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 > 泰安市旅游

泰安市旅游景点介绍

  峗山汉墓群位于东平县东平镇白佛山前,年代为汉,为第三批泰安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阳谷邑故城遗址位于东平县旧县乡王古店村,年代为周、汉,为第三批泰安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小店遗址位于肥城市湖屯镇小店村,年代为汉-唐,为第三批泰安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西太平瓷窑址
  西太平瓷窑址位于宁阳县磁窑镇西太平村,年代为唐-宋,为第三批泰安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河洼遗址位于宁阳县葛石镇河洼村,年代为商周,为第三批泰安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茅茨东村遗址位于岱岳区良庄镇茅茨东村,年代为商-汉,为第三批泰安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东平冉子祠
  冉子祠座落在老湖镇冉子村里。该祠原占地3亩,坐北朝南,进大门,仰瞻过厅,三间木梁起架,雄伟庄严。过厅后门迎来冉子殿,殿势四梁八柱,殿内架檩拐弯转角,与州城清真寺大致相同。殿中有台,台上塑冉子像,像高2米,面目红润,左右有站班。殿后门直迎冉子墓碑,碑后即是冉子墓,墓高2米,石砌圆形,直径约5米。冉子祠周围有2米高的石砌围墙,院内松柏参天,满目肃然。殿左右各立石碑四方,多为记载冉子生平及政绩。冉子,即冉耕,字伯牛。周景王二十二年(公元前523年)生,春秋鲁国东原(今山东东平)人,为孔子弟子,以德性著称,《论语》所谓:“德性,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在七十二贤人中排为第三名。曾随孔子周游列国,广施教化,为人所敬。鲁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孔子由中都宰晋为鲁司空,冉子继孔子任中都宰,以德惠……[详细]
228、程公祠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程公祠
  程公祠位于斑鸠店镇斑鸠店村东部,是当地人民为纪念农民起义首领、唐朝名将程咬金所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程咬金,字知节,斑鸠店人,出身贫寒,初以卖筢子为生,奉养其母,流浪于江湖。他生性耿直,善使长矛,勇猛过人,隋末炀帝荒淫无道,横征暴敛,民不聊生,--纷起,程咬金组织数百人保护家乡村民的安全,防止侵扰。隋大业十三年(617年),程咬金参加了李密领导的瓦岗起义军,后投奔唐王朝,参加平定地方割据势力的战争,为建立和巩固唐政权立下汗马功劳,因战功显赫,累受褒奖,先后被封为宿国公、卢国公。贞观十七年(643年),又画其像于凌烟阁,封为24功臣之一。永徽六年(655年)迁左卫大将军,麟德三年(665年)卒,陪葬于昭陵。程咬金以农民造反,布衣起兵,在推翻隋炀帝,建立唐王朝的战争中功盖天下,世人崇敬,因建其祠……[详细]
东平僧忠亲王祠
