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榆林市旅游

榆林市旅游景点介绍

波罗古堡
  波罗古堡,始建于北魏,距今有1400多年历史,是一座雄踞大漠边关,弥漫佛光灵气,孕集天地精华,神密而又富有传奇的塞上古堡,被喻为“佛掌上的明珠”、“一个来自天国的地方”。“波罗”为佛经梵语,意喻渡(接引)到彼岸,因城堡西石壁天生巨大石佛而得名,明正统元年(1436)建堡,历经10年建成,万历元年(1578)重修扩建成现存遗迹规模。堡城东南高,西北低,总面积约20公顷,设有四门,东门凝紫、南门重光、大西门凤翥、小西门通顺。主街道宽8m,长500m,建有南瓮城、三官楼、玉帝楼、望胡台和木石牌楼各一个,形成了四楼骑街两牌楼的奇丽景观。古堡历为军事要塞。晋隋唐宋时都在这里设营建寨,李自成、李元吴也曾在此屯兵作战。清顺治十年(1654)设波罗营,辖归德、鱼河、怀远等十营堡,为边塞长城沿线三十六堡之最。……[详细]
石寺坬石窟
  石寺坬石窟位于白界乡陈家沟村北400米处的石寺坬半山坡上。石窟现存一窟,始建北魏,占地面积约2~3平方米,坐西南面东北。窟平面呈方形,平顶微拱,面阔1.48米,进深1.47米,高1.68米。窟内三壁环坛,坛上方三壁三拱龛,三龛造像各三尊,均为一佛二菩萨,门外立二天王,共有造像11尊。造像为砂岩质,剥蚀严重,面目、手臂多残。造像与窟连为一体,正龛阔1.24、深0.1、高1.27米,佛像通高1.28米,高内髻,身着交领右衽衣,两耳垂肩,结跏趺坐于仰莲须弥座上。菩萨均袒胸露臂,发披两肩,缨带绕身,披錦在腹前打结,下着羊肠裙,裙角外展双手合缉,跣足站立于仰莲座上。左龛阔1.2、深0.12、高1.1米,佛像通高1.13米,两耳垂肩,身着交领右衽衣,屈右臂,右手似施无畏印,结跏趺坐于束腰长方台座上;菩萨……[详细]
283、威武堡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威武堡
  威武堡位于横山县塔湾镇塔湾村威武自然村东北约200米处,杨小川沟口的东山畔上,西与塔湾隔河相望,相对高约70米。城址所在的山体,平面呈长条状,地势平缓,东西北三面环沟,只有南部与其他山体相连,城址平面呈长方形分布,东西长约250米,南北宽约200米,面积约50000平方米。城址所在地,位于二边线上,西距大边约9公里,现城墙砖石虽拆,但土基尚存,从残存城墙可见,墙体为土石夯筑,现存西城墙长约200米,高约0.5-3米,宽约3.5米;北城墙长约250米,高约0.3-2.5米,宽约2米;东、南墙已毁,南、北城门尚在,破损严重;城址内尚存东、西两处墩台,黄土夯筑,夯层厚约11-13厘米。现城址内植被茂密,种植豆子、荞麦、土豆等,城址内外分布四座庙宇,地表瓦片遍地,散见大量砖块、瓷片、骨骸。据史载,该……[详细]
284、响水堡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响水堡
  响水堡位于横山县响水镇响水村西南部,与镇政府的相对高度为78米,古城北临204省道。明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设置响水寨,属绥德卫。位于二边线上,西北距大边22公里。成化二年(1466)巡抚王复迁往黑河山,改名平邑堡。七年(1471)平邑堡泉水干涸,用水困难,延绥巡抚余子俊又迁回响水寨,改为响水堡。城堡平面略呈长方形,明万历六、七年间重修,砖砌牌墙垛口。据榆林府记载,“响水堡有东、南、西三门,楼铺14座和砖砌牌墙垛口”,清在响水堡设都司,乾隆三十四年(1769)知县胡绍祖重修城垣,城周3里许,东门叫岳山寺门,南为望斗门,西为渊亭门,另有小西门。据《横山县志》记载;城内原有建筑祖师庙、九龙堡、城隍庙。响水堡占地14.48万平方米,现存夯筑南墙长218米,高8米,宽11.7米;西墙663米,高……[详细]
五龙山法云寺
