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华北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
上海
江苏
浙江
台湾
安徽
福建
山东
西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华中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西
华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香港
澳门
西北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AAAAA级
AAAA级
AAA级
AA级
A级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江苏省旅游
江苏省旅游景点介绍
南京市
苏州市
徐州市
镇江市
无锡市
扬州市
盐城市
常州市
宿迁市
淮安市
泰州市
连云港市
南通市
江苏省文物古迹
江苏省红色旅游
江苏省名人故居
江苏省博物馆
江苏省十大祠堂
5A级景区
4A景区
江苏省十大景点
江苏省十大免费景点
全部
江苏省特产
江苏省美食
江苏省地名网
江苏省名人
[移动版]
81、
孤山庙明代石刻
孤山庙遗址有六块石刻砌在了孤山寺的一面墙上,石刻已有些风化,但上面的图案仍清晰可见,最上面的两块分别描绘了一匹马和一头牛在水中奔跑,中间两块是仙鹤,最下面的两块是两只缠绕在一起的如意。据介绍,这些墙砖和石刻是1999年修建大雄宝殿时挖掘出来的,孤山寺将石块和墙砖镶嵌在大雄宝殿后面的墙壁上。据说靖江是白马驮负而来,故名“马驮沙”,这组石刻,反映的可能就是这个故事。2010年经靖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82、
孤山摩崖石刻
刻于明嘉靖五年(1526年),高1.1米,宽0.8米,在山路左侧石壁之上,残存“夏之南”、“嘉靖”、“丙寅”、“道人”等字,楷书,其它字漫漶不清。2006年,对铭文进行摹印,显示铭文全文“嘉靖丙戌年夏湖南三紫道人易子伯贞祷雨于此”,该碑刻记录了明嘉靖五年(1526)知县易干曾在此祷雨,以缓解旱情。1983年经靖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83、
蹑云坊
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高3.6米,宽2.8米,花岗岩砌成,两柱单门,上有石额,刻“蹑云”二字,为孤山寺的山门,明代知县赵应旟题联并额,联文为:“对此长江,左蠡烟波今宛在;位当绝顶,西湖风物定何如”。上下雕有松鹤鹿树图案,两柱方形,正背面均刻有纹饰。2006年,靖江市文化局出资进行局部修缮。1983年经靖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84、
姜堰王氏节孝祠
姜堰王氏宗祠坐落在泰州市姜堰区东后街,又名王公祠,系明代后期“泰州学派”创始人之一王栋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也是明清的泰州学派的讲学之所,施教对象多为社会基层平民。泰州学派是中国哲学史上惟一以地名命名的哲学流派,产生于明中后期,创始人王艮。王栋继承并发展了王艮的平民儒学思想,与王艮及其子王襞并称“淮南王氏三贤”。该祠始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清嘉庆十九年(1814)重修。占地面积560平方米,建筑面积426平方米。原始建筑从东侧自南向北有牌坊、水井、门厅、寻乐堂、祖堂,西侧自北向南有一庵公祠、节孝祠、花厅、厨房、耳房、宗祠门面房。现存门屋、厅堂、大殿三进、厢房及附属建筑两幢,主体建筑保存完好。大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12米,进深七檩6米,硬山顶。门屋檐高3.6米,设……
[详细]
85、
溱潼山茶院