  僧忠亲王祠又称僧王祠、王爷祠、皇华馆。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建立。为表彰清军统帅僧格林沁“死于王事”,清廷以他“功在生民,志在社稷”,便“诏建专祠”。僧格林沁(1811年-1865年),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左翼后旗人,成吉思汗胞弟哈撒尔第26代孙,清末著名将领。幼年家境贫寒,道光五年(1825年),僧格林沁被选定为索特纳木多布济郡王嗣子,承袭科尔沁左翼后旗扎萨克郡王。咸丰十年(1860年)九月,直隶、山东及河间府一带捻军四起。清廷命僧格林沁率一万余清军赴山东与捻军作战。同治元年(1862年),朝廷授权钦差大臣曾格林沁节制调遣直、鲁、豫、鄂、皖五省兵马。曾格林沁倚重骑兵优势和五省提供的兵力,多次打败捻军。同治三年(1864年)十一月,在鄂东霍山黑石渡决战,曾格林沁采取剿抚两手策略,……[详细]
蔚家祠堂
  蔚家祠堂位于沙河站镇沙南村东南部,始建于明隆庆五年(1571年),由蔚氏九世祖继儒率众会社,蔚氏族社成立,修林种树立碑,建立祠堂,奉祀先灵,至今已有440余年历史。该祠堂占地44亩,其中院内面积5亩,院外面积39亩。原建筑群建有正中大殿3间,耳房6间,东、西厢房各3间,院内碑刻林立,古木苍翠,百年楸树参天,枝叶繁茂,属鲁西南稀有名木。后经明季之乱,兵灾屡至,神堂被毁,谱碟失传,及至康熙丙子(1696年),蔚氏十三代祖弘业,弘毅焦劳族事,率众议:重立祖碑,再树神堂。蔚氏合族一体同气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奉祖碑,神堂焕然一新。咸丰末岁,烽烟四起,南匪扰乱,焚败家祠,蔚氏族人无不痛心。光绪十八年(1892年)蔚氏族人同心合力重修神堂。现蔚氏家祠仅存大殿3间,大殿正门立柱上 书-对联曰:派出平……[详细]
东平徐氏家祠
  徐氏家祠座落在接山镇鄣城村东,北依泰东公路,南临大汶河,坐北朝南,分别由王子桥、大门、广谱亭、大殿、院墙、乐台组成,南北长120米,东西宽40米,总面积4800平方米。重建的家庙古朴典雅,深受徐氏族人和社会各界人士赞同。徐氏家庙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距今约400年,原家庙在大殿内供奉着徐氏始祖九成。每年春节,族人聚集在家庙乐台上对始祖进行祭拜之后,由族长总结一年来的族人团结情况、生产情况和表扬孝道的典型,惩治败坏社会风气的坏人,利用黑红棍仗背,使其改恶从善,重新做人。因此说家庙又是一个惩恶扬善的场所。家庙前的王子桥和大门上面的钢柱,有一段历史典故,王子桥形状很像一个蚂蜂两头宽,中间窄,大门上的钢柱这些均是明朝洪武皇帝御封,据说徐氏先人徐之翰,领导部队平息叛乱分子胡士鼻,被明朝洪武帝封为镇殿大将军……[详细]
  凤凰岭道院位于斑鸠店镇岱程村西,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道院座落于山前高坡地上,南北85米,东西35米,南部东西二门相对。分前后两院。后院正殿为玉帝阁,面阔3间7.2米,进深2柱8.2米,高4.6米。立山灰瓦顶,木构五架梁,砖石墙。两石柱上有联曰:“天道非遥视无形听无声居幽治明外默悬,人心有觉无畔援无歆读应事接物中当凛。”殿前左右有粗大的古柏两株,枝叶繁茂。玉帝阁前20米处为碧霞殿,已圯废。其前左右各有一排配殿,为十王殿,均面阔4间12米,进深3.2米,高3.8米,为抬梁式木构,立山灰瓦顶建筑。凤凰岭道院始建年代不详,院内有清康熙廿六年重修碑记一方和民国年间重修碑记两方。……[详细]
233、磨香寺
磨香寺
