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旅游

江苏省旅游景点介绍

孟河老街
  孟河镇孟城北街建于明代嘉靖33年(1554年),位于孟城北门外,离城约20米,有护城河,河上建有吊桥,长度近500米,东西两面约70米,总占地面积35975平方米。据中国地名址称,孟河为孟河堡,设都司衙门,统兵丁1500人。明代都司衙门设在南大门,清末设在孟河北街。因孟河背靠长江,历代是个军事重镇,所以明、清两朝都有重兵驻防,在北街头有操场和营田。孟河自古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东亚客栈及财神庙炮楼都是日本人驻点,而我党在孟河建立了第一个党支部就在北街,同乐园茶店是新四军的联络点,益康祥布店是新四军物资供应站。日伪时期所有的镇长、村长、保长都在北街活动,这些人基本都称得上共产党、国民党、日本人“三开人物”。比较活跃的有谢洪宝、白毛老先生、曹通海等社会名流为解决普通老百姓及族群争斗,而以“讲茶”化解……[详细]
常州府学
  常州府学位于常州市钟楼区西横街北侧第二中学校园内,为清代常州一府八县最高学府的旧址所在地。占地面积约4200平方米,现存主体建筑坐北朝南,自南向北依次为大成门、明伦堂、尊经阁,保存有北宋“进贤坊”、“荣赐亭”的建筑残件。大成门上下两层,单檐硬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七檩。明伦堂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九檩。尊经阁为1993年重建,上下各五间,硬山顶楼阁,进深八檩。大成门后有1930年所建古井一口,圆形青石质井栏,外径0.6米,内径0.36米,高0.4米,刻有“私立常中 庚午年”字样。遗址出土和保藏有曾棨、白昂、薛敷政、吴宗达、庄存与等明清名家书碑多通,镶嵌于大成门楼下墙壁间。1987年12月26日,常州府学由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据志书及碑文记载,常州府学在唐代以前无从考证。唐肃宗……[详细]
263、传胪第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瀛里文保区的庄氏济美堂、传胪第、庄氏塾馆等三所建筑均为万历进士、官居太仆寺少卿的庄起元建造。庄氏为常州望族,明、清两代科第不绝,为官宦世家。庄起元(1559—1633年),字中孺,号鹤坡,万历进士,著有《漆园卮言》二十四卷。庄起元与庄廷臣堂兄弟为万历38年(1610年)同榜进士,从此常州分为“西庄”和“东庄”,“西庄”庄起元在原织机坊建造了济美堂、星聚堂、维祺堂等堂,分别为自己的五个儿子居住,“东庄”庄廷臣则在城中马山埠建起了一组建筑群。西庄与东庄累世科甲连绵,从明末到清末300年间共出状元1名(庄培因)、榜眼1名(庄存与)、传胪1名(庄应会),有13人在翰林院供职,另有进士36名,举人82名、贡生49名,庄氏科名为天下瞩目。传胪第原为明代庄氏维祺堂,分给其第四子庄应会居住。明崇祯元年(1……[详细]
李伯元故居
  李伯元故居位于青果巷西段南侧,原有房屋64间,均硬山造木结构,李伯元(1867—1906),名宝嘉,字伯元,号南亭亭长,武进县(今常州市区)人。其先祖为常州北门罗武坝李氏,而迁常始祖明代的李遇龙为唐宣宗李忱之子昭王李讷之后。遇龙五传到文吉吉,即李伯元曾祖。此人工诗擅画,清嘉庆十二年(1807)举人,官盐城教谕,著《山水人物考》等。伯元祖父秀才李芸(文吉吉幼子)、父翼辰均早逝。伯元3岁时成了单传的孤儿。其堂伯父翼清(字念仔、文吉吉次子锡琨之子) 在山东做官时悯其孤苦,爱其聪慧,遂带往任所读书。李翼清历任山东肥城、胶州等地知县、知州,光绪十四年(1888)升东昌府(今聊城)知府、山东候补道。在任时重师办学、植树造林,善,犬讼,政绩卓著。光绪十八年(1892)念仔辞官归里,李伯元也随其回常,习文艺……[详细]
