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旅游景点介绍
洋县引酉工程长坝引水枢纽时代:现代地址:洋县茅坪镇长坝村保护范围:东至渠堤坡脚外扩3米,南、北至坝址上、下游各25米,西至河堤坡脚外扩10米。建设控制地带:东至长坝村四组排洪渠,南至洋华公路,西至长坝村五组八亩田,北至堰砭(山)。2018年,洋县引酉工程长坝引水枢纽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茅坪红二十五军旧址时代:近现代地址:洋县茅坪镇保护范围:(1)原茅坪陈家大院旧址:东至旧址大门外扩5米,南至闫守杰住宅北界,西至龚存善住宅东界,北至任土庆住宅南界。(2)原新华村小庵庙旧址:庙址四周外扩20米。建设控制地带:(1)原茅坪陈家大院旧址:东至A区外扩15米,南、西、北侧同A区。(2)原新华村小庵庙旧址:A区四周外扩50米。2018年,茅坪红二十五军旧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红四方面军钟家沟会议会址位于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骆家坝镇钟家沟村,占地3000㎡,总建筑面积486.66㎡,以文字、图片、雕塑、沙盘及声光电技术等多种方式,生动再现了红四方面军在西乡的革命历史以及西乡解放前的革命斗争史。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向西实施战略转移。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转战,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到达陕南。12月12日,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到达西乡县,总部驻扎钟家沟。红四方面军在西乡驻定后,总部决定在西乡、城固、镇巴、石泉、紫阳、安康等县建立陕南革命根据地,各部队按部署立即展开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工作。后因部队得到情报,四川军阀正集中主力在成都内江一带进行混战,川北防务异常空虚。红四方面军总部毅然决定抓住有利时机,乘虚挺进川北,集中力量向川北发展,创建以川北为中……
[详细] 红二十九军革命旧址时代:近现代地址:西乡县私渡镇潘坝村、骆家坝镇回龙村、骆镇村、张家坝村保护范围:(1)竹园子陈浅伦烈士故居:故居本体外扩5米。(2)马儿岩红29军军部旧址:①马儿岩红29军军部旧址:原老君殿旧址外扩5米。②红29军革命烈士纪念碑暨烈士陵园:现有纪念碑及附属建筑四周外扩5米。③回龙村红色记忆展室:现有红色记忆展室建筑本体。(3)回龙村刘传璧烈士故居:故居本体。(4)张家坝中共西乡特别支部旧址:旧址本体外扩5米。建设控制地带:(1)竹园子陈浅伦烈士故居:A区四周外扩10米。(2)马儿岩红29军军部旧址:①马儿岩红29军军部旧址:A区四周外扩5米。②红29军革命烈士纪念碑暨烈士陵园:A区四周外扩15米。③回龙村红色记忆展室:东、南、北三侧至红色文化广场边界,西至村卫生室东山墙。(……
[详细] 川陕省赤北县第五区苏维埃政府旧址时代:1933—1934年地址:西乡县大河镇楼房坪村保护范围:旧址本体外扩5米。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外扩10米。2018年,川陕省赤北县第五区苏维埃政府旧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南郑底坪红军标语群时代:1931—1935年地址:汉中市南郑区福成镇底坪村保护范围:标语本体外扩3米。建设控制地带:A区外扩5米。2018年,南郑底坪红军标语群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川陕红色交通线南郑驿站时代:1933—1935年地址:汉中市南郑区小南海镇、碑坝镇保护范围:(1)小南海:东至佛爷崖西谷底边缘,南至烟嘴山下山台阶以南10米,西至烟嘴山东谷底电站引水渠东侧,北至电站引水沟渠闸门。(2)宏济宫:东至老街西侧,南至陈国忠宅北墙,西至宏济宫屋后山坡,北至庞明宅南墙。建设控制地带:(1)小南海:A区四周外扩10米。2018年,川陕红色交通线南郑驿站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上沙窝红军旧址位于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长角坝镇上沙窝村,为陕南民居建筑,土木结构,墙面泥抹,土地面,木门窗,屋顶青瓦。已建成两间展室,布展面积300平方米,采用图文展板、浮雕画、沙盘、场景还原、互动多媒体视频等多种展陈形式。室内布展有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七十四师在佛坪的战斗史迹及徐向前、程子华、徐海东、陈先瑞生平简介、红军“三打”佛坪场景再现等内容。展出文字图片100余幅,历史影像片3部。1935年3月下旬,程子华、徐海东率领红二十五军从洋县华阳东返,因县城袁家庄有国民党柳彦彪驻军,便经岳坝大古坪翻山而过,直插龙草坪,在长角坝上沙窝村宿营。红军将地主粮食分给群众,处决了十余名反动分子,红军战士还帮群众砍柴、担水、打扫院子,和当地群众亲如一家,很受欢迎。敌军旅长柳彦彪得知消息企图伏击红军,……
