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旅游景点介绍
罗福嶂会议旧址位于寻乌县项山乡福中村罗福嶂。1929年2月3日,毛泽东同志在此主持召开了中共红四军前委会议(史称“罗福嶂会议”)。会议研究了当前形势,总结了红四军进军赣南以来的经验;决定红四军开往江西红军独立第二、第四团的根据地——东固地区;会议还决定军委暂时停止办公,由前委直接领导军内各级党委;红四军分两部分行动,朱德随第二十八团、特务营活动,毛泽东随第三十一团活动;会议还研究了红四军的整编方案,决定将部队团的建制改编为纵队。罗福嶂会议是在红四军最困难的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对于我军的发展壮大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2012年8月27日,寻乌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圳下红四军司令部、政治部旧址位于寻乌县吉潭镇圳下村,始建于明万历三年(1557),原为圳下文昌阁。1929年1月14日,毛泽东、朱德等率领红四军从井冈山下山开辟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2月1日到达圳下村宿营,红四军司令部、政治部在此驻扎,毛泽东、陈毅、谭震林、江华等也居住在这里。2月2日凌晨,毛泽东在此指挥红四军沉着应战,成功地摆脱了尾追敌人的偷袭和包围,安全脱险至罗福嶂。2012年8月,寻乌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古柏烈士故居(司马第)位于寻乌县晨光镇沁园春村,建于清道光年间。座西北朝东南,面阔三间,二进三厅二厢房一围拢,砖木结构,抬梁式悬山顶,整栋建筑呈正方形,面宽进深均为90米。围屋外墙体用河卵石垒砌或用三合土夯筑,门楼门额题有“司马第”三个大字,上、中、下厅用12根对称木柱支撑,中厅天花置一八角形藻井,厅堂内雕梁画栋,工艺精美。围屋右侧建有一座用河石、三合土夯筑而成,高16米,边长15米共五层的正方形炮楼。1906年1月,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工农红军的优秀指挥员古柏烈士出生于此。整座故居规模宏大,结构合理,保存基本完整,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革命文物价值。2004年7月29日,寻乌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中共寻乌县委旧址位于长宁镇西井东巷1号,始建于1920年,原为天主教教堂。1930年至1933年,中共寻乌县委机关驻此,1930年5月,毛泽东作寻乌调查时,曾在此举行座谈会,这里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寻乌政治活动的中心。旧址为土木结构瓦房,座西朝东,面宽15.8米,进深6.9米,高6米,占地面积109平方米,分前后两栋,前栋是平房,为天主教教堂,后栋是二层楼房,为住房,现已倒塌。1986年4月6日被寻乌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为旧址四周向外延伸10米,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四周向外延伸20米。……
[详细] 角背围拢屋位于晨光镇金星村角背小组,始建于清顺治年间(1644-1661)。围拢屋座西朝东,二进三厅二厢房二杠二围拢一门楼,正栋前山墙为“三山式”封火墙,面阔三间,抬梁式硬山顶金包银大瓦房。正门前面有一半月形水塘,左侧门楼前面有一“日”形池塘,后有半月形花台。4根对称木柱、6根对称石柱支撑上中下厅,正门门额题“朝阳抱秀”四字,门楼门额题“三省流微”四字。角背围拢屋规模较大,布局合理,结构稳定,具有广东围龙屋的典型特点,侧面照特别是门前有日月形池塘在当地极为少见,是我县保存较完整和大型的围拢屋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1930年8月19日,寻乌县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在此召开,参加大会的代表有130人,其中有中共寻乌县委代表、共青团寻乌县委代表、寻乌县苏维埃政府代表。此次大会选举产……
[详细] 赣州工人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位于章贡区西津路28号,年代为1926年。2018年3月,公布为江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虎岗“中华儿童新村”旧址(含牌楼式山门、村公所、礼堂、办公楼(蒋经国旧居)等16处)赣南的“中华儿童新村”位于赣州城区东郊水东镇虎岗村,是当年蒋经国主政赣南时创办,于1943年6月建成开学,村中儿童最多时达1000多名,多为抗战时期无家可归的难童。现保存有儿童新村山门、儿童乡公所、小会场、膳堂、八幢宿舍、两幢教室及蒋经国旧居,为赣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陈毅与国民党地方当局谈判旧址位于章贡区米汁巷3号。1937年9月11日,陈毅以赣粤边特委和红军游击队代表的身份,与江西省政府代表、第四行政区督察专员进行谈判。陈毅提出关于国民党当局停止对游击区的进攻,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抗日义勇军等八个方面的内容的合作抗日意见书,并达成协议,为具体实施协议,21日,项英、陈毅又与国民党四十六师师长和第四行政区保安司令举行谈判,达成红军游击队在大余池江点编等协议,从此赣南出现国共合作抗日的新局面。……
