦……[详细]
  红七军前委旧址——魁星楼,位于东兰县城西南部30公里的武篆镇政府内,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武篆民众筹款兴建,是座木石结构的四层六角塔楼,底宽7米、高18米。1923年,韦拔群组织农民攻打东兰县城时,作战指挥部设于此楼。1926年至1927年间,东兰县革命委员会和武篆区农民协会在此楼办公。1930年春夏,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前敌委员会设于此楼,前委书记邓小平和军长张云逸就在楼上办公和住宿。这期间,邓小平以东兰为中心,领导右江人民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在武篆旧州屯举办了红七军、东兰和凤山县苏维埃政府党员领导干部训练班,亲自编写《土地革命的政策和口号》、《苏维埃的组织和任务》、《党的问题》……[详细]
  红军标语楼位于广西河池市的红军标语楼建于1926年,原名“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河池宿营地旧址”,是一座3进2层建筑,夯土墙,木楼板,小青瓦屋面的建筑,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586.57平方米,并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楼原为民主人士吴自若先生房子,是一座土墙、木楼板、瓦顶的民用楼房。1964年建成纪念场所。1930年初,红七军经隆安、亭泗战斗后,主力向凤山、东兰革命根据地转移,然后向黔桂边游击。红七军总指挥李明瑞和军长张云逸率领第一、二纵队,经凌云、天峨、南丹等县进入河池,于1930年3月31日攻占河池县城。4月初,红七军约3千人从河池出发,经六圩、金城江、东江、怀远、思恩向……[详细]
  大化瑶族自治县古河乡一派喜庆气氛,坐落于该乡境内原中国共产党右江地方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桂西区指挥部旧址“红楼”里的古河革命纪念馆隆重举行开馆仪式。古河乡素有“红-乡”的美誉,除现存保护完整的革命旧址“红楼”外,该乡丹桂村还是参加过红军长征的已故共和国少将、原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中央军委“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获授者覃国翰同志的故乡。在血与火的年代,这里曾是革命的摇篮,一面红色的旗帜,全乡蕴藏着丰富的红色资源。今年以来,为慰藉先烈,激励后人,该县多方筹集资金,从民间征集革命文物,筹建革命纪念馆。现已建成的革命纪念馆,设于革命遗址“红楼”内,占地面积近700平方米,收藏了本地最早的“……[详细]
  红七军前敌委员会旧址位于东兰县城西南部32公里的武篆镇府内,清光绪三十二年(1907年)武篆民众筹款建筑,是座木石结构的4层六角塔,底宽7米、高17.5米。1923年至1930年间,该楼曾作为韦拔群组织农民攻打东兰县城时,指挥部和东兰县革命委员会和武篆区农民协会办公所在地,邓小平和军长张云逸就在楼上办公和住宿。红七军主力北上后,桂系军阀重兵镇压右江革命,下令将魁星楼上的尖项拆掉,改为平项,红色楼身也用石灰刷成白色。1958年上级拨款重修魁星楼,楼顶加高,增加了第四层,使魁星楼显得更加雄伟庄严。1963年2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把魁星楼定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4年广西壮族自治……[详细]
  下坳乡是革命老区,在1949年至1968年的各种对敌斗争中,该乡有44名战士壮烈牺牲。为缅怀先烈英灵,继承先烈遗志,使广大青少年有一个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场所,都安县筹资10万元,在下坳乡板买坳建造革命烈士纪念塔。该项目占地1亩,工程项目包括高25米,边长8米的正方形底座的革命烈士纪念塔,革命烈士名录碑,以及周围场地硬化、绿化和围栏等设施。工程于去年10月开工建设,今年2月竣工。该革命烈士纪念塔竣工开放,可以给下坳乡及其周边的永安、隆福等乡镇的群众和中小学生前来瞻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详细]

缂傚倷绶¢崳顔嘉涚粙顢跺┑鐘灱椤旀劙骞忛敓锟�13001937闂備礁鎲¢悷閬嶅箯閿燂拷 缂傚倷绶¢崰鎾诲磹閺囥垹鐭楅柡鍥╁Х绾鹃箖鏌熺€涙ḿ绠橀柡鍡樻煥椤法鎷嬬憴鍕伓 44010602000422闂備礁鎲¢悷閬嶅箯閿燂拷

闂備胶枪缁绘劙宕㈤弽顐ュС妞ゆ帒瀚粻锝夋煙鐎涙ḿ鐭嬬紒顕嗘嫹 闂備浇澹堟ご绋款潖婵犳碍鐒鹃柟缁㈠枛濡﹢鏌i悢绋款棆缁绢厸鍋� 闂備胶枪缁绘劗绮旈悜鑺ュ剹婵°倓鑳堕悵鍫曟煟濡も偓閻楀﹪锝為敓锟� 缂傚倸鍊搁崯顖炲垂瑜版帗鍋熸い鏍仜鐟欙箓鏌涢锝囩煂缂佸鎷� 闂備胶鎳撻悺銊╁垂婵傛悶鈧懘鏁傞悾宀€鎳濆┑鐐村灦椤曆囨晸閿燂拷
闂備浇澹堟ご绋款潖婵犳碍鐒鹃柟缁㈠枛缁狅綁鏌熺€涙ḿ鐭嬬紒顕嗙畵閺屻劌鈽夐搹顐㈩伓 QQ闂備焦瀵ч崘濠氬箯閿燂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