  法云寺俗称五龙山庙,位于横山县殿市镇五龙山村的五龙山支脉上,山体高70米,像一只巨大的龟体横卧在黑木头川中,呈南北走向。寺庙就建于山体上,东依银塔山,西眺黑木头川河和韭殿四级公路,南北临沟,距横山县城30公里。据民国十八年(1929)于右任题鉴的《陕西横山县志》记载:寺庙始建于唐代,明万历、崇祯、清康熙、乾隆、嘉庆年间对该寺进行扩建和维修。法云寺占地面积9600平方米,坐东北朝西南,总体建筑分两部分组成:前部分经山门、五龙照壁进入,由大雄宝殿、真武祖师、五佛殿、文昌殿等12座建筑组成。山门为洞式,位于龟的头部,两侧各踞石狮。五龙照壁距山门后2米的正中,壁面砖石,上雕刻五龙盘踞。真武祖师为主体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为枕头窑洞式砖木结构,顶为卷棚硬山单檐勾连搭灰瓦顶。大雄宝殿与真武祖师殿相连……[详细]
龙凤山庙
  龙凤山庙,位于横山县赵石畔镇东约6公里的龙凤山上,西为芦河,北为榆靖公路,距县城约11公里。龙凤山庙,东高西低,依山顺势,始建于何代,无实据可证,只有在被毁灭断碑上记载着大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维修过。现根据龙凤山庙南部埋藏的和尚墓碑记载,为大清乾隆三十六(1771)年,据现在约有四百多年的历史。龙凤山庙,有庙宇30余座,东西长234米,南北为168米,整个庙宇规模宏大,工艺精巧,其中玉隍阁、娘娘庙、真武祖师殿、佛殿庙、石牌楼等建筑俯视山势,雄伟壮丽,是横山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寺院之一。玉隍阁,通面宽6米,为二层楼格式,高约12米,门前西壁有砖刻对联,四壁及檐下有砖雕图案。清道光、光绪年间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多次维修,目前保存完好。石牌楼,通面宽7.7米,高约4.8米,刻有匾额数块、对联……[详细]
野猫山庙
  野猫山庙,又称灵应寺,位于横山县韩岔乡野猫山村东的大山峁上。占地3000多平方米,座西北,向东南,东西为沟,南北约2.5公里的长峁。远目瞭望方园约2至3百公里,其山势雄伟,风景秀丽。寺庙建于明万历年间,大清乾隆二十年、三十八年,道光年间进行扩建和维修。碑记记载“玄帝之成灵更赫也提衡坎位龙踞而虎蟠威震地方麒舞而凤翔以及买官土师九天圣母其不有感而有……玄帝庙一座名为灵堂应创上万历年间厥后补修代有达人”。又灵应山旧施之地为佛殿塔所施之地银买之地碑记“大清乾隆二十年(1755)”创建佛殿塔碑记“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野猫山庙宇碑记“清道光丙申年五月”。现庙宇由祖师、娘娘、灵官、龙王、山神、土地、奎星爷、文昌等庙建筑组成。祖师庙、娘娘庙为主体建筑,内为拱洞式,顶为竭山式,面宽分别为8.45米,……[详细]
佳县云岩寺
  佳县云岩寺位于陕西省历史文化名城,座落在佳县县城南1公里的虎头峰山腰。东临黄河天险,与吕梁山脉隔河相望,南环佳芦河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白云山相连,西靠佳吴公路,交通便利,北倚铁佳州,飞峙兀立的佳县山城。寺属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寺内石窟始凿于唐,完成于宋代宣和四年(1122)。由错落有致,高底参差的八个窟室、古朴精巧,古色古香的殿阁以及宋代大观年间(1107—1110)的摩崖题刻、明清琉璃浮雕碑石、壁画、古柏等组成。云岩寺荟萃了大量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的珍贵文物遗产,早在1957年5月31日就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岩寺主窟为大雄宝殿,窟内外存留有各具特色的48尊摩岩石刻造像。造像大小不一,高度在25-149厘米之间,形状各异,栩栩如生。主窟深6米,宽7米,……[详细]
