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商丘市旅游

商丘市旅游景点介绍

柘城故城
  柘城故城,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城关镇北旧湖内,南到幸福街,北邻北环路,东靠黄山路,西到看守所,距柘睢公路约300米,距余河坡150米,叠压着从新石器时代至明代的文化遗存,总面积达288万平方米,是豫东地区文化内容最为丰富的遗址之一。2000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柘城故城的城池呈长方形,东西长1800米,南北长1600米。整个遗址低于周围地面约3—4米,最南部、西部部分、东部边沿均被城市建设及民居所覆压,北部较南部低洼,常年存有大量积水。遗址西部边沿上还存有南北长50米、高约5米的原始土城墙。保留下来的西城墙为夯土层,包含了不同时期的劳动人民为防御水患而付出的智慧。此段城墙夯窝显现清楚,夯层中夹杂有少许……[详细]
大运河商丘南关码头遗址
  时代:随至宋隋唐大运河商丘码头遗址坐落在商丘市睢阳区商柘公路与105国道之间,北岸占地约24.5万平方米,南岸占地约24.8万平方米。隋唐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宋州睢阳城(今商丘)就是依靠着大运河逐渐繁荣起来,使商丘成为隋唐宋时期繁华的商业大都会。隋唐大运河是我国隋代开凿的一条举世闻名的人工河,开挖于公元605年,全长2700公里,在商丘境内长约200公里。隋唐大运河商丘段在隋唐时期繁盛一时,南宋时期由于都城南迁至杭州,隋唐大运河商丘段逐渐萧条。至明代中期,隋唐大运河商丘段河道淤塞,该河道彻底废弃,后因黄河多次泛滥被掩埋于地下。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包括中国8个省、直辖市,27座城市,大运……[详细]
造律台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律台位于酂城镇政府西南,古代亦称都台,现为一椭园形高台,它底部南北长54米,东西宽34米,高7米,文化层厚约9米,上层是商代堆积,下层为河南龙山文化遗存。1936年,-河南省古迹研究会考古人员曾来造律台进行发掘。这里文化遗物颇为丰富,其中有石斧、骨箭头、骨锥等等。1963年6月,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311国道类型:古迹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详细]
宋国故城
  宋国故城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旧商丘县城南,又称睢阳城旧址,因在古睢水北岸,故称睢阳城,是周初封微子于宋国都城的遗址。宋国是我国历史上商周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1994年春到1997年秋,中美联合考古队对宋国都城遗址通过钻探和发掘,确定了城墙的方位、大小和基本结构,揭示了周代宋城、秦汉睢阳城、明弘治十五年前归德府旧城和明正德六年后现归德府城的地层关系,证明在现存的归德府城附近,上下叠压着数座城。宋国故城城址平面呈长方形,东墙长2900米,南墙长3550米,西墙长3010米,北墙长3252米,总面积10.2平方公里,其面积约相当于今商丘古城的10倍。宋国城墙以高大坚固著称,用黄色土掺拌螺壳、料礓石夯筑而成,剖面为梯形,高10~11米,夯土层厚8~20厘米,有5处城墙缺口。城墙上窄下宽……[详细]
王油坊遗址
  王油坊遗址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西南赞城镇王油坊村北400米处,东临浍河,周围地势平坦,为旧黄泛区淤没之地。该遗址呈孤形略高于地面,面积1万平方米,文化层的厚度一般在3米以上,除个别地方有较薄的扰土层或汉代层外,大多在表土层下即为河南龙山文化晚期遗存。经社科院洛阳考古所在1977年的两次发掘,清出房基11座,灰坑25个,墓葬14座,出土了大批龙山晚期的陶石、骨蚌、角器。这些发掘表明,人类的祖先远在4000多年以前就生息在这块土地上,并且有了较为发达的农业、渔猎和手工业。这些都是研究我国原始文化和夏文化的重要资料。2006年5月,王油坊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申桥李庄遗址