溱潼山茶院坐落在泰州市姜堰区溱潼镇城北社区人民路25号,占地面积33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平方米。古山茶院原为溱潼王氏家族住宅,建于清代。该院并排坐北朝南9间房,苑门面西,设花卉纹砖雕。苑内设重门。西苑两进7间,前4后3。后3间面阔11、主间4.2、次间为2.8、檐高2.4米,主间8扇花格落地长窗,次间方窗设砖细窗套。东苑2间面阔8.6米。总体建筑分东、西两部分。西部正厅三间,照厅四间;东部正厅二间,正厅檐下全部设有落地花窗。照厅中间一室檐下设落地花窗,两侧墙上设砖细套窗。立柱下置石础。屋檐下为纹饰猫头滴水,脊檩设花卉纹灰塑,脊端置马头墙和防火墙,是典型的水乡古建筑,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品位和生活功能。照厅东山墙为正厅之间设重门。东厅南面为茶花园,靠照厅东山墙植宋代山茶树一株,在原住户的精心……
[详细]
86、
溱潼安乐巷民居
溱潼安乐巷民居位于泰州市姜堰区溱潼镇城北社区安乐巷1-7号,始建于明末清初,延续到民国时期,后来不断发展成目前状况,形成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古建筑群,几经历史沧桑,几易其主,现仍保存完好。建筑群规模较大,特别是东部建筑,大部分为清代晚期建设,内外部装饰风格特征一致,历史文化信息储存较多。一号宅和七号宅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均为青砖小瓦,抬梁式砖木结构,屋脊有马头墙,设纹饰,天井内有照壁,门头上亦有纹饰、门外有石质台阶,特别是一号宅门前有长方形石鼓一对,石鼓上雕以万字形连环纹饰和花卉纹饰,具有溱潼古民居传统特色,保持了溱潼特有的文化古韵,是溱潼至今保持比较完好的古建筑群之一,极具保存价值。此二民居较完整地保存了溱潼古民居的特有风格。据当地人回忆,安乐巷在民国时期叫童家巷,此名来自于当时巷子内有……
[详细]
87、
溱潼陈吉山宅
陈吉山宅座落在泰州市姜堰区溱潼镇城北社区溱湖街38号,始建于清初,后逐步发展。解放前为溱潼镇首富陈吉山兄弟所有,抗美援朝期间为荣誉军人学校。学校搬迁后,先后为夏、孙、徐、刘、严等姓居住至今。该建筑群建筑体量大,保存较完好。前后三进,东侧有小巷进出。最后进为五架梁六间,中间一进为七架大三间,最前一进为七架梁九间,均为抬梁式木结构,檐前设落地花格门,青砖砌墙。每间之间隔以木山板。第一进、第二进为清代早期建筑。整个建筑群占地面积570平米,建筑面积360平米。以前面第一进最具特色。第一进门头有砖雕,前有檐廊,檐下置石台阶,廊檐为木雕券棚结构,檐柱抱以披麻作灰保护层,下垫橄榄形覆盆式石础,屋檐为九道望砖封檐到顶,屋脊置马头墙,有灰塑。此宅为溱潼古民居中仅有九道封檐之构造,国内亦不多见,有较高的历史价……
[详细]
88、
溱潼李氏宅
李氏宅座落在泰州市姜堰区溱潼东桥巷42号,建于明朝。原宅主是溱潼开明士绅李舜臣,其后裔李昌荣曾先后任中国驻也门、赞比亚等国大使馆商务参赞。该宅现归溱潼房管所管理。原有正屋三进十一间,厢屋二间,计13间,占地面积360平方米,建筑面积248平方米。1997年溱潼镇拆迁改造时拆去一进,现存照厅五间、正厅三间、西厢屋一间,天井一面,占地面积约220平方米,建筑面积178平方米。大门在照厅中间偏东,为过门厅,大门西三间。照厅北为天井,天井东墙为照壁,西为厢屋。天井北是三间正厅,整个建筑均为招梁式砖木结构,青砖小瓦,猫头滴水,七道砖封檐,石台阶。厅屋为七架梁,厢屋为五架梁。立柱下势支覆盆形石础,隔间以木山板相隔。正厅前檐为券棚式结构,前后二桁梁下有80厘米管枋,立柱直径35厘米下置石础,地面铺罗底砖。……
[详细]
89、
华港观音阁
上溪观音阁,位于华港镇上溪村,始建于明代中期,清初整修,1985年再修,修旧如旧,保存较好,阁上常演乡戏。该阁建于楚沟桥上,占地面积近100平方米,建筑面积76平方米,通高6.4米,砖木结构。平面呈正方形,每边长6米,立柱贯通上下两层,重檐歇山顶,楼檐翘角,饰以风铃,四周飞檐斗拱连接吻合。上层观音菩萨面南盘膝,稳坐莲台,一条张着大口的孽龙蜷缩在座盘下。阁的上顶及西侧悬塑以日、月、星辰和南天门等天景,正面塑南海景色。是为村民祈求观音菩萨镇孽龙避水患,保佑平安之神仙阁。下层塑像为本土道教抑或儒家人物。小小观音阁,释、道、儒相容,体现了水乡人民开阔的胸怀。楚沟桥为独拱砖券结构,四道镶边纵横砖砌。相传当年李元霸引兵船经过桥下,因潮涨船高,一时难以过桥。李元霸手托桥拱内顶壁,一声大吼,撑压船身下沉,兵……
