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开封市旅游

开封市旅游景点介绍

国民党第九十军抗战旧址
  国民党第九十军抗战旧址时代:1938年地址:开封市祥符区罗王乡罗王村……[详细]
河南省立女子师范学堂旧址
  河南女子师范学堂旧址位于开封市鼓楼区中山路北段64号(今河南大学中山路校区),其前身为中州女学堂。1907年4月,河南学务公所议长李时灿及员绅郑思贺、张嘉谋、阎永仁、李鸿筹等集议,筹办女子学堂,呈准立案,定名为“公立中州女学”,经费由官绅乐助。1908年初,租旗纛街民房为校舍,3月招生,4月开学,李鸿筹为该校经理,后改称堂长。这是河南省女子教育的正式开端。该旧址现存建筑一座,坐西朝东,呈U字形建筑布局,占地面积618平方米,建筑面积1236平方米。建筑风格古朴典雅,砖混结构,墙体以青砖垒砌,屋顶覆机制红瓦,建筑有前廊和柱子,门为拱券门,山墙为风火山墙,具有显著的开封地区建筑特色。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了近代化进程,中国的教育也开始艰难转型。河南省省会开封也逐步走出传统的办学模式,在兴办新学的道……[详细]
开封伞塔
  最早的跳伞塔,20世纪60年代部队兴建,位于开封市南郊乡干河沿村南的开封市跳伞塔,于1965年6月17日落成开始使用。该塔系圆柱型钢筋混凝土结构,高达85米,是国内建筑最早、最高的跳伞塔。该塔上部设有3座悬臂跳台,是国内著名的国防体育运动设施。建成之后,曾有数万人在此接受跳伞训练。这里还多次承办全国伞塔跳伞重大比赛。1959年1月8日,中国运动员崔秀英、耿桂芳和郝建华,在这里以距靶心平均2.69米的成绩,打破了1957年苏联运动员创造的7.07米的1500米日间集体联合定点着陆跳伞的世界纪录,并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64年在这里举办的河南、广东、湖北三省伞塔跳伞邀请赛中。以开封市运动员为主的河南二队获总分第一。开封选手赵宝善还创造了男子定点197.7分的全省最高纪录。开封市跳伞塔……[详细]
柯莱恩住宅楼
  柯莱恩住宅楼时代:1920年地址:开封市禹王台区五福路开封市肿瘤医院院内,有一座典型的英式建筑,人称柯家楼。如果不是有人引领,很难找到这座人文建筑。这座西洋风格的楼房被现代建筑所包围,格外显眼。虽然历经岁月风霜,依然屹立在那里。柯家楼坐西向东,为西式三层砖木结构楼房,有地下室和大小房间30余间,分住室、客厅等,设施齐备,设计合理,布局严谨,建筑面积357.02平方米。柯莱恩宅至今保存完好,为第五批开封市文物保护单位。柯家楼最初的主人虽然已经不在了,但是柯家楼作为开封近代历史遗址,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印象并未磨灭,当人们路过那里时,往往会说这里曾经住过柯莱恩,曾是一个盛开鲜花的私人宅院,还会谈及曾经发生在那里的故事…………[详细]
河南邮务管理局旧址
  河南邮务管理局旧址(南关邮政大楼)时代:1921年地址:开封市禹王台区中山路南段……[详细]
86、孟昶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孟昶墓
  孟昶墓是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末代皇帝孟昶的葬身之处,墓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万隆乡大孟昶村,墓葬外形为一圆形的大土丘,临近朱仙镇,为著名的“朱仙八景”之一。如今大孟昶村仍存有一块古碑,为清代咸丰七年,即公元1857年由通许知县所刻。碑文大意是:这里临近开封,有赵宋时蜀降主孟昶之墓。宋人紧挨着孟昶墓修建了兴国寺,以压住他的帝王之气。兴国寺建在孟昶墓的东边,明朝曾经重修,现已不复存在。据当地人讲,前些年,村民在墓址附近拉土,曾挖出大量青砖,还曾挖出过花瓶、瓷罐等精美文物。……[详细]
岑彭、马武墓
  岑彭、马武墓时代:汉地址:尉氏县十八里镇锦被岗村及凡家村……[详细]
康王故城
  康王故城时代:东周—宋地址:尉氏县庄头乡鸡王村……[详细]
椅圈马遗址
  椅圈马遗址位于河南省尉氏县大营乡椅圈马村东南的台地上,东距县城约15公里。遗址东西200余米,南北100余米,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康沟河支流从遗址北部缓缓流过。(图一)1987年,开封市文管会、尉氏图一河南尉氏县椅圈马遗址位置示意图门:40万)县文物保管所对遗址进行了调查。1992年春,郑州大学考古专业(现改为考古系)与开封市文物工作队、尉氏县文物保管所联合对遗址进行发掘。共开探方24个,揭露面积620平方米。清理房基3座,灰坑86个,墓葬49座(包括小孩墓葬14座)。其文化内涵包括新石器时代早、中期遗存和少量东周时期遗存。时代:新石器时代至东周……[详细]
