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旅游

安徽省旅游景点介绍

星火吴氏宗祠
  星火吴氏宗祠位于石台县大演乡新火村一组星火古村落北部,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为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吴氏汗公自高田迁至泮巷时兴建,是池州境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古祠,龙身屋脊,大门头,正门的双石鼓石雕辗转高田,失而复得,重置与原址。吴氏宗祠为三进、两天井,面宽16米、进深30米,面积约480平方米。1995年吴氏后人将毁坏严重的吴氏祠堂基本按照原貌重新修缮一新。……[详细]
  鸡头岭古道位于石台县仙寓镇源头村南坑组鸡头岭山,年代为明。类别为古遗址。为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徐汝栋祖居位于石台县七都镇河口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为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岳西汪氏宗祠
  汪氏宗祠位于县城往北3公里处的天堂镇东山社区。该祠建成于宣统三年(1911年),坐东朝西,平面呈一轴三进两厢四合院式,外带左右跨院(实为包屋)。共有房屋61间,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祠堂屋面为单檐人字顶,冷摊小青瓦,硬山马头墙,清水墙面,檐口粉条状-带,饰老墨线,绘水墨花草及人物故事图案。屋架为七架抬梁式,山墙承重。祠门背立面为戏楼,构造巧妙。内部雕刻精湛,以浅浮雕为主,内容多为珍禽瑞兽等喻示美好吉祥之物。汪氏族谱《潜阳方汪氏序》中有如下记载:明永乐时靖难师兴,有族祖讳孝儒字希古谥正学者,抗节被祸,连染族人,此时罹而更姓者甚伙,我鄱邑(今江西省境内)亿三公下一支遂更方而为汪氏,盖亦先人避难图存之意也。迨其后弛禁旌忠族人之在鄱阳邑者多已复姓,惟吾试元公先由鄱而迁皖北桐城,至启孟公复自桐而迁潜……[详细]
  吴太夫人墓位于东至县花园乡桃源村横山村民组,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墓葬。为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66、洋楼屋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洋楼屋位于东至县龙泉镇大板村上街村民组,年代为近现代。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为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星空之城景区
  星空之城景区位于东至县尧渡镇,以天文气象、尧渡舜耕为主题特色,是集“天文科普、文化交流、田园观光、亲子休闲”等于一体的复合型研学基地,现为国家3A级景区。景区以天文气象研学和亲子休闲娱乐两大板块为主要内容。其中天文气象研学以天文研学馆和气象研学馆为主体,以裸眼3D、VR、互动投影技术等方式为游客展示天文知识以及东至的独特地理气候。春节期间景区还将举办“欢欢喜喜过大年之风车花灯嘉年华”活动。……[详细]
黎痕红色景区
  东至县木塔乡黎痕红色景区是国家AAA旅游景区,位于木塔乡荣兴村,该村既是千年古村又是革命老区。黎痕即利安,又名黎浑,历史悠久,始于唐朝,传承千年。唐文宗太和元年(公元827年),王氏七世祖王五郎携子、孙三人逃难,辗转来到黎浑定居,改称为黎痕,至今1194年。黎痕地处龙泉河上游和徽九官道上,历史上商贾聚集、人文荟萃。古村落原有三座大型古石牌坊,有亭子、古桥、宝刹古庙等建筑,黎痕古街长达三里,店铺鳞次栉比,徽风赣韵,一度闻名江南。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黎痕为皖赣特委所在地,中共秋浦县委驻地之一,红七军团北上抗日先遣队重要驻地和集结地,一度成革命中心,是具有传奇色彩的红色圣地之一。黎痕红色旅游景区主要由1200余平米的木塔红军纪念馆和千年古街黎痕古街组成。木塔红军纪念馆于201……[详细]
元四章氏宗祠(敦睦堂)
  元四村宗祠文化底蕴深厚,现有三座宗祠,为敦睦堂、孝友堂、秩序堂。其中章氏家风馆(章氏宗祠敦睦堂)始建于明仁宗二年(1426年),是章氏生根开花繁衍的根基,被誉为“江南第一祠”。……[详细]
  唐末池州判官刘孟昭之墓。在齐山西南山腰处,在长七米、宽近四米的峭壁上,直接镌刻有“高伯祖刘公孟昭府君墓”的墓碑,碑框长55厘米,宽98厘米,落款为“汉用公裔孙立”字样。字体为阴刻楷书。此碑较特殊,一是直接刻在峭壁上,二是碑在墓的后面,比墓高出数米,因而可断为望碑。据《齐山志》记载,刘孟昭,字仁福,世居洛阳,因讨伐黄巢有功,累官山南东道节度左副使、池州判官,卒于池州,葬于齐山山南。其弟刘仲昭,为唐乾符年间进士,曾任贵池县令,并举家南迁池州。今池州不少刘姓乃其后裔。此墓的发现,对于研究池州唐史及齐山的历史文化具有珍贵价值。……[详细]
