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北京市旅游

北京市旅游景点介绍

  六郎庄烈士纪念碑位于海淀区六郎庄村。墓碑由原村中真武庙碑改刻而成。碑首浮雕有五星云头,碑阳镌刻“革命先烈永垂不朽”八字,上款刻“一九六六年四月”,下款刻“北京市海淀区六郎庄大队贫协敬立”。碑阴刻文“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七支队,在北京五塔寺战斗中,有数十名壮烈牺牲的战士,葬于六郎庄。为了怀念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特立碑以志”。2014年被公布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万寿寺龙王庙坐落在长河北岸,庙北为万寿寺路,庙西南30米处为广源闸桥。现存殿一间,坐北朝南,小式箍头脊硬山,筒瓦,后期修缮时抹上水泥,门额上绘苏式彩画,前檐为隔扇门窗。解放后经过住户和市政部门的修缮,现保存较好。1999年,万寿寺龙王庙被公布为海淀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公主坟门殿建筑
  公主坟因葬有清嘉庆皇帝两位公主(庄敬和硕公主、庄静固伦公主)而得名。原布局为坐北朝南。北有围墙,从南向北依次有东西配殿、门殿、月台、享殿、宝顶、土围。1965年修建地铁1号线时被发掘,未发现墓志,墓穴为砖砌筑,陪葬品有兵器、蒙古刀等现只存原门殿,原为小式硬山调大脊,现经改建成小式悬山卷棚。2014年被公布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蒋家胡同四合院位于北京大学。建于清光绪年间,原是天利木厂安联魁修建的宅院。天利木厂因清同治年间重修九州清晏工程而闻名。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兴建颐和园,天利木厂承包佛香阁等多项工程,将部分木料、砖瓦等运出,建造了蒋家胡同四合院。该院几经易手最后转卖给燕京大学。著名学者顾颉刚先生曾在此编纂《禹贡》杂志。宅院坐北朝南,广亮大门,门前有上马石,进门迎面是一座雕花清砖影壁,折而向西为屏风门,一进院落正北建一殿一卷垂花门。正厅为大式五楹,东西配房各三间,四角有抄手廊相通。院后有一小花园,种植花木,叠置峰石。山后建有单檐六角方亭一座,现归北京大学法学院使用。2001年由北京大学修缮并部分复建。2014年被公布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蔚秀园位于北京大学西门外,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最早是清圣祖皇子的赐园彩霞园,是圆明园的附园之一、三山五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雍正年间赐予和亲王弘昼,称和王园,清道光十六年(1836)转赐于定郡王载铨,更名为含芳园,咸丰三年(1853)载铨加亲王衔,含芳园又称定王园,咸丰八年(1858)含芳园转赐醇亲王奕譞,赐名蔚秀园。1931年,燕京大学购得此园,作为教职工宿舍。蔚秀园四周虎皮墙保存尚好,园内现中部、南部和东部仍大体保留着原有的山水格局,中岛前所周围的水面被部分填埋和分割,但南湖和与之相连的湖水、土山仍存,前所正房和部分房舍、湖西岸土山、四方亭和东所饭房仍存。2014年蔚秀园被公布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火神庙位于燕园街道。建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自清康熙中叶以来,北京西郊兴建畅春园等皇家园林,海淀镇也随之日渐繁荣兴盛,商号多达百余家。商铺多为木结构,常有火灾之患。为祈平安,合镇绅商集资修建火神庙,供奉火神,并“作为本镇海晏水会办公及存储救火器处所”。该庙为道教庙宇,坐北朝南,原有山门、前殿、后殿。前殿东西各建游廊十间,现仅存后殿。现有后殿三间,小式大木,硬山调大脊,原苏式彩绘改为和玺彩绘。门前另有二通碑,一为乾隆年间六圣祠碑。曾于2001年修缮。2014年被公布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梅兰芳(1894-1961),原籍江苏,为我国著名京剧大师,梅派创始人。梅兰芳墓建于1961年,坐东朝西,居高临下,气势开阔。墓分两层,一层为梅兰芳先生之墓,长方形墓台为梅花形,汉白玉砌成。墓前树立2米高的汉白玉石碑,上面刻有梅先生好友许姬传手书的“梅兰芳之墓”五个鎏金大字,墓盖上刻一朵梅花。周围的水泥拦墙及地面均有梅花装饰,二层为梅先生家人的七座墓。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北京市文化局出资对该墓园进行了修缮。