宗公祠(普济寺)
  宗公祠位于开封市西门大街北侧,为留念北宋名将宗泽而建(一说为留念宋国公冯胜而建,称宋公祠)。关于该祠,清朝《祥符县志》中多有纪录。现存为清朝修建,有拜殿、大殿及配房等。拜殿为卷棚歇山式,大殿及配房为硬山式。此中拜殿与大殿屋面勾联搭而成,使整座院落形成了富有变化的屋面方式。宗公祠修建翼角挺拔,檐部施有单翘三踩斗拱,全体作风乖巧奇丽,修建结构方式颇具古意,反应了河南处所修建袭古的作风。出格珍贵的是修建构件上尚保留有珍贵的现代河南处所彩绘,这些都使得宗公祠具有极高的史书、艺术、迷信价直。清初顺治年间《祥符县志》“宗公祠”条目纪录:“二月十六,八月十六日祭在县治东南祀宋东京留守宗泽、赠观文殿学士,谥忠简。嘉靖三十八年都御史章焕建。万历九年督学衷公贞吉议祀有记。明末河水没。”衷贞吉系江西南昌人,明嘉靖……[详细]
  开封北清真寺位于河南省开封市顺河回族区铁塔四街和内环东路北段的交叉口附近,俗称北大寺。是开封市区内最具历史、最富盛名的四所清真寺之一。其余三所分别为开封东大寺、善义堂清真寺、文殊寺。也是回族人口众多的开封古城中的清真寺十三坊之一。北清真寺大殿左角门有石刻一方,篆书“龙马负图处”五字,下款“嘉·二年三月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包拯”正书。此碑为清乾隆五十年(1785),河南布政使江兰在开封市郊黑岗口黄河大堤下掘出。出土后曾建祠盖亭进行收藏。后祠亭圮废,碑迁入寺内。是包拯为数不多的存世遗迹之一。寺中亦存有宋、清碑刻,其中刻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的阿拉伯文《可兰-碑》,是研究伊斯兰教的珍贵资料。2008年,北清真寺作为古建筑被列入第五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朱仙镇大石桥
  贾鲁河贯通朱仙镇南北,明清之际达到巅峰。其时,贾鲁河上,舟楫相配,得水而行,一派繁荣景象。为沟通沿河两岸人民交通,遂于明朝初年兴建大石桥。大石桥雄跨贾鲁河上,南舟北马在此交汇,荡起尘埃多高。大石桥巍然屹立,造福一方百姓。直至共和国后,它依然长期是开许公路上的必经之桥。近年随着交通的不断升级,方始逐渐退隐,成为使用中的文物。姜夔有词曰: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大石桥仍在,桥下却再也不见碧波荡漾的贾鲁河水,唯有旺盛的水草,把这里当作生长的乐园,覆盖住干瘪的河床。清光绪二十六年,朱仙镇的水运地位被别处取代,再也不通舟楫,这是朱仙镇衰落的开始。随着倚-运的时代彻底结束,公路、铁路相继发展,中国的交通版图完全改观。贾鲁河渐渐湮没无闻,直至彻底干涸。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朱仙镇大石桥,河南省人民政……[详细]
河南贡院碑
  河南贡院碑共两通,分别为《改建河南贡院碑》与《重修河南贡院碑记》,清代勒刻。为河南贡院改建、重修时,时任政府所刻立。现存于开封市明伦街河南大学校内,旁有二层贡院执事房一座,是当时考官办公和休息的地方,依据旧照片重建。河南贡院是河南省举行乡试、选拔举人的场所,于清顺治十六年(1659)在明代周王府旧址上(今开封市龙亭一带)修建,院内号舍5000多间,明远楼高4丈余。后来,由于贡院四周常年积水,雍正九年(1731)院址迁往开封城东北隅的上方寺内(今河南大学)。规模扩大,号舍增至11866间。道光二十一年(1841),黄河水冲击开封城。为了加固城墙,阻止洪水灌城,遂就地取材,拆毁贡院房舍,将砖瓦、材料充作防洪物资。翌年,重修贡院,修葺旧房,新建号舍10009间,凿井5眼,面貌焕然一新。今贡院建筑无……[详细]
兴隆庄火车站站舍旧址
  兴隆庄火车站旧址位于开封县兴隆乡北部陇海铁路北5米处,由火车站站舍、站长住所、防空洞三部分组成,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被调查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2008年公布为第五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兴隆庄火车站站舍始建于1913年,1915年临时营业,1916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该站舍由比利时人所建,时为票房和候车室,为比利时风格的宫殿庙宇式建筑,俗称宫殿庙宇式站舍,面积约171平方米。站长住所,位于站舍西侧约50米处,始建于上世纪30年代中期,是日本人侵华进入中原时建造的,为日本车站站长办公所用,称站长住所,建筑风格为日式风格,现存有主房3间,配房各两间,小院一所,总面积为150平方米。防空洞,位于站长住所西侧100米处,始建于上世纪30年代中期,是日本人侵华时日本人所建造的,面积约100平方米。兴隆……[详细]
