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临汾市旅游

临汾市文物古迹介绍

追封吉天英碑
  追封吉天英碑(第四批省保)  时代:元  地址:汾西县城东门外  是吉祥之子吉天英、吉天益、吉天弼立石记载朝廷追封吉天英两代先人的缘由及其父吉祥生平之碑。  碑为青石质,璃首,龟跌,通高2.80米,首高0.70米,跌高0.50米,碑身宽0.91米,厚0.35米,元至治二年 (1322年)立石。碑阳额题篆书“大元赠嘉议大夫礼部尚书冯翊郡侯吉公墓碑铭”,首题“大元赠嘉议大夫、礼部尚书、上轻车都尉,追封冯翊郡侯吉公墓碑铭并序”。碑文楷书碑阳23行,漫行54字。碑阴额篆“口口吉氏谱系之图”,正义9行,380字。记录古氏族谱。赵孟頫撰文并书丹。……[详细]
赵曲文庙大成殿
  赵曲文庙大成殿(第五批省保)时代:元至清地址:临汾市襄汾县新城镇赵曲村据史料记载,赵曲文庙最早为夫子庙,明代时称礼殿,清时改称宣圣殿。赵曲文庙创建年代不详,明弘治十二年(1499)、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雍正十年(1732)、乾隆五十七年(1792)及咸丰二年(1852)多次予以维修,现仅存大殿一座,有元代建筑遗风。坐北面南,建于高约1米的台阶之上,四周回廊,面阔五间,通面阔16.23米,进深五间,通进深16.15米,重檐歇山顶建筑,灰陶筒瓦屋面,黄绿琉璃脊饰,绿色琉璃剪边。殿内使用井字梁加藻井,形成无梁殿。……[详细]
河云遗址
  河云遗址河云遗址(第三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周地址:翼城县西南约12公里的南唐乡河云村四周地处浍河下游北岸之阶地上,地势较平,东与南丁遗址,西与下阳遗址几乎相接,东西长约1900米,宽约900米,总面积171万平方米。遗址包括居住区和墓葬区。村东为聚落区,断崖上随处可见暴露的灰坑、灰层和文化遗物,文化堆积层厚约0.6—2.5米,主要为仰韶、龙山、文化遗存,遗物以红陶、彩陶为主,灰陶次之,器型有罐、盆、尖底瓶、豆、鬲、簋等;村西主要为东周、汉代文化遗存,曾出土过西汉墓和春秋时期的编钟、编磬、钟鼎等重要随葬品。……[详细]
南大柴遗址
  南大柴遗址南大柴遗址(第二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地址:襄汾县南贾镇大柴村西南的汾河西岸1959年发现,面积约8万平方米。1986春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约100平方米。遗址文化堆积较厚,遗迹仅见灰坑,文化内涵单一。遗物主要为陶器,陶质以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为主。陶器多为手制。纹饰主要是绳纹,另有附加堆纹、弦纹、卷云纹等。以圆底器和三足器为最多,平底和圈足器较少。主要炊具是鬲、甗、大口深腹罐等。容器主要有大口尊、折肩罐、折肩瓮、蛋形三足瓮、盆等。食器有钵、碗、豆等。酒器仅见一件残爵和一件陶角的管状流。……[详细]
王曲东岳庙
  王曲东岳庙(第六批国保)时代:元至民国地址:尧都区吴村镇王曲村戏台始建于元代初年,明清两代均有修葺。原属东岳庙的附属建筑,现庙毁,仅存舞台。戏台坐南朝北,分前后两部分,前檐为民国年间重修时增建,后部建筑为元代遗构,平面略呈方形,台宽7.25米,面宽7.25米。屋顶为单檐歇山顶。台前及两侧前部敞朗,为台口。背面及两侧后部筑以墙壁,无前后场之分。前檐两根粗大的木柱支撑大额,后墙及两山为土坯砌筑,形成了三面砌墙正面敞口的形式,斗栱为重栱双下昂计心造作法,内檐梁架结构尤为别致。台前有清代增建硬山卷棚顶抱厦。……[详细]
乔泽庙戏台
  乔泽庙戏台乔泽庙戏台(第六批国保)时代:元地址:翼城县东南七公里处的南梁镇武池村西乔泽庙内亦称水神庙,庙已毁,戏-存。始建于元泰定元年(1324年)。1984年重修。戏台坐南朝北,台基高1.6米,沿袭宋金舞亭建筑规制。平面方形,面阔9.4米,进深9.35米,单檐歇山顶,举折适度,筒板布瓦覆盖。台前及两侧前部敞朗,四角立角柱四根,两侧后半部与背面墙内立撑柱四根,共为八根柱子支撑顶部荷载。角柱之上施大兰额结成井字形框架,八根由外向内支撑华丽的八卦藻井,结构精巧,设计合理,是我国现存元代戏台中规模最大的一座。是研究元代杂剧和中国戏剧史的重要实物资料。2006年5月,乔泽庙戏台作为元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北焦彭东岳庙大殿