289、凌云鼎
凌云鼎
  凌云鼎位于佳县城东城郭边,创建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是由河北省任丘县县丞牛登第所建。凌云鼎高26.4米,周长21.6米,是八边形,共七层,每层都有楼梯及瞭望窗,登临其上,可极目-高原之浑厚,俯览九曲黄河之壮观,为古佳州八景之一。……[详细]
  在佳县城东侧晋陕峡谷的黄河床面上,横卧着一条耀眼的巨龙,龙头直扑山城怀抱,龙尾摆向山西克虎村中,这一雄宏壮阔的景观,就是佳临黄河公路大桥。佳临黄河大桥全长782.83米,宽12米,高25.5米,共有23孔,其中跨经50米的10孔,30米的4孔,16米的9孔。大桥的建成缩短了佳县通向东方,通向首都北京的距离,实现了佳临两县人民千百年来“一桥飞架东西,天堑变通途”的夙愿。大桥竣工以来,每天车辆行人穿流桥上,成为佳县旅游的一大景点。人们登上桥眺望:大河狂涛扑面而来,山城高峻入云端,枣林葱郁美如画,风景十分壮丽。大桥西头建有高大的佳临黄河大桥建设纪念碑,东西两头还建有两座题词纪念碑廊,党和国家领导人-、马文瑞、-、陈俊生,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领导和-两省领导以及社会名流30多人的手迹刻于其上。……[详细]
  木头峪村坐落在佳县城南约15公里处的黄河西岸。村子坐北向南而建,长1公里,宽100余米。村庄有南北两条街,街道东西被一排排四明头石窑洞和房屋排列有序地分成小巷,窑洞有明柱抱厦,一户一院,大部为四合院,建造非常讲究方正,窑洞和房屋称为“地方”,有“天圆地方”之意,院内碾磨齐全,下院种植有花果树木等,古色古香,别是一番景色。沿街有商店、饭馆、旅馆和沿街住户的门楼。村庄分前后村,前村有石牌楼、石洞门、木牌楼各一座;后村有木牌楼一座。前后村由小桥相连,村中为戏楼滩,有清道光十一年所建戏楼一座,戏楼对面有献殿、观音庙、文昌庙各一座。戏楼滩是中心场所,是村民集市贸易的场所。沿着村庄大街小巷而行,人们会有一种进入江南古镇之感。……[详细]
佳县佛堂寺
  佛堂寺位于佳县城北40公里的朱家乡崖畔村与泥河沟村交界处的群山之中,是佳县乡间最大的寺庙和旅游景点。佛堂寺建于宋代,佛堂寺以古石窟最为壮观,近20米高的石崖上凿有4孔规模较大的石窟,北起第一窟为窟,内存精雕细刻的石神像7尊,石碑一通,主神为释迦牟尼。通道口上方有摩崖记事,记述建寺置地契约。第二窟供奉地藏,此窟最大,其深度为7米,宽6米,高4米。第三窟供奉观音,第四窟供奉三霄娘娘。加上其余小窟,石窟总面积为107.6平方米。石窟下面是宽阔清静、松柏葱郁、古朴秀雅的庙院。庙院从南至北建筑有山门、钟鼓楼、韦陀、城隍、药王、财神等庙。佛堂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庙宇文化内涵丰富,文物古迹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是古代佳县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真实体现。1992年,佛堂寺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详细]
佳县兴隆寺
  兴隆寺(俗称郑家寺),位于佳县城北45公里处的上高寨乡郑家后沟村。这里是毛乌素沙漠南缘,寺庙建在大漠深谷之中,是佳县乡间最大的寺庙之一,该寺建于元代大德年间(1308—1311年),为县级文保单位。兴隆寺依山而建,形成五层梯形结构建筑,沟谷有小溪流淌,溪流之畔第一层是戏楼。第二层建有砖石结构的娘娘庙、马王庙、增人院等。第三层庙宇建筑较多,东起有神路、文昌帝君和白云菩萨楼,子祠,山神、土地祠,药王七佛楼;接着是寺内最大的石窟殿堂——森罗宝殿。森罗宝殿深9米,宽7米,高5米,面阔为楼阁形状,外观雕梁画柱,油漆彩绘,古朴典雅。森罗宝殿过去是地藏菩萨石窟,从此石窟西旁登上神路是第四层庙宇,自西向东凿有4个大小不等的石窟,窟内分别供有关帝、土神、释迦牟尼、观音等。释迦牟尼窟为正殿,窟深7米,宽5米,……[详细]