浩然亭、落星亭
  浩然亭、落星亭座落于常州市人民公园原西南部。2002年夏,人民公园改建为开放式公园,浩然亭整体移建于公园东南部崇法寺前的假山之上,落星亭移建到崇法寺前20多米处。1987年12月26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浩然亭始建于明正德年间,是为纪念南宋丞相文天祥和常州抗元斗争英雄姚訔、陈炤、王安节、刘师勇、包圭等死难将士而建忠义祠的附属建筑。据明代毛宪撰《浩然亭记》载,“浩然”取自孟子语“浩然之气”和文天祥《正气歌》中“浩然”二字作为亭名,是颂扬抗元将士的浩然正气。落星亭是因清康熙年间的一块流星陨石而建的亭子,至于是何年何月何日何时落下的陨石则没有记载,是否是陨石还有待科学鉴定。……[详细]
孙慎行、孙星衍故居
  孙慎行、孙星衍故居位于双桂坊59号。孙慎行(1565-1636年),字闻斯,常州人,明万历探花,官至翰林院学士、礼部尚书。为明代著名政治家、东林党人,曾因反对魏忠贤阎党获罪,阉党败,复官,并推为内阁大臣,赴京后不久去世。孙星衍(1753-1818)是慎行七世孙,字渊如,清乾隆年间榜眼,著名经学家、文字学家、书法家,被袁枚誉为“天下奇才”,生平著述宏富。故居为孙慎行于明末任职礼部时所建,现存明式船厅(原为穿堂)一楹,内有雕花月梁,明代木隔窗等。西首有开井,开井北建有清式花厅,面阔5间(清代改建),前有走廊、后为翻轩、花圃,植有紫藤等,为硬山式砖木结构。现由孙慎行后裔等居住在内,传世文物孙慎行手书《栀子花记》长卷一幅,尾有孙星衍题跋,为孙氏后裔收藏。1987年12月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详细]
舣舟亭、东坡洗砚池
  舣舟亭、东坡洗砚池现位于天宁区东坡公园内。1964年4月17日,江苏省常州市人民委员会公布舣舟亭故址及东坡洗砚池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2月23日,常州市人民政府调整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舣舟亭古时不仅是常州人纪念苏东坡的地方,就连皇帝也为之题词、御书匾额。清朝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曾四次写下有关舣舟亭的诗(其中一次是给钱维城《舣舟亭》图的题诗),并给舣舟亭题书了“玉局风流”的匾额,以示对苏东坡的敬仰。自从乾隆为舣舟亭题诗书匾以后,舣舟亭遂又修葺一新。当年乾隆的诗都有御书碑刻,置园内的御碑亭内,今原碑犹在。志书有说乾隆二十二年(1757)将顾塘桥东坡洗砚池移置于舣舟亭的,如乾隆年间的《常州赋》云:“孙氏馆轩北有石漥渟泓,传位文忠洗砚池,乾隆丁丑移置舣舟亭后。”但是年钱维城……[详细]
黄仲则故居
  清乾隆年间著名诗人黄仲则故居两当轩在常州市神仙观弄29—33号。现存建筑为黄仲则祖上所遗,是黄氏后裔分住的建于明清时期的建筑群。原占地约7亩,南临白云溪,东、北均以神仙观弄为界,西邻民居,为典型的江南民居建筑。黄仲则所居两当轩位于黄氏建筑群南首,为一封闭式四合院,其西厢房即诗人当年“沉酣经籍,融液子史,咳唾珠玉”的书斋两当轩。关于“两当轩”的出处有多种说法,提的较多的是《史通·隐晦篇》中“以两当一”,大致是说,有的文章言简意赅,如同用兵,可以一当百,有的文章思路不清,用词啰嗦,如“售铁钱者,以两当一”才卖得出去。不过常州文化名人羊牧之先生认为实则因黄仲则家贫,无书房,这西厢房既当书房,复当卧室,故名“两当”。黄景仁,字仲则,是清代中期诗人,自称为北宋黄庭坚的后裔。自仲则十四祖黄松轩起迁居武进……[详细]
