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市旅游景点介绍
开阳县儒学遗址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船步镇甘步村委会旧县村。现存宋元儒学遗址160平方米,残垣高2米,砖砌,砖长33厘米,宽14.5厘米,厚8厘米,遗址四周挖有十余米宽的护沟,为儒学的水池,遗址内还有布纹瓦片。元大德八年(1304),泷水县迁往羊鹿步(又称羊禄埠,今罗城南区),旧县儒学即废,儒学碑中华民国时尚存,今佚。中华民国《罗定志》有记,有重要的历史价值。1994年6月8日公布为罗定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船东村大社公社坛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船步镇船东村委会石碑岗村。明清以来罗定最大的社坛。原为“对塘社”,俗称“大社公”。社坛设在高出田野2—3米的岗丘,周边用石块砌筑护坡。古榕下设坛,有两条石望柱,新建有亭盖,三年一大祭,每年一小祭。该社坛是是研究罗定民间习俗和祭祀文化的重要场所,对非物质文化的承传更具有一定的价值。2011年2月14日公布为第四批罗定市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永兴庵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船步镇炉埇村委会周松村。原庵建于明崇祯年间,清代、中华民国有修葺,1994年再修。建筑分为两部分,前为清式,后为中华民国建筑。坐东南向西北,前座面阔15.5米,后座阔11.8米,进深17.4米,总面积为450平方米。前座二进一边厢,硬山顶,灰塑博古脊,人字斜脊,砖仿石檐柱,青砖墙,灰沙夯土半墙,头门两厢开券拱门以墙体承重,两庑廊敞开,7架梁,后堂两厢承重墙在前墙和中墙开券门,前有二檩卷棚顶檐廊。右侧有厢房通后座,后座在西侧有典型中华民国坊式门,有趟栊,内有天井,后廊,南侧后堂分两层,上层有护栏阳台,侧面开券眉窗。庵内存一块清乾隆年癸亥(1743)《重修更衣碑》和三脚香炉一个,该庵为罗定唯一保留下来的乡村庵堂,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2011年2月14日公布为罗定市……
[详细] 东园石拱桥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船步镇回龙村委会东园村。明清建筑,南北走向,跨船步朗塘河,为纵联大小券石拱桥,南侧后加建一墩,用灰砂砌石拱作引桥,两侧桥头墩倒塌,南侧用水泥复原一引桥,中拱高4.8米,起券跨度81米,宽21米,桥面厚度为0.45米。中间用打制条石砌,两侧引桥用灰砂石块砌筑,中墩有凸出分水。该桥建于明代,因常被洪水冲塌,曾多次修葺,见证了当地的水利和水害情况。该桥是连接船步盆地东部一河两岸的主要通道,对研究船步地区近代农业经济发展史有一定的价值。2011年2月14日公布为第四批罗定市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炉埇司马第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船步镇炉塥村委会一队。清代建筑,坐东南向西北,三路三进,面阔28.9米,进深28.5米,面积824平方米。悬山顶,脊已成平脊,仅见有部分人字斜脊,平瓦,外凹肚门,用方条趟栊,正立面有两个大镬耳,墙体与两侧檐口持平。青砖包坭砖墙,灰沙夯土半墙,内外墙面抹灰勾划砖缝,麻石门框,前厅檐板,中厅檐板和飘首共雕刻有141个人物,内外坭水画笔法精妙,门厅有花格挡中屏板门,中厅内凹肚门,用方条趟栊,后有挡中花格屏板门,后堂有双柱挡中花格罩式屏门,后有太公棚,天井四周石条填灰沙土,四周开水渠。室内以木雕人物和墙画的艺术价值最高,此外,文革-时期留下的大量标语和领袖语录等也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2011年2月14日公布为第四批罗定市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簕渣冶铁遗址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船步镇双朗村委簕渣自然村黄屋山脚。存明清冶铁炉遗址2处。一在山边水溪,有厂场、炉场遗址,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一在村口,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与铁炉村,旧炉督呈一条直线。存有马娘娘社主。炉主人为罗万卿、麦万言。村内原有小墟,三间小店,有米铺。山间开有运输矿石、燃料的“梗路”,梗路先通到簕渣再通往铁炉村,梗路上有运矿人的坟地。今村屋前路下还埋藏有近千斤重的结铁。该遗址对当地岭南产铁状况和炼铁的历史有一定的价值。2011年2月14日公布为罗定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东水坑反虹吸管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船步镇红岭村委会东水坑村。建于1975年5月。为山洞水库高渠工程之一。高渠由渠首至(lang)塘镇都近村,全长60公里,有渡槽14座,隧洞9座,反虹吸管2座,引水流量1.5秒立方米,解决船步、(lang)塘石灰岩地区灌溉面积10000亩。