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湖北省 > 十堰市 > 竹山县 > 擂鼓镇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擂鼓镇

[移动版]
地名:擂鼓镇隶属竹山县
区划代码:420323104代码前6位:420323
行政区域:湖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鄂C
长途区号:0719 邮政编码:442000
辖区面积:约100.6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3.16万人
人口密度:约314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个社区、16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佑城社区~001镇中心区
1949年为佑城村,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为新民乡第一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佑城大队,1984年撤社建区时为佑城村,2014年为佑城…[详细]
擂鼓村~200镇乡结合区
此地自古一直为战略要地,据《竹山县志》记载:“杨六郎驻兵在筑台,日则以观兵示威,夜则悬羊擂鼓惹进击伏,遂全师而退”,故得名。1949年为茶店村,195…[详细]
烟墩子村~201镇乡结合区
烟墩子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西河村~202村庄
1949年为古家村,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为苏中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西河大队,1984年撤社建区时为西河村,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广山村~203村庄
因村里有一座很大的山,故而得名。1949年为黄家村,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为苏华乡第四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大广大队,1975年撤区…[详细]
金岭村~204村庄
以早年境内两地名各取一字组合及组织综合综合命名。“金”指金家湾;“岭”指境内一较长的山岭。1949年为金家村,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为长岭农业生产合作…[详细]
枣园村~205村庄
1949年为高望村,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为双龙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高望大队,1981年1月23日竹政发10号文件更名为枣园大队,…[详细]
碾盘村~208村庄
1949年小老虎寨村,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为新民乡第八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为碾盘大队,1984年撤社建区时为碾盘村,2002年塘…[详细]
姜西村~209村庄
若干年以前有一姓姜农户在此居住,地形为多条河沟,长年小溪流水,汇入村中一条大河,把此村分为阴、阳两坡,而得名为姜西沟村。1949年为小寨村,1955年…[详细]
鼓锣坪村~210村庄
因早年河边有座庙,每日午时击鼓鸣锣,且此地地势平坦,故而得名鼓锣坪。1949年为胡家村,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为双坪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详细]
董家沟村~211村庄
1949年为桂花和长胜村,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为五星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五星大队,1981年1月23日竹政发10号文件更名为董家…[详细]
田垭村~212村庄
1949年为田垭村,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为田垭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田垭大队,1984年撤社建区时为田垭村,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红岩村~213村庄
1949年为山边村,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为中堰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中堰大队,1975年撤区并社时为红岩大队,1984年撤社建区时…[详细]
新堰村~214村庄
1949年为宽坡村,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为新堰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新堰大队,1984年撤社建区时为新堰村,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腰庄村~215村庄
北侧是红岩坝,南侧是梁家坝,位于腰部,故以腰庄命名。1949年为腰庄村,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为凤凰乡第一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跃庄…[详细]
三河村~216村庄
1949年为龚家村,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为兴隆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名公社化时为兴和大队,1975年撤区并社时为三河大队,1984年撤社建区时…[详细]
护架村~217镇中心区
1949年为象龙村,1955年为象龙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护驾大队,1984年撤社建区时为护驾村,2014年田家河村、鲤鱼沟村、双寨…[详细]

地名由来:

此地自古一直为战略要地,据《竹山县志》记载:“杨六郎驻兵在筑台,日则以观兵示威,夜则悬羊擂鼓惹进击伏,遂全师而退”,故得名。

杨延昭(958—1014),本名延朗,号杨六郎,大中祥符五年(1012),因避宋真宗所臆造的圣祖赵玄朗讳名改,杨业之子,宋朝名将。 太平兴国四年杨业归宋后,杨延昭以父荫补为供奉官,从杨业征战疆场。雍熙三年(986)宋军大举攻辽,…… 杨延昭详细信息++

荣誉排行:

2023年8月,擂鼓镇被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命名为湖北省美丽城镇省级示范乡镇

2021年10月,擂鼓镇上榜2020年度湖北省“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名单。

2021年2月,湖北省环境保护委员会命名擂鼓镇为2020年度湖北省省级生态乡镇

基本介绍:

独特的区位优势。擂鼓镇位于竹山县西部,距县城54公里。跨东径109°48″—109°57″、北纬32°16″—32°24″。东南与宝丰接壤,西南与竹溪县河镇交界,北与得胜、秦古镇相邻。全镇辖18个村80个村民小组共8075户30413人。305省道(襄樊至竹溪关垭)、竹旬路(竹山至旬阳)、擂县路(擂鼓至竹溪县河)、白竹路(白河至竹溪),316国道在擂鼓境内纵横交错,构成大、中、小三个“金三角”。在“金三角”上,镶嵌着竹山、竹溪、白河、旬阳、平利5座县城及十堰、安康2个地级市和灿若繁星的小城镇。在“金三角”上,擂鼓成为承鄂启陕的咽喉和枢纽。当前,擂鼓镇委、镇政府正抢抓发展机遇,努力把擂鼓建成“楚

+查看详细擂鼓镇概况>>

历史沿革:

1865年(清同治4年),全县划分8社,其属保丰社;光绪年间属西乡保丰社,1932年属五区保丰,1934年属四区保丰,1937年属3区保丰,1941年裁区建乡其属保丰区,1947年属保丰区,1949年为保丰区所辖部分;1952年为第四区,辖擂鼓、田家、西河、佑城、护驾、唐溪、高望、三合、红岩、黄龙、水田、槐花、秦家、桂花、小广、石榴、桃子沟、鼓锣18乡;1956年1月改为擂鼓区,同年五月,擂鼓区并

+查看详细擂鼓镇历史沿革>>


还有1个地名与擂鼓镇同名:

以下地名与擂鼓镇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