  陕北特委第四次会议旧址0陕北特委第四次(扩大)会议,是陕北革命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革命转变时期的一个光辉里程碑。会议旧址:在县城西北约15公里的刘家山乡高起家洼村0员高录孝、高录忠家里。这是一个有5孔窑洞的宅院,会议就在西起第二孔窑的掌窑内召开。出席会议的特委成员有马明方、马文瑞、王兆卿、毕维舟、崔逢运、鲁学曾等;还有各地区党组织的代表,如崔田夫、崔田民、高朗亭、赵福祥等;佳县代表张达志、高长久、张岗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陕北特委代理书记马明方主持,主要议题是:传达0中央北方局对陕北工作的指示精神;总结特委工作;在分析陕北革命斗争形势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如何在陕北开展游击战争问题;选举了新的特委委员。会议共开了四天。会议决定:(一)发动群众广泛开展抗粮、抗捐税、抗租的群众运动;(二)武装群……[详细]
李有源故居
  《东方红》作者李有源故居佳县张家庄村是著名颂歌《东方红》的发源地。它位于佳县城北3.5公里的佳榆公路线上。《东方红》作者李有源的故居就在村中北坡。这是一个有6孔窑洞的四合院落,李有源的故居是正面右起第一孔。这是一孔陕北农村极普通的接石口土窑洞。1942年,农民歌手李有源就是在这里创作了响彻全球的颂歌——《东方红》。李有源1903年出生在陕西省佳县佳芦镇张家庄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家祖祖辈辈揽工租田过日子,李有源13岁就成了放羊娃,饱受旧社会剥削压迫。1942年他怀着对党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无比感激、无比热爱的心情编唱了《东方红》。1951年,李有源以一个农民作者的身份,参加了绥德专区文艺工作者代表会,第二年又出席了陕西省文艺创作者代表会,并荣获奖旗、奖章,人们尊敬地称他为“人民歌手”。1955……[详细]
梁家岔毛泽东旧居
  梁家岔毛泽东旧居梁家岔村位于佳县西北部的兴隆寺乡,距县城50公里。1947年8月19日,毛泽东、-和任弼时同志率领0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从杨家园则来到了梁家岔,住在了村民刘永升家里。毛主席到梁家岔的当晚,就前往距此5公里的西北野战军总部驻地——前东元村,主持召开了军事会议,毛主席和彭德怀一起研究部署了沙家店战役的作战方针。会议结束后,毛泽东又连夜返回梁家岔。西北野战军在毛主席和彭总的英明正确指挥下,取得了沙家店战役的胜利。毛泽东和党中央机关在梁家岔共住了5天,于8月24日离开到达朱官寨。……[详细]
朱官寨毛泽东旧居
  朱官寨毛泽东旧居朱官寨村位于佳县西北部的五女川中部。是朱官寨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40公里。1947年8月24日,毛泽东、-和任弼时同志率领0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离开梁家岔来到朱官寨。先住在殷家沟张生海家里,第二天又搬到阳张月胜家里。这是个有5孔窑洞的院子,毛主席住在右起第二孔窑洞,-和任弼时同志住在右起第五孔窑洞。毛泽东和党0机关在朱官寨生活战斗了整整一个月。在这里,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9月23日,毛泽东和党中央机关离开朱官寨,在张家崖窑村住了两日后,到达了神泉堡。……[详细]
