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红岩梁堆墓群位于曲靖市麒麟区潇湘街道潇湘村委会黄果咀村东南1500米处的红花岩和三宝街道何旗村委会大马场村西北800米处堆子地交界的半山区丘陵缓坡地带。共有带封土的梁堆墓8座,均呈东北—西南向分布。其中,黄果嘴村4座,马场村堆子地4座。因8座墓同处于方圆1.5平方千米的花红岩地理区域内,2008年9月、2009年11月,曲靖市麒麟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将墓葬依次编号为黄果咀村1~4号梁堆墓和马场村堆子地1~4号梁堆墓。本志收录时,将两处合并共同命名为花红岩梁堆墓群。
花红岩梁堆墓群的8座墓葬,历史上几乎全部被盗掘,或者被破坏。其中潇湘街道黄果咀村花红岩的4座梁堆墓仅保存有封土堆,墓室、墓道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三宝街道马场村堆子地的4座梁堆墓仅剩2座保存较好,其余2座被当地村民挖掉,仅见一些建造墓室的石材,被用作村民建盖房屋的基石。
黄果咀村1号梁堆墓,位于黄果咀村东南1312米,西南距2号梁堆墓472米。墓葬为东西走向,封土成椭圆形。南北长22米、东西长17.2米、残高4.3米,占地面积378平方米。墓顶有盗洞,最深处2.3米、最宽处4.7米。地下墓室情况不明。此墓封土为红褐色,土质细腻,较疏松,明显有人工筛选过的痕迹。封土在当地村民劳动生产过程中被部分挖取,墓破坏严重。
黄果咀村2号梁堆墓,位于黄果咀村东南1400米,西南距3号梁堆墓约245米。墓葬封土成圆锥形状,为红褐色,土质细腻,较疏松。东西长18米、南北宽17.3米、封土残高5.37米,占地面积311.4平方米。此墓墓道、墓室底部毁坏严重,墓室四壁保留相对完好。从残留的墓门测得墓向北偏东15°,呈东西向。墓室为方形,四壁用五面修理平整的黄色砂页岩堆砌而成,每层之间的缝隙为0.1~0.3厘米,层与层之间,未见黏合剂。共计10~12层不等,从第3、4层起逐层内收,近顶部为45厘米的方形封顶石。封顶石上刻有重瓣莲花图案,形如覆斗。墓室东壁留有高1.7米、宽1.16米的拱形墓门,与墓道相通。墓室底部是否有铺地砖情况不清。此墓历经多次被盗,2009年文物普查时,未发现任何随葬器物。
黄果咀村3号梁堆墓,位于黄果咀村东南1452米,西南距4号梁堆墓约262米。墓葬封土成圆锥形状,为红褐色,土质细腻,较疏松。直径为12.3米、残高3.3米,占地面积480平方米。
黄果咀村4号梁堆墓,位于黄果咀村东南1610米。墓葬封土呈圆形,为红褐色,土质细腻,较疏松。直径约为13.2米、残高4.3米,占地面积550平方米。此墓历史上多次被盗,墓葬靠近乡村道路一侧盗洞明显,深度约2米。
马场村堆子地1号梁堆墓,位于大马场村西北1050米,西南距2号梁堆墓227米。封土呈圆形,土质疏松,为红壤土。直径16米、残高3米,占地面积200.96平方米。墓葬顶部被辟为耕地。
马场村堆子地2号梁堆墓,位于大马场村西北1100米,西南距3号梁堆墓224米。封土呈圆形,为红褐色,土质细腻,较疏松。直径15米、残高2.6米,占地面积176平方米。封土上有云南松及杂草。此墓历史上多次被盗,墓顶部有盗掘痕迹,从墓道延伸至墓室内。2008年9月,文物普查时,普查人员可从盗洞进入墓室。墓室呈方形,东西向,四壁用五面修理平整的黄色砂页岩堆砌而成,每层由底向上逐层内收,墓葬结构保存较完整。
马场村堆子地3号梁堆墓,位于大马场村西北980米,西南距4号梁堆墓262米。墓葬已毁,仅留部分墓室建筑石质材料。
马场村堆子地4号梁堆墓,位于大马场村西北945米,东南距3号梁堆墓262米。墓葬已毁,仅留部分墓室建筑石质材料。
花红岩梁堆墓群在1982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就已发现。梁堆墓为汉晋至隋唐时期曲靖的南中大姓墓。此梁堆墓对研究南中大姓的历史渊源、墓葬形制,尤其是爨氏家族活动情况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2005年6月,曲靖市麒麟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