  李庄遗址,又叫“山台寺遗址”,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申桥乡李庄村,因其基址上过去有座山台寺而得名。李庄遗址以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遗存为主,同时又含有较多的岳石文化遗存。龙山文化距今为4200年~4500年,此时农业生产已占相当比重,耜耕和以石器磨制、轮制陶器为代表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已有较高水平,家畜饲养有了显著发展,陶器种类众多,形态多样,造型美观,饰纹纤细。遗址面积约3万平方米,文化层厚4米余。出土文物有陶鬲、罐、纺轮、网坠和蚌器、骨匕、骨镞等。陶器饰有方格纹、粗绳纹、附加堆纹。遗址中有一个埋有9头整牛和一个鹿头的“九牛祭坑”,使山台寺的龙山文化与殷商文明搭上了密切关系。《世本•作篇》“核作服牛”;《楚辞•天问》“该秉季德……胡终弊于有扈,牧夫牛羊”;《管子……[详细]
千年酒乡工业游
  企业文化游、酿酒工艺流程游和酒香四溢探源游是张弓就业工业游的热点线路。张弓酒文化博物馆保存着全国各地与酒密切相关的文物和见证张弓就业发展的珍贵文物,共分“张弓酒艺千秋传统”、“饮酒器具容尽沧桑”、“酒风酒俗八表豪情”、“佳酿清淳九洲飘香”四个单元。展示了张弓酒四千年酒文化,让您充分领略到张弓酒的生产过程,在这里您既可以游览张工就业工业区,还可以品尝到醇香的张弓酒。徜徉在酒都坛海中,感悟千年酒文化和工业游带来的无穷乐趣,使您心情舒展,回味无穷。……[详细]
后陈新村景区
  后陈新村隶属宁陵县阳驿乡,位于县城西4公里,S325省道南侧。全村242户,903人。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1000元,高于河南省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近几年来,后陈新村依托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积极利用生态农业、文化资源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品养生果、享农家乐”为主要特色的乡村旅游业。这里街道干净整洁、瓜果园林飘香、小院清新别致、农家饭菜可口的淳朴农家风情,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田里有棚、棚边有村、村中有景、环境优美、生态协调、田园风光、文明和谐”的乡村旅游新社区。这里建有温室大棚蔬菜、葡萄种植基地近2000亩、四季果蔬飘香,景色宜人,吸引了大量游客休闲度假,体验采摘。截至目前,全村发展农家乐20户,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先后被评为“省级旅游村”等6个省级荣誉称号。他们的愿望是将宁陵……[详细]
吕坤文化园景区
  吕坤是明朝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号沙随夫子。他的著作《呻吟语》被翻译成20多个国家的文字。吕坤墓由明朝神宗皇帝敕修,位于我县阳驿乡吕坟村。清朝康熙皇帝念吕坤功勋卓著,为其树碑立传。2006年3月吕坤墓修复,宁陵县人民政府、吕氏族人、社会各界倾力捐款资助,吕坤墓按照明朝皇帝敕修时的规模恢复了原貌。景区核心经典是著名唯物主义思想家吕坤之墓,明朝神宗皇帝敕修,清朝康熙皇帝树碑立传。墓区占地36公顷,翠柏围绕,庄严肃穆。墓前有石碑、石条几、石桌、石凳、石蜡台、神道。神道旁有石人、石马、石羊、石狮子、石碑坊等,石碑坊均刻“敕修”,规模宏伟。今吕坤墓地3.3公顷,墓前墓区苍翠森然,幽深寂静,每年接待中外学者及游客近万人。……[详细]
葛天文化园
  该景点包括葛天氏陵和葛城遗址,葛天氏陵始建年代不详,陵墓至今岿然。据文物部门初步勘探,陵墓处有汙于地下的宋代牌坊和残碑。葛城遗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葛城,为夏、商、周时期葛国的都城。据专家认定遗址下面还与古城叠藏着2座巍峨壮观的古城池,古葛城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当地广为流传“张弓美酒出宁陵,万亩梨园景连景。乐都旧址城摞城,豫东古城蕴厚重”。……[详细]
宋襄公望母台
