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扬州市 > 广陵区旅游

广陵区文物古迹介绍

胡氏住宅
  胡氏住宅位于东关街306号、312号,为民国年间银行家胡仲涵住宅。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为民国早期建筑,至今布局完整。东关街306号的胡仲涵住宅原为小八字磨砖对缝门楼,旁置汉白玉石鼓一对,门扇厚实,铁皮包镶,钉饰花纹“五福盘寿”。大门下置一尺余高门坎,门楼东连门房一间。南墙面每块砖面皆经过刨磨后加工砌筑,因此墙面显得相当光滑细腻,这在扬州其他老房子中很少见到。墙面上原有福祠,后毁,残迹尚存。福祠左为磨砖对缝仪门,此为扬州大富人家住宅传统布局形式之一。仪门今完整,人仪门照厅三间,面南正厅三楹,柏木构架,两旁置厢廊。正厅后原有屏门。越过正厅,穿过腰门人后进,迎面住宅为明三暗五格局。东厢置耳门通火巷,正房堂屋和前厅堂地面为方砖铺地,卧室为架空木地板。西套房西板壁还暗连两间暗房,一般人是很难发现……[详细]
参府街民居群
  参府街民居群位于参府街70、72、74、76、78、80、90号,为民国初赵氏、高氏、曹氏住宅。70、72、74、76号为赵氏住宅,前后五进,均为明三暗五对合式住宅,前后天井相连。78、 80号为高振声住宅,前后两进,明三暗五住宅。86-90号为曹姓住宅,现存两进,为明三暗五,东西厢房,前后有天井相连宅北原有庭园,后遭破坏。第一进东山墙下嵌 “庆馀堂界”界碑一方。现代著名文学家、文史专家、文艺评论家洪为法曾租住参府街72号。洪为法(1900--1970),曾名炳炎,字式良(一作石梁),笔名天戈等,扬州人。洪为法为创造社成员,与成仿吾、郁达夫等相识、交往。1925年与周全平合编刊物《洪水》,发表了大批小说、诗文、散文,著有《曹子建及其诗》、《古诗论》《郑板桥故事》、《柳敬亭评传》、《为法小品集……[详细]
梅花书院
  梅花书院位于广陵路248号,为明清扬州书院唯一幸存者,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梅花书院初为嘉靖年间广储门外的湛公书院,雍正十二年(1734)盐商马曰琯独力重建,用今名;首任主事为桐城派文学大师姚鼐。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同治五年(1866)巡盐御史李宗羲移梅花书院于东关街疏理道巷口官房内,同治七年(1868)盐运使丁日昌迁至左卫街(广陵路)今址重建。现存大厅、两幢小楼及长廊,厅堂楠木架构,前沿有卷棚,东侧门上嵌有书法家吴让之“梅花书院”石额,1990年大修并重建砖雕门楼,2010年于旧址建“中国·扬州书院博物馆”。书院是一种私人教育机构。初始于唐代,到宋代渐趋成熟,明清逐渐向官学化发展,到清末改为学堂。扬州书院始于宋代,明清扬州盐业兴盛,盐官、盐商籍其财富资助教育,促进了扬州书院的迅速发展,出现了……[详细]
吴氏宅第
  吴氏宅第位于在扬州市区泰州路中段。吴氏宅第建于1904年,为吴道台(光绪已卯年中举,曾任广东、甘肃、新疆、浙江布政使、巡抚等职)用40万两纹银,邀其表兄周颖孝督建,从浙江请设计施工人员,仿造宁绍台道衙署,结合扬州建筑风格,建设而成。吴道台宅第原占地面积7930㎡,建筑面积5584㎡,现存面积2650㎡,坐北朝南。原有五条轴线,吴道台宅第除住宅部分外,在原北河下街东面,有一花园,名为“芜园”;北面有吴氏祠堂。1945年夏天发生火灾,烧毁将近3/5的面积。日军侵占扬州时又强行将花园与祠堂铲平,作为日军的练兵场。吴道台宅第现存建筑有大门厅、测海楼、小洋楼、观音堂、大仙堂、爱日轩、轿厅、仪门、照壁等组成。第二条轴线至第五条轴线均为住宅部分,吴道台宅第成四方形,四周均为青砖垒砌的高大风火墙。中轴线上有……[详细]
25、逸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逸圃