东水坑反虹吸管长160米,高达50米,工程浩大,中间跨过双(lang)公路,为近代水利的杰出工程,彻底改变石灰岩地区农业生产缺水面貌。2011年2月4日公布为罗定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金河制蓝工场遗址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分界镇金河村委会大坪脚坑口坡地。明清时期沤蓝制靛工场遗址,现存有沤蓝池7个,储水池1个。沤蓝池上层4个,下层3个,石砌灰砂土夯筑,约3.3×3.3米见方。厂坪约100平方米。制蓝工场遗址的发现,填补了广东省山区近代经济发展史的空白,同时为探讨粤西山区经济产业结构的变化提供更多的实物资料。2011年2月14日公布为罗定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炉下村铁炉遗址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分界镇金田村委会炉下村。1978年发现,广东省社科院,广东省博物馆,罗定博物馆,佛山博物馆曾专门进行过考察。有明清建造土炉一座,筑在山坡坎窝中间,坎窝经过加工,对称整齐,炉的上部已毁,下部被崩土填塞,存残炉为椭圆形,单侧鼓风,属小圆形炉向大型炉的过渡型炉,建炉材料是浑重的大型青灰砖。炉场四周遗落有铁渣,炭未等,现剩宽3.3米,高1.2米。炼铁遗址的发现,为研究罗定明清时期炼铁工业提供实物依据,填补了罗定炼铁史研究的空白。1994年6月8日公布为罗定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先经围村莲花石刻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分界镇分界村委会先经围村。唐代石刻,外形近似于当地使用的铜鼓帽,故当地人称铜鼓石。该石为当地原生,唐代刻石,无铭文。利用露出地面部分经加工雕成覆盘莲花状,应为佛教传入的产物。石面约1.8—1.95米,近似三角翼状,所刻花萼部分为圆形,直径32厘米,花瓣共8片,每片长23厘米,宽22厘米,-97厘米。1994年6月8日被公布为罗定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该石雕对研究唐代石刻及佛教的流传有一定的价值。……
[详细] 辑五罗公祠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附城街道办事处新乐村罗屋寨。建于清宣统年间(1909-1911),坐西北向东南,一路二进。硬山顶,灰塑博古脊,平瓦,第一进实为明堂两推首,前有围墙,墙中开一个牌楼式券拱门,博古脊,平瓦,三额坊,前额书篆文“桂馥兰芳”,后为半亭,两推首为博古人宇山墙,坊外还有外明堂,砖砌花窗矮墙,开一个方形小斗门。第二进为寝堂,有檐廊,两低鳌,中堂三开间二进深,砖仿石柱,前后墙体架大梁砌砖承檩。青砖包坭砖墙体,绿釉瓦当、滴水,灰塑脊见有戏曲人物亭台小景。边厢从檐廊侧开券门,推首厢房厅开券拱门,厢嵌绿釉花窗,仿石框。该祠以门外两个坊门最具特色,内部布局也有特点,具有一定的建筑艺术价值。2011年2月14日公布为第四批罗定市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辛就和民宅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附城街道办事处平西村委会竹围村。清代建筑,坐西南向东北,一路五进,面阔19.6米,进深45.4米,面积890平方米。左侧一条登带巷外有一排附屋132平方米。悬山顶,灰塑博古脊,平瓦,小门楼为硬山顶龙船博古脊,外凹肚门,青砖包坭砖墙,灰沙三合土墙脚,红石夹角,门楼一米红石脚,正立面有两个红彩灰塑装饰镬耳山墙。小屏风,红石铺天井,厢房为博古脊,镂雕花板挡中屏板门,有四条横通巷,第三、四进外墙有夹层暗巷,使全屋纵横贯通,如入地道。各进大厅,前有门墩大门,后有镂雕花板挡中屏板门,后墙密檐见水包,左侧附屋仅有前段7间,第五进为一排朝前屋,无厅,明堂三合土。该屋以夹墙通道贯通,加强防御性能最具特色。该民宅为罗城四大阳宅之一,其建筑布局、风水等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011年……
[详细] 同仁村白庙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附城街道办事处同仁村委会横榕村。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清乾隆十一年(1746)重修。面宽19米,进深17.4米,面积330平方米。坐东北向西南。两进四合院式布局,硬山顶穿斗与抬梁混合式结构,中有拜亭,前有戏台。白庙内藏有23块记录罗定历史的珍贵石碑,门额上有“玉虚宫”匾额题刻。其中有初建白庙和重建白庙石碑2块,初建、重修戏台石碑9块。从《州宪示碑》可以知道,罗定直隶州政府借助白庙戏台发布重大的行政命令;从《建金字亭石碑》知道,由白庙代为管理的重要建筑——金亭(即官亭),是中央政府委派大员、两广政府官员交往的驿站。白庙及其保存的碑刻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对研究地方寺庙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994年公布为罗定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振卿陈公祠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华石镇寨脚村委会岗底然村,清代建筑,光绪九年癸未(1883)年重修。