  在睢县北湖的东北角上,有两个小岛,北边的叫骆驼岭,南边的叫望母台。二者都是宋襄公留下的遗迹,距现在已有260O多年的历史。要说清二者的由来,必须先从望母台说起。望母台世传为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所筑,故而又名襄台。据《睢州志》载:“襄台在旧城东北隅。为宋襄公所筑,或日为望母而筑。即《诗》所谓赋《河广》者也。”(见清光绪十八年《睢州志》卷一第十二页)这里所说的《诗》,即为《诗经》。在《诗经?卫风》中有《河广》一诗。古版《诗经?河广》有诗序:“宋襄公母归于卫,思而不止,故作是诗。”宋襄公的母亲,即宋桓公夫人,卫文公之妹。夫人生襄公(名兹甫)之后,遭离弃被遣送归卫,思子而不能往,于是以诗怨叹: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谁说黄……[详细]
宁陵东关清真寺
  宁陵东关清真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宁陵县城关回族镇东关村清真寺街,座西朝东,据传始建于元代,以后逐渐扩建。明万历九年(1581年)扩建。建有大殿、讲堂屋、水房、女寺、藏经楼等房舍共70余间,占地10亩4分。布局巧妙层次分明,雕刻精美,古朴典雅。仅于清朝同治年间大修一次。“0”中,清真寺遭到了严重破坏。不仅拆掉了南北讲堂、对厅、内宅、水房等房屋,内壁裱画也毁坏一空,墙壁裂缝,致使大殿整体倾斜,寺院建筑呈现衰落之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上级拨款和当地回民集资的情况下,于1987年春对清真寺进行大修。目前,清真寺占地面积10亩2分。该寺以大殿、南北两院、望月楼三大部分组成。大门楼(三间)为高石阶,红砖围墙,深绿色大门,上悬匾额一块,书“清真寺”三个大字,整个建筑为砖木结构。给人以清……[详细]
归德府古城墙
  归德古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我国古代一些城市大多是有城墙的,没有城墙是不能算作城的。能让古人下大力气建得城墙的地方,其地理位置就必然十分重要。睢阳城这一片土地,从商朝到现在的睢阳古城,是沿着中国历史的泥泞一路走来的。数千年来,历史上筑起了那么多的古城墙,就连所谓的七朝古都九朝古都的城墙,都被时间的巨手平荡的踪迹全无,而商丘市睢阳区的归德府古城墙却有幸走过了490多年岁月的历史,如今它的城郭、内城、护城河保存基本完好,气势肃穆雄伟。现存古城墙建于明正德六年(1511),为古城堡式建筑,城池外圆内方,形似铜钱。砖城墙周长3.6公里,城门为拱卷门。东门曰宾阳,西门曰垤泽,南门曰拱阳,北门曰拱辰。城内地势为龟背形,共93条街道,俯瞰全城如棋盘状。城内建筑多为走马门楼、五门相照的四合院建筑群。根据五……[详细]
汉梁王墓群
  汉梁王墓群位于河南省永城市东北的芒砀山,是西汉时期梁孝王刘武及后代各王的陵墓。从梁孝王刘武开始,西汉梁王死后可能全部葬于芒砀山,加之王后、嫔妃和文武大臣有多少地下宫殿目前还不清楚。现除主峰未发现外,已查明的汉代梁国王陵有保安山梁孝王墓、李王后墓、柿园壁画墓、僖山金缕玉衣墓、王后墓、黄土山一、二号墓、窑山一号、二号汉墓、南山一、二号汉墓、夫子山一、二、三号汉墓、铁角山一、二、三号汉墓等二十余座。汉梁王墓群于1996年11月20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保安山梁孝王陵区已发掘的柿园壁画墓、梁孝王墓、梁孝王王后墓已成为芒砀山文物旅游区的主要旅游景点,每天吸引众多的游客前来访古探秘。1992年对保安山二号墓及发现的梁孝王寝园进行了考古发掘,探明了陵园、寝园的建筑布局和自梁孝王以……[详细]
夫子避雨处
  夫子避雨处位于芒砀山主峰西南夫子山南坡,为一天然悬崖,下有半覆锅状石室,进深6.5米,宽20米,最高处约4米。相传在春秋末年,孔子周游列国传播儒家学说,率众弟子“去曹适宋”,路过芒砀山主峰西侧的一道山岭前,突然天降大雨,急切间到山间一天然崖洞避雨。等雨过天晴,孔子派弟子在崖前晒书,并且在山坡上大杏树下开坛讲学。二千多年来,此“夫子避雨处”成为孔子传道的圣迹,一直保留至今,当地人把这座山叫作“夫子山”,把这片崖叫“夫子崖”,山前的村庄叫“夫子崖村”。唐朝时,当地人雕刻的孔子避雨石像,石像面南拱手屈膝盘坐,现面部已残。洞外石刻甚多,现石室东侧仅存明代残碑二通,碑文字迹模糊,为明万历年间所立。夫子崖前有晒书台,传说孔子带弟子在此处避雨,雨过天晴,在此台上晒书,故名晒书台。当地人说此台晚上不下露水,……[详细]
芒砀山文庙
  芒砀山文庙,亦称夫子庙,位于永城市东北三十五公里芒山镇夫子山南麓。夫子山是芒砀群山中的一座,因孔子在周游列国返回鲁国时曾在此避雨、晒书而得名。后人为示纪念,在此建文庙、立石碑而祀之。文庙始建年代不详,据院内石碑记载,明末曾遭兵焚。现存文庙是清末建筑,坐北朝南,由启圣殿、东西厢房和大成门组成。主殿启圣殿,硬山灰瓦顶,面阔五间,长19.20米,进深四间,宽13.20米,构架特征为七架梁带前后双步梁,并出四架梁前廊,前廊梁下作轩。廊下有四根八楞石柱擎檐,石柱正面阴刻知县陈梦莲所题楷书楹联:“德配天地修高明博厚之大,道冠古今统二帝三王之傅。”“近圣人居若此其甚,中天下立无得而”。东西厢房各面阔五间,长13.74米,进深一间,宽4.8米,前檐带廊,构架为五架抬梁式,硬山顶,仰合灰瓦屋面。大成门平面呈长……[详细]