  时代:清地址:位于江苏省扬州市东关街356号,东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个园”“逸圃”系民国初年钱业经纪人李鹤生所筑,现为扬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逸圃东邻个园,在东关街356号,系民国初年钱业经纪人李鹤生所筑。在扬州住宅园林中,园林多半建于住宅之后,唯此园筑住宅左偏。大门八角形,门额上嵌“逸圃”二字刻石。进入大门,即抵园门,将人一路引向住宅之后。迎面火巷北去,巷西为住宅五进,巷东原有湖石假山贴墙而筑,委婉屈曲,壁岩森严,与墙顶之瓦花墙形成虚实对比。山旁原筑牡丹台,花时若锦。假山北头的尽端,原倚墙作五边形半亭,亭下有花厅三间,装修极精,外廊天花,皆施浅雕。扬州名画师王板哉、吴砚耕曾设砚于此。由花厅西行北折,于火巷东侧,辟一花瓶形门,题额“问径”,内有庭园一隅,置花木山石,其北为小轩三间。轩背置小……[详细]
二分明月楼
  导游始建于清道光年间,为当地员姓豪门取唐徐凝“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之句所造。楼上悬清代钱咏所书“二分明月楼”匾额。园中有迎月楼、夕照楼、梅溪吟榭等建筑,匾额楹联皆为金农、郑板桥等名家手迹。至今园内有井一口,井栏上刻“道光七年杏月员置”,镌刻了园史的真实。主楼寓园中悬清代诗人钱泳书匾“二分明月楼”。折角向东有黄石山一座,在山上依山势筑东阁三间,西向主楼和东部夕照阁相连,这样明月西沉时可依阁送月;西南角又置迎月楼三间,与东阁正好错开,又能遥遥相望,这样月上东山时可在阁中迎月。全园布置紧扣一个“月”字,众多姿态各异的月亮桥、月亮门、月亮窗遍布其中,独显扬州得月之势。交通扬州市区广陵路263号。2路、11路公交可达。地址:扬州市广陵区广陵路236号(近广陵小学)类型:园林/花园历史建筑游……[详细]
绿杨旅社
  绿杨旅社位于新胜街23号(原名新盛街)。新胜街长仅200米,历史上极为繁华,南北两侧仅旅社、饭店就有10多家,但最有名的是这家坐南朝北的绿杨旅社了,被称为扬州的“国际饭店”。绿杨旅社之名得自于清代诗人王渔洋的“绿杨城郭是扬州”著名诗句。绿杨旅社建于清末民初。据调查,当初绿杨旅社规模较小,上下只有两层楼。1925年,无产阶级革命家肖楚女在南京东大附中任教,秋游扬州,就住在绿杨旅社。先后住了两晚。据记载,1925年5月,恽代英以共青团中央执行委员、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秘书的身份来扬州至五师宣传、指导革命,当他演讲结束后,也住在绿杨旅社。直到第3天,恽代英方才离开绿杨旅社南渡镇江。五师和八中的部分学生还赴绿杨旅社走访恽代英,聆听他救国之道。1929年6月,经过翻建后三层楼的绿杨旅社重新开业,这是今天旅……[详细]
扬州文昌阁
  导游文昌阁不仅是著名古建筑,也是扬州城市的重要地标。阁高24.25米,八角三级砖木结构建筑。阁的底层四面辟有拱门,与街道相通。第二三两层四周虚窗,登楼四眺,远近街景,尽收眼底。每于节庆之夜,阁上彩灯辉耀街衢,为扬州闹市的一处佳景。位于文昌路和汶河路交叉处,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因是扬州府学的魁星楼,故名“文昌阁”。这里一带是扬州最热闹的地方,晚上也灯火辉煌。汶河路和文昌路交汇于文昌阁,文昌阁往北一站路是四望亭,四望亭西的四望亭路是扬州出名的美食街。交通公交4、5、6、16、17、18、27、29、30、32、33、55(晚)、66(晚)、303、315路可抵达,另外镇扬城际公交为扬州平山堂发往镇江焦山公园,其中也停靠文昌阁。地址:扬州市广陵区汶河南路71号类型:古迹历史建筑游玩时间:建议0.5小……[详细]
武当行宫