现在保存状况良好。2014年被公布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48、马连良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连良(1901-1966),字温如,回族,北京人,中国著名京剧艺术家,京剧“四大须生”之冠,马派创始人,文革时受--。1972年建墓,墓坐北朝南,葬马连良及原配、继配两位夫人。墓园由西向东分别为陈慧琏之墓,马连良之墓,王慧茹之墓。该墓为大理石砌筑,建筑面积72米,保存较好。2014年被公布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刘天华(1895-1932),原名寿椿,生于江阴,是我国著名的民族音乐家、演奏家。逝世于北京,年仅37岁。1935年5月,刘天华与其胞兄刘半农共葬于香山玉皇顶。刘天华墓坐北朝南,呈长方形布局,原有墓碑“文革”期间被毁,现存于墓园北部。现有墓碑为1989年重立。墓碑为青石石质,正面镌刻“故音乐大师刘天华先生、夫人之墓, 胡光炜题”,碑阴碑文为金陵扬仲子书丹。石案为汉白玉石质,周围镌刻有纹饰。2014年被公布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刘半农(1891-1934)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江苏江阴人,原名寿彭,后名复,初字半侬,后改半农,晚号曲庵,青年时游学欧洲九年,专攻语言学,获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北大中文系教授。民国二十三年(1934)六月赴绥园考察方言及声调,染回归热,返回北平,四日后卒,年44岁。主要作品有诗集《扬鞭集》、《瓦釜集》和《半农杂文》。刘半农墓建于1944年,南北走向,墓基为4米见方石台,基座为四方形石墩,高约1米。原墓碑已残,碑文为蔡元培所撰,碑额为章炳麟篆书,碑文为钱玄同书,十分珍贵,新碑为1989年重建。2014年被公布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佟麟阁(1892-1937),原名佟凌阁,字捷三,河北省高阳县人。“七七事变”时佟麟阁将军指挥29军浴血奋战,壮烈牺牲,是我国抗战中最早捐躯疆场的高级将领。佟麟阁墓坐西南朝东北,依山而建,水泥台基,水泥宝顶。东侧为佟麟阁夫人彭静智之墓。墓园前立有“抗日烈士佟麟阁将军之墓”墓碑,立于1979年10月。墓园东侧立有北京市市政局所立“佟麟阁烈士之墓”的北京市重点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标志牌。墓园北侧有佟麟阁将军生平简介碑。墓东侧为佟麟阁将军纪念馆。2014年被公布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香山慈幼院址位于香山公园内。民国六年(1917),顺天府及直隶地区发大水,受灾民众数以百万计。民国时期政治家、慈善家熊希龄督办救灾善后事宜,收养遗弃儿童四百余人。慈幼局初在西安门内府右街培根女学旧址处,后由总统徐世昌与清室内务府协商,将三山五园之一的静宜园房产拨出以建慈幼院。建校工程于1919年动工,同年底竣工,熊希龄任院长。香山慈幼院总计救助了约一千名学生。慈幼院初建时分为男女两校,现在香山别墅的餐厅为原男校的食堂;香山饭店的餐厅为原女校的食堂,香山公园管理处所在地为香山慈幼院总院的旧址。院内镇芳楼原为慈幼院的董事会、评议会、院务会等开会的地方。2014年被公布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镶红旗碉楼
  镶红旗碉楼位于香山街道红旗村3号院。清中叶,乾隆皇帝为平定大小金川,在香山一带的八旗营房附近修建碉楼,用于军事训练。每旗八个,共六十四个。此碉楼即为其中之一。碉楼由毛石、青石混合砌筑。目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部管理。2014年被公布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孙传芳墓位于香山南路北京市植物园东北侧,北临寿安山,南、东、西侧为绿化地, 墓地周围松柏围绕。孙传芳(1885-1935),山东历城人,系北洋军阀, 曾任五省军总司令, 后息影天津, 皈心佛乘, 民国二十四年(1935)被女杰施剑翘开枪打死于居士林, 死后葬于此。现有祠堂一幢,坐北朝南,由两进庭院组成,其东部为墓地区。墓区有歇山式门楼,砖楣上刻有“泰安孙馨远先生墓”,八个隶书大字。门内月台上有一座覆钵式石塔,四面围以石栏杆,前左侧立有高大石碑,记述他的一生及事迹。墓内地宫已于1969年“文革”中被打开,现辟为油库。原祠堂内的牌位、炉瓶、石桌等物已无存。2001年被公布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55、普安塔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普安塔