夏理逊墓
  夏理逊墓位于开封市禹王台区烈士陵园内。1947年1月10日凌晨3时许,伟大的国际和平战士、中国人民的忠实朋友、加拿大人民的优秀儿子夏理逊停止了呼吸,时年59岁。1月12日,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为纪念夏理逊大夫,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并在会上宣布将邯郸国际和平医院命名为夏理逊国际和平医院。1月16日,夏理逊大夫的遗体运回开封,安葬在医院前街的一所学校花园里。2月7日,夏理逊大夫的生前友好和解放区救济总会,中国福利基金会在上海新亚饭店举行追悼会,宋庆龄含悲出席。1987年12月20日,中国福利会、河南省人民政府、开封市人民政府,在开封市烈士陵园内为夏理逊大夫重新建墓立碑,将其遗骨移到烈士陵园内。“夏理逊大夫纪念碑”、“夏理逊大夫之墓”分别由邓小平和薄一波亲笔题写。……[详细]
  河南省立第一工业学校旧址时代:近代地址:开封市龙亭区北道门街文保碑上写着现存办公楼一座、配楼两座、图书室及土丘。杨靖宇将军曾在此校就读。……[详细]
97、阮籍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阮籍墓
  阮籍墓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县城东南15公里的小陈乡阮庄村,乾隆年间,大学士阮元曾书墓碑,碑高2.3米,宽0.65米,厚0.26米,正中镌刻“魏关人候散骑常侍嗣宗阮君之墓”几个大字,墓地原来有祠宇,可惜被黄水淹没,祠毁墓淤。……[详细]
通许曹植墓
  通许七步村曹植墓是在明成化六年发现的,也就是1470年。那年夏天,黄河决口,曹植墓所在的土岗被大水包围。到了冬天,大水退去,土岗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洞穴,穴中有石门,从外面闩住,正中竖一石碑,上刻“魏曹植之墓”,后来人们捐资为曹植修了祠堂,再后来又增修了观音寺。 1479年,副都御使娄良告老还乡,看到曹植墓的景象后,多方协调,重修了曹植祠和观音寺,首先建祠堂一座,接着又修了崇殿,还修了讲堂、禅室、厢房、厨房,看上去很是雄伟恢弘。此后的500年间,黄河几次泛滥,因泥沙淤塞,坟冢几乎成了平地,只剩下一个小土堆,院内建筑也几次成为废墟。 1998年,为加强对曹植墓园的保护,省文物局拨出专款,对曹植墓进行了修建,建成了陵园。……[详细]
  【中共豫陕区党委机关旧址】在开封市西大街3号。为二层楼阁式建筑,上下共8间,有楼梯可登二楼,典雅的木格门具有清代风格,二楼有走廊栏杆,凭栏可俯瞰闹市。1925年5月,中国共产党豫陕区委在郑州成立,王若飞任书记,黄平方为副书记。负责工运工作的先后是王荷波、张昆弟、李震瀛;负责组织工作的是张景增,负责宣传工作的是冯品毅,负责青年运动的是李求实。区委成立不久,即从郑州迁到开封西大街这所楼房。1925年9月1日,在豫陕区委的领导下,由肖楚女士主办的《中州评论》正式出版。这个时期,由于我党和国民二军有-关系,豫陕区委机关可进行半公开活动。在王若飞领导下,机关人员积极活动,发展了许多党、团员,做了大量的建党组织工作,为中国的革命事业立下了功绩,是河南最早的党的领导机关,现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开封铁犀牛
  铁犀牛在开封北门外2公里的辛庄回龙庙内,是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于谦所铸造。由于当时黄河水患连连,故铸此物镇水。明末的水灾,将庙宇冲毁,铁犀牛亦遭淹没,一直到清顺治年间人们才将它挖出。康熙三十年(1691年)重修庙宇,名铁犀牛镇河庙,将铁犀牛置于庙内。铁犀牛高约2米,背上铸有文字,落款“正统十一年岁在丙寅五月吉日浙人于谦识”。铁犀牛,高2米,围长2.5米,周身乌黑,头顶生角,双目炯炯。当时于谦将它放置的位置是面南朝北,希望试戴守护开封城。背上刻有于谦所书《镇河铁犀铭》。铁犀铭全文为:百炼玄金,溶为直液。变幻灵犀,雄威赫奕。填堤提防,波涛永息,安若泰山,固若磐石。水怪潜行,冯夷绝迹。城府坚完,民无垫溺。雨顺风调,男耕女织。四时循序,百神效职。亿万阖闾,措之衽席。惟天之麻,惟帝之力。尔亦有庸……[详细]

缁棷CP婢讹拷13001937閸欙拷 缁倕鍙曠純鎴濈暔婢讹拷 44010602000422閸欙拷

閸忓厖绨幋鎴滄粦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閸忓秷鐭楁竟鐗堟 缂冩垹鐝崥鍫滅稊 閹存垼顩︽笟娑毲�
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閿涳拷 QQ閿涳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