  武当行宫位于扬州市广陵区东关街300号,原名真武庙,庙内昔有真武大帝铜像。始建年代不详,明宣德年间(1426-1435)郡守陈贞重建,正德元年(1506)中都(今安徽凤阳)商人葛钦修。嘉靖四十三年(1564)含山(今属安徽)人耿氏,在该庙立“武当行宫”碣,用以祈福,始以“武当行宫”名于世。清咸丰间除大殿外,皆毁于兵火,光绪间海州分司徐绍垣重建,光绪二十八年(1902)于此创办仪董(仲舒)学堂。现存山门殿、真武殿、大殿,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800平方米。山门殿亦称献殿,单层双面坡硬山式清代建筑,面阔三间,屋脊正中置三支画戟,门口一对石鼓,殿内神龛内供奉王灵官。步入山门,东有化纸炉,西有碑亭。第二进是真武殿,面阔三间,单层双面坡硬山式清代建筑,内供真武大帝铜像。第三进是大殿,面……[详细]
西方寺大殿
  西方寺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驼岭巷18号。唐永贞元年(805年)始建,明洪武五年(1372年)重建。后屡有修葺。咸丰三年(1853年)除大殿外,余皆毁于兵火。同治、光绪间相继复建。现存大殿,歇山重檐,楠木结构,通面阔三间,梁枋有彩绘。柱下有木木质,基本完好。另有两厢廊房、方丈室等清代建筑。清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金农居此度过晚年。1992年起进行全面大修,重建了山门殿等建筑,辟为“扬州八怪纪念馆”,对外开放。2019年10月7日,西方寺大殿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31、蔚圃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蔚圃
  蔚圃位于扬州市广陵区风箱巷6号,为清末民初陈氏住宅,后归许姓。住宅坐北朝南,分为东西两路,中夹一条火巷,占地17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西路五开间纵向遗存四进。第一进门房五间,八字型磨砖对缝门楼,旁立石鼓一对,对面设一字型照壁,门楼内两侧各有朝北房二间。入内为庭院,东北侧有一圆门,上有“蔚圃”二字门额。园东侧沿墙建有抄腰廊三间,向北与第二进花厅相接。园西南隅歇山式凉阁,飞檐翘角,绕以美人靠。阁台壁间砖雕海棠框景,中镶砖雕佛手、桃子、石榴、葡萄等果实,寓意多福多寿多子孙。阁下一泓曲池,经久不涸,鱼游戏水。池边白色石栏围之,石栏边对置假山围之一区,间植柏树、花淑。面北依壁叠砌湖石假山一座,俗称“龙凤山”,庭园内峰、洞、水、鱼、花、木俱全,布局精致,系扬州著名画家兼叠石大家余继之所……[详细]
扬州文峰寺
  位于宝塔路16号,省级文保单位。寺因文峰塔而名。该塔建造于明万历十年(1582),清康熙七年(1668)元月,山东郯城大地震,塔尖倒地。咸丰三年(1853)寺毁于兵火,由万寿寺住持寂山募资重修,焕然一新,其时塔尖“大放毫光、万缕千丝、盘旋而上,如孤峰耸秀,矗入云霄,水陆之人皆仰瞻惊叹”。文峰塔为七层砖木结构楼阁式宝塔,每层八拱门,底层回廊式做法,二至七层为挑廊做法,塔身青砖青瓦,塔高近50米,塔顶为八角攒尖顶。远处眺望,文峰塔既玲珑又雄伟,表现了我国古塔建造的高超技艺。每当朝阳升起,文峰塔的塔影如笔蘸砚池,成为“砚池染瀚”一景,清人诗中有“九峰砚池塔作笔”句。文峰寺坐东朝西,门前立“古运河”碑,唐代高僧鉴真和尚第二、四、六次东渡,于此而入长江。清代康熙、乾隆皇帝南巡,也从寺前经过。文峰寺已成……[详细]
罗聘故居
  罗聘故居位于弥陀巷42号,又名“朱草诗林”,现为省级文保单位。居宅内有香叶草堂、倦鸟巢及住宅、书斋等。是现保存唯一的“扬州八怪”人物之故居。罗聘系清代乾嘉年间著名画家,扬州八怪殿军人物。罗聘祖籍安徽歙县,世代居扬州,出生于雍正十一年(1733)。罗聘自学成才,自称少年时即通晓十三科绘画技法,读过奇书五千卷。21岁时与画女方婉仪成婚,24岁拜画家金农为师,师生均信佛,甚为契合。金农殁后,罗聘为其料理丧事。罗氏夫妇及子女均擅画,以画梅为多,人称“罗家梅派”。为求画名远播,罗聘一生中曾三次携画前往京师。第一次入京是在39岁时,以八幅《鬼趣图》名动公卿,当日在图上题咏者近百人。画鬼其实是画人,讽刺种种世相,立意十分尖锐。此画被认为是中国漫画开山之作。第二次入京为47岁,第三次入京为58岁。在京师他的……[详细]
许幸之故居