  北焦彭东岳庙大殿(第五批省保)时代:元地址:临汾市襄汾县古城镇北焦彭村北焦彭东岳庙大殿始建年代不详,东岳庙其余建筑已全部毁失,现仅存大殿一座,随檩枋下有明崇祯十一年(1638)“重修移建”题记。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悬山顶,灰陶筒瓦屋面,脊饰全部毁失。明间梁架结构为五檩无廊式,次间梁架为五檩中柱式;柱头及补间各施斗栱1朵,为单翘单昂五踩斗栱,前檐斗栱之下施通檐的大额枋;后檐平板枋、额枋成“T”形结构。从大殿的梁架结构、斗栱用材及做法分析判断,大殿为元代建筑。明、清两代屡有修葺,建国后未曾修缮。……[详细]
南梁古城遗址
  南梁古城遗址时代:新石器、商、周地址:翼城县南梁镇故城村该遗址南边跨故城水库至水库南岸,北边抵南庙村南沟壑,东边伸入上、下二涧峡,西边与北常村接壤,南北长2100米,东西宽1900米,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遗址为新石器时代,尤其是龙山文化中晚期遗存相当丰富。仰韶文化遗存以尖唇夹砂罐为主,龙山文化遗存中最常见的器类为鬲、甗、盆、折肩罐和豆。周文化遗存在遗址文化堆积中为主,分布最为广泛,遗迹、遗物最为丰富,延续时间较长,自西周早期至春秋战国。古城城址位于遗址的中心,城四垣尚存有遗迹。2019年,南梁古城遗址入列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连村遗址
  连村遗址位于汾西县永安镇连村,时代为新石器时代、汉代,类别为古遗址。分布面积约3万平方米,为汉代文化遗存。西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0.5-1米,采集有泥质灰陶罐、盘、钵等残片。连村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文物本体为界,西、北各向外延伸100米,东向外延伸140米。以连村宋墓文物本体为界,南向外延伸100米,南北长约764米,东西长约457米,面积343883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东、南、西、北各向外延伸200米,南北长约1179米,东西长约868米,面积1006941平方米。……[详细]
独堆遗址
  独堆遗址位于汾西县永安镇独堆村,时代为西周、汉代,类别为古遗址。分布面积约10万平方米。为西周和汉代文化遗存。西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0.5-1米。采集有西周的泥质灰陶罐、人面纹陶器;汉代的泥质灰陶罐等残片。该遗址系本次调查新发现。独堆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文物本体为界,东、南、西、北各向外延伸100米,南北长约757米,东西长约791米,面积598696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东、南、西、北各向外延伸200米,南北长约1156米,东西长约1192米,面积为1379898平方米。……[详细]
襄汾造像碑
   介 绍: 襄汾造像碑在山西襄汾县境内。原分布在善惠寺等五座寺庙中。寺宇早毁,尚存造像石刻二十二通,形象秀美,刻工洗炼。造凿于魏、北齐、隋、唐四代。 碑高大者2.8米,小者1.5米,一般在2米左右。内容主要是佛、菩萨、弟子、胁侍、天王、供养人等。唐碑中还雕有屋形龛一间,内置卧一躯。时代不同,工艺均佳。另有唐代石塔一座,方形,三层,高2米,每层雕有塔檐,塔顶设有塔刹,塔身收刹甚急,各层四面雕有券拱形佛龛一区,总体轮廊与西安大雁塔近似,镂刻精湛,是我国唐代石雕艺术中的佳品。今存襄汾县博物馆。山西临汾市……[详细]
洪洞玉皇庙
  洪洞玉皇庙(第五批国保)时代:元地址:洪洞县城西北5公里马牧乡辛北村元太宗已丑(1229年)年建,明、清和民国历代均有修葺。现存主体建筑玉皇殿、关公殿、二郎殿均为元代建筑。寺庙坐北向南,分前后二进院落,总建筑面积4128平方米。后院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排列为正门、仪门、月台、八卦台、玉皇殿。二郎殿和关公殿位于玉皇殿东西两侧,舞台置于前院南侧,东侧为玉皇庙大门。三座大殿内梁架均为草栿,保持了典型的元代风格。殿内均有壁画,画面粗犷,线条流畅、保存尚好,与大殿同为元代作品。……[详细]
霍州窑址
  霍州窑址霍州窑址(第六批国保)时代:宋地址:霍州市西南陈村一带现存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约1--3米。器型以碗、盘、碟、高足杯为主,以及洗、瓶、盖罐、注子、钵、香炉等。装饰手法有酱划花、酱划花加印花、刻花、印花等。装饰图案有松鹤、鱼、鸭、卷草、花木、太湖石、龙以及文字等。霍州窑白瓷以粗瓷为主,细白瓷中的高足杯、折腰盘、碟较具特色,胎质粉白。烧造工艺上除开圈叠烧者外,外有垫砂、垫圈及支钉支烧,尤以五支钉支烧独具特色。碗有黑釉及外黑内白两种,碗的圈足根及碗内涩圈皆施化妆土。器物胎釉洁白,器里施满釉,器外施釉不到底。胎体一般在口沿处较薄,底部较厚。叠烧与器外施釉不到底的作法,在元代也较为流行。在元大都遗址中也曾出土有霍州窑瓷器。2006年5月,霍州窑址作为宋至元时期的遗迹,被国务院批准列……[详细]