[详细] 红四方面军小河口会议会址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小河镇小河街戚家大院,占地面积725平方米,建筑面积678平方米,展陈面积678平方米。共分序厅、小河口会议展厅、升仙口战斗展厅、军民情深展厅及城固地方武装展厅5个展厅,生动再现了红四方面军从建立鄂豫皖根据地到第四次反“围剿”失败后转战入陕、召开小河口会议、激战升仙口以及城固地下党组织在红四方面军的领导和支援下建立游击队英勇斗争的历史。现有馆藏史料、布展照片477张;红军战士和游击队用过的刀枪、梭镖、马灯、苏区布币等珍贵物件90件。20世纪30年代初,红四方面军第四次反“围剿”失利,一路西征,进抵汉中市城固县小河口镇,在此召开了小河口会议,会上,曾中生、旷继勋、余笃三等同志批评了张国焘的家长制作风,加强了集体领导,坚持了民主集中制。宣布成立前敌委……
[详细] 南河街三圣宫时代:清地址:留坝县武关驿镇上南河村保护范围:东、西至建筑本体外扩10米,南、北至民居秦家贵、张明亮住宅外墙。2018年,南河街三圣宫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南郑濂水颜氏民居时代:清地址:汉中市南郑区濂水镇联合村保护范围:东、西、北至房后檐墙,南至民居大门外扩10米。建设控制地带:东、西、北面同A区,南至A区外扩10米。2018年,南郑濂水颜氏民居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佛坪岳坝何氏古建筑群时代:清地址:佛坪县岳坝镇岳坝村保护范围:(1)书院:东10米至薛发文住宅西界,南10米至薛发文家地,西10米至薛发文家山林,北与杨建斌住宅院墙交接。(2)夫院:东5米至谢长富山林,南1米至王兴才住宅北界,西10米至外院坝东界,北5米至张小松住宅南界。(3)桂院:东与李远秀住宅院墙交接,南与周策银、邹德文住宅院墙交接,西与任多武住宅院墙交接,北10米至陈跃文住宅南界。建设控制地带:(1)书院:东、北同A区,西20米至薛发文家山林,南20米至薛发文家地边。(2)夫院:东、南、北同A区,西20米至岳坝村三组路。2018年,佛坪岳坝何氏古建筑群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白勉峡铧炉古栈道遗址时代:唐地址:西乡县白勉峡镇白勉峡社区保护范围:铧炉村一号桥至水坝间51个栈孔所在的堤岸,山体两侧外扩20米。建设控制地带:东至崖壁外扩50米,南至拱水坝上游20米处,西至白勉峡至西河村道路临河道一侧,北至西河村道路便桥。2018年,白勉峡铧炉古栈道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略阳城墙遗址时代:清地址:略阳县兴州街道办东关文家坪保护范围:遗址本体四周外扩20米。建设控制地带:东、南、北为A区外扩50米,西为A区外扩30米。2018年,略阳城墙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杨填堰位于城固县城北7.5公里处的宝山镇丁家村。2008年9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杨填堰相传为西汉时萧何、曹参、张良首开,以发展农业供给汉军粮草。三国时,诸葛亮北伐,萧何、曹参开,以汉中为大本营,教兵习武,劝士农桑,“踵迹增筑”杨填堰,扩大生产,保障军队供给,南宋时,西北抗金名将杨从仪高龄退役城固县水北村时,号召当地人民群众大力修渠,民赖其利,人民亲切地称此堰为杨填堰,因此在南宋前人们称此堰为张良渠。据《汉中府志》载:“杨填堰,在城固县北十五里,截湑水河中流,垒石为堰。相传亦酂侯萧何,平阳侯曹参所创。至宋,知洋州开国侯杨从仪大力修浚,民赖其利”;清《城固县志》载:“杨填堰,北十五里,出湑水河。宋开国侯杨从仪于河内填成此堰,故名”。杨填堰东经城固的丁家村、留村、宝山至洋县……
[详细] 西北联大工学院旧址位于陕西省城固县西南约11公里处的董家营镇古路坝村,2003年9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大规模地侵华战争。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等在李书田、李蒸等教授的带领下,于同年9月迁校西安,成立了“国立西安临时大学”。不久,又迁至汉中,成立了“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8年8月由北洋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私立焦作工学院四所工学院组成的西北联大工学院利用教堂的部分房子办学。古路坝天主教堂始建于1888年,由荷兰人设计,采用中西结合建筑艺术建造,布局合理、规模宏大、工艺精湛,有哥特式的教堂、修女院、拉丁学院、老人院、育婴院等共计505间房子。1946年西北工学院迁址西安,校址空闲。解放后这些房子……