  神泉堡革命纪念馆神泉堡革命纪念馆位于城西7.5公里的神泉堡村,这里原是神泉乡政府所在地,现并入佳芦镇。神泉堡革命纪念馆正式挂牌成立于2001年,是在原神泉堡0中央驻地旧址的基础上维修、增设和扩建的。纪念馆除对毛泽东、-、任弼时、-等旧居进行重新陈列外,又新增了两个展室。展室用大量的历史照片、文献资料,分“扭转乾坤”、“运筹帷幄”、“鱼水情深”、“走向胜利”四部分内容,真实再现了毛泽东党中央机关转战陕北的革命实践活动。1947年9月25日,毛泽东、-和任弼时同志率领0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部,从张家崖窑动身来到神泉堡,住在现纪念馆院内正面的窑洞里,毛度席住在右起第三孔窑洞,周副主席住在右起第四孔,任弼时同志住在右起第二孔,-同志住在右起第六孔。党中央机关在神泉居住期间,毛主席还先后到佳县城、……[详细]
  毛泽东题词纪念碑1947年10月18日,毛泽东同志从神泉堡来到佳县县委视察工作,在县委书记张俊贤的提议下,毛主席亲笔为0佳县县委题词:“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几十年来,这一光辉题词始终激励着历届县委带领全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取得了很大成绩。为了使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增强自豪感,永远不忘那段光辉历史,永远沿着毛主席题词指引的方向前进,佳县县委于1970年在原“东方红广场”东侧闹市区,修建了一通高6米,宽4米,砖石水泥结构的题词纪念碑。碑正中为红底色,竖雕刻着毛泽东手迹:“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13个金黄色大字。碑体东西两个侧面还雕刻着毛泽东手迹:“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楹联。1993年12月26日,在纪念毛泽东同志100周年诞辰之际、佳县县委为……[详细]
李家崖城址
  李家崖城址位于陕西省清涧县高杰村乡。城址在无定河东岸二、三级台地上。1983年发掘,城址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长495米,南北宽122-213米。城东、西两面筑墙,南北两面堑山为障。现存东垣残墙长128米。西垣残长34.5米。墙体外层以石块层与夯土层相间构筑,内层筑法则是内夯筑、外以块石包砌。墙体横断面呈梯形。残高最高3.1米,基宽7.4-9米,顶宽1.25-1.45米。揭露的房址平面呈梯形,面宽3.07米,进深2.95米。夯筑围墙,居住面经夯打火烤后敷以豆绿色石粉。此外还发现窖穴、石板围墙的瓮棺葬等。出土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器表除素面外,饰以绳纹,其次有云雷纹、回纹、方格乳丁纹、附加堆纹等。器形有鬲、豆、三足瓮、罐、盆、碗等。还出土石斧、刀、凿,骨锥、卜骨及石雕像等。石雕像刻于梯形石块上,残……[详细]

缁棷CP婢讹拷13001937閸欙拷 缁倕鍙曠純鎴濈暔婢讹拷 44010602000422閸欙拷

閸忓厖绨幋鎴滄粦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閸忓秷鐭楁竟鐗堟 缂冩垹鐝崥鍫滅稊 閹存垼顩︽笟娑毲�
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閿涳拷 QQ閿涳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