[详细]
90、
东岳行宫万年台
东岳行宫万年台(古戏台)位于姜堰镇东岳庙巷、姜堰实验小学西校区南侧路北。原为东岳庙里的戏楼,建于东岳行宫(东岳庙管迎会,所以又叫东岳行宫)大殿对面,清乾隆年间(1726-1795年)僧化成募建,民国8年(1919年)重建。后东岳庙拆毁,戏楼却至今保存完好。古戏台座南朝北(古时看戏的为尊,面南;做戏的称戏花子为贱,面北)上下两层歇山单檐。东西三开间宽13.6米,戏台面宽4.8米,南北进深3.6米。上为戏台,台面北东西三面有雕花半截护栏;戏台下为走道,与门楼明间相连;台顶正中平棋天花,彩绘盘龙;戏台屏风南边三间通屋为演员兼化妆室。从空中鸟瞰,为向北突出的凸字形,突出的那部分二楼即为戏台,戏台顶棚上是松鹤朝阳图案,戏台台面上方贴檐处是“龙飞凤舞”篆字匾,戏台东西翘檐下分别悬挂“层楼耸翠”“飞阁流丹……
[详细]
91、
溱潼朱氏宅
朱氏宅位于泰州市姜堰区溱潼镇人民路12号,始建于明末清初。宅主早期开陆陈行(粮行),后经营绸缎庄、西药房等生意,解放后房屋收归国有。曾做为溱潼公民公社机关办公地、区公所等使用。其门楼朝东,位于整座建筑的东南角。建筑隔巷分东西两部分,东部南为照厅,坐南朝北,照厅南东侧为东门头,出门为人民路。隔天井为厅屋,坐北朝南,皆为三间五架梁建筑,室内券棚抬梁蜀柱抱梁云,木雕10处,8根立柱下均设腰鼓形古础,立柱麻布土漆,双重木檐,后七道砖挑檐。现设为私塾馆,展示溱潼古代文化教育的历史面貌。馆北为五架梁三间厢屋,现辟酒坊,作为酒文化展示厅。西部过砖雕仪门为天井,南墙有照壁,每块用砖必磨五个面,砖砖之间不见缝口。北部为厅屋、穿堂、堂屋,西侧有厢房。现为“溱潼民俗风情馆”,前一进正厅展示溱潼出土的麋鹿化石、古代……
[详细]
92、
测绘塔
测绘塔,又叫测绘标志塔,是国土测绘的标志。泰兴的这座测绘塔位于泰兴市元竹镇潘元村十六组,也就是原来的小元村。塔身由三角铁搭建而成,成六面状,下宽上细,底宽直径3.5米,上宽1.8米,塔高15米。测绘塔建于上世纪60年代,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一座数一数二的高建筑。测绘塔是解放后在那物资非常匮乏的年代,为了国土测量的需要,由我们的解放军战士肩扛着沉重的三角铁,拧着一个个螺丝,一层层的建起来的。正因它的特殊意义,塔身上挂有专门的由江苏省公安厅、司法厅、测绘局、军区司令部出示的保护标志牌《测量标志,受法律保护》。2006年,泰州市国土资源局专门为它只坐了水泥石碑,上面刻着“国土测量标志,严禁碰动,IV角小元岱。泰州市国土资源局宣,2006”的字样。祖国土地幅员辽阔,而遍布祖国各地的这些测绘塔就……
[详细]
93、
孙佩璜烈士墓
战争年代总是英雄辈出,哪怕是平日里不起眼的小人物,也总会散发出令人敬佩的英雄光彩。在解放战争时期,有一个小小的游击队队长,他最初只是万千游击队中的一员,直到1948年他们因为遭到叛徒的出卖而被围剿。这位游击队长带着他的队员们殊死搏斗,奋力抗争,但终归是突然来袭,又敌强我弱,实力悬殊。眼看着胜利无望,这位队长用尽了剩余的弹药,只留了一颗子弹给自己。“人谁不死,但愿死得其所尔。”这位队长不愿落入叛徒、落入反动派手中,也不愿抛下他牺牲的兄弟,他愿用一腔热血报效为之奋斗的革命事业。但这颗子弹没能终结他的生命,他还是被国民党反动派俘虏,最后被拉出去活活打死。这位英勇的队长就是江苏省泰兴市元竹镇人孙佩璜。为了纪念孙佩璜烈士,1957年在他的家乡元竹镇建立了孙佩璜烈士墓。烈士墓由墓碑和墓组成,四周围有水泥……
[详细]
94、
引秀桥