  普安塔位于海淀区香山街道四王府东北山南坡,始建于辽。塔坐北朝南依山而建,高约九米,为七层八角八面密檐式砖塔,塔基为单层须弥座,东、西、南、北四面各有一拱形小门,其余面为窗形小龛,内刻神像,塔身内是一拱形小室,室内原有明正德年间普安菩萨一尊,今已无存。底檐为单昂斗拱,每角一攒,顶内收,轮廓线条柔和。塔身饰以白色。普安塔是海淀区现存最早的塔。目前为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西山管理处管理。2014年被公布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正蓝旗碉楼
  正蓝旗碉楼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用于训练健锐营云梯攻占而设。清中叶,乾隆皇帝为平定大小金川,在香山一带的八旗营房附近修建碉楼,用于军事训练。每旗八个,共六十四个。此碉楼即为其中之一。碉楼由毛石、青石混合砌筑。碉楼坐北朝南,共四层,均以虎皮石砌成。每层有青石腰线,各开有石窗三扇,从二层始为空心,是海淀区所存碉楼唯一的空心结构。每层均有流水槽二条,是清代乾隆年间极为典型的用于军事训练的建筑。2014年被公布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镶白旗碉楼
  镶白旗碉楼位于北京市植物园内。清中叶,乾隆皇帝为平定大小金川,在香山一带的八旗营房附近修建碉楼,用于军事训练。每旗八个,共六十四个。此碉楼即为其中之一。碉楼由毛石、青石混合砌筑。目前为北京植物园管理。2014年被公布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金河堤诗碑位于颐和园南墙外长河西岸边。乾隆二十年(1755) 五月立。碑为汉白玉石质,坐西朝东,螭首龟趺,基座正方形,通高约5米。碑体保存基本完好,碑阳字迹漫漶,碑阴刻清高宗乾隆御制《金河诗》。金河碑诗文记述了疏通金河河道,便于行船,灌溉稻田,排涝泄洪的情景。金河自玉泉山高水闸流出,经颐和园西墙,至该碑北侧汇入长河,它是元代金水河的孑遗。当时金水河为皇家御用,所以还有“跨河跳槽”、“濯手有禁”的记载。金河堤诗碑是研究北京水利史及京西水利史的重要实物资料。2014年被公布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永山宅院
  永山宅院位于曙光街道老营房路。解放后,永山宅院改为蓝靛厂小学。永山宅院经多年使用及改造,院落格局无存,现仅存东西两院十一座建筑,建筑均为清中期小式建筑风格,板瓦屋面。现有正厅五间、正房三间、耳房一座、配房三间,其余七座均为倒座排房。2012年,原蓝靛厂小学腾退后,由海淀区文化委员会对永山宅院进行修缮。2014年被公布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树村清真寺位于海淀区上地街道树村,圆明园大北门外树村中西南侧。始建于清早期,树村当时是回族聚居的商业村落。寺中大殿前的碑记“曾在大清同治癸酉年(即同治十二年,1873年)孟春重修”。现门楼移至寺西南角,朝西开。现存的三卷大殿为勾连搭建筑,小式大木,硬山顶,三进屋顶中间建单檐四角望月亭。殿前有香炉台一座,其南侧有“万古长春”碑,立于宣统元年;北有“万古流芳”碑,立于同治年间。碑东侧有古树两棵。该寺全盛时规模宏大,院中古槐、古柏参天,环境幽静。文革-期间树村清真寺遭到严重破坏,1984年经过海淀公社拨款略加修葺,1985年初恢复礼拜活动。2014年被公布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缂傚倷绶¢崳顔嘉涚粙顢跺┑鐘灱椤旀劙骞忛敓锟�13001937闂備礁鎲¢悷閬嶅箯閿燂拷 缂傚倷绶¢崰鎾诲磹閺囥垹鐭楅柡鍥╁Х绾鹃箖鏌熺€涙ḿ绠橀柡鍡樻煥椤法鎷嬬憴鍕伓 44010602000422闂備礁鎲¢悷閬嶅箯閿燂拷

闂備胶枪缁绘劙宕㈤弽顐ュС妞ゆ帒瀚粻锝夋煙鐎涙ḿ鐭嬬紒顕嗘嫹 闂備浇澹堟ご绋款潖婵犳碍鐒鹃柟缁㈠枛濡﹢鏌i悢绋款棆缁绢厸鍋� 闂備胶枪缁绘劗绮旈悜鑺ュ剹婵°倓鑳堕悵鍫曟煟濡も偓閻楀﹪锝為敓锟� 缂傚倸鍊搁崯顖炲垂瑜版帗鍋熸い鏍仜鐟欙箓鏌涢锝囩煂缂佸鎷� 闂備胶鎳撻悺銊╁垂婵傛悶鈧懘鏁傞悾宀€鎳濆┑鐐村灦椤曆囨晸閿燂拷
闂備浇澹堟ご绋款潖婵犳碍鐒鹃柟缁㈠枛缁狅綁鏌熺€涙ḿ鐭嬬紒顕嗙畵閺屻劌鈽夐搹顐㈩伓 QQ闂備焦瀵ч崘濠氬箯閿燂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