[详细] 章贡区魏家大院(含罗家巷12、14、15、16、17、18号、魏英宅等民居等11处)在赣州市荷包塘的罗家巷,有一座在深巷中深藏不露的百年大院。老一辈的赣州人对其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就是在赣州城内规模最大的清代建筑群——魏家大院。大院平面布局的宏大规模,仍不失当年的雄姿。它不失为一处珍贵的、人文内涵丰富的家族建筑群,对研究赣州的民居建筑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魏家大院的所有建筑,均采用水磨青砖的封火山墙,房梁用材考究,木建筑精雕细刻,堪称是赣州古建筑中的精华。魏家大院跨罗家巷、荷包塘、慈姑岭三条街,加上院内房间多、天井多、过道多,并且每栋建筑物均用瓦廊相连接。魏家大院的房子从外部看起来是一个大整体,内部却是相对独立又曲折相连的,大院内还有精美的小花园。整个魏家大院内部院落纵深、回廊曲折、大小相……
[详细] 赣州古浮桥大名东津桥,全长400米,用100只木舟以铁索连环而成,舟面上横铺着木板作为桥面。此桥是修建在赣州的第二座浮桥,是公元1170年由时任赣州府知军的洪迈历时四年监造而成(当时称为建春门浮桥)。其余两座浮桥分别是北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至1077年)修建的第一座浮桥——西津桥,和南宋的淳熙年间(公元1174至1189年)修建在章江上的南河浮桥,不过这两座浮桥都没能保存下来。据说以前水运繁忙的时候,东津桥每天要断开两次,让来往船只通过,现在已经取消了这一惯例,只是在特定时候浮桥才打开,这一幕往往被戏称为“过河拆桥”!……
[详细] 在赣州市藕塘里2号有一处建于清代的刘氏祠堂,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刘氏宗祠是清代光绪年间举人刘安倬等引领赣南和周边省域及部分海外宗亲捐资建成的一座祠庙合一的典型客家风情建筑,占地面积约50亩,宗祠面积1330平方米,是赣州历史文化名城一项具有较高文物价值的文化遗产,1988年被列为赣州市人民政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据《清同治赣县志》记载:光孝寺在郡城东南廉泉右。晋时建,后废,唐高宗时,指挥邱崇重建。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僧人成广募款重建光孝寺。嘉庆、同治年相继重修。原寺庙有三进,第三进后殿已废,仅剩一、二进。第一进有斗拱、彩画,正门两侧楷书题额“鹫峰”、“鹿苑”;第二进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内有藻井,上绘花鸟山水人物画及题诗。前殿与中殿之间有水池,为放生池,深约5米,内有鲤鱼、龟等。原是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寺庙,后来市酱货厂从坛子巷迁驻于此,原貌已逐步废除,后为赣一中占用,改建高楼,原殿不复存,剩有光孝寺大门墙。……
[详细] 于都县博物馆也称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位于于都县城交通巷5号,是一座地方综合性博物馆。1971年4月,经中共于都县委批准成立“毛主席在于都革命活动纪念馆”,1978年12月,更名为“于都县革命历史纪念馆”,1981年4月,又更名为“于都县博物馆”,1988年11月,经上级批准成立“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与于都县博物馆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博物馆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发现一处连片古窑址群。--物专家初步判断,这个古窑址群的年代为唐宋时期,距今已有千年之久。该窑址群位于距离于都县城约5公里的贡江镇上窑村,窑址濒临梅江河,在南北长约3公里、宽约1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唐宋古窑址20余座。这些古窑址呈缓坡堆积,陶瓷片堆积厚度达6米,窑址主要烧造青瓷和陶器,遗存极为丰富,物器品种……
[详细] 会昌县博物馆前身为1969年成立的“毛泽东同志在会昌革命实践宣传办公室”,1978年更名为“会昌县革命历史纪念馆”,1984年7月正式定名为“会昌县博物馆”,现座落于县城教育文化园区内同济大道北侧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七楼,拥有办公和展厅面积1000多平方米,是一所地方综合性博物馆,隶属于会昌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旅游局。会昌县博物馆共有编制9名,现有干职工11人,其中在编工作人员9名,会昌历史悠久,文物遗存丰富。全县公布了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3处,其中国家级保护单位1处,省级保护单位1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市级文物保护名录11处。博物馆自成立以来,通过征集、接受捐献等形式,收藏了新石器时代至当代众多文物。现有馆藏文物6791件,其中珍贵藏品383件。会昌县同济大道三馆一中心七楼开放时间……