  磨香寺位于银山镇山赵村东50米处腊山之阳,东平湖西岸。磨香寺始建年代不详,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坐北向南,大门在寺西南角向西。分东西两个院落,中有门相通。西院现存有前后殿。后殿面阔3间13.1米,进深6.3米,高6米,木构梁架,立山灰瓦顶。东院后为藏经阁,双层,砖石结构。院南有钟楼一座,全石质,起脊翘檐,四石柱,从题记看为明代万历四十六年由进士宋祖舜、布政司省祭官郭汴、陆修业、牛孕祥等捐资修建,今保存完好。石柱上有联曰:“鹫鸟炼石楹撑十三万诸天大地,毒龙发金籁度百亿劫痴女呆男”。……[详细]
234、栲栳寺
栲栳寺
  栲栳寺位于老湖镇辛店铺村北风凰山下,相传始建于宋代,座北朝南,掩映于青松翠柏间,景色怡人。寺院原有2米高的砖砌围墙,大门前置石虎一对,石碑四座,均为记载栲栳寺历代维修经过。院深约100米,入大门,自南向北依次是旧楼、新楼、大殿,新旧二楼均为石结构,楼高7.5米,二层,四角起脊。大殿正房三间阔20米,仿泰山天贶殿。殿中有台,台上供奉太上老君,红光满面,宽衣博带,双目硕大,炯炯有神。院中有一水井,井水与风凰山泉相通,水质清冽甜美,四乡八里尚有人前来取水待客。院西北角落建有药王庙,内塑药王孙思邈金身,相传药王历游名山,曾在此山采药济世,为方圆百里百姓治病达数年之久。寺后不远处为玉皇大帝庙,庙势恢宏轩昂,气宇非凡,为东平境内所罕见。自清同治年间齐河人亓何芝主持起,经辛店铺宋永征,大王峪于连芳,至“文……[详细]
尧陵禅寺
  尧陵禅寺位于梯门镇芦泉村东,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尧陵禅寺原名崇圣寺,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现存大殿3间,面阔14米,进深8.7米,高9米。墙为砖石结构,内有8根石柱支撑,7架梁,木结构,立山灰瓦顶。石柱上刻有明代嘉靖七年重修崇圣寺题记及后魏村杨氏族人等捐资人姓名,在嘉靖十六年重修时更名为尧陵禅寺。寺内现存嘉靖十六年重修残碑,此碑仍能看出是由3位进士分别篆额,撰文和书丹。有清雍正十三年御制祭文碑,另有许多碑刻被打断后垒砌于墙上。院内还有银杏树1株,树围3.2米,夏日硕果累累,枝叶茂盛。寺北芦泉山,又称尧陵山,“环列如屏,下有泉,珍珠喷涌,水尤清冽,夏不浊,冬不冰”,与尧陵禅寺一起形成了东平古八景之一的“尧陵览胜”美丽景观。……[详细]
  双塔位于梯门镇双塔村西北的双塔山顶,东平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上原有两座古塔,故称双塔,山亦名双塔山。自古民间传为东平州城的镇城塔,又称“风水塔”。两塔皆为两层全石建筑,东西排列,塔门南向,高2丈有余。始建年代不详,清代曾多次维修。“文革”时东一塔被炸掉,仅存残石堆。现西塔残存,顶已被破坏。原塔门有刻字题额,上层为“玉皇阁”,下层为“娘娘殿”。塔外有石阶可登至塔顶。塔前现存清代碑刻4方: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重修玉皇阁碑记”,碑高220厘米,宽85厘米;乾隆五十年(1785年)“重修碑记”,碑高178厘米,宽70厘米;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重修双塔山玉皇阁碑记”,碑高197厘米,宽72厘米;嘉庆十五年(1810年)“重修双塔山玉皇阁碑记”,碑高115厘米,宽142厘米。4方碑的碑……[详细]