[详细] 城固城隍庙,位于城固县博望镇解放街中段。2008年9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城固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六年(1373年),后遭兵毁,重建于隆庆六年(1572年),清、民国时期都进行过多次维修。城固城隍庙原占地面积约一万平方米,解放后城隍庙的部分建筑分别被城固师范学校、东方红村、解放街居委会占用。现存的文物有:大殿、重修城隍庙碑、砚台等。大殿:土木梁架结构,坐北向南,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属九脊歇山式,屋面饰琉璃筒瓦,加勾头滴水,鸱吻已毁。台基较高,前后有廊,8根明柱均外露。脊上塑飞禽走兽,威严壮观。其通长14.4米,宽12.4米,高9.2米。重修城隍庙记碑:质地为汉白玉,圆头方身,通高250厘米,宽85厘米,厚40厘米,系大明隆庆岁次壬申中秋,举人歴官奉直大夫邑人廉汝为撰。砚台……
[详细] 古胡城遗址位于城固县城西约十一公里的柳林镇古城村东北隅原上。1981年被城固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城固县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原名“古胡城”或曰“胡城”。《舆地纪胜》、《陕西通志》、《汉中府志》、清《城固县志》俱载:古胡城在城固县西三十里,张骞使西域与胡妻,堂邑父俱还汉中,筑城而居。据《水经注》载:“义熙十五年古城铜钟十二枚……”。铜钟,即古代的“编钟”,意指张骞当年据此用作练习胡乐的遗物。《城固县志续修工作方案》载薛君伯安云:“胡城可以发掘,或能寻得古碑碣”。古城系土筑成,原有城门。一九七零年修筑阳安铁路时在此取土,城墙大部分被毁,现只留下东北角一小部分,其长约80米,宽约12米,高约5米。当时在古城取土和近年农民在城墙附近种田时,还出土过汉代的砖瓦陶片及汉代的墓葬,从而证明古城的修筑时间较早。……
[详细] 江湾遗址,新石器时代,位于城固县城西三公里的博望镇三里桥办事处江湾村。1981年被城固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城固县文物保护单位。江湾遗址是1976年农民耕种时发现。1979年——1981年,城固县文化馆文物组与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共同对该遗址进行了调查,其结果发现遗址东西长200米,南北长约150米,文化层厚约0.5米,并征集石器10件,其中石斧6件,石锛5件,圆块形石器一件及夹沙陶片等。这批石器器形较小,磨制精致,最小的长约8厘米,最长的不过13厘米。石斧剖面呈扁圆形,其中一件是利用棒形的天然河卵石制成,刃部经过磨制,其他部分仍保留河卵石的原始胎面。石锛皆小型,磨光、斜刃。陶片从口沿辨认呈灰色或灰黑色,外部口沿有一周宽3——4厘米的红色宽带,其下部与器内颜色相同,类似于仰韶文化后岗类型的红顶碗。后岗……
[详细] 莲花遗址,新石器时代,位于城固县城东1.5公里的博望镇莲花办事处廉家庄村与莲花池村一带。1981年被城固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城固县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是一九七三年底县文物部门在全县普查文物时发现,经县文物工作者调查,该遗址高出周围地面0.1——1米,其东西长约900米,南北长约600米。一九七六年十一月,地、县文物部门联合进行了试掘,共开探方2个,面积41平方米,出土的有石斧、石锄、石凿、石球、陶纺轮、蚌壳、鱼骨、兽骨及大量夹沙泥质红陶片和少量泥质灰黑陶片。从陶片上能辨认出器形的有:钵、盆、壶、瓮、缸、尖底瓶等。遗址发现两个圆锅状灰坑。从出土的大量草拌泥红烧土块中发现有类似芦苇编的篱笆和木桩痕迹。据此断定,莲花遗址当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村落遗址。但遗物中的石锄和外红内黑的陶片,在黄河流域的仰韶文……
[详细]
闂傚倸鍊烽懗鑸电仚缂備浇顕ч悧鎾崇暦濠靛牅娌柣顓у亞閹虫捁鐏冮梺鍛婁緱閸樿棄鐣靛澶嬧拺闁告繂瀚峰Σ褰掓倵缁楁稑娲ょ壕褰掓煙閹澘袚闁绘挻鐟╅弻娑滅疀濮橆兛姹楅梺娲诲幖閻倿寮诲☉妯兼殕閻庯綆鍋勯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