在乡村小道间总有一些被荒废的小桥,人们不一定记得它们是什么时候建造的了,也许是十年,也许是百年,也许它们在繁华时承载过无数的喧嚣,但如今它们在风雨中默默寂静。在泰兴市姚王镇封垈村三组的一条小河上就有这样一座桥,这座桥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引秀桥”。建造它的时候人们一定寄予了它非常美好的期望,将天下之秀美尽数引进这个村庄。但现在它只是一个孤零零地立于于河道内的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清代小桥。引秀桥的桥身上清晰可见刻着的“引秀桥”三个大字,只是在开发、扩建河道的时候大部分主体都被拆除了,只余一个桥身突兀地横隔在竹岸港河中央。无闻了几十年,人们终是没有忘记它、1962年引秀桥曾经经过一次维修,多年来村民们也一直自发地对引秀桥进行保护,不允许在石桥周围挖河泥。可引秀桥终究失去了它作为一个桥的作用,盛了名副其……
[详细]
95、
曹德卿墓
泰兴市宣堡人曾写有一篇《踏莎行》来赞扬自己的家乡宣堡,词曰:“县治南唐,镇缘宣秉。--代代英雄领。粟谭谋略建邦功,沈涛积厚流光炯。银杏林悠,德卿塔挺。春风又唤桃花醒。高擎时代创新旗,聚焦聚力扬帆竞。”词中说道“德卿塔挺”,这德卿塔就是说的宣堡镇一代表性古墓葬的盐场大使曹公德卿墓。“自古煮海之利,重于东南,而两淮为最。”历史上的泰州一直是淮南盐的主要产地,是一个盐业生产历史悠久,盐税文化底蕴丰厚的城市。泰州现存与盐税文化有直接关联的遗址、遗迹多达40余处,其中就包括隐匿在宣堡银杏村里的盐场大使曹公德卿墓。康熙二年曹德卿生于曹家汪,自幼聪慧,颇得师长赞赏。康熙二十八年中举人,先后担任广陵知县、盐场大史、盐通御史。官至盐通御史时,曹德卿倍受康熙宠爱,专门负责监管全国各大小盐务官,为清朝的盐务管理发……
[详细]
96、
丁文江故居
黄桥镇上曾有四大望族,丁家便是其中之一,丁家曾拥有许多房产,但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丁家花园。丁家花园顾名思义,是丁家的一座小园林,这是一个清代的园林建筑,园内回廊曲径,雕梁画栋,多竹堂、小于舟、桂花厅、蝙蝠厅、蝴蝶厅错落有致,砖雕石刻,假山鱼池,丹桂翠竹相映成趣。清代末年在这座花园里出生了一位足以载入史册的后辈丁文江。1887年丁文江出生在书香门第的黄桥丁家,1902年他东渡日本,不过未进正式学校,与反清的留学生多有接触,过着“谈革命,写文章”的生活。1904年丁文江赴英留学,先后在剑桥大学、格拉斯哥大学攻读。1911年9月学成回国的丁文江与中国早期地质事业创始人章鸿钊相识,两人携手一起为中国的地质学开疆拓土。丁文江一生功绩斐然,他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社会活动家,他创办了中国最早成功的专门地质……
[详细]
97、
仙鹤湾风光带
仙鹤湾曾是泰兴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最集中、最优美、最深厚的地区。明末清初御史季开生、季振宜筑有喜树园放鹤,仙鹤湾此地大概因此而得名。仙鹤湾西为广福寺,寺废,今尚遗有洗钵池,洗钵池乃唐高僧伏虎禅师洗钵之处;仙鹤湾北边是儒学,有奎文阁、泮池、大成殿;仙鹤湾西北则是古延令村,从宋代开始,延令村就是县治所在之处;除此之外,仙鹤湾周边还有如嘉树园、东园、凤凰天等诸多名胜古迹,这些名胜古迹犹如一颗颗耀眼的珍珠点缀在仙鹤湾之中。只可惜在岁月消磨,这些古迹大多只留下点星痕迹尚存。2003年,仙鹤湾风光带恢复重建,北起鼓楼中路,南止国庆东路,南北长约290米,东西最宽处约110米,呈狭长带状,总用地面积约2.7万平方米。有文记载道:“壬午春,市府以此地地美适中,人文荟萃,乃计议拓而建为风光带,朱东润故居、大会堂……
[详细]
98、
泰兴革命烈士纪念馆
泰兴是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红色基因是泰兴独特的精神标志和文化资源。1949年12月泰兴政府决定将原孔庙大成殿改为“革命烈士纪念堂”,堂内陈列部分革命烈士的遗像和事迹,堂前栽满松柏,象征着泰兴革命烈士的精神万古长青、浩气长存。烈士堂前左侧为“政委叶梯青烈士之墓”,右侧为“县长张鹏举烈士之墓”。大门前立有一高达石头牌坊,上刻“气壮山河”四个大字,庄严肃穆,令人崇敬。1984年11月,政府拨款17万元,在烈士堂后兴建陈列厅,面积377平方米,1987年纪念堂正式改名为“革命烈士纪念馆”。如今革命烈士纪念馆已经撤出大成殿,只由陈列厅一座大楼组成。陈列大楼是一座局部三层的楼房,设有一个序厅和四个陈列室。序厅里设有泰兴革命斗争史简介及8000多烈士英名录;四个陈列室按照第一、第二次国内革命……