  太平桥位于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街道庙桥行政村陶冶村。太平桥又称陶冶桥,始建年月不详,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重建。南北走向,是一座纵联分节并列式全拱形花岗岩石拱桥,桥洞呈满月形。原桥长11.4米,矢高2.45米,桥面宽2.38米,桥堍宽2.85米,两侧桥坡石阶各有14级。桥两侧桥额阴刻有“太平桥”及“光绪二十五年”字样。1997年交通局重修太平桥,并在两旁加上铁栏杆。栏板上镌刻“陶冶太平桥”5个大字。桥名为“陶冶桥”是因地处林木葱翠,碧溪荡漾,景色宜人的佳境,素以“陶冶身心”传称,故名之。该桥地处古驿道上,是历史上沟通南北驿道常、宜之间的必经之桥,桥堍有一凉亭,称之为陶冶亭。陶冶亭是驿道上太平桥(陶冶亭桥)的配套建筑歇凉亭,称之为“驿亭”。1988年11月,武进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文物保护控制……[详细]
唐氏宗祠
  唐氏宗祠为唐氏大宗祠,原位于常州市区青果巷西段北侧,存明抬梁式楠木厅3间,厅后有楼屋(享堂)上下各三间,壁间嵌倪瓒等书条石刻。常州唐氏于宋时即定居郡城,南宋末为避元兵之难迁居高邮,明初第三世唐伯成自高邮复迁归常州,之后世居青果巷,一门科甲鼎盛。据《唐氏家谱》记载,南宋时高邮人唐华甫官至翰林院检讨,因其姑妈嫁到武进白鹤溪夏家,而唐华甫跟随他的姑妈居住,于是他也成为了武进人,由此成为毗陵唐氏的始迁祖。毗陵唐氏,不仅是常州望族,也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族群。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民族英雄唐荆川的长子太常寺卿唐鹤徵捐田三百亩,捐金六百两,创办义学,让贫困的族人子弟都能上学。后来,他又有遗命给孙儿唐献可,再捐田百亩,“以厚黄门以下亲支并入唐义祠内”。对于唐氏族人如此义举,当时常州的地方政府也非常赞赏……[详细]
常州兴隆桥
  兴隆桥位于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建东村张家村民小组。兴隆河从张家村村外流过,河上以东西向横跨有石桥,因河名称为“兴隆桥”。兴隆桥现全长23.4米,宽4米,是一座单孔平板石桥。桥面原为石板铺成,现已全部修整,用水泥铺平桥面。桥墩基本保持原样,采用厚重金山石材堆砌而成。嘉泽镇是全国著名“花木之乡”,拥有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从史前姬山遗址到“十里三状元”、“十里九进士”等民间佳话,证明此地深厚的文化底蕴。据张家村村民介绍,兴隆桥距今已有两百余年的历史,始建于清代初年,附近何墅前村的村民姚隆兴,靠贩卖猪仔逐渐致富。为了回报乡里,姚隆兴在兴隆河上独资修建石桥,以方面附近乡民通行。清宣统二年(1910)进行重修。建国后,由于机动车辆出现,为了保障来往车辆正常行驶,当地居民于1955年再次对其进行重修,桥面采……[详细]
大成三厂旧址
  大成三厂旧址位于常州市天宁区采菱路 78 号常州名力纺织有限公司内,大运河南岸,与“大成二厂竞园、老厂房(民国建筑)”隔河相望,为中国现代杰出实业家、著名爱国民族工商业者刘国钧在常州的纺织工业遗存,也是常州市目前体量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近代纺织工业遗产。现有厂门、三方厅、原卫生所、老门楼、滤尘塔各一处,仓库两处,占地面积3695 平方米,大多数建筑建于1937—1946 年间。2011 年12 月19 日,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刘国钧(1887~1978),中国现代杰出的实业家,著名的爱国民族工商业者。出生于江苏靖江,自幼家境贫寒,备尝艰辛,在帝国主义列强和官僚资本倾轧下,惨淡经营,艰苦创业。早年在常提倡“机器革命”,“土纱救国”,1930年果断集资创办常州大成纺织染公司。8……[详细]