坐北向南偏东,一路二进,面阔10.8米,进深19.1米,面积206平方米。原祠五进,二次重修。硬山顶,重修时已换平脊,平瓦,绿釉瓦当、滴水,前门有五级台阶,外为石砌高台,往外有十五级台阶,青砖仿石檐柱,木仿石月梁,鼓乐台已抹灰重修,头门青砖砌圆仿石柱,穿斗抬梁结构,9架梁,屏风门挂三块匾,分别为“钦点即用知县陈子锴”、“庚成年优贡陈銮章”、“钦点翰林院庶吉士陈树勋”。两庑敞开,在侧后墙开门,寝堂三开间三进深,砖仿石柱。架梁前4檩,后5檩,后檐墙体承重。后书房为明天启儒学生员陈秉儒立。该祠仿石柱特色明显,对地方宗族文化研究有一定的价值。2011年2月14日公布为罗定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平西陈氏祠堂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附城街道办事处平西村委会西门口西三村。清雍正年间建,清代后期重修,1990年再修。坐东向西偏北,二路二进,面阔20米,进深19.8米,面积396平方米。硬山顶,原为石湾陶瓷脊,平瓦,文革被毁改为平脊,绿釉瓦当,滴水,麻石檐柱,石砌鼓乐台。青砖抹灰勾划砖缝墙体,红石脚,三级红石台阶,平袱三步架梁。门厅三开间,二进深,仿石柱,柱间立屏风。敞开式,前后堂檐柱作庑廊廊柱,敞开式。红石铺天井,寝堂三开间,三进深,砖仿石柱,穿斗抬梁结构,平袱9架梁,前为四檩卷棚顶檐廊,后檐4步架梁。左侧为一排书房,一条直通巷,明堂外用城墙砖砌围墙,两侧开券顶侧门。左侧门外遗置石湾陶瓷瓦饰,前为砖砌水塘,祠名为新会陈白沙书,似为借用新会祠堂额。西门陈氏为清初从新会迁来,入罗定时间较当地陈……
[详细] 大同镬耳屋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加益镇合江村委会大同村。建于清乾隆年间,前座1971年有改动。座西南向东北,为二路三进大屋左侧有一排附屋,结构较复杂。面阔38.9米,进深40米,面积1556平方米。第一进已改动,现为悬山顶,平脊,两镬耳墙,已换成人字山墙,卵石灰砂脚。方条趟栊门,木条8公分见方,大天井。第二进斗拱平袱出双跳,刻卷帘式檐板。硬山顶,龙船脊,人字翘尾斜脊,三进深三开间,大木柱穿斗抬梁结构,用瓜柱7架梁,后为四柱立式屏风,墙面有素瓷大花窗,第三进瓦面和檐柱已改变,仅保留镬耳山墙,现作香火堂。该屋屋主冯树仁,已十传,一直为加益标志性大屋,有“树仁屋、木寨木、河滩竹、猪笼谷”的美誉。后左侧有坭砖砌炮楼。该建筑对研究清代建筑艺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011年2月14日公布为罗定市第四批文物……
[详细] 石围前村后山洞日军侵华遗址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金鸡镇石龙村委会石围前村后山洞内,为日军侵华罪证遗址。1944年秋,侵华日军进驻罗定,发现了逃入山洞中避难的难民简亚泉,追至洞口,施放毒气将简亚泉等六人薰死在洞中,至今尸骨犹存。此洞洞口狭窄,长约60米,需爬行。洞内空气稀薄。后人在洞口写上“六尸洞”三个字。此洞见证了日军侵华罪证,有重大历史价值。1985年5月20日公布为罗定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西岸石拱桥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金鸡镇西岸村委会西二村。明代万历年间造,东南西北走向,贯通罗贯水东西两岸,是罗定至东安县的主要通道。用石条纵联砌置单拱桥。总长1.6米,高4.3米,起券6.7米,券石厚30公分,桥宽2.7米,半圆形,桥基座为原生石,底部已被河水冲刷部分露空。该桥为罗定最早石拱桥,建造年代载于民间《罗定志》,碑已佚。该桥对当地清代交通研究有重要的历史价值。1994年6月8日公布为罗定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金鸡岭石拱桥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金鸡镇西岸村委会金鸡岭。明代石拱桥,东南—西北走向,跨罗贯水,为古代罗定州到阳春县的主要通道。桥长28.6米,宽2.8米,面宽1.1米,起券3.7米,券底宽8.3米。用单联石砌券拱,上铺横石条,两侧桥墩用灰砂加固,有重要的历史价值。1994年6月8日公布为罗定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大垌广居堂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金鸡镇大垌村委会大垌村。建于光绪三十二年(1806),坐西南向东北,广五路纵三进,面阔52.2米,进深31.2米,面积1626平方米,隐悬山顶,灰塑博古脊,外凹肚门,方形插条横栊门。两条外登带巷,开小门。两条内登带巷,边厢正立面有两镬耳山墙。前三合土墙基,青砖墙面,内为三合土夯土墙,天井为三面接后堂水,厅堂前为落地飞罩挡隔门,挡中花格屏风格扇门。后院双炮楼已全倒塌,但仍有一定的价值。2011年2月14日公布为第四批罗定市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闂佺ǹ绻堥崝灞矫瑰Δ鍛嵍闁哄瀵ч崐鎶芥煙閸忚偐鐭岄柛宀嬫嫹