望绛墓地
  望绛墓地望绛墓地(第四批省保)时代:东周地址:曲沃县史村镇望绛村墓地位于村北岭头高地,地势北高南低,东西宽250米,南北长300米,面积达75000平方米,经勘探调查,墓葬总数在1000座以上。1999年春、秋两季对该墓地中心区进行了调查勘探和发掘。墓葬分大、中、小三种类型。大、小墓多东西向,分布于墓地西部;大型墓多两两成对,大部分有附属车马坑或将车直接放在墓坑中;中型墓居多,南北向,多是两两成对。发掘的38座东周墓葬和车坑中,出土大量的青铜器、玉器、陶器、车马器。……[详细]
寺头遗址
  寺头遗址寺头遗址(第一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地址:襄汾县与尧都区交界的邓庄乡寺头村西约100米属于塔尔山西麓的山前坡地,地势东高西低,呈缓坡状,汾河从其西面流过。遗址发现于50年代末期。1996年进行了复查。总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该遗址暴露在外的主要遗迹有灰坑和白灰面房址两种,遗物主要是陶器,以绳纹和夹砂灰陶为主,器形有鬲、豆、盆、罐、钵等。另外还采集有铲、刀等石质工具。从采集陶器看与陶寺遗址出土的器物基本相同。是龙山时代陶寺文化的又一处重要遗存。……[详细]
挂甲山石刻
   介 绍: 挂甲山石刻在山西吉县城南里许挂甲山。此地背依锦屏山,面临清水河,杨柳夹崖,拱桥如虹,景色优美。 据县志记载,唐尉迟敬德出征寓此,曾在锦屏已挂甲,更名挂甲出。也有传说唐太宗与秦琼奔赴长安,曾挂甲山巅,故名。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在山脚石崖上雕造佛像五区,每区二至三龛,龛人火焰式,龛内内多为一佛二菩萨,龛为座为覆莲瓣束腰须弥状,菩萨胁侍两侧。其中卧佛一龛,右手托腮,左膝徽曲,造型生动,神态自如。雕造手法剔地突起与线雕相结合,与其他石窟中圆雕相较,别具一格。山西临汾市……[详细]
南撖东岳庙
  始建年代不详,正殿檐下斗栱题有“至元二十七年……康熙二十二年”字样。现存建筑献殿、正殿为元代遗构,余皆清代建筑。庙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为戏台、献殿、正殿,正殿左右各有耳殿三间,东西两侧有配殿廊房等。献殿面宽三间,进深二间,单檐悬山顶,顶部灰筒板瓦铺盖,檐下斗栱为四铺作单下昂。前后檐对外敞露,檐柱柱头之上施圆木兰额,略加砍之而用,形状粗犷古朴,梁架结构为四椽栿通檐用二柱。正殿面宽三间,进深二间,单檐悬山顶,前檐插廊,斗栱五铺作双下昂,梁架彻上露明造,结构为三椽栿前搭牵通檐用三柱。……[详细]
金代砖墓
  金代砖墓是考古工作者于1959年在山西省侯马市西郊牛村南发掘的,当年迁移复原于市内。 金代仿木砖墓建于金卫绍王大安二年(1210年),即金章宗明昌七年(1196年),墓主为金代董明、董海。两墓均为四合院形式,南廊北厅东西厢房。墓室四壁用砖雕出墓主人的家居生活情景。装饰的花木千姿百态,间有鸟雀,生动活泼。北壁雕出的五个作戏彩俑,造型优美,颇为罕见,比如尉迟恭章鞭夺槊等刀马人物,亦英姿勃勃。砖雕在我国历史悠久,但宋金时发现很少,此砖墓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美术、雕刻、戏剧等均有重要价值。……[详细]
汾西真武祠
  真武祠真武祠(第四批省保)时代:元、明、清地址:汾西县姑射山创建年代不详,金大定年间(1161一1189年)改称青山龙王庙,元大德二年(1298年)改称青山庙,延祐二年(1315年)、明洪武二年(1369年)均有重修,清顺治十一年(1645年)创建真武祠,改称真人庙,现存主体建筑结构为元明清建筑。庙依山而建,中轴线建有南门戏台、看亭、韦驮殿、真武殿、文殿、铜殿、玉皇楼,文殿两侧建有库房院、禅院。庙内保存有元碑1通,明清重修碑、记事碑70余通。……[详细]
碧霞圣母宫
  碧霞圣母宫碧霞圣母宫(第三批省保)时代:明地址:洪洞县广胜寺镇坊堆村据碑文记载,始建于明嘉靖二年(1523年),现存主体结构为明代建筑。寺院坐北朝南,二进院布局,中轴线上现存木牌坊、圣母殿,两侧仅存西厢房三间,占地面积888平方米。大殿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殿顶饰琉璃脊兽、瓦件。七檩梁架,柱头科七踩重翘单昂,平身科一攒。前檐明间施隔扇门,两次间隔扇窗。殿内设凹字形神坛,上塑圣母,两侧塑宫女及侍者像,两山及后墙均塑有悬塑,为明代作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