273、孙家庵
孙家庵
  孙家庵位于天宁街道南城脚社区南园19号、常州市第一中学西侧,又名净观禅院,原为明代礼部尚书孙慎行在明万历年间为其妹出家而建,历代皆有重修。清代咸丰年间毁于兵燹,光绪十九年由孙氏女孙妙行重建。孙家庵在常州庵堂中首屈一指,数百年来一直有常州“尼众丛林”之称。文革时期,孙家庵遭到严重破坏。十年--结束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落实,1980年被省政府批准为江苏省对外开放的三座尼庵之一。住持传怡法师(1909~1987)将寺院修葺,塑造佛像,招收年青比丘尼,修持佛法。她德高望重,曾被选为市佛教协会副会长。1985年孙家庵新建客堂、宿舍楼等,基本恢复原貌。传怡法师圆寂后,由松纯大和尚推荐德华法师任住持,宏能法师任监院。孙家庵第一进进深4.8米,面宽3间10.2米,檐高3.4米,脊高4.5米,天井进深3.6米……[详细]
  青果巷52弄六角井位于常州市天宁区天宁街道古村社区青果巷52弄27号南,存古井一口,为古建筑的池塘井泉,建于清代,黄石质(金山石质),正六边形,六角井保存情况一般,但井栏圈保存较好,现仍由天宁区天宁街道古村社区青果巷居民附近居民使用,六角井井圈外径0.46米,高0.32米,边长0.26米,占地面积约为0.5平方米,六角井西为52弄24号汪慎安医生宅。在六角井西侧测得GPS坐标为:北纬31°46′28.9″,东经119°57′18.9″,海拔高度3.2米。……[详细]
康家塘六角井栏圈
  康家塘六角井栏圈位于常州市天宁区红梅街道林园村委康家塘,为古建筑的池塘井泉,建造于清嘉庆三年(1798年),隶属天宁区红梅街道,现无人使用,井栏圈为青石质,高0.46米,六角每边0.38米,内径0.34米,六角对角线0.70米,井壁厚0.14米。井身刻有“康逹性造義井”,字外有圆圈,十分精美,并有“嘉庆三年八月”字样。义井,是供公众汲用之井。唐《玄识闍黎庐墓碑》:“置义井,取施无求报。”义井由于其公共取水的功能,往往也成为周围社区的公共活动空间。六角井栏圈位于康家塘健身点内,北为红梅新村,东为红梅西村。康氏自乾隆年间从山西迁来,有2000年立碑亭。……[详细]
  胥城遗址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大华村,相传为春期时期吴国大夫伍子胥伐楚时所筑的军垒,故名“胥城”。胥城南侧紧邻兴隆河,西北约300米处为恽南田墓。胥城遗址平面略呈长方形,城垣由堆土筑成,现在仅存西、北两侧的残垣。其中西侧城垣保存较好,长约60米,北侧城垣长约50米……[详细]
  朱幼竹先生纪念塔位于武进区戚墅堰街道戚大街社区延陵东路145号戚墅堰实验小学内,纪念塔现存于戚墅堰实验小学库房内。戚墅堰实验小学迄今已有104年的历史。公元1904年(清光绪三十二年),戚墅堰镇董马书田等在戚墅堰“斗姥阁”发起创办了“政城乡第二两等学堂”。其后数易其名,几多变迁。世纪老校,百年积淀,讲学授道之风绵延不断。学校至今沿用建校时创立的校训:“朴诚”,意在培养学生朴实诚信的品行、操守,使学生人人都养成浩然的正气,塔立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四方形烛台,现已断成两截,长1.96米,底边长0.22米,顶边长0.12米。塔文为:朱幼竹先生纪念塔,下首:民国十一年一月武进县立第二高小校友同人谨立。朱幼竹,名润恩,字幼竹,是国民--会议员,为常州开明绅士,曾创办武进县立第二高小。曾为建设戚……[详细]