  位于老湖镇境内梁氏墓群林门内东侧,为山东省重点保护文物。此碑刊于宋宣和七年(1125年)正月初一,螭首蚨座,通高7.5米,碑身高3.91米、宽1.6米、厚0.55米,额高1.7米、宽1.67米、厚0.7米。碑文正书,竖刻43行,满行122字。梁子美卒后,其子梁扬祖请于朝廷,徽宗敕命立其神道碑,分别由太宰兼门下侍郎崇国公白时中、银青光禄大夫少宰兼中书侍郎开国公李邦彦、通议大夫守尚书左丞开国侯赵野奉敕撰文、书丹、篆额,故称为“三丞相碑”。梁子美,字才甫,须昌今东平州城北门街人。是状元梁颢的曾孙,由祖荫恩补将侍郎,拜户部尚书兼开封府尹、以资政殿大学士知郓州、定州本路安抚使、安定郡开国公赠少保丞,历四朝六十载,备得崇信。“共成大观之治,功直道行而不坠山东之家法,士大夫以为信”,曾两次知东平府。《宋史……[详细]
  黄石悬崖石窟造像及碑刻黄石悬崖位于东平湖东畔的蚕尾山中断幽谷处。因这里黄石如壁,危岩千层,故名黄石悬崖。崖下古树参天,风光优美,加之唐、宋、元、明、清各代古建筑、石窟造像、碑记等点缀其中,是东平县境内历史上有名的风景名胜区。黄石悬崖的右侧有唐代高浮雕造像,高悬于陡壁间的巨大石窟内。佛像一般高0.8米,头顶高耸肉髻,两耳垂肩,著通肩式袈裟,均结跏状于莲台之上,面目皆圆润秀丽,给人以温厚、慈祥、宁静、亲切之感;武士像高约0.9米,身披盔甲,双手扶膝,体健凝重,生动逼真,给人以威严之感。从石窟向左,是连片的古建筑群。那高大的玉皇阁,保存虽不十分完整,但阁内神台上的浮雕图案,仍清晰可见,那高超的雕刻技艺,令人赞叹不已。从玉皇阁再向左,有清乾隆年间修建的石亭。亭子全为石结构,四角石柱支撑,柱为方形,顶……[详细]
  华岩洞石窟造像位于梯门镇西沟流村西北凤凰山之阳,是山东地区较为有名的一处佛教造像石窟,现为泰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石窟系自然石洞稍作加工而成,一进一处两洞口,呈“凹”形,俗称“牛鼻子洞”。洞宽3米,高3.5米,洞长近50米,造像分布在洞内两边石壁上,共有浮雕造像大小近百尊。造像内容有三佛像、西方三圣像、菩萨像、天王像、十王像和罗汉像等。佛像穿着双领下垂式袈裟,施不同手印,菩萨像衣着华丽,缨络繁缛,面部丰圆饱满,雕刻细腻。其中位于洞口南壁的关羽像,身着盔甲,一脚下踏,一脚横置,双手握披巾抚于膝部,长鬓垂至胸前,仪态威严,豪气冲天,右边周仓持青龙偃月刀侍立。十八罗汉像,或站或坐,或卧或侧,有的手持兵器,有的双手扪天,肚腹凸圆,姿态各异栩栩如生。据考证华岩洞石窟造像内容和分布的情况,此洞窟造像俨如……[详细]
  龙山摩崖造像位于东平街道龙山之阳龙山书院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造像居于悬崖上,高3.6米,高浮雕站立像。肉髻,宽圆脸,眼部呈凸起状,未刻眼线,厚唇,颈饰蚕节纹。胸部略鼓,左手下垂五指伸开贴于体侧,右手屈肘上举,掌中托一圆珠。身著双领下垂式袈裟,衣纹刻线较粗。身体丰满健壮,具有唐代造像的风格特点,应为唐代造像。像外有后人垒起的石屋,门上有一赞诗曰:“无始以来不记年,万代第一是龙山。诸君弃舍皇宫院,却奔深山作茅庵。好景致,有井泉,佛殿山门在中间。太子看了心中喜,松柏长得伴春天。”落款是“云峰道人题 嘉靖二十二年 岁次癸卯”。像右有两处呈碑状的题记,惜因风化已难读。……[详细]

缂侇噮妫稢P濠㈣鎷�13001937闁告瑱鎷� 缂侇喓鍊曢崣鏇犵磾閹存繄鏆斿璁规嫹 44010602000422闁告瑱鎷�

闁稿繐鍘栫花顒勫箣閹存粍绮� 闁艰鲸姊婚柈鎾棘閻熸壆纭€ 闁稿繐绉烽惌妤佺珶閻楀牊顫� 缂傚啯鍨归悵顖炲触閸粎绋� 闁瑰瓨鍨奸々锔界瑹濞戞锟�
闁艰鲸姊婚柈鎾箣閹存粍绮﹂柨娑虫嫹 QQ闁挎冻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