[详细] 信丰县博物馆位于信丰县嘉定镇阳明中路(圣塔广场内),成立于1991年4月,占地面积1.14万平方米(含圣塔广场),总建筑面积1728.88平方米,展厅面积1099.5平方米。信丰县博物馆是收藏、发掘、管理馆藏文物,保护管理不可移动文物的职能单位。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陈列对外免费开放。信丰县嘉定镇阳明中路圣塔广场内开放时间:周二——周日(9:00-17:00)法定节假日正常开放……
[详细] 1989年设立崇义县文物事业管理所,2016年10月,经县编制委员会批准设立崇义县博物馆,同时撤销崇义县文物事业管理所。崇义县博物馆属国有综合性博物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核定编制10名,现有在编在岗人员6人,聘用人员4人。馆舍建筑于2015年开工兴建,2017年陈列布展,2018年1月正式对外开放。博物馆建筑面积6769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共约4600平方米、办公及库房区面积600平方米。现有2个基本陈列,即“知行合一良知永恒”----王阳明史迹陈列、崇义自然与非遗陈列。赣州市崇义县阳明大道良知楼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
[详细] 大余县博物馆前身为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成立的“大余县宣传毛泽东实践活动办公室”,1979年12月改为“大余革命历史纪念馆”,1981年1月经大余县县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将大余县革命历史纪念馆改为大余县博物馆,2016年2月至今馆长为黄敏。单位性质:全额事业,法人:黄敏(馆长),类型:综合地志,馆舍类型:当代建筑,规模:建筑占地面积1238.77㎡,总建筑面积1400.53㎡,其中展厅面积1000㎡,人员情况:编制为6人,在编在岗5人,免费开放资金18万元,基本陈展1处(矿物晶体展),临时展2处:大余整编旧址复原陈列展、梅岭名人诗碑拓片展,年度未成年人参观人数:6210人次,无有安全事故发生。赣州市大余县南安镇老板鸭厂斜对面,邮编341500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周一闭馆。……
[详细] 龙南县博物馆(客家围屋博物馆)位于县文化艺术中心西北区,占地面积1859平方米,展厅面积2400多平方米,总投资4000余万元,于2018年4月建成,5月16日正式开馆对社会免费开放。龙南县博物馆分为上下两层,依次设有历史厅、围屋厅、技艺厅、民俗厅共四个主题展厅。展出各类珍贵文物120余件(套),地形沙盘2处,民俗场景14处,围屋微缩模型26座,同时还运用了幻影成像、3D成像、VR体验等多种高新技术手段,陈展内容丰富,趣味性与教育性并重。龙南县文化艺术中心西北区开放时间:周二——周日(8:30-16:30)法定节假日正常开放……
[详细] 上犹县博物馆位于上犹县稍口行政小区文化艺术中心二楼,成立于1992年,办公面积600多平方米,主要经营文物管理、文物保护、文物开发利用。馆内现有基本陈列展厅1个--《犹江风物》,展厅面积400平方米,陈展内容包括《上犹历史》基本陈列和《客家文化》基本陈列;馆内文物库房一套二间,面积约200平方米,现有馆藏文物300多件。同时,安全技防系统得到了进一步的安装,改善了文物的储藏环境。现有馆藏文物300余件,其中三级品以上的珍贵文物19件。上犹县稍口行政小区文化艺术中心二楼开放时间:每周周二至周日……
[详细] 1998年,瑞金县人民政府批准杨氏宗祠为“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总部旧址”,次年纪念馆又批准近旁的三座古祠,分别为红校政治部、校务部、教导处等旧址,挂牌立石加以保护。中国工农红军通信学校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革军委创办的培养红军通信干部的学校。70多年前,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怀下,在我军通信兵的创始人王诤等同志直接领导下,中国工农红军通信学校在瑞金创办。1931年2月至1934年10月间,红军通信学校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办学,在反“围剿”的战斗中发展壮大,共培训无线电报务、机务、司号和旗语等各类通信人员2100余人,对建立红军各方面军和各根据地的通信联络,确保党中央、中革军委反“围剿”作战指挥,保障红军长征转危为安,夺取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
[详细]
闂佺ǹ绻堥崝灞矫瑰Δ鍛嵍闁哄瀵ч崐鎶芥煙閸忚偐鐭岄柛宀嬫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