  许幸之故居位于板井巷38号、40号,为当代油画家、美术理论家、文学家许幸之故宅。许幸之(1904--1991)扬州人,曾任上海中华艺大西洋科主任,副教授,参加过左翼文化运动,被推选为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主席,后赴苏北解放区,参与筹建“鲁艺”华中分院并在该院任教。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职苏州市文联主席,上海科教中影制片厂副厂长等职。先后创作《巨手》、《失业者》、《工人之家》、《无高不可攀》、《海港之最》等多幅优秀作品,创作了《伟人在沉思中》,为国务院办公室征集、永久陈列。出版了《永生永世之歌》及散文集《归来》。在上海电通影片公司导演了《风云儿女》,其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与插曲《铁蹄下的儿女》(许幸之词、聂耳曲)风靡全国,影响颇大。1991年病逝于北京。故居,东西两条轴线,住宅前后各四进。东轴,原……[详细]
35、华氏园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氏园
  华氏园位于斗鸡场2、4号,为华氏盐商住宅,建于清代晚期。该建筑体量较大,正门现在斗鸡场4号,后至马坊巷6号。正门为砖雕水磨门,进门为三间门厅,一小庭院。整个建筑群分中、东、西三路。正门为中路、东西各有一火巷与东、西建筑相连。东路第一进三间一厅,已改造,难辨旧貌。第二进为四间花厅,旧有水池一方;第三进、第四进为砖木结构二层小楼。第三进小楼为上下四开间,第四进为五开间小楼,与中路正房相连。中路西路中四进为三间两厢式住宅群,前后以天井相连。中路后一小庭院,连接l形座西朝东,座北朝南各三间小平房。该建筑群高低错落,庭院相连,建筑,结构完整,为晚清时期盐商住宅代表之一。东路后进为小庭院,庭院东南角有飞檐漏窗方亭,向北残存黄山假山,假山北二层三开间砖木结构小楼一座。2008年修缮,现为特色客栈组成部分。……[详细]
长生寺阁
  长生寺阁位于跃进桥东北角的古运河岸边。长生寺本名长生禅林,清嘉庆十六年(1811)僧大茎募建,并改为寺。咸丰三年(1853)兵火后,全寺被毁,余房仅供僧人栖息。光绪三十四年(1908),僧竺仙以画代募,建殿楼五楹,后移锡他去。其徒性莲、普霞继之,岁有营造,规模渐复。如今,长生寺早已不复存在,而清末所建之三层塔式长生寺阁尚在,引人凭吊。其时,扬州最大的盐商遗孀萧唯升心入佛堂,从而认识可端。因潜心学佛,为树功德的萧唯升出资建造了长生寺三层弥勒阁,并常就经书要义聆听可端指点。当时萧氏修建弥勒阁便是现今的长乐寺阁。其阁呈八角形,上下三层,阁顶为铜质葫芦,是传统的佛教建筑,该阁为1982年6月扬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的扬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后毁于大火,2002年市政府投入数十万元资金,进行维修重建。2015年……[详细]
37、仙鹤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仙鹤寺
  仙鹤寺位于扬州市广陵区南门街111号,始建于南宋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相传为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十六世裔孙普哈丁创建。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哈三重建,嘉靖二年(1523)商人马重道与寺住持哈铭重修,清代又重修大殿等建筑。普哈丁,传为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第十六世裔孙,南宋末年来扬传播伊斯兰教,并在城内营建礼拜寺(今仙鹤寺),德祐元年(1275)卒后葬于扬州。普哈丁是继二贤之后于宋代来扬州传教的阿拉伯人士,由于他乐善好施、扶弱济贫,赢得了扬州穆斯林的拥戴,受到了当时地方官的礼遇和保护。仙鹤寺整体建筑布局形体似仙鹤,寺门为鹤头,南北两井为鹤眼,寺门至大殿的甬道为鹤颈,大殿为鹤身,南北两厅为鹤翅,院中两棵柏树为鹤腿,大殿后临河的一片竹林为鹤尾。寺占地面积1740平方米,建筑面……[详细]