[详细]
99、
泰兴中山纪念塔
中山纪念塔,顾名思义,为纪念我国革命领袖孙中山而建立。在泰州市有一座和泰兴一模一样的中山塔,这是和泰兴市的中山塔基于同一图纸施工的孪生兄弟。泰兴的中山纪念塔建于1928年,呈正方形,每边长五米,共有四层,俱为红砖砌成。底层前后无墙,是进出县府的通道;二层南面开窗,三面环墙,西北拐角处有条铁梯上下;三层四面设门,并有四方水泥小平台突出于外,铁条梯设置于东北拐角处;四层四面均安有罗马数字的计时钟面;塔顶为平台,有小亭一座。底层与二层接界处的正面原有“泰兴县政府”五个大字,三层与四层之间有“天下为公”四个大字,传为我县书法名家蔡宝廉先生手迹,苍劲有力,堪称一绝。最高层的正面有“中山纪念塔”五个大字。中山纪念塔早年位于泰兴老市政府内,在解放前中山塔还是城内部分的最高建筑,登上塔顶可以俯视全城。那时候……
[详细]
100、
泰兴县城堑落成记碑
五千年前,泰兴地区是一片茫茫大海,长江入海口还在镇江、扬州之间。到西汉,泰兴老龙河以北地区才形成了一片沙洲,地属海陵县界。该地历经千年江岸变化、陆面浮沉,古称泰兴“襟江带海”也正是缘出于此。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李升登位升海陵县为泰州府,设海陵济川镇建县,取“国泰民安,百业兴旺”之意,取名“泰兴”。泰兴为一弹丸之地,多系江中之洲组成,全境之水,源于长江,人们祈求安宁,取“泰兴”之名,即为祈求国泰民安、年岁祥和之意。南宋绍兴初年,因为县境中的延令村为龙开河所环抱、利于防守,遂迁县治于延令村。初筑为土城,城外环以濠河。绍兴三十一年,为防御金人侵扰,知县尤袤增筑外城。元明之交,连年的战乱造成泰兴垣堞残毁,明弘治五年,筑四城门,东名寅宾,西名迎恩,南名南薰,北名拱极。嘉靖十一年,于城西南隅增辟一门,题名……
[详细]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最后一页]
[下一页]
鍏ㄥ浗鍦板悕鎼滅储
·
江苏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
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
江苏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
江苏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
江苏省A级景区名录
·
江苏省国家级湿地公园
·
江苏省国家级森林公园
·
江苏省国家级水利风景点
·
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第一、二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
第三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
第四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
第五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
第六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
第七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
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缁棷CP婢讹拷13001937閸欙拷
缁倕鍙曠純鎴濈暔婢讹拷 44010602000422閸欙拷
閸忓厖绨幋鎴滄粦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閸忓秷鐭楁竟鐗堟
缂冩垹鐝崥鍫滅稊
閹存垼顩︽笟娑毲�
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閿涳拷
QQ閿涳拷
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