  毛泽东塑像位于常州市新北区三井街道金百社区第253建材厂内,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典型风格建筑或构筑物,它不仅是江苏最高的一座毛主席像,更是全国最大的一座玻璃钢主席像,被常州市民引以为傲。然而在过去40多年的岁月中,这座巨大的伟人像屹立在军工厂广场内,很多人只是耳闻,并不曾看到毛主席像的真身。直到2009年工厂搬迁,伟人像才得以和大众见面。建造于196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上世纪60年代,全国正掀起建造毛主席塑像热。每个人胸前佩戴的各式各样的毛主席像章成为当时的时尚;有条件的城市广场、大学和工厂纷纷立起了大小不一的毛主席的雕塑。1968年夏天,在常州市建材二五三厂,一座崭新的毛主席伟人像诞生了。建材二五三厂曾经是一家军工厂,是全国第一家从英国scott bader公司引进生产设备并……[详细]
  益泰酱园旧址位于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孟城北街143号,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金融商贸建筑,年代为近民国,益泰酱香园旧址存房屋1进,现由其后人郭川明使用,录属孟河镇镇政府,存建筑1进二层,原为酱坊,砖木结构,由一根长独木人字梁,常州罕见,原有2进,第2进于2001年倒塌,门口麻石招牌横匾用石灰涂抹,可恢复原貌。据了解益泰酱园的主人郭氏,是民国初外地来到孟河做生意的,赚了钱,就在北街建造了这个酱园。住宅占地面积517.92平方米,青砖灰瓦木结构,是一栋坐西朝东的二层楼房。建筑不同于古时的柱式承重模式,房屋由一根长独木为主组成的人字梁承重,有超越时代的现代建筑风格,住宅当年有酱园店面楼2间,后面是10间是酱品作坊。郭氏酿制的酱菜做出了名气,丹阳、扬州等地方都有人前来购买。可惜的是,1957年……[详细]
  暂园遗址位于常州市钟楼区南大街街道红星新村社区钟楼老干部活动中心,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典型风格建筑或构筑物,年代为90年代,暂园存房屋2栋,碑1通,保存情况较好。暂园坐南朝北,后毁于日寇战火。暂园及安邦小学教学楼旧址位于新市路东首,由常州著名书法家唐驼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筹资所建。其中教学楼为两层青砖小楼。暂园,是一座独特的园林,它以“行孝立德、教育为本、慈善先行”为宗旨,把园林和学校完全融合在一起,在常州园林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和意义。这样的园林,即使是在中国园林史上,也属罕见。上世界90年代,钟楼区重建暂园。在围墙内,现建仿古楼一座,二层,面阔4间和诗碑一座。有唐驼手迹“枫桥夜泊”和《暂园重修记》,丙子年(1996年)刻。在暂园遗址中心点位置测得GPS坐标为:北纬31°47′17.7……[详细]

缂備緡鍣Λ绋婵犮垼顔愰幏锟�13001937闂佸憡鐟遍幏锟� 缂備緡鍠撻崐鏇㈠矗閺囩姷纾鹃柟瀛樼箘閺嗘柨顭跨拋瑙勫 44010602000422闂佸憡鐟遍幏锟�

闂佺ǹ绻愰崢鏍姳椤掑嫬绠i柟瀛樼矋缁拷 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妫橀柣鐔稿绾偓 闂佺ǹ绻愮粔鐑芥儗濡や胶鐝堕柣妤€鐗婇~锟� 缂傚倸鍟崹褰掓偟椤栫偛瑙﹂柛顐g矌缁嬶拷 闂佺懓鐡ㄩ崹濂搞€呴敂鐣岀懝婵炴垶顕ч敓锟�
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绠i柟瀛樼矋缁箓鏌ㄥ☉铏 QQ闂佹寧鍐婚幏锟�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