大芝麻巷民居群
  大芝麻巷民居群位于大芝麻巷18、20、34、36、36-1号,清末民初建筑。该民居群为以36号为中心,东侧为34号之一,西侧为36号之一,坐北朝南。18号民居,民国初期建筑。住宅坐北朝南,前后两进,三间两厢对合式住宅,中以天井相连。此宅结构完好,木槅门、窗保持原样。20号民居,清代建筑。水磨砖雕门楼,两开间门厅。入内,北侧原有花厅三间,现已改建;西首二道门,进门为小过厅,中间为天井,北有住宅四进,均为三间两厢。该建筑内部结构及槅扇门、窗,均保存较好。36号民居,前为照壁,上有砖雕“鸿禧”二字,住宅前后四进。第一进为门厅,面阔三间,入内中为天井,三面回廊。第二进为大厅,面阔三间,前置卷棚。第三、四进为三间两厢住宅,中以天井相连。34号之一民居,前后三进。第一进书房三间,东侧为厢房(龙梢)。第二……[详细]
许氏盐商住宅
  许氏盐商住宅位于丁家湾88、90、92、94、96、98、100号,宅主许蓉楫,建于清代晚期。许蓉楫(1865--1932),字云甫,祖籍安徽歙县许村。光绪年间在扬州开设“谦益永盐号”。民国初年任扬州食商公会会长,乐善好施,曾开设“朱济堂”药铺、粥厂济民,并捐资修桥等。其孙许国平,原在美国马利兰大学工作,后偕夫人蒋丽金同钱学森等一起回国,致力于科学研究事业,分别担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住宅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建筑东西并列五路,第一路前为磨砖门楼、福祠,后为住宅三进。第二路为花厅、客座以及杂房。第三路建筑前后五进,前三进均为厅房,四、五进为三间两厢二层楼房。第四路建筑前后三进,首进为厅房,其余两进均为三间两厢二层楼房。第五路建筑前后五进,首进为平房,面阔四间,第二进……[详细]
两淮盐运使司衙署门厅
  两淮盐运使司衙署门厅位于扬州市广陵区国庆北路251号。此地原为明清时两淮都转运使司衙署,长官为盐运使。衙署门前旧为运司街(今国庆路),八字门前有东西辕门,南北原建有牌楼,对面有照壁,另有东圈门、南圈门、北圈门,如三星拱卫。门厅内建仪门、大堂、二堂、三堂、景贤楼、清燕堂以及银库、内宅(公廨)等,清增建题襟馆、苏亭、仪董轩。现仅存门厅,清代建筑,占地面积805平方米,建筑面积100平方米,悬山结构,盖筒瓦,面阔三间,进深五檩,门厅两侧筑有八字墙,门前有石狮一对,保存完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遗产点。盐运使始置于元代,称为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简称“运司”,主要设于产盐区,有两淮、两浙、福建等地区都转盐运使司。明清时两淮都转盐运使司管辖两淮(淮南、淮北)盐务,具体掌管食盐运销、……[详细]

缂傚倷绶¢崳顔嘉涚粙顢跺┑鐘灱椤旀劙骞忛敓锟�13001937闂備礁鎲¢悷閬嶅箯閿燂拷 缂傚倷绶¢崰鎾诲磹閺囥垹鐭楅柡鍥╁Х绾鹃箖鏌熺€涙ḿ绠橀柡鍡樻煥椤法鎷嬬憴鍕伓 44010602000422闂備礁鎲¢悷閬嶅箯閿燂拷

闂備胶枪缁绘劙宕㈤弽顐ュС妞ゆ帒瀚粻锝夋煙鐎涙ḿ鐭嬬紒顕嗘嫹 闂備浇澹堟ご绋款潖婵犳碍鐒鹃柟缁㈠枛濡﹢鏌i悢绋款棆缁绢厸鍋� 闂備胶枪缁绘劗绮旈悜鑺ュ剹婵°倓鑳堕悵鍫曟煟濡も偓閻楀﹪锝為敓锟� 缂傚倸鍊搁崯顖炲垂瑜版帗鍋熸い鏍仜鐟欙箓鏌涢锝囩煂缂佸鎷� 闂備胶鎳撻悺銊╁垂婵傛悶鈧懘鏁傞悾宀€鎳濆┑鐐村灦椤曆囨晸閿燂拷
闂備浇澹堟ご绋款潖婵犳碍鐒鹃柟缁㈠枛缁狅綁鏌熺€涙ḿ鐭嬬紒顕嗙畵閺屻劌鈽夐搹顐㈩伓 QQ闂備焦瀵ч崘濠氬箯閿燂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