任家大院
  任家大院是一座多重四合院建筑群,现存于虞城县大同路中段北侧的建筑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是豫东保存较完整的清代民居,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任家大院的多重四合院建筑群落,因属民间官宦大贾之民宅,故史志、典籍均无详细记载,是清代中叶嘉庆、道光年间世居马牧集任氏第十五世孙任壮猷生员得了“二品封典”的功名后修建,以后经陆续修建,在马牧大隅首东北侧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四合院建筑群。其主要部分位于大同路中段北侧的东西两个大院。东侧大院建筑多数已被改造,已无原貌。西侧大院建筑保存完好,即现在的任家大院。任家大院整个建筑占地面积3721平方米,房屋102间,沿中轴线有主院3节,布局平面呈“凸”字形,它以门楼过厅、中堂、堂楼为中轴线,按照左右对称、前低后高的原则,严谨地将各个单体建筑连成一片。屋顶是青色小瓦铺面,内顶为八……[详细]
中国画虎第一村
  中国画虎第一村——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北关镇王公庄村,地处黄河故道,豫、鲁两省接合部,东距文哲大师庄子故居遗址15公里,西距南朝文学家江淹故里21公里,交通便利。全村耕地面积1377亩,1366人,其中有800人从事绘画产业。村中夫妻画家、父子画家、姐妹画家及三世同堂作画者比比皆是,村民以工笔画虎为主,兼画人物、花鸟、山水等,品种繁多。已辐射带动周边两省三县数千名农民从事或经销农民画,形成了以王公庄为龙头的农民画家群。仅北关镇就达1500多人。……[详细]
归德府文庙
  归德府文庙,坐落在归德府古城内,中山东街路北,为祭孔圣地,又名孔庙,2000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商丘县志》记载,大殿始建于元延佑四年(1317),明弘治年间知州张玺重建为7间,后历代重修。原有大殿、棂星门、照壁、泮池、名宦祠、乡贤祠、戟门、东西庑、启圣祠、教谕宅和训导宅。现仅存大成殿、明伦堂和泮池。1948年底和1949年初,淮海战役总前委和中原二月会议曾在这里举行晚会。成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赵会、刘信相继修葺。大成殿是归德府-、儒学届祭祀孔子的场所。现存建筑,面阔七间,进深三间,九脊十兽,飞檐挑角,绿色琉璃瓦顶,单檐歇山,浮雕龙凤大脊,正中饰一宝瓶。两端置鸱吻,垂戗脊下均有兽形浮雕,檐下无斗拱,四周平出耍头承托檐部。耍头间开方窗,四角四根托……[详细]
120、汤斌祠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汤斌祠
  汤斌祠是清初顺臣汤斌为其母亲修建祠堂,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城内解放路西段,是睢县著名的文物旅游景点。汤家祠又名汤斌贤良祠,汤恭人旌烈祠,位于睢县城内建设西路,座北朝南,面积1200平方米,三节院,从南到北依次为门楼、二门、卷棚、大殿、五门照。门楼一间,正脊排山,前额悬挂有“奉旨贤良祠”金字匾一块,门前树有二旗杆,西边有吹台,另有皇帝封赐的下马碑,二门是三间过道,卷棚三间,四根明柱支撑,筒瓦盖顶,室内为悬挂圣旨和丝布礼品,贤良祠和节烈祠大殿各三间,殿前树有汤文正公蛟龙碑,汤恭人节烈碑一通,祠前有雕工精良的节烈牌坊。1963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革期间遭到严重破坏,如今只保留门楼和大殿。汤斌祠是清初汉0汤斌为其母亲修建的祠堂,由于文革遭受破坏严重……[详细]

缂侇噮妫稢P濠㈣鎷�13001937闁告瑱鎷� 缂侇喓鍊曢崣鏇犵磾閹存繄鏆斿璁规嫹 44010602000422闁告瑱鎷�

闁稿繐鍘栫花顒勫箣閹存粍绮� 闁艰鲸姊婚柈鎾棘閻熸壆纭€ 闁稿繐绉烽惌妤佺珶閻楀牊顫� 缂傚啯鍨归悵顖炲触閸粎绋� 闁瑰瓨鍨奸々锔界瑹濞戞锟�
闁艰鲸姊婚柈鎾箣閹存粍绮﹂柨娑虫嫹 QQ闁挎冻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