  “明贵池县重建儒学记碑”1993年11月出土于贵池市县学门房管局宿舍大院内,先是安置在原处,2013年博物馆建好后迁移在馆内。这块高280厘米大理石质的石碑,顶部为浮雕双龙戏珠,中间是鸡心形风火云。碑文是明代弘治年余姚人谢迁所写。从碑文中我们看到贵池的地理情况,人物风土:“贵池学旧在邑治东,因城隍庙故址为之,僻居湖塘之坳……袁公孟愖,相与经度郡治西半里许,得隙地一区,隆然轩敞,乃国初黄状元观宅址也……地势自九华山蜿蜒委蛇而来,底下湖而止,水屈曲环绕,而三面峰峦排戟拱向,中挹秋浦之秀,……彭公躬往视之,跃然喜曰:‘是天成一佳境也!’”……[详细]
  百牙山古窑址——位于池州城百牙山西部,1999年3月发现大量釉陶残片及窑具支垫,器型主要有带流执壶、四系双系罐及碟、盆、钵、碗等,年代为五代至宋代。……[详细]
清溪富春桥
  坐落于清溪街道碧岩社区上巩庙龙河上,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系单孔麻石拱桥。桥长14米,宽3.7米,高6米,跨程6.8米。桥上阳刻“富春桥”三字。1999年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桥为中心周边20米,现保护完好。……[详细]
板子矶镇风塔
  板子矶位于安徽省繁昌区荻港镇芦南社区。明万历三十年(1612)繁昌知县邓一儒因矶滨鹊江,故改名鹊起矶,矶上有鹊起庵,明万历时建,清嘉庆十七年(1812)重修,有碑。矶头悬崖壁立,上有一塔,砖石结构。塔中空,有砖砌阶级,可盘旋而上,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荻港士民捐资重修。塔有四门,六面三额。一题“砥柱大观”,一题“天峰耸秀”,一题“学海回澜”,塔早圯,今仅存二级,在庵的东南,是黄公阁,阁高二层。此阁乃清嘉庆年间繁昌知县洪占鳌为纪念抗清名将黄得功战死板子矶而修建的。板子矶镇风塔,现也称明塔,塔为明万历四十年知县邓一儒为镇魔降妖建造。塔系青砖砌成,原为六面七级(一说五级)楼阁式,现存最底下两层,共四门三额,残高9.6米。塔中间开裂。“砥柱大观”残毁厉害,上面长满……[详细]
中滩遗址
  中滩遗址位于芜湖市繁昌区繁阳镇城西村,是一处商周时期的台地遗址,遗址面积约5184平方米,南门河环绕其东南侧。遗址上发现了不少商周时期陶片,有夹砂红陶、印纹陶,以夹砂陶片居多。器形有鬲足、器物口沿,纹饰有填线纹、曲折纹、交叉填线纹、复线回纹、绳纹等。此外还发现鱼鳍形鼎足、平角形鼎足等早期遗物。目前遗址周围建设有中滩公园,设施完善,景色优美。……[详细]
芜湖神墩头遗址
  神墩头遗址位于芜湖市繁昌区平铺镇,为一处商周时期遗址。遗址于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发现,遗址台地高出四周约2米,东、西、北侧三面环水,南侧为农田,与周墓墩遗址邻近,为一处商周时期台地型聚落遗址,遗址面积约2205平方米。2023年,繁昌区同南京师范大学合作启动皖南土墩墓群及其关联遗址的调查工作,调查发现神墩头遗址文化层堆积较好,保存较为完整。2024年初,神墩头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计划发掘800平方米,由南京师范大学、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芜湖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芜湖市繁昌区文物保护中心联合开展。……[详细]
  安徽省凤凰颈排灌站,位于长江北岸的芜湖市无为市境内,1990年5月基本建成。该站是巢湖流域综合治理的水利骨干工程,也是我省目前单站流量和装机容量最大的泵站。……[详细]
  太平桥位于石涧镇汪冲村境内,原名魏家桥,始建于明万历辛卯年(1591年),清乾隆二十八年修复时更名太平桥。2014年石涧镇危桥改造项目修建连通花渡河两岸的新太平桥,老桥已经不再具有交通通行功能,独自屹立于花渡河中央。……[详细]
  汪氏宗祠座落在无为县城后新街(自来水一厂对面),该祠堂原建于乾隆九年(1745年)建筑面积六百多平方米。由于时代久远历史的变迁等原因,汪氏宗祠在相当长的时间变成无户主房产,没有人居住和使用,一直由政府代管。……[详细]
  无为戴氏宗祠位于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洪巷乡陡岗行政村。祠坐北朝南,祠门正中嵌有“濡南望族匾额”,两侧窗楣上嵌有双狮戏球浮雕石刻,祠门前竖立一对石狮。前后共三进,面阔五开间,进深三间,规模较大。梁架选材粗壮,檐枋上彩画“猫蝶图”清晰可见。前进房屋及天井边厢屋,油漆斑驳、彩绘陈旧的梁柱,仍能显示昔日的华贵。遍布门窗、房檐、梁柱的三雕图案,刀工细腻、线条流畅,非今日一些仿古建筑所能比拟。祠堂大门上方,双龙戏珠的石雕气势磅礴,高悬门楣上的“戴氏宗祠”匾额引人注目,彰显戴氏曾经的辉煌。……[详细]

缂侇噮妫稢P濠㈣鎷�13001937闁告瑱鎷� 缂侇喓鍊曢崣鏇犵磾閹存繄鏆斿璁规嫹 44010602000422闁告瑱鎷�

闁稿繐鍘栫花顒勫箣閹存粍绮� 闁艰鲸姊婚柈鎾棘閻熸壆纭€ 闁稿繐绉烽惌妤佺珶閻楀牊顫� 缂傚啯鍨归悵顖炲触閸粎绋� 闁瑰瓨鍨奸々锔界瑹濞戞锟�
闁艰鲸姊婚柈鎾箣閹存粍绮﹂柨娑虫嫹 QQ闁挎冻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